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秘密 9787517101864

孩子们的秘密 978751710186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任木木 著
图书标签:
  • 儿童文学
  • 成长
  • 家庭
  • 秘密
  • 友谊
  • 冒险
  • 悬疑
  • 小说
  • 童年
  • 情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ISBN:9787517101864
商品编码:2976468399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10-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孩子们的秘密 作者 任木木
定价 26.00元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ISBN 9787517101864 出版日期 2013-10-01
字数 页码 240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品味成长的欢笑与眼泪,感悟“爱”的真谛。
  家、父母与孩子就像爱情一样是个由“爱”铸成的“矛盾体”。父母的爱,罗里啰嗦;父母的期望,牢骚满腹;被父母爱的你,惹是生非,诡计多端……
  你家乱不乱?他家也许更乱!听同龄的他们讲那些酸甜苦辣的事儿!
  有抱怨、有哭诉、有惊喜、有无奈、有爱、有恨……
  让你感同身受的繁琐小事;令人佩服的智勇双全;捧腹大笑的故事;诙谐幽默的语言;让人流泪的身世还有可爱的小心思……每段倾诉告诉我们的都不仅仅是一个故事。

   作者简介

   目录
章 听听我的
1.我是精神世界的奴婢
2.你们为什么生下我
3.我没资格心情不好
4.考砸了,我于心不忍
5.我可不可以不参加您的秀
6.其实我忍您很久了
7.我是不是很“没出息”
8.我真的很孤独
9.别这么在意我,行吗
10.谁说我不知羞耻
11.我没您想得那么弱
12.不是你们想的那样
13.我不想太肉麻
14.您到底错没错

第二章 其实我没那么糟
1.终于迟到了
2.别太在意我
3.我鄙视自己,都怪您
4.我是被吓大的
5.别急着把我推出去
6.怎样才能入您法眼
7.总是看扁我
8.我只是不在状态
9.连生下我都那么值得抱怨
……

第三章 我有点坏,我也很无奈
第四章 别跟我耍小聪明
第五章 我是这样想的

   编辑推荐
这里有老实孩子,受气包的呐喊,也有狡猾孩子,小精明的诡计……拿到《孩子们的秘密》,我要说:孩子,家长们,请淡定!别激动,别发火,慢慢看完,你再说。

   文摘
老师整天说:“你们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其实老师看到的只是表面,物质上,暂且算吧,爸爸妈妈会尽量给予满足。可是谁关心过我们的内心?其实我们是精神世界的奴婢啊!
  大人们可能觉得我说得过分,但是问问孩子们,他们会同意我这个说法的。不信,就听我给你们讲讲。
  每天从早上开始,当我还在美梦中徜徉的时候,“快点!起床!”一声令下,我立马就得起身穿衣服。您会说:“叫你起床也不对?不叫你,能起来吗?又迟到!”我要说的是两点:,叫起床的时候语气可以适当温柔一点;第二,其实这叫起床吧,会产生免疫效果,您要是不叫,我慢慢也能自己起来。记得上次我妈叫我起床,喊了两次,我都没起,我知道一般都会有“后一次警告”,所以就等着,结果她那天接了个电话,给忘了,等我被揪起来的时候,已经注定要迟到。其实我不喜欢迟到,也不是我妈说的那样不知羞耻,后来我发誓以后早起,第二天我就主动起床了,当然第三天,第四天没有坚持下来,因为反正有妈起床命令,我不如干脆做精神的奴隶更省事一点。
  去学校要穿什么衣服、外套,很感谢学校的校服,让我们免去了很多争执。但是里边穿什么,就很麻烦,妈妈年龄大了,怕冷,总以为我也很怕冷,所以一年四季,除了三伏天,每天都能听到妈妈对我下的穿衣令:“套上坎肩。听见没有!”很多时候,我真是不想穿,到了学校,一动就出汗,出汗了,黏糊糊的感觉很不舒服,所以不想穿那么厚,就算早上冷点,也无所谓。可是不穿不行啊!妈妈态度会越来越强硬,语气十分坚定地说:“给我穿上!马上穿!”
  ……

   序言
章 听听我的
1.我是精神世界的奴婢
2.你们为什么生下我
3.我没资格心情不好
4.考砸了,我于心不忍
5.我可不可以不参加您的秀
6.其实我忍您很久了
7.我是不是很“没出息”
8.我真的很孤独
9.别这么在意我,行吗
10.谁说我不知羞耻
11.我没您想得那么弱
12.不是你们想的那样
13.我不想太肉麻
14.您到底错没错

第二章 其实我没那么糟
1.终于迟到了
2.别太在意我
3.我鄙视自己,都怪您
4.我是被吓大的
5.别急着把我推出去
6.怎样才能入您法眼
7.总是看扁我
8.我只是不在状态
9.连生下我都那么值得抱怨
……

第三章 我有点坏,我也很无奈
第四章 别跟我耍小聪明
第五章 我是这样想的






《孩子的秘密》 ISBN:9787517101864 引言 在每一个孩子的眼中,都藏着一个未被外界触碰的独立世界。那里有他们奇思妙想的城堡,有他们勇敢冒险的森林,有他们小心翼翼珍藏的宝藏,更有那些成年人早已遗忘的纯真与热烈。这本《孩子的秘密》并非一本简单的童话故事集,也不是一本循规蹈矩的育儿指南。它是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们可以窥见那些隐藏在孩子内心深处的、鲜为人知的、却又至关重要的世界。这本书致力于揭示孩子成长过程中那些微妙而深刻的变化,那些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理解和经历的世界,那些构成他们人格基石的、有时难以名状的情感与认知。 第一章:感知世界的奇妙棱镜 孩子们如何看待世界?他们的感知方式与成年人有何不同?这一章将深入探讨孩子独特的感官体验。从视觉上,他们是否能捕捉到成年人忽略的色彩的细微差别,注意到光影在物体上投下的奇幻舞步?从听觉上,他们是否能从嘈杂的环境中辨识出指令以外的声音,比如风吹过树叶的低语,或是小虫子爬行的细微声响?触觉、嗅觉、味觉,在孩子身上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他们会因为一块粗糙的石头而产生莫名的恐惧,还是会因为一朵小花的芬芳而欣喜若狂? 更重要的是,孩子们是如何将这些零散的感官信息整合起来,形成他们对世界的初步认知?他们没有成年人固有的标签和预设,每一个新事物对他们来说都可能是一场全新的探索。他们通过重复、模仿、实验来建构自己的理解体系。例如,一个孩子可能会反复观察蚂蚁搬运食物的场景,并从中推导出“合作”和“目标”的概念。又或者,他们会通过触摸、啃咬来认识一个新玩具,这是一种最直接、最本能的探索方式。 本章还将触及孩子的情感感知。他们是如何接收和回应他人的情感信号的?一个微笑、一个皱眉、一个语气的变化,在孩子那里会引发怎样的联想?他们的喜怒哀乐往往是纯粹而直接的,他们不会像成年人那样掩饰,也不会像成年人那样复杂化。一个得到糖果的笑容,和一次被理解的倾听,在孩子心中都可能激起巨大的幸福感。而一次误解或忽视,也可能让他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失落。理解孩子独特的感知方式,是走进他们内心世界的首要步骤。 第二章:语言之外的沟通密码 孩子的世界,并不总是以清晰的语言来表达。在他们学会流利的表达之前,甚至在他们能够准确描述自己感受之后,他们都有着一套自己独特的沟通密码。这一章将着重分析这些“语言之外”的沟通方式。 首先是肢体语言。孩子会通过挥舞手臂来表达兴奋,通过跺脚来表达不满,通过紧紧拥抱来表达爱意。他们的眼神,常常比语言更有力量,一个无辜的眼神可以融化再多的责备,一个充满期待的眼神又会让人难以拒绝。他们的面部表情,直接而真实,无需任何翻译。 其次是非语言的声音。除了哭泣和笑声,孩子们还会发出各种咿呀学语的音调,这些音调的变化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信息。他们可能会用特定的哼唱来安抚自己,用特有的音调来吸引注意。家长需要学会“听懂”这些声音背后的含义。 再者是行为模式。孩子会通过重复某个行为来表达某种需求或情绪。例如,不停地重复搭建积木,可能是在寻求专注和掌控感;又比如,突然变得格外粘人,则可能是内心感到不安或需要安全感。他们的游戏,也是一种重要的沟通形式。在游戏中,他们会扮演各种角色,体验不同的情境,并从中消化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一个孩子在玩“医生游戏”时,可能是在处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恐惧或担忧。 理解这些非语言的沟通方式,对于家长和教育者来说至关重要。它能帮助我们避免误读孩子的信号,从而更准确地回应他们的需求。很多时候,孩子的不良行为,并非是故意的捣乱,而是他们试图用自己唯一能掌握的方式来表达某种被忽略的感受。 第三章:想象的翅膀与现实的边界 孩子是天生的幻想家。他们的想象力是如此丰富,以至于能够将最普通的日常物品变成魔法道具,将最平凡的场景变成史诗般的冒险。这一章将探索孩子想象力的奇妙世界,以及他们如何在这片属于自己的想象领域中游刃有余。 想象力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何种意义?它不仅仅是“玩耍”,更是孩子认知世界、解决问题、发展创造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想象,孩子可以模拟各种情境,预演不同的结果,从而在不承担真实风险的情况下学习。例如,一个孩子可能会想象自己拥有超能力,从而克服现实中的一些小小的挫折。 然而,孩子的想象并非总是天马行空,不受控制。他们也在逐渐摸索着现实的边界。他们可能会将想象中的事物与现实混淆,例如相信玩具真的会活过来,或者相信童话中的人物真的存在。这是一种正常的、健康的认知发展过程。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引导他们区分想象与现实,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否定他们的想象。 本章将深入探讨孩子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想象。它可能源于他们对未知的好奇,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或是对现实中某些不如意的逃避。不同的年龄段,孩子的想象内容和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幼儿阶段的拟人化想象,到学龄期的角色扮演,再到青少年时期更具逻辑性的幻想,都体现了他们认知能力的逐步发展。 同时,本章也会讨论家长如何保护和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过度干预、过早的“理性”灌输,都可能扼杀孩子宝贵的想象力。鼓励他们编织故事,支持他们的角色扮演,为他们提供开放性的游戏空间,都是滋养想象力的有效方法。 第四章:情绪的潮汐与自我安抚 孩子的情绪,如同变幻莫测的天气,有时阳光明媚,有时阴雨绵绵,有时又会突发暴风雨。这一章将聚焦于孩子情绪的波动,以及他们如何在内心深处悄悄地学习自我安抚。 孩子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情绪反应?他们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对于情绪的调节能力相对较弱。一件小事,都可能被他们放大,成为情绪爆发的导火索。理解孩子情绪的根源,不仅仅是看到他们的哭闹,更是要探究哭闹背后的需求和原因。是饿了?累了?还是感到不被理解? 然而,更令人惊叹的是,孩子并非全然被动地承受情绪的冲击。在无数次的体验中,他们也在悄悄地发展出自我安抚的能力。这种能力可能表现为: 自我安抚行为: 吮吸手指、玩弄头发、抱着熟悉的玩偶、哼唱摇篮曲,这些都是孩子在感到焦虑或不适时,用来寻求慰藉和镇定的本能行为。 情感表达与宣泄: 尽管有时表现为哭闹,但这些也是孩子释放情绪、寻求关注的方式。当他们的情绪得到适当的接纳和回应后,他们会逐渐学会更健康的情绪宣泄方式。 规律与秩序感: 孩子对于生活中的规律和秩序有着天然的依赖。当他们感到失控时,熟悉的作息、固定的活动,都能给他们带来安全感,帮助他们平复情绪。 与依恋对象的互动: 孩子通过与父母或其他重要看护人的互动,学习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一个温暖的拥抱,一句安慰的话语,都能帮助他们走出情绪的低谷。 本章将鼓励家长观察和理解孩子这些微妙的自我安抚行为,并认识到这些行为的积极意义。同时,我们也会探讨家长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示范、引导,帮助孩子建立更强大的情绪管理能力,让他们在面对情绪的潮汐时,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艘小船。 第五章:友谊的萌芽与社交的奥秘 即使是年幼的孩子,也开始在他们的世界里构建自己的社交网络。这一章将目光投向孩子之间的友谊,以及他们在社交互动中摸索出的种种奥秘。 孩子的友谊,往往是纯粹而直接的。他们会因为共同的兴趣而走到一起,因为一个玩具而分享,也可能因为一次小小的冲突而暂时疏远。他们的社交模式,与成人世界的复杂关系有着天壤之别。他们学习分享、合作、协商,尽管有时过程充满了磕磕绊绊。 本章将分析孩子在社交中的一些典型行为: 观察与模仿: 孩子们会仔细观察其他孩子的互动方式,并从中学习。他们可能会模仿其他孩子玩耍的模式,或者学习他们表达情感的方式。 争抢与协商: 玩具的争抢是孩子社交中的常见现象,但这并非全然的“自私”,而是他们学习资源分配、权利界定、以及如何通过协商来解决冲突的起点。 合作与共同游戏: 当孩子能够超越个体的需求,开始享受与他人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或游戏的乐趣时,他们的社交能力已经迈入了新的阶段。 接纳与排斥: 孩子会逐渐形成自己的社交圈,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接纳与被接纳,也可能面临被排斥的经历。这些经历,都在塑造着他们未来的社交模式。 家长在孩子社交成长中的角色,并非是过度介入,而是成为一个支持性的引导者。本章将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例如如何为孩子创造安全的社交环境,如何引导孩子处理社交中的冲突,如何帮助他们发展同理心,以及如何让他们理解并尊重彼此的差异。 第六章:规则的意识与自主的探索 “不可以”是孩子世界里最常听到的词语之一。然而,在这些“不可以”的背后,是孩子对规则的理解,以及他们渴望自主探索的内心驱动。这一章将探讨孩子对规则的认知过程,以及他们在规则范围内如何进行自主探索。 孩子并非天生就能理解规则的必要性。他们最初的行为,往往是基于本能的冲动。家长和教育者,需要通过反复的示范、清晰的解释,以及一致的执行,来帮助孩子建立对规则的初步认知。例如,过马路要看红绿灯,分享玩具是为了让大家都能玩得开心。 然而,规则的存在并非是为了限制孩子的活力,而是在一个安全的框架内,赋予他们自由探索的空间。当孩子理解了“为什么”会有规则,并且知道规则的边界在哪里时,他们反而能够更自信地去探索。 本章将深入分析: 对规则的理解与内化: 孩子是如何从外部的强制执行,逐渐将规则内化为自己行为准则的?这中间包含了他们对后果的体验,对他人感受的理解。 规则下的自主探索: 在不违反核心规则的前提下,孩子是如何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去尝试、去冒险、去发现的?例如,在允许的范围内搭建高塔,或者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一个游戏中的难题。 界限的试探与确认: 孩子会通过反复试探规则的边界,来确认自己所处的安全范围。这并非是“不听话”,而是他们学习理解行为后果,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过程。 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萌芽: 当孩子被允许在规则内自主探索时,他们会开始思考“如何做”,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遇到的问题。这为他们未来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打下了基础。 本章将强调,家长在建立规则时,要注重解释与沟通,而非简单的命令。同时,也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在规则的框架内,放飞想象,大胆探索,从而在自主学习中,成为一个有主见、有能力的孩子。 结语 《孩子的秘密》这本书,是一次对童年世界的温柔回望,一次对孩子内心深处的真诚叩问。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让每一个成年人,重新拾起那些早已被遗忘的视角,用一颗柔软而充满好奇的心,去理解、去陪伴、去珍视孩子们生命中最宝贵的秘密。这些秘密,是他们成长的养分,是他们人格的基石,更是他们未来人生最闪耀的光芒。当我们能够真正走进孩子的秘密世界,我们也将因此而获得一份属于自己的,纯粹而深刻的幸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对书籍的“质感”要求比较高的人,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用心”。它的装帧设计虽然没有华丽的插画堆砌,但那种内敛的、沉稳的质感,已经暗示了内容的不凡。这本书最核心的魅力在于它的“深度挖掘”。它没有停留在表面的行为规范上,而是深入到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比如,当孩子出现“反抗”行为时,很多人会直接贴上“调皮”的标签,但这本书却细致地分析了这种反抗可能源于一种对自我边界被侵犯的本能反应。这种抽丝剥茧的分析方法,让我对很多过去无法理解的孩子行为豁然开朗。阅读时,我时常会停下来,回想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片段,发现自己当时的情绪和需求,其实都是被忽略的“秘密”。这本书不仅仅是给孩子的,更是给我们这些被贴上“大人”标签的人,一个重新审视自己童年创伤和未被满足需求的绝佳机会。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自身的局限。

评分

说实话,刚拿到手的时候,我对它的期待值是比较低的,总觉得这类主题的书籍很容易落入俗套,无非是些“要做个好孩子”、“要听爸爸妈妈的话”之类的陈词滥调。但出乎意料的是,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且令人耳目一新。它没有高高在上地评判孩子的行为,而是真正地“蹲下来”,用一种平等的姿态去探讨孩子内心的运作机制。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关于“想象力与现实边界”的探讨,它没有粗暴地打碎孩子的幻想,而是教导如何将那份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逐步与现实世界进行创造性的结合。这种处理方式极其高明,它保护了孩子那份宝贵的灵性,同时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字的排版和设计也让人感到舒适,那种恰到好处的留白,仿佛也给了读者思考的空间,不急不躁,娓娓道来。这本书读起来不累,但后劲十足,读完后你会发现,你看待身边那些小小的生命时的目光都变得更加温柔和理解了。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如何与下一代和谐相处”感到困惑的父母。

评分

我必须承认,我是一个阅读速度很快的人,但这本书我却读得非常慢,甚至有些章节我需要反复阅读三四遍才能真正消化。这并非因为文字晦涩难懂,恰恰相反,它的语言是清晰且富有哲理的,但它所探讨的内容,需要时间去沉淀。它不提供简单的“A等于B”的公式,而是提供了一系列的“可能性”。它引导读者去思考,当孩子问出一个看似愚蠢的问题时,我们该如何回应,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而不是用“你不用知道那么多”来堵塞他们的求知欲。这种对“提问”和“探索”价值的极度重视,让我非常欣赏。整本书就像是一场精妙的对话,作者仿佛坐在我对面,用一种极其耐心的语气,分享着他多年观察和研究的心得。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耐心值都提高了,对生活中的不完美也多了一份包容。

评分

这是一本让人读完后会忍不住想推荐给所有朋友的书,但又有点舍不得,怕别人读完后“领悟”了,就少了自己独享这份惊喜的感觉。它成功地避开了所有老生常谈的育儿陷阱,而是专注于构建一个健康的“内在世界”。书中有一段关于“安全感”的描述,它将其定义为“我知道,无论我表现得多么不完美,总有人会无条件地接纳我”。这句话简单却极具力量,让我立刻反思自己在与孩子相处时的态度。这本书的叙事风格是那种非常克制但情感饱满的类型,它不煽情,却能轻易触动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它不是那种读完能让你立刻知道“明天该做什么”的书,而是那种能让你对“未来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产生深刻思考的书。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像春雨润物,当你回过神来时,你会发现自己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已经悄然发生了积极的转变。

评分

天哪,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本寻常的儿童读物,毕竟名字听起来就带着点天真烂漫的气息,但读完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错得有多离谱。它没有那种教科书式的说教,反而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者,用最温柔、最巧妙的方式,将那些我们成年人早就遗忘的、关于“心”的真谛一点点剥开,呈现在我们面前。书中对于人际交往中那些细微的情绪波动捕捉得极其精准,比如在分享玩具时孩子眼中闪过的那一丝犹豫,或者在被夸奖时脸颊上微微泛起的红晕,作者都描绘得入木三分。我尤其喜欢它处理“失败”这个主题的方式,它没有一味地鼓励“永不放弃”,而是巧妙地引导孩子去理解挫折是成长的一部分,就像橡树的种子必须经历黑暗才能发芽一样。整个阅读过程非常流畅,语言富有画面感,仿佛每翻一页,我的眼前就浮现出一个生动的场景,让人忍不住想一口气读完,然后再细细回味其中的每一个细节。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本书籍本身,它更像是一份指南,指引着如何去倾听那些细微的心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