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培养积极的孩子50招
定价:32.00元
作者:巴文丽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751041121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要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必须从尊重孩子开始。如果父母只知道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而不顾及孩子的感受,那么提高孩子的积极性便无从谈起。
竞争是提高孩子积极性的动力之一。如果没有了竞争,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做任何事情都将索然无趣,他们就只好选择浑浑噩噩、不思进取的生活了。
适当地夸奖孩子,一方面肯定孩子的进步,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地满足一下孩子的虚荣心。这对于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大有裨益。
目录
章 孩子的积极性始于你由衷的爱
招 毫无保留地表达你的爱
第2招 请给孩子一些尊重
第3招 对孩子说“宝贝,你很重要”
第4招 告诉孩子“我永远信任你”
第5招 告诉孩子“你这样做真有意思”
第6招 请不要吝惜你的夸奖
第二章 为孩子的成长营造助力氛围
第7招 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港湾
第8招 竞争是前进的动力
第9招 邻居亲友齐助阵
第三章 欣赏和鼓励是孩子起飞的燃料
0招 由衷地欣赏孩子
1招 别吝啬你的夸奖
2招 鼓励常伴孩子身边
第四章 快乐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3招 和孩子找寻学习中的快乐
4招 寓教于乐
5招 劳逸结合
6招 告诉孩子“就是这么简单”
7招 给孩子一点点甜头
8招 巧用“激将法”给孩子一些勇气
第五章 帮孩子化失败为新起点
9招 要允许孩子失败
第20招 学会说善意的“谎言”
第21招 学会惩罚孩子
第22招 孩子的进步总在无声无息中
第23招 与孩子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
第24招 批评孩子的艺术
第六章 给孩子撬动自身潜能的支点
第25招 给孩子一本好书
第26招 给孩子一部好电影
第27招 给孩子一条座右铭
第28招 给孩子一个信念
第29招 给孩子一个偶像
第七章 让孩子在好友中寻求帮助
第30招 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第31招 给孩子找一个好“对手”
第32招 为孩子找一个好游戏
第33招 帮助孩子找到益友
第八章 给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
第34招 让孩子学会做计划
第35招 给孩子一个梦想
第36招 给孩子一些惊喜
第37招 给孩子表现的机会
第38招 让孩子适当地炫耀自己
第九章 “分享”让孩子更“亲”你
第39招 跟孩子分享你的兴趣
第40招 跟孩子分享你的好心情
第41招 跟孩子分享好故事
第42招 跟孩子一起玩游戏
第43招 与孩子来一场体育“比赛”
第十章 让孩子每天都更加积极
第44招 学会与孩子沟通
第45招 启发孩子的想象力
第46招 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第47招 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赋
第48招 启发孩子的创造力
第49招 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第50招 让孩子养成积极进取的习惯
作者介绍
巴文丽 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校外教育网名师工作站专家,全国城区少年宫学会常务理事,北京校外教育协会常务理事。 1981年参加教育工作,1987年调入少年宫开始从事校外教育工作。现任北京市大兴区少年宫主任、大兴区校外办公室主任。 先后荣获北京市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温润的米白色纸张,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就不是那种随随便便的快餐读物。我尤其喜欢扉页上的那句引言,它一下子就抓住了我作为父母的心态——那种既想给孩子最好的,又常常因为外界的纷扰而感到力不从心。内页的排版也很有心思,大片的留白,让眼睛得到了很好的休息,阅读起来非常流畅,不会有那种被密密麻麻文字压迫的感觉。而且,作者在某些关键概念的阐述上,会用一些非常生活化的比喻,比如她将“情绪管理”比作“给洪水筑堤坝”,一下子就把抽象的理论落地了,让我立刻就能明白其中的精髓。全书的结构逻辑性极强,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得像一条潺潺的溪流,不会让人感到突兀或迷失方向。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育儿指南,更像是一本精心打磨的艺术品,从里到外都透露出一种对阅读体验的尊重。
评分说实话,我最初对这类书籍是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毕竟市面上这类“秘籍”太多了,很多都空泛得像在念口号。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可操作性”和“反理论化”。它没有堆砌那些晦涩难懂的心理学名词,而是直击日常育儿中的那些“小摩擦”和“大挑战”。比如,书中提到处理孩子“无理取闹”时,不要急于“解决问题”,而是先“确认感受”的那个段落,我当时就在厨房里对着正在摔玩具的儿子默默地实践了一下。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戏剧性转变,而是一种微妙的、双方都松了一口气的缓和。这感觉太真实了,它承认了育儿的复杂性,没有给我们画大饼。它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朋友,坐在你身边,递给你一杯温水,然后轻声细语地告诉你:“我知道你很难,我们试试这个角度。”这种共情和实际的指导,比任何宏大的理论都来得有力。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在处理“逆境教育”这一块的视角非常新颖。我以前总觉得要保护孩子免受所有挫折,这本书却巧妙地引导我们如何“搭建安全的跌倒点”。它讨论了“失败的仪式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对孩子考试失利或比赛输掉的反应。作者提出,当孩子体验到挫折时,我们需要的不是马上的安慰剂,而是帮助他们进行一次“有意义的复盘”。书里分享的一个案例,关于一个孩子因为画画比赛没获奖而沮丧,最后通过重新分析自己的作品与获奖作品的差异,反而激发了下一次创作热情的细节,描绘得极其生动。这让我明白,真正的积极不是盲目乐观,而是在看清现实的泥泞后,依然能找到通往下一座山丘的路径。这种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坚韧,才是我们真正想传授给孩子的宝贵品质。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克制而有力”。它避开了那种过度煽情的叙事腔调,而是采用了一种近乎于散文诗的笔触来描绘亲子关系中的微妙瞬间。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对于“界限设定”的阐述。许多育儿书要么把界限描绘得像铜墙铁壁,要么干脆忽略不计,这本书则把“爱与界限”的关系比喻成了“河流的两岸”,强调岸线是保护水流不至于泛滥成灾,而不是束缚它的自由。我读到那里时,正准备对孩子说“不许再看动画片了”,但突然停住了,转而问他:“我知道你还想看,但是我们约定的时间到了,这让你感觉怎么样?”这个小小的停顿,带来的亲子互动质量的提升,简直是质的区别。这种对当下沟通情境的精妙捕捉,是这本书最令人惊喜的收获之一。
评分从阅读体验的整体来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慢下来”的哲学。在如今这个追求效率和即时反馈的时代,它像一个温柔的提醒者,告诉我们,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来发酵。书中对于“内在动机”的挖掘,让我深刻反省了自己过去很多次“贿赂式”教育的弊端——“你做好作业,我就给你买玩具”。作者清晰地指出,这种外部奖励机制是如何扼杀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兴趣的。她提供了一系列巧妙的提问技巧,帮助父母将焦点从“结果”转移到“过程”和“努力”本身。当我开始使用那些提问句式时,我发现孩子脸上的表情都变了,那种从被动接受命令到主动探索的好奇心,重新被点燃了。这本书不是一套冷冰冰的工具箱,而更像是一本帮助父母找回初心、重塑与孩子连接方式的“心法秘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