感动是好的影响力 9787511332523

感动是好的影响力 978751133252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畅 著
图书标签:
  • 影响力
  • 沟通
  • 人际关系
  • 情感
  • 心理学
  • 成长
  • 励志
  • 好书推荐
  • 自我提升
  • 思维方式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一鸿盛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ISBN:9787511332523
商品编码:2992924709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感动是好的影响力

定价:29.80元

作者:徐畅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51133252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源自斯坦福热门心理分析课程,世界500强*推崇的培训理念。读懂本书,你就能打动身边所有的人!

内容提要


什么叫成功?自我满意的同时也为社会大众所认可和尊重的人,才叫真正的成功者。
其实成功者各具所长,也各有所短,但他们共通的地方却非常明了——他们赢得“人”,他们有能力去感动周围的人。这些成功者,通过巨大的人格魅力感染了他人,他们本真的一言一行、高尚品德和修养让所有人心悦诚服。
无论你想得到什么,获得这一切的决定权都在于“人”。愿望实现的根本,是你需要去赢得相关人们的认可和支持。只有大家对你的所作所为心悦诚服并心甘情愿地为你付出时,你才能真正获得成功。
无论你是普通人还是为某一产品或行为观点游说的人,本书对你都是一本有指导性的书,是你理解人们心理的基础。那些劝说高手们,总是熟练地运用这些心理技巧,让我们不知不觉被感动、被说服、被影响。

目录


章 打动人心的前提源自感动
人类明明很渺小,却可以拥有连自己也不可思议的力量,在人类的力量中,涵盖了许许多多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才造就了的力量。这些因素就包括感动与共鸣。感动就是触动感情、引起同情;共鸣就是大家的想法达成一种一致的态度。

要诀1 感动了一切,就赢得了一切2
要诀2 消费力源于感动力8
要诀3 共鸣力,是凝聚团队的灵魂力量11
要诀4 用感动赢得成功18
要诀5 与客户达成共鸣,是好的生意经20
要诀6 你的品牌故事感人吗23

第2章 打动人心的三把金钥匙
人们常说真诚能够使人笑口常开、好运连绵、祥和社会、温暖人间。付出是一种快乐,我们享受其中。懂得付出的人是懂爱的人,也是幸福的人。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要诀1 真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28
要诀2 付出真诚,就会得到真情31
要诀3 不求索取的表达才能打动人34
要诀4 用心去打动他人37
要诀5 失去不是痛苦,而是另一种升华41

第3章 打动人心的把金钥匙:真诚
你是被怎样感动的?你怎样感动了别人?你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是真诚的吗?你是在真诚地为你的客户着想吗?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你的顾客被你感动了吗?如果顾客没感动,只能说明你不真诚或者是不够真诚。请记住,要想打动顾客,那么还是先奉献出你的真心来吧!

方法1 你真诚了吗46
方法2 用真诚来直面崇高51
方法3 真诚与否,需要现实的考验53
方法4 真诚,就是发自内心的尊重58
方法5 真诚是不可伪装的60
方法6 用心在每时每刻63

第4章 打动人心的第二把金钥匙:付出
真诚是你的前提,付出是打动人心的关键所在。你只有努力地为客户付出,顾客才会感受到你的诚心,继而被你的诚心所感动,决定购买你的产品或服务。

方法1 你付出了吗68
方法2 付出,就要竭尽全力70
方法3 付出也要量力而行73
方法4 要明白,积累不单是为了索取75
方法5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81
方法6 付出能够创造奇迹83

第5章 打动人心的第三把金钥匙:感恩
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有着正确的认识;报恩,则是在这种正确认识之下产生的一种责任感。

方法1 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能打动人心88
方法2 学会感恩,广结善缘92
方法3 时刻感恩,你的人生将更加快乐96
方法4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100
方法5 要懂得感恩,别总抱怨103
方法6 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105

第6章 有感动才能产生共鸣
对于推销员来说,感动客户,就是要达到共鸣,继而促成成交。可是,这样做如果只是偶尔却不能长期坚持的话,那只会证明你的不诚心,什么时候你可以把这个成为一种习惯,那时候才会有成效。

秘诀1 企业要有共鸣营销的能力110
秘诀2 打造能够引起共鸣的产品和服务113
秘诀3 与客户实现“情感共鸣”115
秘诀4 引起共鸣,体验共鸣119
秘诀5 建立竞争优势,引起共鸣122
秘诀6 抓住引人注目的概念125
秘诀7 团队要善于制造共鸣129
秘诀8 员工也要培养共鸣力131
秘诀9 领导要善于制造共鸣133
秘诀■ 制造共鸣,从今天开始134

第7章 用情感营销:能打动顾客的心
以情感为切入点,就带有人性的因素在里面,销售不只是为了销售而销售,在销售的同时加入一些人情的元素会让顾客感觉到更舒服的同时也更容易接受你的产品和服务。

技巧1 精彩的开篇带来精彩的结局技巧138
技巧2 在进行情感营销前,要有冷静和耐心142
技巧3 热情和诚意,始终都是沟通的桥梁145
技巧4 如何游刃有余地打动各种客户148
技巧5 站在客户立场,为其争取大利益151
技巧6 倾听客户需求,让顾客满意155
技巧7 激将,也是营销的一种手段158

第8章 用情感管理:能打动员工的心
对于企业管理来说,每一个管理者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案和方法。有的管理者崇尚钢铁般的纪律式的管理方式;有的管理者采用放羊式的管理方式;有的管理者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接下来,我们感受一下什么是情感管理。

技巧1 情感管理要靠个人魅力164
技巧2 领导要先树立个人榜样169
技巧3 平等的工作氛围能留住员工的心176
技巧4 品牌形象的塑造离不开诚信178
技巧5 换位思考,拉近与员工的距离181
技巧6 用感动去化解团队内部矛盾184
技巧7 不该说的10句话186
技巧8 情感管理要规避的两个误区190

第9章 用情感社交:能打动朋友的心
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而是在于你认识谁。只要你的社交面足够宽广,你就会离你的成功更进一步。可见,社交对我们事业前程的重要性。可是,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呢?这就需要强有力的社交手腕。

技巧1 赞美和欣赏,是社交的法则196
技巧2 倾听,让友谊更深厚200
技巧3 让谣言归于平静203
技巧4 人情话,能迅速地打动人心207
技巧5 如何巧妙地拒绝朋友208
技巧6 急功近利是成功的绊脚石214
技巧7 在他人面前要保持低调和谦逊216
技巧8 有的玩笑开不得219
技巧9 失言了也不要慌张222

0章 用情感表达:能打动听众的心
会说话的人都知道什么时候说什么样的话、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可见,会说话的人,能把自己变成一个善于说话的智者,可以用巧妙的话语说到对方的心里面去,为自己顺利办事凿开一条通道。

技巧1 没有人生来就能战胜恐惧226
技巧2 真诚的开场白总能给人好印象231
技巧3 以情动人,是一件有力的武器238
技巧4 幽默风趣的语言让人回味无穷241
技巧5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243
技巧6 说服别人要懂得渐进法则246
技巧7 说话要符合自己的身份250
技巧8 借“第三者”口吻表述自己要说的话253

作者介绍


徐畅,专栏作家,文字优美、灵动,做过教师,也做过编辑。热爱大自然,喜欢宁静、美丽的事物,崇尚快乐与自由,以真、善、美为人生导向,对生活有敏锐的察觉和感触。现任一家知名图书出版公司的励志类图书策划编辑,多年来一直从事于对心理学和成功励志学的研究,对职场心理也有丰富的见解和经验。

文摘


序言



破茧成蝶:现代个体成长与人际智慧的深度探索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当代社会中个体如何实现自我超越、建立稳固而富有建设性的人际关系网络,以及如何在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中保持内在的平衡与驱动力。它并非一本空泛的励志手册,而是一部结合心理学、社会学观察与实用策略的综合指南,旨在帮助读者构建坚实的“内在操作系统”与高效的“外部交互机制”。 全书围绕三个核心板块展开:重塑自我认知与核心价值、精妙的人际关系构建与维护、驾驭环境变化与实现长期发展。 --- 第一部分:重塑自我认知与核心价值——内在罗盘的校准 本部分着重于向内探索,强调“了解自己”是所有有效行动的基石。我们探讨了现代人普遍面临的身份迷失、目标模糊等困境,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挖掘并明确个体的核心驱动力与深层需求。 1. 深度自我剖析的工具箱: 我们不再满足于表层的“喜欢”与“不喜欢”,而是深入探究行为背后的动机、童年经历对当前决策模式的影响,以及潜在的限制性信念系统。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运用结构化的反思日志、基于优势的评估模型(Strength-Based Assessment)来绘制一张精确的个人能力与偏好地图。特别强调了如何区分“被社会期望的自我”与“真实的自我”,并提供了一套渐进式策略,引导读者勇敢地接纳并拥抱那些被长期压抑的潜能。 2. 核心价值的界定与排序: 价值是行动的指南针。本书详细阐述了如何识别出对自己而言真正重要的五到七个核心价值(如:真诚、自由、贡献、成长等)。更重要的是,我们提供了“价值冲突管理”的框架。当面临抉择,例如“安全感”与“创新冒险”发生冲突时,读者可以依据既定的价值优先级,迅速做出符合长期利益的决策,避免陷入决策瘫痪。 3. 建立“反脆弱”的心理韧性: 在不确定性成为常态的时代,心理韧性不再是简单的“抗压”,而是“从压力中获益”的能力。本书引入了关于压力适应性(Allostasis)的理论,教导读者如何识别早期的身心疲惫信号,并采取主动的“恢复性干预”。我们探讨了“认知重评”的技术,帮助读者将负面事件重新框架为学习机会,从而培养出一种即使遭遇挫折也能持续进步的内在驱动力。 --- 第二部分:精妙的人际关系构建与维护——外部世界的和谐共振 有效的人际互动是个人成就的放大器。本部分聚焦于如何从被动的社交对象转变为主动的关系架构师,建立高质量、互惠互利的人际网络。 1. 倾听的艺术与共情的力量: 本书将倾听提升到战略高度。它超越了简单的“不打断”,深入到“预判需求”和“情感映射”的层面。书中提供了识别非语言线索(如微表情、语速变化)的实用指南,并教授读者如何使用“确认性回应”来确认对方的情感状态,而非仅仅接收信息内容。这使得沟通不再是信息的交换,而是情感的连接。 2. 边界设置的艺术:明确需求与保护空间: 清晰的边界是健康关系的前提。我们探讨了“被动-攻击性”边界设置的危害,并指导读者如何以尊重、清晰且坚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可协商项”。书中包含了一系列脚本和对话模版,用于处理常见的边界侵犯情境,例如如何礼貌但坚定地拒绝不合理的要求,以及如何在亲密关系中有效协商个人空间的需求。 3. 建立高质量的“信任账户”: 信任是人际交往的通用货币。本书将信任的建立过程分解为一系列可量化的“小额存款”行为,如信守承诺、透明沟通、以及在他人脆弱时提供无条件支持。此外,我们还探讨了如何处理“信任透支”——即信任受损后的修复机制。重点在于,修复过程必须是双向的、有时间表的,且以行为改变为核心,而非仅仅口头道歉。 4. 影响力的非强制性运用: 本书倡导基于专业性和人格魅力的影响力,而非基于职权或操纵。通过分析经典的社会影响力原则(如互惠、稀缺性、社会认同),我们指导读者如何在不显得功利的情况下,自然地引导他人的认同与合作,尤其是在团队协作和跨部门沟通中,如何通过清晰的愿景和可靠的执行力赢得他人的信服。 --- 第三部分:驾驭环境变化与实现长期发展——适应性与前瞻性思维 在快速迭代的现代社会,如何保持持续的相关性和发展动力,是长期成功的关键。 1. 持续学习系统的构建: 我们不再推崇碎片化的知识摄入,而是构建一套系统化的“知识获取、内化与输出”循环。书中详细介绍了“主题式学习”的方法,即围绕一个核心能力或领域进行深度钻研,而不是浅尝辄止地追逐热点。重点阐述了如何利用“费曼学习法”的变体,通过教授他人或撰写深度分析来固化新习得的知识,将信息转化为真正的技能。 2. 目标设定的动态模型:从静态到适应性规划: 传统的SMART原则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显得僵化。本书引入了“OKR的灵活性应用”和“北极星指标”的概念。读者学会定义一个不变的长期愿景(北极星),然后根据外部环境的反馈,灵活调整年度和季度的战术目标(OKR),确保行动的敏捷性,避免在错误的方向上过度投入。 3. 应对“注意力稀缺经济”的策略: 在信息过载的时代,注意力是最宝贵的资源。本书提供了一套“数字环境的极简主义”实践方案。它指导读者如何设计自己的信息摄入过滤器,主动切断低价值的干扰源,并将节省下来的认知带宽投入到高价值的深度工作(Deep Work)中。这包括对通知的严格管理、对信息源的精选,以及创造性的“隔离空间”来提升专注力。 4. 长期主义的实践:复利效应的构建: 本书结尾部分强调了耐心和一致性的力量。它通过一系列案例展示了微小、持续的积极行为如何通过时间积累产生巨大的复利效应,无论是职业技能的提升、个人习惯的养成,还是财务的积累。核心思想在于:今天你做出的每一个小选择,都在为你未来的自己投票。 --- 本书旨在为那些渴望在复杂世界中建立清晰、稳定、高效的个人生活和职业轨道的人提供一份详实而深刻的指南。它邀请读者进行一场深入的内在旅程,重塑自己的行动蓝图,从而在外部世界中实现更从容、更具穿透力的存在。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人一种温暖而有力量的感觉,暖黄色的底色搭配着柔和的笔触,仿佛能够穿透纸页传递出一种治愈的力量。我最近因为工作上的原因,经常感到力不从心,各种压力接踵而至,让我一度陷入了低谷。朋友推荐了我这本书,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了第一页。从我个人的感受来说,这本书没有那种强行灌输的鸡汤,而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一点点地渗透进我的内心。那些主人公们,他们有的是在困境中挣扎,有的是在迷茫中寻找方向,但他们身上都闪耀着一种不屈的光芒。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个关于一位老师的故事,他在资源匮乏的山区,用自己的爱和智慧点燃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那种纯粹的付出和坚守,让我深深地被触动。读完那个故事,我感觉自己内心的那团阴影仿佛被照亮了一点,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所面对的困难。这本书让我明白,感动不仅仅是一种情绪,它更像是一种催化剂,能够激发我们内心深处的力量,让我们更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它让我看到了,即使是最微小的善意,也能在别人心中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并在不经意间产生意想不到的涟漪效应。

评分

坦白讲,当我看到“感动是好的影响力”这个书名时,我曾有过一丝犹豫,担心它会是一本流于表面的励志读物。然而,真正翻阅后,我才发现自己的顾虑是多余的。这本书以一种极其真诚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那些在平凡生活中闪烁着人性的光辉的瞬间。它没有刻意去制造煽情,而是让那些蕴含着深刻情感的故事自然地流淌出来,触动读者的心弦。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细节的捕捉,比如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简单的话语,在作者的笔下,都变得饱含深意,能够引发读者无限的联想和共鸣。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影响力”并非一定要惊天动地,而是可以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善举,有时却能成为改变一个人命运的契机,或是点燃他人心中希望的火种。它教会我,要学会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去珍视身边的人,并用自己的方式去传递那份温暖和力量。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阅读上的愉悦,更是一种深刻的心灵洗礼,让我对“影响力”有了全新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远超我的预期。我一直以为“影响力”是属于那些伟大的、有成就的人的专属词汇,但《感动是好的影响力》却颠覆了我的这种认知。它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展示了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通过善良、真诚和同理心,去影响他人,去创造积极的改变。我被其中一个故事深深吸引,那是一位母亲,她用自己的坚韧和乐观,在绝境中给孩子带来了希望。她的付出,她的无私,让我看到了母爱的伟大,也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这本书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用一种平等、真挚的姿态,与读者进行心灵的对话。我常常在读到某个情节时,会不自觉地停下来,陷入沉思,然后回味无穷。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深处的一些情感,也激发了我对生活更深的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感动”,更是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而且这种影响力,是源于内心的善意和对他人的关怀,是真正能够温暖人心的力量。

评分

老实说,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市面上的心灵鸡汤类书籍太多了,很多都显得空洞乏味,让人提不起兴趣。然而,当我开始阅读《感动是好的影响力》时,我发现它与我之前读过的许多书都不同。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句句都带着真挚的情感。作者仿佛是一位坐在我身边的朋友,娓娓道来,讲述着那些触动人心的故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里提到的一些关于家庭关系的情节,那些日常的琐碎,那些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在作者的笔下却展现出了深沉的爱意和力量。我联想到了自己和家人的相处,也反思了自己在与他人沟通时的一些不足。这本书没有直接告诉我应该怎么做,而是通过这些故事,让我自己去体会,去感悟。它让我意识到,原来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感动”,往往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能够悄无声息地改变一个人,甚至影响一群人。它不是那种让你看了之后热血沸腾,然后很快就归于平静的书,而是那种能够让你在日后的生活中,不经意间想起,并且从中汲取力量的书。

评分

这是一本非常适合在安静的午后,泡上一杯茶,慢慢品读的书。它的文字很有力量,但却不是那种咄咄逼人的力量,而是像春风拂面,润物细无声。我之前总是觉得,要做出什么“影响力”,一定要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才行。但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其实很多时候,深刻的影响力就藏在那些最平凡的善意之中。书中有很多小故事,每一个故事的主人公可能都不是什么大人物,他们的生活也可能充满了艰辛,但正是他们身上所展现出的那份坚持、那份善良、那份对生活的热爱,才真正打动了我。我尤其喜欢关于一位志愿者的故事,他默默地在社区里帮助那些孤寡老人,为他们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虽然只是举手之劳,但对于那些老人来说,却是莫大的慰藉。这个故事让我开始反思,我是否也能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去给予别人一些温暖和支持。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影响力”这个词,它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触手可及的行动。它鼓励我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去传递这份美好,去成为那个能够给他人带来积极改变的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