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完美对称早餐
定价:78.00元
售价:58.5元,便宜19.5元,折扣75
作者:迈克尔·徐;王瑞珂,姜昊骞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3568141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箱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2013年,住在伦敦的迈克尔为男友做了一份特别的早餐,并分享到了自己的Instagram账号上。这是一份完全对称的早餐,收获了很多网友的赞。从此,迈克尔每天早上都为男友做一份精致的早餐,完全对称,绝不重复,七点准时上传。
英国厨师杰米·奥利弗给迈克尔的早餐图片点赞,Instagram创始人也成为他的崇拜者。他说,“这显示了人们是如何度过这一天,并让这一天变得美丽的。”至此,迈克尔的账号有了近70万关注者,每张照片都能获得将近两万个点赞。
接下来,有了这本迈克尔出版的早餐书。这本书已经在英国、美国、台湾出版,既是一本烹饪指南,也是一本精美的时尚生活读物。书中以食谱的形式,介绍了几十种日常易操作的早餐,分地域介绍这些早餐的文化背景,还配有迈克尔自己制作、拍摄的完美对称的精美图片,令人饥肠辘辘的同时也鼓舞人心、让人换一种方式来看待早餐这件“小事”。
迈克尔·徐,英国美食摄影师,自2013年在Instagram上开始“完美对称早餐”的图片连载,每天为恋人做一份完全对称、每天不重样的早餐,至今从未间断。他的美食账号“SymmetryBreakfast”现在已有近70万粉丝。迈克尔和他的伴侣马克现居住在上海。
在世界的某个地方,一定有人正在吃早餐
爱情总会让人犯傻,当初以爱为名所做的事过后往往令自己羞愧不安,但是,那些为爱而生的行为却从此在世上留下了美的痕迹。这本书或许就是其中之一。
初将早餐摆成对称形状并拍照记录下来之时,我完全没有想到这一举动会产生什么影响,也没有想到我会从中收获什么。甚至三年后,面对将其总结成书的机遇,我依然甚感惶恐。我从心底里认为,这件事的重点并不在于食物,也不在于我全职工作于博物馆之余还花费大量时间创造出这600多张图片里的美食。
甚至也不关乎承诺或责任。它只是代表着与爱人在一起的金色时光。
写作的过程中,我也认识到了一些其他事情。
首先,我发现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或许我们之前有政治隔阂、有不同的历史因缘、有各异的体态特征,但很多人都会激动而真诚地向我展示他们如何做出自己喜爱的美食,偶尔也让我垂涎不已,有一些人甚至因此交到了好朋友。我喜欢各式各样的人,喜欢结交新朋友,这种感情驱动着我不断去探索食物、探索人们分享美食的方式。
其次,我发现食物其实有着根深蒂固的政治性。敢不敢试试在格拉斯哥点一份英式早餐?在意大利中午喝卡布奇诺?或者问问以色列人茄酱烘蛋的来历?食物之所以对我们如此重要,是因为它定义着每个人,反映着我们的喜好,同时还代表着一种群体认同感。这也是写一本食谱的挑战所在,不仅仅要汇集优质食谱,还要避免触犯部分人的忌讳。希望这本书里的内容没有踩到雷区。
有些食谱有着通用做法,有些则因政治或地理因素而各有不同。因此在成书的过程中我学到的第三点就是:早餐的形式没有定义或标准。这里我想引用世界食品研究专家马西莫·蒙塔纳里的一句话:“你所说的早餐仅仅是你知道的早餐。”然而我还是几乎每天都会收到这样的评论:“这根本不算早餐。”
我每天发布的早餐会在社交网络上得到很多评论,说实话,上述这种评论让我感到困扰。并不是因为这些评论者说错了,也不是因为我对他们的看法有何意见,而是对这种故步自封的想法感到遗憾。我自己也一直生活在根深蒂固的传统之中,但是我始终相信跳出传统才有乐趣,不循常规才会创造新意。大多数传统都不是全球共有的,也并非每个人都能接纳别人的传统。这就是我想通过本书所传达的理念。
我们的饮食习惯来源于各自的历史文化,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正宗的印度美食会偏辣,为什么中国人会喜欢喝茶。这些传统习惯是在历史长河中一点一滴构建起来的,而如今它们正接受着全球化的冲击。通过网络,我能看到与英国有8个小时时差的中国香港人正在吃早餐,但这种事对我父母来说相当奇幻,对先辈更是不可思议。
本书各章节食谱大致根据时区划分,从我和马克的家伦敦,一路向西环绕全球,因此章的内容包含英国、葡萄牙、摩洛哥和尼日利亚的食谱。从北极到南极,在这一条细细的本初子午线上,不同大洲、不同种族、不同季节的数百万人在同一时刻起床享用早餐。虽然或许早餐对他们各有着不同意义,但我想将这些食谱汇集起来,用一种有理可循又不会引起争端的方式。
作为一个苏格兰人、上班族、英中混血,我觉得自己比较有资格向大众发问:什么是传统?更重要的是,为什么我要让传统来指导我自己的生活?当然,你也并非必须得是混血才能做出这样的考问。自儿时起,我的一日三餐就同时混杂着各国风味(不要太惊讶,这就是我们老徐家的生活方式)。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想许多家庭都会有这种体验。
第四,我学会了不要对其他人的生活方式指手画脚。如果你不喜欢吃早餐,我也不会勉强,更不会向你灌输早餐的营养健康之道。如果你根本不喜欢跟伴侣吃同样的早餐,那就不用吃一样的!不喜欢喝茶?虽说有点遗憾,不过完全没关系!我希望我的早餐能给你带来灵感,而不是让你更加沮丧。之所以每天为马克做早餐,是因为我们每天能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只有早上。或许对大家来说,要做出这种早餐有些难,5点起床是有点早,但我希望大家意识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早餐可以成为与爱人相处的珍贵时光,对我来说,正是这些早餐让每日清晨都如此意义非凡。
本书中的食谱大多依照其起源地的口味制作,算是比较正宗。我妈妈过去常说:文化迁移的难度堪比搬动仙人掌,而追求完美更是成事之敌。她的教诲让我明白,你不可能取悦每一个人,也不必这样做。我曾在北京麦当劳见过有些人拿筷子吃薯条,也曾在伦敦史密斯菲尔德区的圣约翰餐厅吃过玛德琳蛋糕,比所有法国餐厅做得都好。这么多食谱从久远的中世纪流传至今,早已穿上了现代的外衣,变成了更适合在Instagram分享的模样。
食物是文化的入口,而不是国与国之间的城墙。人们不该太执着于赞颂正宗口味,但说实话这真是太难了。来自缅甸甚至是某个无主权国家的一个食谱,怎么就能反映出该国的复杂性、人民习惯或是历史故事呢?不可能的。不过我还是想做出来试一试。
终,回到主题,我们又说到了爱。从邂逅的天起,我对马克的爱就从未随时间流逝过,反而日日增长。我们保持着对食物、对旅行的热爱,享受着彼此之间的陪伴。尽管我还等着有朝一日马克也能早起为我做早餐,但在那一天到来之前,我不会停歇。如我所说,这一切都是为了爱。
……
“这是一本认真写作、能激发你对早餐的种种灵感的书。”
——杰米·奥利弗(英国大厨)
“这本书教会人们如何让每一天过得更精彩。”
——凯文·斯特罗姆(Instagram联合创始人)
“这里有来自全世界的早餐与爱的庆典。”
——《观察者报》
“连杰米·奥利弗都关注了这个账号,你就该明白他们有多赞!”
——《英国晚报》
“从经典的香蕉面包、简单的美式玉米饼到传统日式早餐甚至委内瑞拉牛角包……这些鼓舞人心的美食带我们浏览了整个世界。”
——《住宅与庭园》
“参考迈克尔·徐的这些食谱,你可以在家享受美食天堂。”
——《卫报》
这本书,我真的有点摸不着头脑。从封面上看,那设计就透着一股精致、一丝不苟的劲儿,我以为会是一本关于如何打造完美生活方式,或者说是如何在日常琐碎中寻求解脱与平衡的指导手册。我脑海里勾勒的画面是,翻开书页,映入眼帘的将是那些如艺术品般摆盘的早餐,色彩搭配和谐,营养均衡,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清晨,空气中弥漫着咖啡的香气和烘焙的麦香。我期待着书中能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比如如何高效地准备一顿丰盛的早餐,让上班族也能轻松实现,又或者是一些关于美学的小窍门,如何通过餐具、摆设来提升用餐的幸福感。我甚至设想过,书中可能会包含一些关于不同国家早餐文化的介绍,让我们在品味食物的同时,也能领略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然而,当我开始阅读时,却发现它似乎指向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这让我既好奇又有些不知所措。那种“完美对称”的感觉,究竟体现在哪里?是食材的选择,烹饪的技巧,还是最终呈现的视觉效果?我还在努力地去理解,去捕捉它想要传达的核心信息,这其中的探索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未知的乐趣。
评分一开始被这个书名吸引,真的觉得它非常特别。“完美对称早餐”,听起来就有一种强迫症患者会爱上的感觉,又或者是一个追求极致生活品质的人会奉为圭臬的宝典。我本以为这本书会像一本精美的食谱,里面充斥着各种制作过程严谨、摆盘艺术感十足的早餐图解,告诉你如何让你的餐桌如同画廊一般。我脑子里闪过无数画面:金黄的煎饼堆叠得一丝不苟,水果切片整齐划一地排列,甚至连咖啡拉花都像是经过精密计算的数学公式。我期待着从中学习到如何才能达到那种“完美”的状态,也许是关于食材的比例,也许是关于烹饪的火候,又或者是一种独到的生活哲学,教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找到那种和谐与秩序。我曾抱着一种“学习如何将生活过得像艺术品”的心态去翻阅,希望能从中汲取灵感,提升自己的生活美学。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远比我最初的想象要复杂和多维。它似乎触及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吃”这个动作,而是通过“早餐”这个载体,去探讨更深层次的东西。这种出乎意料的反差,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迫切想要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内容,才能被冠以“完美对称”之名,并与“早餐”如此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评分我收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的期待值其实挺高的。封面设计非常简洁,但又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吸引力,“完美对称早餐”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想象空间。我第一反应就是,这肯定是一本关于如何制作出视觉和味觉都达到极致的早餐的书。想象中,里面应该会详细讲解如何处理食材,如何搭配颜色,甚至是如何调整食材的摆放位置,来达到那种传说中的“完美对称”。我期待着书中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指导,比如如何让一个三明治看起来就充满艺术感,或者如何让一碗沙拉的色彩搭配达到视觉上的和谐统一。我也希望从中能学到一些提升生活品质的小技巧,让每天的早晨都变得充满仪式感和幸福感。我甚至设想过,书中可能会涉及一些关于心理学的内容,探讨为什么“对称”会给人带来愉悦感,以及这种追求“完美对称”的生活态度,究竟会对我们的身心产生怎样的影响。然而,当我开始真正接触书中的内容时,我却发现,它似乎在引导我思考一些我从未想过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如何做”。这种超乎预期的深度,让我感到既惊喜又充满探索的欲望。
评分说实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最先想到的是那些追求极致完美的博主们,她们精心布置的餐桌,每一件物品都仿佛经过了精确的测量和摆放。我期待着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视觉上的享受,也许是那些如同艺术品一般的早餐照片,又或者是关于如何利用光影和角度来呈现食物的技巧。我原本以为,它会是一本教你如何让你的早餐成为朋友圈里最靓丽风景线的指南,里面会充斥着各种关于色彩搭配、食材选择、以及摆盘艺术的秘诀。我甚至脑补过,书中可能会教你如何用最少的精力,打造出最令人惊艳的早餐效果,让每一天都充满新鲜感和惊喜。我希望从中能学到一些能够立刻应用到生活中的方法,比如如何用简单的食材,也能做出看起来非常“高级”的早餐。然而,当我翻开书页,我发现它所要传达的,似乎远不止于此。那种“完美对称”的概念,可能不仅仅是指视觉上的,也可能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关于生活状态的某种理解。这种隐秘的线索,让我开始好奇,作者究竟想要通过“早餐”这个载体,来表达什么。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无疑是非常吸引人的。“完美对称早餐”,光是听起来,就让人觉得充满了秩序感和美感。我当时脑海里就浮现出了那些在社交媒体上刷到的,如同静物写生般精致的早餐图片,每一粒谷物,每一片水果,仿佛都经过了精心的排列。我曾设想,这本书会是一本教你如何成为居家生活美学大师的指南,里面会详细讲解如何从食材的选取,到烹饪的过程,再到最终的摆盘,每一个环节都要达到“完美对称”的标准。我期待着能从中获得一些实用的建议,比如如何挑选最新鲜的食材,如何掌握烹饪的火候,以及如何用最简单的工具,也能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提升自己的生活品味,让我的每一顿早餐,都不仅仅是为了果腹,更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和仪式感的体现。我甚至想过,书中会不会包含一些关于心理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对称”会给人带来一种宁静和满足感,以及这种对“完美”的追求,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生活状态。然而,当我真正开始阅读时,我发现这本书的内容,比我想象的要更加丰富和深刻,它似乎在挑战我原有的认知,让我对“完美”和“对称”有了新的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