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复调音乐教程 音乐卷 |
| 丛书名: | 中国艺术教育大系 普通高等教育“九五”重点教材 |
| 作者/主编: | 于苏贤 |
| 出版社: | 上海音乐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805539492 |
| 出版年份: | 2001年5月 |
| 版次: | 第1版 |
| 总页数: | 481页 |
| 开本: | 1/16 |
| 图书定价: | 70.00元 |
| 实际重量: | 900 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中国艺术教育大系·音乐卷:复调音乐教程》介绍了在世纪之交编写、出版的“中国艺术教育大系”,是依据文化部1995年颁发的《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本科教学方案》,《中国艺术教育大系·音乐卷:复调音乐教程》以艺术本科教育为主,兼顾普通艺术教育的教材。
作为一个自学者,我经常在面对艰深的音乐理论时感到迷茫,不知道该从何入手才能系统地建立知识体系。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简直就像一位循序渐进的良师。它不是简单地堆砌知识点,而是按照一条清晰的逻辑主线推进的。从最基础的两个声部对位开始,稳扎稳打地引入各种限制和技巧,然后逐步过渡到三声部、四声部的复杂织体。这种阶梯式的难度提升,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去攻克下一个难关。而且,书中对每一种对位法(比如自由对位、严格对位)的介绍都非常细致,给出了大量不同历史时期的范例,这让学习过程非常立体,不至于局限于某一个特定的风格或时期。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背诵规则,而是在学习一门艺术的创作方法论。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真的对得起它“考研”的定位。我发现很多其他入门书籍里一带而过或者干脆不涉及的精微之处,这本书都做了详尽的剖析。特别是关于和声与旋律线条之间相互作用的探讨,非常深入。它不仅仅告诉你“这样做是对的”,更解释了“为什么这样做听起来更好”,挖掘了背后的审美和功能性需求。这对于我们这种想要从事音乐理论研究或者希望提高自己作曲水平的人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有时候我甚至会停下来,根据书中的提示,自己尝试在纸上写一写简单的对位练习,然后对照书中的范例进行自我修正。这种实践与理论的紧密结合,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
评分我必须得说,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完全没有传统教材那种枯燥乏味的感觉。纸张的质感很舒服,而且印刷的清晰度极高,即便是那些密密麻麻的五线谱例子,看起来也一点都不费力。最让我欣赏的是,它在讲解复杂概念时,总是能找到一个绝佳的平衡点——既保证了学术的严谨性,又保持了阅读的流畅性。它不像有些教材那样,为了追求高深而故作晦涩,而是努力用最清晰的语言去阐述核心思想。我常常在图书馆或咖啡馆里翻阅它,即使只是随手翻到一页,也能立刻被里面的某个音乐现象所吸引,然后不由自主地就沉浸进去了。这种设计上的用心,无疑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让原本可能让人望而却步的专业知识,变得亲切和易于消化。
评分老实说,这本书的篇幅和知识密度让人有点“压力山大”,但正是这种扎实的内涵,让我觉得物超所值。它要求学习者付出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因为它拒绝任何形式的“捷径”。对于我来说,它更像是一本可以长期陪伴我的参考书,而不是一本学完就束之高阁的应试材料。我注意到书中引用的文献和案例都非常权威,显示出编者深厚的学术功底。每一次我带着一个新的疑问去翻阅它,总能找到相关的、详尽的解答。这种百科全书式的全面性,让我对外来学习复调的各个分支,比如不同风格时期的织体变化,都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框架。能够拥有一本如此严谨、全面的教材,是备考路上的一大幸事。
评分这本厚厚的乐理书简直是我的救星!我一直觉得复调音乐听起来高深莫测,那些线条交织在一起的感觉总是让我有点晕乎乎的。但自从我开始啃这本教材,很多以前想不通的地方一下子就清晰了。它不是那种干巴巴地罗列规则的教科书,而是非常注重“听感”和“理解”。比如,它会用很多生动的例子来解释对位法的原理,让你在脑海中能勾勒出不同声部是如何互相追逐、模仿、又如何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我尤其喜欢它对巴赫作品的分析部分,那种层层剥茧的讲解方式,让我发现原来那些复杂的赋格曲里藏着这么清晰的逻辑和美感。读完前几章,我感觉自己看音乐的耳朵都被“升级”了,对古典音乐的欣赏层次一下子就上去了。对于准备音乐研究生的同学来说,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是毋庸置疑的,它确实能帮你打下极其坚实的基础,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更是真正理解复调思维的精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