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我的双黄蛋:白领女性育儿手记
定价:22.00元
作者:阿兰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53543476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国当代早教之父《零岁方案》作者冯德全作序推荐,新浪亲子中心力荐,河北电视台“超级宝宝秀”激情99强力推荐。
真情文字,孕、产、养、教全程记录,大学教授现身说法教你科学育儿愿将做母亲和已做人母的朋友与分享。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非常独特的书。
作者以日记的形式全程记录了自己生养一对双胞胎的经历。自己的亲历提示年轻的父母优生优育,科学育儿应注意的种种问题。重点介绍了自己如何运用科学的手段从胎儿期到婴幼儿各年龄段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启发心智的成功事例。
作者是一位大学老师,涉足于外*幼儿教育和研究领域数年。
作者综合各家所长运用到自己孩子教育的实践中,总结了一套简单实用操作性强而又科学的早教方法,对将做父母和许多年轻的父母来说,本书有极强的借鉴意义和示范作用。
与一般实用类书相比,本书还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作者的作家身份使其写作不只局限于实用性知识的介绍,而是以散文的笔法真情记录自己的生命体验、心灵感受,文笔细腻、清新,充分表现了孩子的可爱,天真,语言活泼生动。全书洋溢着一种浓浓的母爱和亲情。
书中配有双胞胎活泼可爱的美图100余幅。
目录
部 胎动
一、孕早期
二、孕中期
三、孕晚期
第二部 灵动
一、新生儿期
二、婴儿期
第三部 律动
一、幼儿早期
二、幼儿晚期
作者介绍
阿兰,王国兰,文学硕士,河北某高校文学院青年教师。2001-200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2001年出版长篇小说《等待玫瑰》(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年出版长篇小说《唇红齿白》(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2月19日成功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那种非常亲切、仿佛邻家姐姐分享育儿心得的风格。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光是这个标题——“我的双黄蛋”,就已经让我这个对二胎或多胞胎抱有好奇和一丝丝敬畏的职场女性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现在社会节奏这么快,白领女性本身就在工作和家庭之间走钢丝,如果再加上两个“小麻烦精”同时降临,那画面感简直是史诗级的挑战。我尤其期待作者是如何平衡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如何在会议室里保持专业冷静,转头又要在哄娃的泥潭里寻找片刻喘息?我很想知道,她处理“双份需求”的策略是否具有普适性,还是充满了她个人的幽默感和独门秘籍。我猜这本书里一定少不了对时间管理的极致运用,以及在精神快要崩溃边缘,如何通过自嘲和朋友间的支持体系来维持理智的真实记录。我对这类结合了职场现实与育儿残酷的“实战手册”总是抱有很高的期待,希望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不接地气的育儿理论,而是充满了汗水、咖啡因和爱交织的真实生活切片。
评分我注意到出版社的信息,这似乎是面向大众读者的生活类读物,而不是晦涩的学术论著。这让我对内容的易读性和亲和力充满了信心。我猜测阿兰在书中可能分享了很多“时间黑客”或者“育儿工具箱”里的秘密武器。比如,有没有什么APP能帮她管理两个孩子的疫苗时间表,或者有哪些快手菜谱能在十分钟内搞定全家人的晚餐?更重要的是,我想探究的是“自我关怀”的部分。白领妈妈们最容易忽略的就是自己。当两个小生命占据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时,这位作者是如何挤出时间给自己充电的?哪怕只是十分钟的冥想,或者在凌晨一点偷偷看完一本书的最后几章。这种对个体精神空间的守护,往往是一个女性能否长期保持战斗力的关键。我期待这本书能成为我们这些在“职场-家庭”夹缝中生存的女性的一剂强心针,告诉我们,在努力成为好妈妈的同时,绝不能放弃做回那个闪闪发光的“阿兰”。
评分这本书的书号和出版信息看起来是相对近期的作品,这意味着它所反映的育儿环境和职场文化,应该非常贴近我们当下正在经历的现实。我最关心的,其实是“代际差异”下的育儿冲突。现在的职场妈妈们,往往要面对来自长辈的、可能已经过时的育儿观念的挑战。如果作者能在书中以幽默的方式,记录下她如何巧妙地应对来自祖父母辈的“干预”,同时维护自己作为主要养育者的权威,那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将大大提升。我希望看到的是一种智慧的周旋,而不是简单的对抗。此外,对于“双黄蛋”这种特殊情况,如何进行早期人格差异的培养和引导,如何确保两个孩子都能获得足够、且差异化的关注,也是我非常好奇的议题。这本书若能提供一些基于实践的、关于“如何爱两个孩子却不让他们觉得被平均分配”的洞察,那它就不仅仅是一本育儿手记,而是一部关于复杂人际关系和情感管理的教科书了。
评分从书名来看,这本书似乎捕捉到了一个非常精准的社会现象——“高知、高压下的多重育儿负担”。我设想作者在文字中会大量使用一种诙谐、略带夸张的笔法来描述那些荒诞的日常。毕竟,同时应付两个需求周期完全不同的婴儿,那种混乱感本身就是喜剧素材。我特别想知道她是如何处理伴侣关系在育儿压力下的演变的。当所有精力都被分散到孩子身上时,夫妻俩如何还能找到时间进行高质量的沟通,而不是只剩下日程安排的确认?一个好的育儿手记,不应该只关注孩子,更要关注这个“育儿系统”中的每一个角色是如何被磨砺和重塑的。如果书中能穿插一些关于“放下完美主义”的宣言,那对我来说价值千金。我希望读到的是那种“床单乱了又怎样,我们笑得很开心”的豁达,而不是“我必须把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的焦虑。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似乎透着一股“实用主义”的气息,不花哨,直奔主题。我注意到作者的名字“阿兰”,听起来就挺干练的。我猜想,这位作者在书中分享的绝不仅仅是换尿布和喂奶的技巧,更深层次的,应该是一种关于“身份重塑”的心路历程。对于我们这些曾经把事业看得比天还大的女性来说,生孩子,尤其是双胞胎,意味着对现有生活秩序的彻底颠覆。我非常好奇她是如何重新定义“成功”的。是学会了放手、接受不完美,还是依然在努力想办法在各个领域都做到卓越?我期待看到一些关于职场女性如何与公司、同事、乃至老板沟通“育儿突发事件”的策略。比如,当一个孩子半夜发烧,你如何在第二天一早依然能自信地Present你的季度报告?这种硬核的职场情境描写,对我这个同样在职场打拼的人来说,比任何温情脉脉的育儿哲学都来得实在和具有指导意义。我希望它能提供一种精神按摩,让我感觉“嘿,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