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桂花开放幸福来 2南泥湾 3延水谣 4姑娘生来爱唱歌 5唱支山歌给党听 6浏阳河 7谁不说俺家乡好 8人说山西好风光 9我的祖国 10八月十五月儿明 11九里里山圪塔十里里沟 12拉骆驼的黑小伙 13情深谊长 14看见你们格乡 15映山红 16歌唱敬爱的周总理 18渔家姑娘在海边 19边疆的泉水清又纯 20雁南飞 21迎宾曲 22故乡情 23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24泉水叮咚响 25大海一样的深情 26在希望的田野上 27奉献给爱的祖国 28漓江谣 29我爱你,塞北的雪 30北大荒人的歌 31微山湖 32枉凝眉 33说聊斋 34月亮走,我也走 35十五的月亮 36血染的风采 37你会爱上它 38我们是黄河泰山 39在中国大地上 40我的家乡沂蒙山 41想给边防军写封信 42太湖美 43赶圩归来啊哩哩 44纳西篝火啊哩哩 45小背篓 46长城长 47祝福祖国 48穿军装的川妹子 49为了谁 50黄河黄 51万事如意 52白发娘 53父老乡 54中国的月亮 55公仆赞 56走进春天 57相约在月圆时节 58前门情思——大碗茶 59故乡是北京 60山里人 62高天上流云 63五星红旗 64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65春天的故事 66我属于中国 67山路十八弯 68崖畔上酸枣红艳艳 69走进新时代 70珠穆朗玛 71青藏高原 72走进西藏 73七律?送瘟神 74荷花梦 75昭君出塞 76木兰从军 77槐花海 78遍插茱萸少一人 79母河 80送给妈妈的茉莉花 81又唱测阳河 82好日子 83报 答 84火把节的火把 85爱我中华 86辣妹子 87大地飞歌 88中国收获着希望 89眷 恋 90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 91北风吹 92恨似高山仇似海 93数九寒天下大雪 94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 95凤凰岭上祝红军 96洪湖水,浪打浪 97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 98没有眼泪,没有悲伤 99珊瑚颂 100海风阵阵愁煞人 101红梅赞 102巴山蜀水要解放 103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 104绣红旗 105五洲人民齐欢笑 106求你把我屈死的罪名改 107我心永爱 108血里火里又还魂 109万里春色满家园 110仇恨入心要发芽 111卜算子·咏梅 112重整河山待后生 113谁说女子不如男 114蝶恋花·答李淑一 115拔根芦柴花 116茉莉花 117茉莉花 118采茶舞曲 119沂蒙山小调 120包楞调 121清蓝蓝的河 122绣荷包 123采槟榔 124绣荷包 125猜 调 126弥渡山歌 127槐花几时开 128放马山歌 129四季歌 130走西口 131绣荷包 132五哥放羊 133知道不知道 134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135绣金匾 136翻身道情 137三十里铺 138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 139蓝花花 140蓝花花 141桃花红杏花白 142小白菜 143孟姜女 144江河水
在一次音协工作期间,吉林省音协秘书长许民同志请我考虑为他们主编的《中国声乐经典教材》(系列丛书)作序,并送来曲谱。我看完后觉得,虽然目前正式出版的中国声乐作品曲集已有一些,但像这样按声种进行分类(分为男高音、女高音、男中音、女中音、民族男声、民族女声六种),且囊括了如此众多经典曲目(包含中国传统歌曲、近现代创作歌曲、中国歌剧选曲以及中国民歌)的教材,还是比较少见的。特别是在内容的准确性方面,他们的确下了很大的功夫,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把书做成精品,这是值得赞赏的。我以为,作为一名声乐工作者,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目前中国声乐作品的“经典”内容,汲取其精华,融于更广泛的音乐艺术活动之中,这是很重要的。从这一点来说,我向声乐界人士推荐这套教材。我相信,不论是学习者,还是演唱者,抑或是教学者,大家都将从中获益。中国民族声乐学派的建立,是一项需要歌曲作者、演唱者及编著者等许多人共同为之奋斗的事业。许民等主编的这套教材,是在为民族声乐大厦的建立默默无闻地添砖加瓦。我认为他们做了一件大好事,甚感欣慰,谨此为序。
这本书的编排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我从未见过如此清晰、结构化的高质量音乐教材。从入门到精深的过渡处理得极其平滑自然,没有任何生硬的跳跃感。特别是针对女性声部特点所设计的那些针对性练习,简直是量身定做。我过去总是在某些高音区感到吃力或不稳,但书中详细拆解了不同换声区的处理技巧,配合着那些精选的民族曲目范例,我感觉我的嗓音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找到了更稳固的支撑点。不仅仅是技术层面,这本书对于音乐表达和情感融入的论述也相当到位。它强调的“意境”和“韵味”,是那些单纯追求技巧的教程里常常被忽略的。作者似乎深谙中国文化中“声中有画,画中有声”的艺术精髓,引导我们在练习每一个音符时,都要思考它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情感色彩。对于一个渴望将民族声乐演唱得更有层次、更具感染力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如获至宝。它不是那种只管让你“用力唱”的书,而是教你如何“用心唱,用脑唱”的智慧之作。
评分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立刻就被它厚重而典雅的封面设计吸引住了。那种带着历史沉淀感的装帧,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一本轻飘飘的流行乐指南,而是真正有内涵的学术性作品。我本身对传统音乐的理解还比较浅薄,抱着学习和探索的心态翻开了第一章。坦白说,初看目录时,我还有点担心内容会不会过于枯燥,毕竟是“经典教材”嘛,总怕是那种陈旧的理论堆砌。然而,实际阅读体验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它的叙述方式非常注重层次感,从最基础的声乐发声原理入手,用非常直观的比喻来解释那些复杂的声学概念,即便是像我这样半路出家的学习者,也能很快抓住核心要点。特别是关于气息控制的那几个章节,作者不仅给出了详尽的图示说明,还穿插了一些古代歌唱家们的练习心得,读起来简直像是在听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面对面授课,让人心悦诚服。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唱”,更是在引导你去“理解美”,去触摸民族音乐的灵魂。这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远超一本单纯的声乐练习手册,它更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中国传统美声艺术殿堂的大门。那种求真务实的态度,以及对民族音乐美学的深刻挖掘,是市面上许多浮躁的教程所无法比拟的。
评分我已经断断续续地听了不少音乐学院前辈推荐的各种声乐资料,说实话,很多都是老一套的翻译版本,或者过于强调西化技巧,导致演唱民族歌曲时总觉得“水土不服”。但这本教材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这种感受。它真正做到了“立足本土,面向世界”。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民族调式的处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它没有简单地套用西方唱法中的音阶概念,而是深入剖析了中国传统五声调式在现代声乐运用中的合理性和特殊性。书中的一些针对性练习,巧妙地将民族乐器的演奏特点融入到人声的训练中,比如模仿某些管乐器的气息连贯性,或是某些弦乐器的装饰音处理,这种跨界融合的教学思路,极大地拓宽了我的音乐视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生硬地在“唱”一首歌,而是在用声音“讲述”一段故事,那种由内而外的流畅感和亲切感,是之前所有练习都无法达到的高度。这本书对于追求“中国腔”的歌唱者来说,无疑是里程碑式的指导。
评分我主要想谈谈这本书在“实践性”方面的巨大优势。很多理论著作读起来很美好,但一到实际练习时就束手无策,或者练习曲枯燥乏味到让人想放弃。然而,这本教程的练习曲目选择和编排,简直是神来之笔。它们既有足够的难度来挑战学习者的极限,同时又紧密贴合民族女声的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作者在每一个练习模块后,都附带了非常详细的“自检清单”和“常见错误纠正指南”。这一点对于自学者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我不再需要时刻担心自己是不是练偏了方向,因为书中的指引非常清晰地告诉我:你现在应该感受到的是胸腔的共鸣,而不是喉咙的挤压;你的吐字应该像珠子一样圆润,而不是含糊不清。这种手把手、步步为营的指导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和效率。它不是那种读完一遍就束之高阁的参考书,而是需要反复翻阅、边练边对照的“训练伙伴”。
评分从一个对声乐抱有极大热情的业余爱好者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也体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很多教材为了节省成本,字体和五线谱的清晰度都很成问题,让人阅读时非常费力。但这本书的字体选择非常考究,即便在光线不好的环境下,那些复杂的声乐符号和谱例依然清晰可辨。同时,它在讲解一些复杂的演唱技巧时,所配的插图和示意图,抽象程度控制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科学性,又避免了过度复杂的工程学图解带来的阅读障碍。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作者和出版方对读者体验的尊重。而且,书中对不同声区(如头腔共鸣、胸腔支撑)的描述,都使用了大量形象化的语言,使得抽象的发声过程变得可视化。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听”理论,而是在“看”声音的形成过程。这本教材,无论是作为专业院校的指定用书,还是作为有志于提高民族声乐水平的个人学习工具,都绝对是顶尖的选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