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流浪人员心理救助指导手册
定价:45.00元
作者:张雪琴,徐福宪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3-02-01
ISBN:978751002880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论述流浪人员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具体表现,以及如何对流浪人员心理行为问题进行鉴别和干预,为社会救助人员提供一本理论性和实操性结合的心理救助指导,以促进流浪人员身心健康的回归主流社会。以通俗简洁的语言讲解心理学理论,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流浪人员心理行为问题的特点和表现。提供详尽而实操性强的咨询和心理干预方法,步骤分解,方法多样。
目录
章 流浪未成年人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1.1 自我意识发展滞后,但交往和学习的需求强烈
1.2 不安全感和孤独感强,对他人信任感低
1.3 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冲动性强
1.4 焦虑情绪严重,行为问题和精神疾患比例高
第2章 流浪成人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2.1 负性情绪严重,自我保护意识和抵触情绪强
2.2 残疾比例高、精神疾患严重
2.3 受次文化影响,缺乏自尊,拒绝自立
第3章 流浪人员焦虑情绪调整指导手册
3.1 认清焦虑
3.2 都是焦虑惹的祸
3.3 焦虑的产生与发展
3.4 流浪人员的焦虑情绪
3.5 如何辨别流浪人员是否出现焦虑
3.6 针对不同焦虑程度的自助方法
3.7 焦虑的应对策略
第4章 流浪人员抑郁情绪调整指导手册
4.1 认识抑郁情绪与抑郁症
4.2 辨别抑郁情绪与抑郁症
4.3 为何流浪人员会产生抑郁情绪
4.4 抑郁症的五大特征及分类
4.5 抑郁程度的评估手段
4.6 抑郁情绪的干预办法
4.7 给予管理人员的建议
附录一:每天完成的三件好事
第5章 流浪人员愤怒情绪调整指导手册
5.1 什么是愤怒情绪
5.2 产生愤怒情绪的原因
5.3 愤怒时的典型表现
5.4 评估愤怒水平
5.5 为何要处理愤怒情绪
5.6 如何处理愤怒
第6章 流浪未成年人心理行为障碍矫治指导手册
6.1 流浪未成年人心理行为障碍分类
6.2 流浪未成年人行为障碍的应对策略
6.3 升级版——未成年人的常见临床心理行为障碍
第7章 流浪未成年人团体心理辅导操作指导手册
7.1 关于团体心理辅导
7.2 团体心理辅导的阶段性介绍
7.3 流浪未成年人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操性干预方案
7.4 突发事情应对策略
7.5 温馨提示
附录:流浪人员心理救助开展的成果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张雪琴,广州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应用心理学系教授,儿少卫生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近年主持*和省、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8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卫生部教材2部。获得广东省“南粤教师”、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广州市教师,广州市宣传思想战线人才培养对象等光荣称号。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觉得,心理援助这个话题,在很多人看来是遥不可及的,似乎只属于专业的心理医生。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如何才能真正地帮助到那些在生活中遭遇了极大困境的人。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如何建立信任这一章节时的细致入微。他没有用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场景,让我们理解到,原来一个真诚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都能成为打开对方心扉的钥匙。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到位,让我能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流浪人员可能面临的各种心理挑战,比如孤独、恐惧、羞耻感等等。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介入方式,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有能力去参与到这场心灵援助的行动中来。它不仅提升了我的同理心,更给予了我实际操作的勇气和信心,让我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传递温暖和希望的使者。
评分一本能给人带来心灵慰藉的书,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能找到前进的勇气。这本书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作者用心血浇灌出的智慧结晶。它仿佛一位慈祥的长者,用温暖的声音讲述着生命的韧性,用深邃的目光洞察着人性的光辉。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看见”的部分,它让我意识到,原来我们常常忽略了身边那些微小的善意和坚持。作者用生动的案例,让我们看到了流浪人员可能经历的绝望与痛苦,但更重要的是,他教会我们如何去理解、去接纳,去给予一份不带评判的关怀。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也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对弱势群体有了更深的同情。它没有空洞的说教,只有真挚的情感和实用的方法,让人在阅读中受益匪浅。这本书不仅仅是写给特定人群的,更是写给每一个渴望理解和温暖的灵魂的。它提醒着我们,在奔波忙碌的生活中,不要忘记停下脚步,去关注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去点亮那些黑暗中的微光。
评分这是一本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角,探讨了流浪人员的心理救助问题。我一直认为,帮助这些群体,仅仅给予物质上的援助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与流浪人员建立有效的沟通,以及如何理解和回应他们的情感需求。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创伤知情照护”的理念,它让我明白,很多流浪人员的困境,很可能源于过往的创伤经历,而我们的每一次互动,都可能影响到他们的恢复过程。作者并没有提供一套僵化的流程,而是鼓励我们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成长,对人性的复杂性和韧性有了更深的体会。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性的指导手册,更是一份充满人文关怀的宣言,提醒着我们,无论境遇如何,每个人都值得被看见、被理解、被关怀。
评分这本书以一种极其细腻且富有人情味的方式,描绘了流浪人员可能存在的心理困境。我不得不说,在阅读过程中,我曾数次被书中描绘的场景所触动,甚至流下了眼泪。作者并没有将他们描绘成标签化的群体,而是深入到每一个个体的心灵深处,去挖掘他们隐藏的痛苦和渴望。特别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于如何进行“心理筛查”的指导,让我在面对陌生人时,不再感到无所适从,而是能以一种更专业、更温和的方式去 acercarse (approaching)。它教导我们如何识别潜在的心理危机信号,以及在发现这些信号时,应该采取怎样的初步应对措施。这本书充满了智慧和 compassion (compassion),它不仅仅是提供方法,更是传递一种关怀的态度。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人类的脆弱性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如何给予有效的支持有了更明确的认识。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帮助别人的书,更是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有爱、更有同理心的人的指南。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深思的书。它并没有回避那些令人不忍直视的现实,而是勇敢地将流浪人员内心的挣扎和困境展现在我们面前。读到某些章节时,我甚至感到一种沉重的压抑,但作者并没有让这种压抑成为终点,反而引领着我们去寻找突破口。我很佩服作者的观察力,他能够捕捉到那些常人难以察觉的细节,比如一个人眼神的细微变化,肢体语言的微妙暗示,这些都成为了理解他们内心世界的线索。书中有关于“危机干预”的论述,让我对如何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帮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强调了冷静、耐心和策略的重要性,让我明白,有时候,最有效的帮助并非轰轰烈烈,而是润物细无声的陪伴。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心理救助并非高高在上的专业技能,而是源于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的尊重。它不仅是一本指导手册,更像是一堂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善良、更有同情心的人的课程,让我受益匪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