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亲子手记
定价:36.80元
作者:高瑾
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55800784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墨子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故染不可不慎也”。人格的形成,受环境影响甚深,而孩子在妈怀中认识世界,从妈言行中受到人格和行为的熏陶,妈妈对孩子人格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一个肯用心教孩子、会教孩子的妈妈胜过十位名师。如今,越来越多的妈妈认识到孩子教育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家庭教育中,所以每位妈妈都在初为人母时就铆足了劲要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但教育孩子,光有爱是不够的,用错了方式反而会把事情越办越糟。有感于家庭教育的被忽视或不得法,本书将母亲与孩子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解决办法以及研究成果付诸笔端,以期帮助妈妈们解决在日常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愿这本书可以为妈妈们,尤其是年轻的妈妈们带来一点儿思考、一点儿帮助,也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世界上有三类妈妈:一类妈妈不懂教育,不教育孩子;一类妈妈不懂教育,却教育孩子;还有一类妈妈既懂教育,又能教育孩子。*类妈孩子成长一般,第二类妈孩子成长得*糟,第三类妈孩子成长得*好,只有这一类妈妈称得上是好妈妈。一个的妈妈对于孩子的品质培养是极为重要的,本书深入浅出地将好妈品质分为六大部分:教育孩子,从转变观念做起;不打不骂,先“蹲下来”再沟通;好品质、好心态、好习惯决定孩子的一生;有些能力要从小就培养;学会放手,让孩子自主学习;打开心锁,带领孩子走出心理迷雾。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新读完的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亲子关系理解的一扇全新大门。作者的文笔细腻入微,笔下的那些日常琐事,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交流瞬间,被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读来仿佛身临其境。我尤其欣赏作者那种不卑不亢的叙事态度,既不回避教育过程中的困境与挣扎,也不自我拔高,而是坦诚地记录下为人父母的真实心路历程。书中对于“倾听”的探讨,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它不是简单地要求家长少说多听,而是深入剖析了在孩子表达意愿时,成人内心深处的预设和评判是如何悄无声息地阻碍了真正的沟通。我常常在想,我们自以为是的“为孩子好”,有多少是建立在对他们内心世界的真正尊重之上的?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不断地提醒我们审视自己的教育习惯,去触摸那些我们可能忽略已久的教育盲区。它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我们作为家长的局限性,并温柔地引导我们去探索更具人性关怀的养育之道。那些关于如何在冲突中保持冷静、如何在赞美中避免过度期待的论述,对我来说都是及时的雨露,让我对未来的亲子互动充满了更积极的期待。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思想上的被震撼与重塑。这本书没有提供任何僵硬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育儿公式”,而是提供了一套极其灵活且富有哲理的观察框架。它强调的是“场域”的构建,即父母与孩子共同生活、共同成长的那个动态环境。作者的叙述逻辑非常清晰,从宏观的家庭文化到微观的餐桌对话,层层递进,每一点看似微小的改变,都被证明对孩子心智成熟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关于“边界感”的论述,真是醍醐灌顶。我们总是担心过早设立边界会让孩子感到压抑,但书中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了,恰到好处的、充满爱的边界,恰恰是孩子安全感和自律的基石。这种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洞察,远超出了市面上许多流于表面的“技巧型”书籍。我合上书本后,有好几天都在回味书中的一个观点:教育的最高境界,或许是让孩子在你的引导下,逐渐学会不需要你的引导。这种“放手”的智慧,需要极高的自我修养和对孩子潜能的坚定信念,这本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抵达这一境界的地图。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其流畅且富有感染力的。作者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魔力,能够将枯燥的理论用温暖的故事包裹起来,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便吸收了那些深刻的教育理念。我特别喜欢其中穿插的一些家庭生活的小插曲,它们并非刻意编排的典范案例,而是真实生活中那种令人会心一笑的片段,正是这些片段,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比如书中提到孩子在特定年龄段对“权威”的挑战,不是简单的叛逆,而是自我意识觉醒的必然过程,这种解读极大地安抚了我内心对于孩子“不听话”的焦虑。它教会我们,面对成长的阵痛,家长需要的不是镇压,而是理解其背后的发展需求。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十分巧妙,它没有采用生硬的章节划分,而是像一篇篇连贯的日记或随笔,让读者能够很自然地跟随作者的思绪深入。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完成了一次与自己内心深处育儿焦虑的和解,它提供的不是答案,而是一种更平和、更具耐性的提问方式。
评分这是一本需要反复品味的“慢阅读”书籍。它的价值不在于快速提供解决方案,而在于构建一种长期的、内化的教育价值观体系。我注意到作者在描述自己的教育实践时,始终保持着一种极度的谦卑和对“未知”的敬畏。她从未声称自己是完美的母亲,反而坦诚地分享了自己是如何从错误中学习、如何修正既有的教养模式。这种真诚的力量是巨大的,它使得我们这些在育儿路上摸索的父母,不再感到孤单和无助。书中对于“规则的建立与执行”的探讨,尤其值得称赞。它没有陷入“严厉”与“溺爱”的二元对立,而是提出了一套基于“尊重”与“后果自负”的平衡策略。我尝试着将书中的一些微小建议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改变询问问题的方式,从“你为什么不……”转变为“你觉得现在可以怎么做……”,效果立竿见影。这本书像是一位睿智的朋友,在你迷茫时递上一盏不刺眼的灯,它让你看清脚下的路,而不是盲目地催促你前行。
评分真正优秀的作品,总是能超越其特定的主题,触及更普遍的人性议题。这本书在我看来,就是这样一本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的深刻论述,只是载体恰好是亲子教育。作者的文字富有张力,既有对教育理想的执着追求,又不乏对现实无奈的深刻洞察。我特别欣赏她对于“榜样力量”的论述,它不是说父母要刻意做出完美的表演,而是强调父母自身的心理健康和情绪稳定,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书中对如何处理父母自身压力,如何从夫妻关系中汲取养育的力量等侧面的关注,显示出作者极高的教育视野和系统思维。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仿佛进行了一次深度的自我对话,思考着自己童年的经历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在的行为模式。这本书没有教我如何“管教”孩子,而是教我如何“理解”孩子,更重要的是,如何更好地理解我自己。它引导我认识到,高质量的亲子关系,首先建立在父母对自我成长的持续投入之上,这是一份极其厚重且值得珍藏的阅读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