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I部分音频的定义
第I章音频基础
1.1音量与分贝
1.2标准信号电平
1.3信号电平与计量
1.4分贝的计算
1.5频率
1.6图解音频
1.7标准倍频程与1/3倍频程
1.8滤波器
1.9移相和延时
1.10梳状滤波
1.11傅立叶变换和快速傅立叶变换
1.12正弦波,方波和粉红噪声——我的天呐!
1.13共振
1.14音频术语
1.15零差检测
1.16总结
第2章音频保真度,测量,以及各种误区
2.1高保真度的定义
2.2四个参数
2.3谎言,可恶的谎言以及音频设备规范
2.4测试设备
2.5音频透明度
2.6常见的音频误区
2.7堆叠误区
……
23.20小结
本书采用了400多张图片和照片进行解释说明,因此,这本简单易懂的书可以让你对音频理论与实践有一个深入了解。作者伊森温纳(Ethan Winer)借用基本常识、平实的语言以及少量的简单数学,使你无需具备工程学位就能理解*高深、*高技术水准的音频知识。
如果你是一位中、高级的录音师或发烧友,那你已经对音频的基本工作方式有所了解了。那么本书将带你这一层次,本书把音频概念、听觉感知理论和声学理论、乐器物理学以及电子技术基础等知识交织在一起,展示了它们彼此间的关系,
本书不仅仅是向您展示如何使用音频设备,诸如均衡器和压缩器,温纳介绍的是它们的内部工作方式,技术规格及如何测量等。全书包含实用小窍门、技巧、建议,以及大量的技巧揭秘。
本书所有讲解与平台无关,适用于Windows和Mac操作系统,也适用于大多数软、硬件。
语言风格上,这本书做到了罕见的平衡——既有技术文档的精确性,又不失人文关怀的温度。它没有采用那种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学术腔调,而是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甚至带点幽默感的叙事方式来引导读者深入。例如,在讲解数字信号处理的核心算法时,作者会用一些非常贴近日常生活的比喻来打比方,瞬间就将那些抽象的数学模型拉回到了现实世界。我读到其中一段关于麦克风指向性选择的描述时,简直是拍案叫绝,它描绘了一个小型室内乐队在不同声场布局下的声音捕捉困境,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这种“用人话讲明白硬道理”的能力,是很多技术作者梦寐以求却难以企及的境界。它真正做到了让“发烧友”和“专业录音师”都能找到自己的舒适区。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设计简直是匠心独运,拿到手里那份沉甸甸的质感,就让人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封面采用了那种复古的哑光纸张,触感细腻,中央的插画线条简洁却又不失力度,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某种深邃的智慧。特别是书脊上的烫金字体,在光线下熠熠生辉,透露出一种低调的奢华感,让人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指南,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我记得我当时是在一个非常安静的书店里发现它的,周围都是些更现代、设计更鲜艳的书籍,唯独它散发着一种历经沉淀的独特气质。翻开扉页,那清晰的印刷质量和恰到好处的留白处理,都体现了出版社在细节上的极致追求。这种对物理形态的重视,无疑为阅读体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人在接触内容之前,就已经被其专业的态度所折服。对于像我这样既注重实用性又追求审美体验的读者来说,光是这本书的外在表现,就已经值回票价了。
评分内页的排版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技术手册的刻板印象。通常那些干巴巴的技术书,要么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堆砌,要么是粗糙的插图,让人望而却步。然而,这本书的排版师显然深谙“呼吸感”的重要性。每一章节的逻辑划分都清晰可见,关键术语和公式采用了特别的字体加以突出,使得阅读节奏可以完全由自己掌控,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快速找到重点。我尤其欣赏它在图表处理上的精妙之处,那些复杂的声学曲线和设备结构图,被细致地分解和注释,辅以大量的留白,使得原本晦涩难懂的概念变得直观易懂。我甚至花了好长时间,仅仅是欣赏那些图表的精美程度。这种对阅读体验的尊重,让我在面对大量专业知识时,没有产生丝毫的畏惧感,反而产生了一种探索的乐趣。它成功地将“枯燥的参考书”转化成了“可以沉浸其中的知识载体”。
评分这本书的附加价值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技术指导手册本身。它更像是一份行业精神的传承录。在讨论完所有硬核技术之后,最后几章的内容开始探讨声音美学、监听环境的心理学影响以及艺术与技术的哲学辩证关系。这部分内容触及到了很多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容易忽略,但又至关重要的“软实力”层面。它促使我停下来,重新审视自己对“好声音”的定义,不仅仅是参数上的完美,更包含了情感的传递和意境的营造。阅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耳朵似乎被重新校准了,不仅技术上更精进了,连带着对音乐本身的理解和欣赏能力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它不仅仅是教会了我“如何做”,更重要的是启发了我“为何而做”,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阅读体验。
评分这本书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上展现了极高的专业性和前瞻性。它似乎不仅仅停留在基础理论的罗列,而是巧妙地将历史脉络与前沿技术融合在一起。我记得我对比了几本市面上常见的同类书籍,发现这本书在某些特定领域,比如高级母带处理的非线性动态范围控制方面,提出了更为独到且具有实战指导意义的见解。作者的笔触非常老练,既有学院派的严谨,又不失录音棚现场的灵活性。它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坐在你身边,一边泡着咖啡,一边为你拆解那些业界精英们才懂得的“潜规则”和最佳实践。更难能可贵的是,它似乎预判了读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所有困惑点,并在后续章节中一一进行了铺垫和解答,这种结构上的严密性让人印象深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