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爱是一次共同的成长:和善而坚定地改变自己,成就孩子的一生!
:38元
作者:齐大辉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2-01
ISBN:9787568216951
字数:1
页码:276
版次:104037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做个好父母,这才是你一生的成就! ◆和善而坚定地改变自己,成就孩子的一生!◆齐大辉教授“用工学原理解决家庭问题”,善于利用科学语言、工学原理、操作工具、姓口诀来有效解决子问题与家庭问题,让家长在教育方法、教育理念尤其是在教子工具方面,得到全面提升。◆22个科学原理,60余张自画图表,30家庭应用与操作案例证明,助你从自然型父母向有效家长转变。◆齐大辉教先后应邀做客中央电视台《家规72小时》、文化部《家学论语》、北京电视台《对话成长》、山东电视台《天下父母》等多家电视台的家教节目。《人民日报》曾发表齐教授署名文章《家长教育是一项影响深远的战略工程》。◆父母做对了,孩子才!学做有效家长,培养杰出孩子,经营幸福家庭!
目录
**章 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真实环境 001
1.自然型父母与有效型家长 003
三种自然型父母 004
你是哪种类型的家长 009
从自然型父母到有效型家长 014
2.有效型家长的标准 019
正确的价值观 020
正向的好榜样 022
正常的观念 024
3.有效型家长六步走 027
**步:改变观念 030
第二步:建立概念 031
第三步:学习原理 035
第四步:掌握方法 037
第五步:使用工具 039
第六步:养成习惯 040
第二章 家长做对了,孩子才 043
4.爱是需要学习的 045
改变孩子的核心原理——开门原理 046
引导孩子的法宝——杠杆原理 054
对待孩子的正确方法——眼球原理 065
教导的智慧方法——“三借”原则 074
孩子成长的关键——“三色”原则 083
5.跟孩子沟通的技巧 091
沟通的理性模式——发报原理 092
沟通的五种方式 100
沟通的三种语调 108
沟通的陈述技巧 116
沟通的三步逻辑 126
正确的沟通:“4D1K”原理 130
6.与孩子相处的技巧 137
和孩子相处的秘诀——几何原理 138
情绪控制的原则——处事原则 146
解决冲突的方法——冲突原则 155
如何解决“孩子问题”——倾听原则 163
如何做到认真——认真原则 169
7.如何引导孩子成长 179
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钟表原理 180
让孩子有所作为的原理——摁钉原理 189
决定孩子人生轨迹的原理——弹道原理 200
学会放手,让孩子走向成熟的秘诀——凸凹原理 208
孩子爱上学习的方法——橄榄球原理 216
8.为孩子树立规则和界限 223
让孩子守规矩的原则——ABC原则 224
孩子健康成长的秘诀——规避原则 233
如何教孩子理财——花钱原则 241
让孩子自制的原理——滞后原理 247
内容提要
一本让你从教育观念乃至教育方法全面革新的书!
父母的观念,是孩子的起跑线。对于我们家长来说,创造一个孩子很容易,但是塑造一个孩子却不容易,孩子如同一部新电脑,家长输入的原始程序对孩子一生影响都至关重要。所以,爱是一次共同的成长,要想改变孩子,首先要提升自己。
本书是齐大辉教授经过十余年调研,在经过三十家庭应用与操作案例证明基础上,进行的经验总结。在本书中,齐教授介绍了家庭教育中*常用的22个科学原理,利用科学语言、工学原理、操作工具、姓口诀来有效解决子问题与家庭问题,让家长在教育方法、教育理念尤其是在教子工具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从自然型父母向有效家长转变。
●改变孩子的核心原理——开门原理
●引导孩子的法宝——杠杆原理
●教育孩子的智慧——“三借”原则
●和孩子沟通的理性模式——发原理
●和孩子相处的秘诀——几何原理
●解决冲突的方法——冲突原则
●让孩子爱上学习的方法——橄榄球原理
●让孩子走向成熟的秘诀——凸凹原理
●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钟表原理
●让孩子守规矩的原则——ABC原则
……
父母作对了,孩子才!学做有效家长,培养杰出孩子,经营幸福家庭
作者介绍
齐大辉
中国家长教育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汇丰学院中心主任教授。北京市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
“用工学原理解决家庭问题”的实践手段,跳出教育搞教育,善于利用科学语言、工学原理、操作工具、姓口诀来有效解决子问题与家庭问题。提倡与孩子讲约定、操作方法口诀化,吸引了众多家长丝。
齐大辉开创的《家庭公约》先后在30多个城市的妇联系统、2000多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应用。长期在清华大学职业经理人训练中心、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等机构讲授“家长教育”系列课程。先后应邀做客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台的家教节目。《人民日报》曾发表齐教授署名文章《家长教育是一项影响深远的战略工程》。
著有《一次管一生的教育》《家庭公约》等畅销书。
......
从排版和语言的整体感受来看,这本书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智慧的沉淀。它不仅仅是信息的堆砌,更像是一场与读者的精神对话。作者的语言风格中流淌着一种对生命复杂性的深刻理解,她从不贩卖“一劳永逸的幸福”,而是歌颂在挑战中共同进步的美好。特别是关于如何处理父母之间在教育理念上的差异时,书中给出的建议非常中肯和实用,它没有要求双方必须完全统一思想,而是提供了一种“共同战线”的策略——将对孩子的共同目标置于个人分歧之上。这对于很多因为育儿分歧而关系紧张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整本书的逻辑是环环相扣的,从自我觉察,到与伴侣协作,再到与孩子建立联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读完后留下的不是知识点的记忆,而是一种更从容、更具韧性的生命态度,让人感觉到,育儿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因为有了这种内在力量的支撑,它将成为一段丰盛而非消耗的旅程。
评分这本书在构建家庭沟通模式方面,提供了极为清晰且具有操作性的框架,尤其体现在“设定界限”的艺术上。很多父母在谈到“界限”时,往往将其等同于强硬的规定或惩罚,导致家庭氛围紧张。但这本书对“坚定”和“和善”的结合进行了精彩的阐释。它清晰地界定了“坚定”不是强硬,而是对自我原则的忠诚;而“和善”也不是纵容,而是对孩子感受的全然接纳。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关于“延迟满足”的论述,她并没有采取命令式的口吻,而是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对话练习,教会父母如何在孩子强烈抗议时,依然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并清晰、温和地重申要求。这种高阶的沟通技巧,需要极强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而全书正是围绕如何培养这种能力而展开的。它没有把孩子当成需要被控制的对象,而是把他视为一个有待尊重的、需要学习自我约束的伙伴,这种基调的转变,对改善了我们家中的日常摩擦频率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的心头立刻被一种久违的温暖所包裹。它不像那些充斥着生硬理论和冰冷规则的育儿指南,反而更像一位经验丰富、慈爱睿智的邻家长辈,轻声细语地与你分享她的心路历程。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自我成长”的强调,这一点在当下的大多数亲子读物中是极其罕见的。很多父母读完书后,只知道要如何去“管教”孩子,却忽略了自身内在的能量场才是影响孩子最深远的因素。这本书真正触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强大的逻辑链条:只有父母先成为那个更好的自己,那些积极的教育效果才会自然而然地发生,仿佛是水到渠成的结果,而非刻意的雕琢。它没有提供速效药方,而是引导我们深入挖掘自己的恐惧、偏见和不安全感,这无疑是一项更具挑战性但回报也更为丰厚的工程。阅读过程中,我常常停下来,不是为了做笔记,而是为了进行更深层次的自我审视,那种被理解和被赋能的感觉,让人有勇气去面对自己那些长期以来不愿触碰的“阴暗面”。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重建健康自我、如何与世界和解的哲学指南。它教会我们,真正的“教育”始于自我接纳,而非对外在行为的苛刻要求。
评分我必须承认,最初我期望能找到一套立即可用的、针对特定年龄段的“操作手册”,例如如何应对青春期叛逆,或者如何培养专注力。然而,这本书带给我的体验却是完全逆向的颠覆。它没有给我任何现成的“招式”,却似乎传授了我一套“内功心法”。它不关注孩子具体做了什么错事,而是深挖父母在面对这些行为时的内心反应——我们是在“回应”(Responding),还是在“反应”(Reacting)?这种深刻的洞察力,迫使我将焦点从孩子的“错误行为”转移到自身的“内在状态”上。通过阅读,我开始理解,孩子所有的“难题”,其实都是一面面映照我们内心未解决冲突的镜子。这种视角的转换是革命性的,它彻底瓦解了我过去那种“问题在孩子身上”的固有认知。它鼓励的不是对孩子进行塑形,而是对自身教育惯性进行解构和重塑,其深度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育儿技巧”范畴,更接近于一种生活哲学的构建。这种不提供捷径,但指引方向的引导方式,虽然初始阶段需要更多的努力,但其长远效益是无可估量的。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极其细腻且富有画面感,读起来完全没有传统教育类书籍那种板着脸孔的说教腔调。作者似乎非常擅长将那些抽象的心理学概念,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琐碎场景中去,使得原本晦涩的理论变得生动可感。例如,她在描述如何处理孩子的情绪爆发时,并非简单地套用“积极倾听”这类术语,而是描绘了一幅具体的画面:如何在那个瞬间,屏住自己想要插嘴或辩解的冲动,仅仅是作为一个稳定的“容器”去承载孩子的全部混乱。这种描绘的感染力是惊人的,它让原本在实践中经常失败的父母,立刻就能在脑海中重演一遍“正确的打开方式”。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展示了自己实践中的“不完美”,坦诚了她也曾有失控的时候,这极大地降低了读者的心理门槛。我们不会因为读了书却做不到而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反而会因为看到榜样的“人性化”,而更加愿意去模仿和尝试。这种真实感,是任何一本包装精美的“成功案例”都无法比拟的宝贵财富。它让我意识到,育儿的精髓不在于做到完美,而在于每次出错后,能否带着觉知和善意,进行及时的修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