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本信息:
【书名】《正面管教教师工具卡》
作者:[美]简·尼尔森;凯莉·格夫洛埃尔;阿伦·巴考尔;比尔·肖尔 | 上市时间:2017-12 |
选题策划:北京天略图书有限公司 | 建议上架:家庭教育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中图法分类:G78 |
ISBN:978-7-5502-9994-8 | CIP:数据核字(2017)第063478号 |
读者对象:教师与父母 | 开本:16开 |
定价:35.00元 | 装帧:无线胶订 平装 |
印张:3.5 | 版次:1版1次 |
页数:108 | 尺寸:100mm*136mm |
纸张:铜版纸 | 印刷:四色印刷 |
【编辑推荐】
★教室管理的52个工具;
★家庭教育书《正面管教》作者力作;
★尼尔森博士为教师量身定制的“工具百宝箱”。
适读对象:教师与父母
【内容简介】
该套卡片是将《正面管教》在教室里的运用,以卡片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每张卡片上有对相应工具的简要介绍,以及具体的使用办法和相关示例,在卡片后还配有一幅形象而生动的插图。
该套卡片既适合教师单独集中时间学习,也适合与其他教师共同讨论。既可以放置于办公桌上,也可以随身携带,随时使用。它是尼尔森博士为教师量身定制的“工具百宝箱”。
【作者介绍】
简·尼尔森(Jane Nelsen),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利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师,“正面管教协会”创始人。她是7个孩子的母,22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还是2个孩子的曾祖母。曾经担任过10年的有关儿童发展的小学、大学心理咨询教师。她是20多本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被翻译成16种语言,销量超过400万册,在之外的国家销量超过200万册),是众多育儿及养育杂志的顾问。分别于2013年5月和2017年4月展开“正面管教中国行”,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公开演讲受到了中国父母们的热烈欢迎。
凯莉?格夫洛埃尔(Kelly Gfroerer),佐治亚州立大学教育学博士,正面管教协会培训与研究主任,执业职业咨询师和教育顾问。凯莉在亚特兰大地区从事教师、学校辅导员及教育顾问工作20多年,并在1995-2001年担任《个体心理学杂志》主编,现在仍然是该杂志的特约编辑。在接触到正面管教之后,凯莉便致力于在推广正面管教体系。
阿伦?巴考尔(Aaron Bacall),教师,纽约市教育委员会首要课程作家,曾经在《The School Administrator》《纽约客》《华尔街日报》等报纸、杂志上发表了很多文章。现在他是全职漫画家。
比尔?肖尔(Bill Schorr),漫画家,其作品被刊登在数百份报纸和其他出版物中。正面管教绘本《杰瑞的冷静太空》就是出自他的手笔。
【目录】
正面管教资源
正面管教的五个标准
使用说明
只做不说
约定
愤怒选择轮
不要回击顶嘴
了解大脑
关心
班会
致谢
父母-老师-学生三方会
纠正之前先连接
贡献
控制你自己的行为
启发式问题(交谈型)
启发式问题(激励型)
决定你怎么做
鼓励与赞扬
鼓励的话语
看着对方的眼睛
信任学生
专注于解决方案
坚持到底
目的揭示法
问候
班级指导原则
幽默感
“我”式句
班级事务
和善而坚定
有限制的选择
倾听
逻辑后果
做一个错误目的侦探
寻求过度关注
寻求权力
报复
自暴自弃
矫正错误
错误
只说一个词
解决问题的4个步骤
教给学生积极的暂停
运用积极的暂停
奖励(要避免)
角色扮演
处境相同
照顾好你自己
特别时光
花时间训练
语气
做出乎意料的事情
认可感受
选择轮
【在线试读】
........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本书给我的感受,那一定是“赋能”。它不是提供了一张别人走过的捷径地图,而是给了我一套真正属于我自己的“导航系统”。我发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再是急于做笔记,而是常常停下来,望着窗外发呆,思考这些原则如何在我家独特的生态系统中落地生根。它对“惩罚的替代方案”的探讨尤其深刻,清晰地揭示了短期见效的惩罚往往会带来长期的关系损害。书中关于“修复式对话”的范例,让我学会了如何在冲突发生后,不是急于翻篇,而是真正地一起面对和修复破裂的连接。这种修复能力,是孩子未来处理人际关系中最宝贵的一课。这本书没有许诺一个没有挑战的未来,但它确实提供了一套工具,让我们能够以更平静、更有尊严的方式,去迎接和引导这些挑战,让教育过程本身,成为一种滋养和学习的体验。
评分说实话,我开始接触这类教育理念时,内心是带着一丝怀疑的,总觉得理论说起来容易,真正应用到现实的鸡飞狗跳中,常常是水土不服。但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的“落地性”。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要求家长和老师完美无缺的圣人手册,而是充分考虑了成人世界的疲惫和无奈。比如它谈到“自我关怀”,这个在很多管教书籍中常被提及,却又常被忽略的主题,这本书用了相当大的篇幅去阐述。作者强调,一个枯竭的油灯是照不亮别人的路的,只有先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和精力,才能真正做到从容应对突发状况。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当我被焦虑和疲惫占据时,哪怕是再好的理论,我也会变成一个只会咆哮的机器。书中关于如何设置“有效暂停”(Time-in,而非Time-out)的描述,更是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它不是惩罚,而是一个共同的情绪降温空间,这需要极高的情商和耐心去构建,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构建这个空间的“脚手架”,让我觉得,原来我也可以做到。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露着一种朴实和力量感,那种不张扬却让人忍不住想翻开的特质,很像作者一贯的风格。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不是那种浮夸的“速成宝典”,而是真真正正沉淀下来的智慧结晶。我尤其欣赏它没有用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专业术语来堆砌篇幅,而是用非常贴近日常生活的语言,讲述了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教育场景中,找到那个最核心、最温暖的着力点。我记得其中一个关于如何处理孩子“试探底线”的章节,描述得特别生动。它没有直接给出“你应该怎么做”的死板指令,而是引导我们去思考,孩子的每一个“不听话”行为背后,可能藏着一种未被满足的需求或者一种渴望被看见的情绪。这种由内而外的引导,远比那些只教招式的书来得持久和有效。它更像是一份陪你成长的地图,而不是一张只有目的地的车票,让你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渐熟悉并爱上自己成为一个更有智慧的引导者。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文字的呼吸感很强,即使是晚上在昏暗的灯光下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惫,这在现在很多纸质书中是很难得的体验了。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不是简单地罗列问题和解决方法,而更像是一套递进式的思维训练。一开始是关于建立连接和理解非语言信号的基础功,然后逐步深入到冲突解决和培养责任感等更复杂的课题。这种由浅入深的学习路径,让读者不会在初期就被大量的细节压垮,而是能稳步建立起自己的教育哲学体系。我特别喜欢它在探讨“界限”时所采用的语言。它没有用“绝对”、“必须”这类带有压迫感的词汇,而是强调“有爱的坚持”。这种“有爱”不是溺爱,而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的清晰表达。我尝试着用书中提到的几个小技巧,比如在设定界限前先确认对方的感受,然后再坚定地重申我的底线,结果发现,孩子的抵触情绪明显降低了,沟通的效率反而提高了。这让我明白了,管教的本质不是控制,而是清晰地沟通期望和后果,这需要持续的练习,而这本书,就是一本绝佳的练习手册。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过去几年中那些让我感到挫败的场景,但这一次,我不再是单纯地为自己的失败而自责,而是开始尝试用新的“镜头”去回看那些瞬间。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或许在于它解放了我们对“完美教育”的执念。它告诉我们,教育是一场马拉松,允许犯错,允许有不那么理想的日子。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互动,比如一起做家务时的抱怨、写作业时的拖沓,书中都提供了细致入微的分析框架。它让我意识到,我们常常把精力放在了“纠正错误行为”上,却忽略了“培养内在动机”。比如,培养自律,不是靠吼叫“快点快点”,而是设计一个能让孩子感受到掌控感和成就感的流程。这种对动机的深入挖掘,使得它超越了一般的育儿技巧指南,更像是一本关于人性成长的指南,不仅适用于孩子,也适用于成年人自身的成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