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内心的冲突(西方学术经典 精装版) 〔美〕卡伦·霍妮

我们内心的冲突(西方学术经典 精装版) 〔美〕卡伦·霍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精神分析
  • 人格心理学
  • 自我心理学
  • 冲突
  • 焦虑
  • 神经症
  • 卡伦·霍妮
  • 西方学术经典
  • 精装本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盛德伟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10705
商品编码:29931147857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6-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我们内心的冲突(西方学术经典 精装版)

定价:26.00元

作者:〔美〕卡伦·霍妮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1681070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我们内心的冲突》通过对病人和自身的心理分析的经验总结,讨论了人内心主要的冲突类型和它们的各种表现形式,分析并归纳了各种相互矛盾的态度和倾向,指出了被这些冲突所扰之人旨在解决冲突的努力怎样导致失败并陷入恶性循环,同时提出了解决这些冲突的切实可行的建议和设想。卡伦·霍妮相信,人都有成长的愿望,会一直愿意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因此,她认为,只要改变了产生冲突的条件,就能真正解决它们。而只有解决了冲突,我们才能变得更加健全、完整和成熟,发现生活的意义和内在的安宁。

目录


作者序 / 1
引言 / 4
部分 神经症冲突与解决途径
章 神经症冲突的辛酸 / 002
第二章 基本冲突 / 011
第三章 亲近他人 / 023
第四章 对抗他人 / 036
第五章 远离他人 / 045
第六章 理想化意象 / 063
第七章 外化作用 / 078
第八章 虚假和谐的辅助手段 / 091
第二部分 未解决冲突的后果
第九章 恐惧 / 102
第十章 人格的贫乏 / 112
第十一章 绝望 / 133
第十二章 施虐倾向 / 143
总 结 神经症冲突的消除 / 165
译后记 / 187

作者介绍


卡伦·霍妮(1885—1952)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与艾瑞克·弗洛姆齐名的西方当代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霍妮是社会心理学早的倡导者之一,她相信用社会心理学说明人格的发展比弗洛伊德性的概念更适当,是精神分析学说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人物。霍妮不仅对心理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深刻影响了文学、文化、传记、哲学、宗教等研究领域。著有《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精神分析新法》《自我分析》《我们内心的冲突》和《神经症与人的成长》等。

文摘


序言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人类心理与社会互动的图书简介,聚焦于现代个体在追求自我实现与应对社会期望之间的张力。 --- 书名:《都市心灵的迷宫:现代人际关系与自我构建的辩证法》 作者:[虚构作者名] 艾琳·凡德格里夫特 出版社:[虚构出版社名] 普罗米修斯之光出版社 ISBN:[虚构] 978-1-94802-557-3 页数:约 620 页 --- 内容简介 《都市心灵的迷宫》是一部深刻剖析二十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社会结构剧变和个体意识觉醒,现代都市人如何在复杂的人际网络中艰难地锚定自我身份的重量级学术著作。作者艾琳·凡德格里夫特,一位在社会心理学与文化人类学领域享有盛誉的学者,凭借其跨越数十年的田野调查和严谨的理论建构,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关于“连接”与“疏离”的宏大图景。 本书的核心论点在于,现代社会的“互联性”并未必然带来更深层次的亲密关系,反而催生了一种新型的心理困境:个体在追求高度的社会融入感与维护其内在独立性之间,陷入了无休止的拉锯战。凡德格里夫特认为,这种拉锯战并非简单的个人选择问题,而是根植于现代社会运作机制的深层结构性矛盾。 第一部分:宏大叙事下的微观破碎——身份的重构 在第一部分,凡德格里夫特首先挑战了传统心理学中关于“统一自我”的假设。她指出,在后工业时代,职业身份、消费身份、数字身份与原生家庭身份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断裂。她引入了“碎片化自我表征”(Fragmented Self-Representation)的概念,用以描述个体如何为了适应不同场景的需求,而构建出多个看似连贯实则脆弱的“面具”。 书中详尽分析了城市化进程对传统社区纽带的瓦解作用。在缺乏稳定、多代同堂的社会支持网络下,个体不得不将“归属感”的需求转嫁到瞬息万变的社交圈或意识形态群体中。作者通过对数个西方大都市圈的案例研究,展示了这种“临时性社群”的形成与解体过程,揭示了这种生活方式如何加剧了“存在性焦虑”——即对自我价值缺乏稳定依据的深层恐慌。 第二部分:关系的技术化与情感的异化 本书的第二部分将焦点投向了人际关系领域,尤其是技术革新对情感交流模式的颠覆性影响。凡德格里夫特没有停留在简单的技术批判,而是深入探讨了“效率”原则如何渗透到最私密的情感领域。 她详细考察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兴起的“伴侣契约”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关系的“互惠性”和“可协商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将爱情理想化为一种需要持续维护的“项目”。然而,作者敏锐地指出,当关系被过多地置于理性评估的框架之下时,非理性的、自发的、甚至具有破坏性的情感体验——恰恰是人类经验中最具生命力的部分——便遭到了系统性的压抑。 一个尤为重要的章节探讨了“情感劳动”(Affective Labor)在现代职场中的隐形扩张。作者论证,要求员工展现出持续的“热情”和“积极性”的企业文化,实际上是将原本属于私人领域的、高成本的情感投入,转化为了一种可量化的生产要素。这种内化了的表演性,使得个体越来越难以分辨何时是真实的自我,何时是工作要求的角色扮演。 第三部分:现代性的隐秘压力与内在的抵抗 在全书的第三部分,凡德格里夫特转向了社会规范与个体欲望之间的复杂博弈。她认为,现代社会通过一套微妙的、非强制性的机制,持续地对个体施加着“优化自身”的压力。这种压力表现为对健康、成就、人脉和时间管理的极致追求,其背后隐藏着对“平庸”的集体恐惧。 作者考察了“自我优化”文化对个体精神状态的影响。她认为,当所有生活层面都被视为一个有待提升的系统时,停滞感便成了最大的敌人。这种无休止的向外追逐,往往导致了对内在世界的疏离。许多现代人对自身的深层动机、童年经验或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感到陌生,因为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到了满足外界设定的“成功指标”之上。 然而,凡德格里夫特并未将此书导向悲观的宿命论。在结论部分,她转向了对“微小反抗”和“有意识的脱离”的研究。她赞扬了那些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拒绝被速度和效率完全裹挟,选择投入到缓慢、非功利性活动中的个体。这些行为,无论是对传统技艺的回归,还是对深度阅读和冥想的坚持,都是个体在庞大社会机器中,为自己开辟的“意义避难所”。 《都市心灵的迷宫》是一部对我们时代生存状态的深刻诊断书。它要求读者不仅要审视自己的人际交往方式,更要回溯那些塑造了我们期待、恐惧与渴望的社会力量。它迫使我们思考:在一个承诺无限自由的时代,我们真正的“自我”是否正在被无形的力量所重塑和稀释?这本书无疑将成为社会学、心理学以及文化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参照文本。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让我对“完整”这个概念有了新的思考。《我们内心的冲突(西方学术经典 精装版)》这本书,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了人类心理的复杂性。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们常常会做出与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相悖的事情?为什么我们会陷入一些无谓的纠缠,明明知道不对,却难以自拔?作者似乎能够精准地捕捉到这些微妙的心理动态,并将其条理清晰地呈现出来。书中的案例分析,虽然是学术性的,却非常有代入感,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或身边人的影子。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理解那些隐藏在行为背后的深层驱动力,那些我们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需求和恐惧。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诊断问题,更在于提供一种理解的视角,让我们能够以更平和、更接纳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不完美,甚至那些所谓的“冲突”。我期待能够从书中获得一种内在的力量,不再被内心的矛盾所消耗,而是能够从中汲取养分,实现更深层次的成长。

评分

最近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尝试接触一些更具深度和广度的心理学著作,而《我们内心的冲突(西方学术经典 精装版)》这本书,可以说是我的一个新目标。我之所以选择它,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标题“暗示”了对人类普遍困境的探讨,更关键的是其“西方学术经典”的定位。这意味着它很可能承载了人类思想史上的重要成就,提供了不同于日常直觉的、经过严谨思考和实践验证的理论框架。我对于那些能够提供系统性、逻辑性解释的学说总是充满好奇,因为它们往往能够帮助我们构建起对复杂现象的认知模型。这本书的精装版本,也暗示了它在出版和学术界的地位,这让我对内容的权威性有了一定的信心。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找到关于“冲突”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不仅仅是表面的行为矛盾,而是潜藏在意识和无意识层面的更根本的张力。我想知道,这些冲突是如何塑造我们的个性,如何影响我们的选择,以及我们是否真的能够,或者说应该,完全消除它们,还是说它们本身就是构成我们完整人格的一部分。

评分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心理学著作,更像是一面镜子。《我们内心的冲突(西方学术经典 精装版)》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深刻的自我反思。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我们会在人际关系中,在工作生活中,不断地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似乎总是在努力维持某种平衡,又总是在某种程度上失衡。作者的分析,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这种失衡并非来自于外部,而是源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某些需求和期望的矛盾。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给你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引导你去发现问题本身。我希望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逐渐清晰地认识到,那些让我感到困扰的冲突,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它们又在如何影响着我的决策和情感。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我理解自我、理解他人的一把钥匙,帮助我建立更健康、更和谐的内心世界,以及更真诚、更深入的人际关系。这种从理论到实践的升华,是我对这本书最大的期许。

评分

这本书我拿到手后,光是看它的名字就觉得很有分量。《我们内心的冲突(西方学术经典 精装版)》这个标题,本身就预示着一场深刻的精神探索。拿到手沉甸甸的精装本,纸张的触感和书页的质感都散发着一种“经典”应有的厚重感,这在我阅读体验的初期就给了我一种莫名的仪式感。我一直对心理学,尤其是那些能够触及人内心深处,解释我们为什么会产生种种困惑和矛盾的理论特别感兴趣。霍妮这个名字,虽然我不是心理学专业的,但在一些深度阅读的场合也零星听说过,知道她是一位非常重要的精神分析学家。这本书的书名,直接切中了当代人普遍存在的一种状态——感觉被内心的矛盾撕扯,不知道该往哪里走,甚至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也能理解身边的人,找到一些化解内心冲突的线索和方法。我猜想,这本书不会提供简单的“秘籍”,而是会深入剖析这些冲突的根源,帮助我们认识到它们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们在我们的生活和人际关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学习过程,正是我所期待的。

评分

读完这本书的开头,我就被作者的洞察力深深吸引了。《我们内心的冲突(西方学术经典 精装版)》这本书,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完,但仅仅是初窥门径,就感受到了一种不同寻常的智慧。我特别留意到作者对人类动机的分析,以及那些看似微小的心理活动如何累积成巨大的内心张力。书中的语言,虽然是学术性的,但并不晦涩难懂,反而带着一种清晰而有力的逻辑,引导着读者一步步深入探索。我一直在思考,我们大多数人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扮演着某种角色,又在内心深处感到一种不协调。这本书似乎就是为理解这种普遍存在的“分裂感”而生的。我尤其对作者如何区分和阐释不同类型的内心冲突感到好奇。是否真的存在一些普适性的模式,能够解释为什么不同的人,即使面对相似的环境,也会产生如此不同的内心反应?我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启示,帮助我更好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想法,找到与自我和解的途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