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新书 正面管教教师工具卡 教室管理的52个工具 家庭教育书籍《正面管教》作者力作 行之有效的正面

正版新书 正面管教教师工具卡 教室管理的52个工具 家庭教育书籍《正面管教》作者力作 行之有效的正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正面管教
  • 教室管理
  • 家庭教育
  • 教育心理学
  • 亲子沟通
  • 行为管理
  • 教师工具
  • 教育方法
  • 儿童教育
  • 育儿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磐恒志行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广东教育
ISBN:9787554802533
商品编码:29455761345
丛书名: 行之有效的正面管教工具
开本:24开
出版时间:2013-06-01

具体描述

特卖价:¥45.8
价格
152.00
节省
¥106.2
折扣
3.01折
06 23 59

特卖价:¥68.80
价格
272.00
节省
¥203.2
折扣
2.53折
06 23 58

基本信息:

【书名】正面管教教师工具卡》

 

作者:[]简·尼尔森;凯莉·格夫洛埃尔;阿伦·巴考尔;比尔·肖尔

上市时间:2017-12

选题策划:北京天略图书有限公司

建议上架:家庭教育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中图法分类:G78

ISBN978-7-5502-9994-8

CIP:数据核字(2017)063478

读者对象:教师与父母

开本:16

定价:35.00

装帧:无线胶订 平装

印张:3.5

版次:11

页数:108

尺寸:100mm*136mm

纸张:铜版纸

印刷:四色印刷

 

 

【编辑推荐】

★教室管理的52个工具;

★家庭教育书《正面管教》作者力作;

★尼尔森博士为教师量身定制的“工具百宝箱”。

 

适读对象:教师与父母

 

 

【内容简介】

该套卡片是将《正面管教》在教室里的运用,以卡片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每张卡片上有对相应工具的简要介绍,以及具体的使用办法和相关示例,在卡片后还配有一幅形象而生动的插图。

该套卡片既适合教师单独集中时间学习,也适合与其他教师共同讨论。既可以放置于办公桌上,也可以随身携带,随时使用。它是尼尔森博士为教师量身定制的“工具百宝箱”。

 

 

【作者介绍】

简·尼尔森(Jane Nelsen),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利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师,“正面管教协会”创始人。她是7个孩子的母,22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还是2个孩子的曾祖母。曾经担任过10年的有关儿童发展的小学、大学心理咨询教师。她是20多本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被翻译成16种语言,销量超过400万册,在之外的国家销量超过200万册),是众多育儿及养育杂志的顾问。分别于20135月和20174月展开“正面管教中国行”,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公开演讲受到了中国父母们的热烈欢迎。

凯莉?格夫洛埃尔(Kelly Gfroerer),佐治亚州立大学教育学博士,正面管教协会培训与研究主任,执业职业咨询师和教育顾问。凯莉在亚特兰大地区从事教师、学校辅导员及教育顾问工作20多年,并在1995-2001年担任《个体心理学杂志》主编,现在仍然是该杂志的特约编辑。在接触到正面管教之后,凯莉便致力于在推广正面管教体系。

阿伦?巴考尔(Aaron Bacall),教师,纽约市教育委员会首要课程作家,曾经在《The School Administrator》《纽约客》《华尔街日报》等报纸、杂志上发表了很多文章。现在他是全职漫画家。

比尔?肖尔(Bill Schorr),漫画家,其作品被刊登在数百份报纸和其他出版物中。正面管教绘本《杰瑞的冷静太空》就是出自他的手笔。

 

 

【目录】

 

 

正面管教资源

正面管教的五个标准

使用说明

只做不说

约定

愤怒选择轮

不要回击顶嘴

了解大脑

关心

班会

致谢

父母-老师-学生三方会

纠正之前先连接

贡献

控制你自己的行为

启发式问题(交谈型)

启发式问题(激励型)

决定你怎么做

鼓励与赞扬

鼓励的话语

看着对方的眼睛

信任学生

专注于解决方案

坚持到底

目的揭示法

问候

班级指导原则

幽默感

“我”式句

班级事务

和善而坚定

有限制的选择

倾听

逻辑后果

做一个错误目的侦探

寻求过度关注

寻求权力

报复

自暴自弃

矫正错误

错误

只说一个词

解决问题的4个步骤

教给学生积极的暂停

运用积极的暂停

奖励(要避免)

角色扮演

处境相同

照顾好你自己

特别时光

花时间训练

语气

做出乎意料的事情

认可感受

选择轮

【在线试读】

 

........


成为一个更具智慧的教育者:一套助力教室与家庭和谐成长的实用指南 教育,是一场充满挑战却也饱含温情的旅程。无论是身处喧嚣的教室,还是回归温馨的家庭,我们都渴望成为那个能够点亮孩子心灯、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然而,现实往往充满了意想不到的棘手情况:课堂上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后家庭作业总是拖延,孩子因为小事大发脾气,青春期叛逆期的沟通障碍……这些场景或许并不陌生。面对这些普遍存在的教育难题,我们常常感到力不从心,需要一套切实可行、又充满人性关怀的方法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本书并非简单罗列理论,而是为你精心打磨了一套“正面管教”的核心理念在实际操作中的落地工具。它源自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洞察,融合了数十年的实践经验,旨在帮助广大教师和家长,从根本上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并以尊重、协作、解决问题的方式,构建更和谐、更高效的学习与成长环境。 第一部分:课堂新景象——点燃学习热情,塑造积极课堂 作为教师,你每天面对的是一群充满活力但又各具个性的孩子。如何在一个集体的空间里,既维护秩序,又能激发每个孩子的潜能,让他们乐于学习、主动参与?本书为你提供了多维度的策略。 建立深度连接:从“管”到“引”的转变。 传统的“管教”模式往往侧重于控制和惩罚,容易引发孩子的对抗心理,而“正面管教”强调的是连接。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积极倾听、眼神交流、肢体语言的运用,在第一时间内与学生建立情感纽带。这不仅仅是简单的问好,更是通过细微的观察和及时的回应,让每个孩子感受到被看见、被理解。例如,当一位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不安时,一个温暖的眼神、一次轻柔的拍肩,可能比任何指令都更能让他平静下来。我们将提供一系列“破冰活动”和“建立连接的小技巧”,帮助你在新学期伊始,或是任何需要重新建立联系的时刻,都能迅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解决问题的艺术:引导而非指令。 面对课堂上的小冲突、不遵守规则的行为,你是否还在依靠训斥或体罚?本书将提供一套“解决问题会议”的详细流程。这是一种邀请学生共同参与讨论,找到最佳解决方案的模式。我们将分解从“设定问题界限”、“引导学生思考原因”、“集思广益提出方案”、“投票选择最优解”到“执行与跟进”的每一个环节,并提供具体的语言范例和场景模拟。你将学会如何提问,而不是给答案;如何鼓励学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仅仅接受惩罚。这不仅能解决眼前的困境,更能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激发内在动机:让学习成为一场“探险”。 奖励和惩罚是外在激励,它们的效果往往是短暂的。真正的学习源于内在的兴趣和成就感。本书将介绍如何通过“设定有意义的目标”、“提供选择权”、“创造成功体验”等方式,点燃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我们将分享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融入“游戏化元素”,将枯燥的知识转化为有趣的挑战;如何设计“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就感;如何利用“肯定和鼓励”的力量,帮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建立自信。你将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看到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 高效的课堂管理:规则的艺术与自由的平衡。 明确的规则是课堂秩序的基石,但规则的制定和执行也大有学问。本书将指导你如何与学生“共同制定课堂规则”,让规则更具说服力和执行力。我们将探讨“积极的替代行为”,例如,当学生说话时,我们如何温和地引导他们“举手示意”,而不是直接呵斥;如何通过“有效的信号和手势”来快速传达指令,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同时,我们也将强调“给予适度的自由”,让学生在规则的框架内拥有一定的自主性,这反而能让他们更加珍惜这份自由,并对规则有更深的认同。 处理情绪的智慧:营造安全包容的氛围。 孩子们的情绪就像过山车,如何帮助他们认识、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是教育者面临的一大挑战。本书将提供“情绪识别和表达的工具”,例如,通过“情绪温度计”,让孩子能够直观地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情绪词汇卡”,帮助他们找到更准确的词语来描述自己的情绪。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指导你如何“回应孩子的情绪”,即使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也能保持冷静和同理心,引导他们从情绪中走出来,而不是被情绪所控制。 第二部分:家庭新篇章——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点亮成长之路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保障。本书同样为家长们量身定制了一系列实用工具,帮助你在家庭教育中游刃有余。 倾听的力量:走进孩子的心灵。 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说教”,而是被认真倾听。本书将提供“积极倾听的技巧”,教你如何放下手机,放下评判,全身心地投入到与孩子的对话中。你将学会“复述和澄清”,确保自己真正理解孩子的意思;学会“不打断、不评判”,给孩子一个安全的表达空间。我们将通过具体的对话场景,让你体会到,一个被认真倾听的孩子,内心的困惑和焦虑会大大减少,亲子间的信任感也会随之提升。 尊重与合作:成为孩子的“伙伴”。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这句话我们耳熟能详,但如何做到以身作则,并与孩子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却是一门艺术。本书将引导你如何“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理解他们不同的性格、兴趣和发展节奏;如何“给予孩子选择权”,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决定,培养独立性。我们将分享“家庭会议”的模式,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的讨论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学习协商和妥协,真正成为家庭中的一员,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解决冲突的智慧:从“对抗”到“共赢”。 亲子间的冲突在所难免,关键在于如何处理。本书将提供一套“解决冲突的步骤”,类似于课堂上的“解决问题会议”,但更侧重于家庭情境。你将学会如何“识别冲突的根源”,是孩子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还是规则不明确?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指责”,例如,用“我感到很难过,因为……”来代替“你总是……”。我们将提供“情绪处理的技巧”,帮助孩子和家长共同度过情绪低谷,寻找双赢的解决方案。 设定界限的艺术:爱与规则并行。 很多家长担心,过于严格的界限会让孩子感到束缚,而过于宽松则会让他们缺乏方向。本书将教你如何“清晰而温和地设定界限”。我们将探讨“一致性”的重要性,即父母双方在规则上保持一致,避免孩子左右逢源。同时,我们也将强调“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的应用,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例如,如果孩子弄丢了玩具,那么就需要自己想办法修复或者接受无法再玩的事实,而不是简单地被惩罚。 培养独立与自信:放手让孩子去飞。 许多家长习惯于“包办”孩子的生活,这反而阻碍了孩子的成长。本书将提供“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方法”,例如,从鼓励孩子自己穿衣、吃饭、整理玩具开始,逐步引导他们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我们将探讨“如何给予恰当的帮助”,让孩子知道你随时支持,但不会替他们完成。同时,我们也将分享“如何赞美孩子的努力,而不是结果”,帮助孩子建立内在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 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它不是一本空洞的理论书籍,而是为你提供了大量具体的工具、技巧和案例,让你能够立即应用到实际的教育场景中。 尊重与赋能的教育理念: 它倡导的是一种平等、尊重的教育观,让你看到孩子内在的无限潜能,并学会如何去激发和引导。 长远的积极影响: 它所教授的方法,不仅能解决眼前的教育难题,更能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模式,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无论你是初为人师的新晋教师,还是经验丰富的教育专家;无论是年轻的父母,还是即将面临孩子青春期的家庭,这套工具都将为你提供宝贵的指导和灵感。它将帮助你摆脱教育的焦虑,找到内心的平静,并与你的学生和孩子一起,踏上一段更加和谐、更有意义的成长之旅。 让我们一起,用智慧和爱,点亮教育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本书给我的感受,那一定是“赋能”。它不是提供了一张别人走过的捷径地图,而是给了我一套真正属于我自己的“导航系统”。我发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再是急于做笔记,而是常常停下来,望着窗外发呆,思考这些原则如何在我家独特的生态系统中落地生根。它对“惩罚的替代方案”的探讨尤其深刻,清晰地揭示了短期见效的惩罚往往会带来长期的关系损害。书中关于“修复式对话”的范例,让我学会了如何在冲突发生后,不是急于翻篇,而是真正地一起面对和修复破裂的连接。这种修复能力,是孩子未来处理人际关系中最宝贵的一课。这本书没有许诺一个没有挑战的未来,但它确实提供了一套工具,让我们能够以更平静、更有尊严的方式,去迎接和引导这些挑战,让教育过程本身,成为一种滋养和学习的体验。

评分

说实话,我开始接触这类教育理念时,内心是带着一丝怀疑的,总觉得理论说起来容易,真正应用到现实的鸡飞狗跳中,常常是水土不服。但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的“落地性”。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要求家长和老师完美无缺的圣人手册,而是充分考虑了成人世界的疲惫和无奈。比如它谈到“自我关怀”,这个在很多管教书籍中常被提及,却又常被忽略的主题,这本书用了相当大的篇幅去阐述。作者强调,一个枯竭的油灯是照不亮别人的路的,只有先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和精力,才能真正做到从容应对突发状况。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当我被焦虑和疲惫占据时,哪怕是再好的理论,我也会变成一个只会咆哮的机器。书中关于如何设置“有效暂停”(Time-in,而非Time-out)的描述,更是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它不是惩罚,而是一个共同的情绪降温空间,这需要极高的情商和耐心去构建,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构建这个空间的“脚手架”,让我觉得,原来我也可以做到。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露着一种朴实和力量感,那种不张扬却让人忍不住想翻开的特质,很像作者一贯的风格。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不是那种浮夸的“速成宝典”,而是真真正正沉淀下来的智慧结晶。我尤其欣赏它没有用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专业术语来堆砌篇幅,而是用非常贴近日常生活的语言,讲述了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教育场景中,找到那个最核心、最温暖的着力点。我记得其中一个关于如何处理孩子“试探底线”的章节,描述得特别生动。它没有直接给出“你应该怎么做”的死板指令,而是引导我们去思考,孩子的每一个“不听话”行为背后,可能藏着一种未被满足的需求或者一种渴望被看见的情绪。这种由内而外的引导,远比那些只教招式的书来得持久和有效。它更像是一份陪你成长的地图,而不是一张只有目的地的车票,让你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渐熟悉并爱上自己成为一个更有智慧的引导者。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文字的呼吸感很强,即使是晚上在昏暗的灯光下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惫,这在现在很多纸质书中是很难得的体验了。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不是简单地罗列问题和解决方法,而更像是一套递进式的思维训练。一开始是关于建立连接和理解非语言信号的基础功,然后逐步深入到冲突解决和培养责任感等更复杂的课题。这种由浅入深的学习路径,让读者不会在初期就被大量的细节压垮,而是能稳步建立起自己的教育哲学体系。我特别喜欢它在探讨“界限”时所采用的语言。它没有用“绝对”、“必须”这类带有压迫感的词汇,而是强调“有爱的坚持”。这种“有爱”不是溺爱,而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的清晰表达。我尝试着用书中提到的几个小技巧,比如在设定界限前先确认对方的感受,然后再坚定地重申我的底线,结果发现,孩子的抵触情绪明显降低了,沟通的效率反而提高了。这让我明白了,管教的本质不是控制,而是清晰地沟通期望和后果,这需要持续的练习,而这本书,就是一本绝佳的练习手册。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过去几年中那些让我感到挫败的场景,但这一次,我不再是单纯地为自己的失败而自责,而是开始尝试用新的“镜头”去回看那些瞬间。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或许在于它解放了我们对“完美教育”的执念。它告诉我们,教育是一场马拉松,允许犯错,允许有不那么理想的日子。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互动,比如一起做家务时的抱怨、写作业时的拖沓,书中都提供了细致入微的分析框架。它让我意识到,我们常常把精力放在了“纠正错误行为”上,却忽略了“培养内在动机”。比如,培养自律,不是靠吼叫“快点快点”,而是设计一个能让孩子感受到掌控感和成就感的流程。这种对动机的深入挖掘,使得它超越了一般的育儿技巧指南,更像是一本关于人性成长的指南,不仅适用于孩子,也适用于成年人自身的成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