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爱,从了解开始
定价:36.00元
作者:熊敏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1390986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目 录
章 你的教育观念更新了吗 / 1
游戏的力量 / 2
不要错过陪伴孩子的有效期 / 6
把握好孩子成长的“花期” / 10
低声教育与自知智能开发 / 18
用挫折激活潜能 / 22
自信是潜能的推进器 / 27
让我们一起来学会等待 / 30
放手,不放任 / 34
幼儿社会交往智能开发与训练 / 40
第二章 不了解是对孩子大的伤害 / 47
不要做一个只会批评的父母 / 48
孩子是这样变笨的 / 53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向来对那种动辄谈论“成功学”或“效率至上”的书籍抱持警惕,而这本书恰恰相反,它似乎对这些时髦的概念不屑一顾。它真正关注的,是一种更根本的、关于“存在”和“连接”的哲学命题,尽管它并没有使用晦涩的术语来包装自己。这本书的文字,就像深海里的珍珠,需要耐心和一点运气才能发现其光芒。它擅长构建场景,通过对某个特定瞬间的极致还原,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比如描述一次长时间的等待,书中用到的词汇和比喻,让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尘埃的味道,感受到时间被拉伸的痛苦与澄明。这种文学性的描摹,使得书中的观点极具穿透力,它们不是生硬的道理,而是浸润在生活场景中的智慧结晶。我尤其欣赏作者对“边界感”的探讨,那不是冷漠的疏离,而是一种基于相互尊重的距离美学。它教会我,真正的亲密,不是互相吞噬,而是各自独立,却又在需要时能精准地抵达对方的频率。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精神领地被拓展了,对待人际关系的理解也变得更加宽容和立体。
评分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本书给我的感受,那便是“回甘悠长”。它不像那些热门畅销书那样,读完时热血沸腾,几天后就烟消云散。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惊人的秘密揭露,它只是安静地站在那里,展示了构成我们情感世界的那些最基本的“砖块”和“砂砾”。我发现自己开始有意识地运用书中的一些观察视角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小摩擦。比如,当面对他人的固执时,我不再急于辩驳,而是尝试去理解这份固执背后可能隐藏的不安全感或过往的创伤。作者构建了一种极为成熟的沟通模型,这种模型不是基于技巧,而是基于一种深层次的同理心。这种同理心,不是无原则的包容,而是一种清晰的自我定位后,对他人处境的深刻共情。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十分巧妙,它引导你层层深入,仿佛走过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最终抵达一个视野开阔的观景台,在那里,你会对之前走过的路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理解。它真正地丰富了我的内在世界。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一个初次踏入一片陌生花园的园丁,带着几分好奇和不知所措。那些文字,如同雨后初霁的露珠,晶莹剔透,却又深藏不露。它没有给我那种直截了当的“教你如何如何”的指导,反而更像是一次温和的引路,把我带到一片广袤的田野上,让我自己去观察、去思考。我尤其喜欢它处理人际关系的那种细腻,不是那种教科书式的分析,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场景,让你体会到交流的微妙之处。比如,当两个人意见不合时,作者描绘的那种沉默的张力,以及随后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如何瞬间打破僵局,那种观察入微的能力,让我频频点头称是。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不试图给你一个标准答案,而是为你提供了一套观察世界的“新眼镜”。我常常合上书本,陷入沉思,回想自己过去那些不甚愉快的沟通经历,发现很多时候,问题并不在于“说什么”,而在于“如何去感知”对方的呼吸和心跳。这种从内向外的转变,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宝贵的礼物,它让我对生活中的每一次相遇都多了一份敬畏与耐心。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简直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交响乐,时而低回婉转,时而激昂澎湃。我必须承认,最初我有些跟不上它的步调,它没有那种抓人眼球的戏剧性冲突,而是将重点放在了那些日常生活中不经意流逝的微小情感上。但一旦你沉浸进去,就会发现,那种看似平淡的叙述下,蕴含着惊人的能量。作者的笔触极其老道,对人类心理活动的描摹达到了近乎残酷的精准。读到某些章节时,我甚至感到一种被“看穿”的窘迫感,就好像作者坐在我对面,轻轻挑起我内心深处那些不愿承认的执念与恐惧。更绝妙的是,它没有批判,只有理解。它像一面镜子,让你看到自己不堪的一面,但同时又温柔地抚平你因此产生的焦虑。这种复杂的阅读体验,让我欲罢不能。我发现自己开始对身边的人产生一种新的好奇心,想要去探究他们行为背后的那层更深层次的动机。这本书,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一场深度的自我审视,它逼迫你正视自己,与那个隐藏在阴影中的“自我”进行一次坦诚的对话。
评分坦白讲,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并非总是轻松愉快的。它像一把精细的手术刀,精准地切开那些我们习惯性地用忙碌或表象来掩盖的内心裂痕。作者似乎对人性中的那些矛盾性有着近乎本能的洞察力——我们渴望被理解,却又害怕完全暴露;我们追求自由,却又恐惧孤独。书中对这种“悖论”的探讨,让我不得不停下来,反思自己生活中的诸多取舍。它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时而像一位老哲人娓娓道来,充满岁月的沉淀感;时而又像一个锐利的评论家,毫不留情地揭示现实的荒谬。这种风格的切换,让阅读过程充满了张力。我很少在一本书中看到如此高比例的“留白”,作者留下了大量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填补那些未尽之意。这要求读者付出极大的专注度,但回报也是巨大的。它不是提供一个可以快速消费的娱乐产品,而是一个需要你投入时间、心力去共同完成的“作品”。它真正做到了,让读者从“被动接收”转化为“主动建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