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花季天空—青少年心理健康驛站
定價:33.00元
作者:硃麗麗著
齣版社:中國商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8-01
ISBN:978750446551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22kg
編輯推薦
你有早戀傾同嗎
你的情感心理平衡嗎
你與父母相處的融洽嗎
你是一個人見人愛的人嗎?
你采取崇拜偶像的方式對嗎?
揭開神秘的情感心理麵紗,加強心理引導,增強情感修養,培養樂觀的心理品質,構建精彩的人生,心理健康是起點。
內容提要
心理健康是健康幸福之本,心理問題的産生必然影響生活質量,嚴重的會使你失去一生幸福快樂的感覺;相反,許多原本一無所有的人,正是因為擁有健康的心理,反而創造瞭幸福的生活,成就瞭輝煌的人生。因此,青少年應正確處理心理問題,纔能早日過上幸福、輕鬆、愉陝的生活。
目錄
章 追求心靈的默契,探索情感的奧秘
1.情感心理是如何發生的
2.什麼是情感的兩極心理
3.喜怒哀樂哪裏來
4.“浪子”成功的奧秘
5.情緒化是幸福的殺手
6.壞情緒是健康的隱性病毒
7.放縱情緒如同縱火——學會控製
8.讓自己的情緒轉移
第二章 親情蘋果樹,跨越心理的鴻溝
1.為何總與父母對著乾——逆反心理
2.化解親子間的矛盾——消除代溝
3.戀母情結是怎麼迴事
4.父母喋喋不休,為溝通製造障礙
5.父母離異,孩子牽扯其中
6.離傢齣走,故意和父母賭氣
7.用心感受母親的愛
8.用心感悟父親的愛
第三章 愛情玫瑰園,朦朧的情感萌動的心
第四章 友情芳草園,心理健康之靈丹
第五章 架起溝通師生情感的橋梁
第六章 偶像崇拜的心理健康謎底
第七章 情感心理自我測試
作者介紹
硃麗麗,1963年11月齣生於江蘇沭陽,1986年7月畢業於徐州師範學院中文係。在師範學校從事語文教學工作二十餘年,副教授,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我感覺非常貼近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人群,它沒有那種高高在上、居高臨下的說教意味,反而像是鄰傢一個閱曆稍長、但依舊充滿好奇心和同理心的朋友在跟你進行一次深入的、不設防的對話。尤其是在描述那些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感到睏惑和無措的瞬間時,作者的文字就像是一麵打磨得極其光滑的鏡子,清晰地映照齣瞭那種微妙的心理波動,那種“原來不止我一個人這樣”的豁然開朗感,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寶貴體驗。我記得有幾段關於自我認知和社交壓力的探討,作者使用的比喻非常新穎,比如將焦慮比作“一個不請自來的老舊收音機,總是在你最需要安靜的時候自動開啓”,這種生動的描摹,讓我瞬間就理解瞭那種難以擺脫的內在噪音。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不是為瞭查閱什麼生僻的詞匯,而是因為那些句子本身就值得反復咀嚼,它們富有韻律感,讀起來朗朗上口,卻又蘊含著深沉的哲理。這種平衡的拿捏,實屬不易,顯示瞭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對目標讀者群體的精準洞察。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首先就給我留下瞭極其深刻的印象。那種帶著淡淡憂鬱又不失活力的藍色調,像是仲夏午後忽然降臨的一場及時雨,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全部注意力。我記得當時是在一個非常喧鬧的書店角落裏翻找,幾乎是下意識地被那種寜靜而又充滿張力的色彩組閤吸引過去。內頁的紙張質感處理得非常考究,摸上去有一種溫暖而踏實的觸感,翻頁時發齣的沙沙聲也像是某種輕柔的低語,讓人不自覺地就想沉浸其中。而且,裝幀的工藝非常精細,即便是經常翻閱,書脊也不會有鬆動或磨損的跡象,看得齣齣版方在細節上的用心。這種對實體書的尊重和對閱讀體驗的極緻追求,在現今這個電子閱讀盛行的時代,簡直是一股清流。我特彆喜歡它在章節標題排版上的那種留白藝術,疏密有緻,不會給人帶來閱讀上的壓迫感,反而像是在引導著讀者,一步步地深入到內容的核心地帶。如果說一本書的“外衣”是它與世界的初次握手,那麼這本書的“外衣”無疑是成功且充滿魅力的,它成功地在我心中構築瞭一個期待值極高的閱讀場景。
評分這本書的整體閱讀體驗,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迴味悠長”。有些書讀完後,閤上封麵的那一刻,內容就隨著書頁的關閉而消散瞭,隻留下一段模糊的印象。但這本書不一樣,它像是在你的思維深處植入瞭一些細小的種子。我發現,在接下來的幾周裏,當我遇到生活中的某些情境時,那些曾經讀到的觀點和分析框架,會不經意地跳齣來,幫助我重新審視局勢。比如,當我因為一件小事而過度自我批評時,書中關於“區分事實與感受”的段落就會自動浮現,讓我瞬間拉開距離,進行更客觀的評估。這種知識的內化和持續性的影響,遠超齣瞭閱讀行為本身。它不是那種一次性的“心理急救包”,而更像是一本“思維工具箱”,裏麵的工具不僅耐用,而且在你真正需要它們的時候,總能被精準地找到。可以說,它不僅填補瞭知識的空白,更重塑瞭我看待自身與世界互動方式的基礎認知結構,這纔是優秀書籍真正的價值所在。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編排邏輯性極強,它不是那種東拉西扯、想到哪裏寫到哪裏的隨筆集,而是建立在一個清晰、遞進的內在脈絡之上的。我留意到,作者似乎很巧妙地采用瞭“問題導入—理論闡釋—案例分析—自我反思”的四段式結構來處理每一個獨立的主題。這種模式的好處在於,它極大地降低瞭初次接觸復雜心理概念時的門檻。一開始,作者會拋齣一個非常貼近生活、讓人感同身受的場景,比如“為什麼我總是在關鍵時刻掉鏈子?”或者“‘閤群’的代價是什麼?”——這些都是我們內心深處被壓抑的疑問。緊接著,理論部分會用最精煉的語言解釋背後的心理學機製,但絕對不會堆砌術語,而是將其轉化為易於理解的日常邏輯。最妙的是後麵的案例部分,它們往往不是那種戲劇化的極端事件,而是我們身邊隨時可能發生的“小摩擦”、“小掙紮”,這使得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連接變得無比順暢和真實。這種嚴謹而又不失靈活的組織方式,讓閱讀過程成為瞭一種主動的學習和探索之旅,而非被動的接受灌輸。
評分從這本書的整體氛圍來看,它所傳遞齣的一種力量是極其重要的——那就是“被理解”和“接納不完美”。在很多同類型的讀物中,常常會齣現一種傾嚮,即過度強調“努力”、“改變”和“剋服”,仿佛人生的所有問題都可以通過意誌力來解決。但這本書的基調明顯更為溫和且具有建設性。它似乎在告訴我們:感到迷茫是成長的必經之路,脆弱不是一種缺陷,而是一種信號,提醒我們需要停下來關注自己內在的需求。我特彆欣賞它對“灰度地帶”的描繪。生活並非非黑即白,我們的情緒也是如此,它允許我們在某些時候感到力不從心,允許我們在探索自我邊界時犯錯。這種對人性復雜性的深刻體認,避免瞭將閱讀者推嚮另一個極端——即追求一種不切實際的完美主義。這種“允許感”為讀者提供瞭一個安全的心理空間,讓人敢於直麵那些自己一直試圖迴避的、稍顯“黑暗”或“混亂”的內心角落,並最終學會與之和諧共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