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和孩子一同幸福成长的心理魔法 |
| 作者 | 维尼老师 |
| 定价 | 42.00元 |
| 出版社 | 青岛出版社 |
| ISBN | 9787555211945 |
| 出版日期 | 2014-12-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包含了家庭教育的大部分热点问题,有理念,也有实用的方法,适合于从婴儿到大学生的家长阅读:父母如何减少自己的火气?如何读懂孩子的心理?如何让孩子坦然面对挫折?面对孩子过多的要求怎么办?如何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和脾气?如何去理解孩子?如何去帮助孩子的学习?如何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如何安然度过青春期?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各种常见心理问题如何预防和治疗?抽动症如何治疗?学校教育如何顺应心理? 本书的理念和方法同样有益于处理好夫妻、家人、同事之间的关系,所介绍的心理学方法适合于个人的心理调节。所以也是一本成人心理成长指导读物。 |
| 作者简介 | |
| 维尼老师(胡春光),家庭教育专家,心理专家。潜心从事心理学研究二十余年,目前专注于家庭教育心理领域的研究,专业从事家庭教育咨询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有效案例。所撰写的家庭教育指导文章,心理学功底深厚,接地气,实用性、可操作性强,受到网友广泛的欢迎,累计访问量超过一千百万次,帮助成千上万的家庭从痛苦走向了幸福。 |
| 目录 | |
| 篇 调节心理的魔法——认知疗法 章 读懂孩子心理的秘诀 第二章 调节父母和孩子心理的魔法—认知疗法 什么是认知疗法?/5 认知疗法应用:学会三种思维,坦然面对挫折/13 三种思维的应用:如何应对批评、输赢、压力和焦虑/20 第二篇 改变家庭教育的理念 章 您在压抑孩子吗? 看似爱孩子,实则在压抑孩子/26 播下压抑的种子,收获苦涩的果实/28 常见的压抑方式:严厉或过于严格/33 第二章 理解、尊重、接纳的中庸之道 理解、尊重、接纳的教育模式/39 实例:理解尊重的道理我明白,为什么做不到?/48 第三章 放下对和成绩的过度执着 家庭教育的大障碍:过于执着/50 放下对和成绩的过度执着/52 以幸福为出发点期待孩子/58 放低期望,降低要求/66 第四章 家庭教育是一场修行 家庭教育之道在于中庸/68 家庭教育要讲究策略/69 因材施教:适合自己孩子的才是好的/70 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71 顺其自然,静待花开,不要太勉强/71 避开育儿的陷阱/74 从检查作业看家庭教育的学问/80 现在教育孩子为什么这样难?/81 家庭教育是一场修行/82 第五章 良好的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有效的前提/84 先理顺关系,再寻求改变/85 重视孩子的感受/87 促使孩子“合作”而不是“听话”/89 夫妻关系也需要理解尊重和接纳/90 如何处理与长辈的关系/93 第三篇 家庭教育的常见困惑 章 是坚持规则还是顺应孩子? 应对孩子要求的三个原则/97 顺应孩子心理,孩子更合作/108 规则的制定和执行要有弹性/113 养育需要学会妥协/119 育儿新主张:跟随内心,顺其自然/121 第二章 放下对生活习惯的执着 生活习惯可以随性自在些/125 按时入睡还是顺其自然?/132 培养自理能力,但不必太勉强/135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必着急/137 第三章 理解、理解、再理解 宽容、接纳的基础在于理解/144 孩子的某些问题表现很正常,没什么/144 孩子某些问题表现有原因——找原因,想办法/151 孩子的某些问题表现是父母造成的/163 对于道德问题也需要理解和接纳/184 孟子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188 为什么不要惩罚孩子?/189 第四章 放下对溺爱和娇惯的恐惧 宠爱孩子危害真的那么大吗?/193 何妨让孩子撒撒娇/195 顺应心理与溺爱的区别/196 第四篇 和孩子一同幸福成长的心理魔法 章 人本主义心理学方法 无条件接纳孩子/200 学会“共情”、同理心/207 孩子是贪得无厌,不知感恩的吗?/208 第二章 行为主义心理学方法 孩子的“问题行为”是如何形成的?/211 体验结果,改变孩子的行为/211 学会体验式说服/212 代币法——星星榜/215 巧用“游戏”改变孩子/216 多鼓励、少批评、不惩罚/217 第三章 父母如何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父母如何能减少自己的火气/226 实例:六字真言让我调节好了情绪/232 孩子磨蹭时如何不发火?/234 实例:调节好情绪,就稳住了局面/235 实例:吾日三省吾身/236 实例:反省自己,改变认知,就不发脾气了/237 快要发火时怎么办/239 发火了,就要及时向孩子道歉/241 第四章 如何讲道理、沟通 怎样讲道理孩子才爱听/242 沟通的秘诀/247 理解心理的不由自主性/250 奇妙的认知咒语/251 责怪孩子没有意志力用处不大/252 第五章 如何帮助孩子管理情绪 情绪的奥妙/254 孩子有情绪时,不要太较真/260 冷处理还是冷暴力/262 如何理解接纳孩子的脾气/264 实例:改变孩子的紧张焦虑从父母的改变开始/273 第六章 如何调适孩子的性格 改变孩子的性格,从父母的改变开始/276 实例:我改变了,孩子的性格就有了很大的变化/278 改变孩子的性格要顺势而为/280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也有偏颇之处/282 实例:如何改变孩子倔强、爱发脾气的性格/283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286 实例:如何改变孩子脆弱敏感的性格?/291 如何让孩子做到宽容/292 如何改变孩子急躁的性格?/294 第五篇 心理问题早知道 章 孩子常见的心理问题 如何让孩子爱和小朋友玩/296 不必逼迫孩子克服害怕/297 孩子口吃怎么办/299 孩子自慰怎么办/300 如何预防孩子同性恋的倾向/301 强迫症的相关行为/302 实例:孩子抑郁了怎么办?/305 小心“被”精神病/306 第二章 孩子貌似“多动症”怎么办 这些是多动症吗?/307 实例:自我、随性是多动的一个原因/308 实例:有效沟通有助于改变多动/309 实例:鼓励和帮助能减少多动/310 第三章 抽动症的治疗 实例:为了拯救你,我的宝贝,妈妈甘愿付出一切/311 抽动症是怎么回事儿?/312 实例:顺应心理,孩子的抽动好了/315 实例:改变教育方式,改变孩子敏感的性格/316 第六篇 孩子学习需要我们的帮助 适度帮助孩子学习/320 孩子不爱写作业,管还是不管?/325 辅导孩子如何做到情绪平和?/327 实例:作业从“不管”走向“适当地管”/331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332 辅导孩子学习的几个主张/339 如何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340 先考虑兴趣再考虑习惯/342 努力培养好习惯,但要慢慢来/344 学习态度不好是因为兴趣、信心等有问题/345 严格要求要像“热水泡脚”/345 考试的技巧及心理调节/348 实例:试卷分析是个宝/349 实例:孩子写作业磨蹭、不专心怎么办/350 实例:如何不再为孩子写作业而抓狂?/353 实例:孩子获得了快进步奖/357 第七篇 陪孩子安然走过青春期 警报拉响:孩子进入青春期了/360 了解青春期孩子的想法/361 如何进行青春期家庭教育/362 青春期沟通的秘诀/367 恋爱的那些事儿/371 实例:顺应心理,让我们安然度过青春期/374 实例:走出逆反的漩涡/376 逆反期:“不管”是为了“管”/376 实例:尖子、浪子、金不换/380 用慢慢等待融化孩子心中的坚冰/381 给孩子一个不走歪路的理由/382 第八篇 顺应学生心理,教育更顺利 亲其师,信其道/384 幼儿教育也需要理解和接纳/384 有了好的师生关系,管理就容易了/385 如何让教育不成为一场盛大的暗恋/387 如何让捣蛋鬼变得合作/388 |
| 编辑推荐 | |
| 《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位列2014年亲子家教类新书榜榜首 2014年新书榜总榜第6名 荣获2015年好书榜亲子家教类第5名 已获得第二十九届华东地区哲学社会科学图书二等奖 荣获全国城市出版社图书二等奖 已被选入青岛市第五届中小学亲子共读推荐书目。 该书位列2014年新书热卖榜亲子家教类**名。 有好多位读者一口气买了几十本,亲手赠送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 有好多热心的读者,再买来送给自己孩子的老师。所有读过这本书的读者,都会觉得这本书特别有用,相见恨晚,书中真实的案例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 |
| 文摘 | |
| |
| 序言 | |
坦白说,刚翻开这书的时候,我对“心理魔法”这种提法有点不以为然,总觉得这名字有点夸张,仿佛是某种速效药丸。但读进去后,我才意识到,这里的“魔法”指的不是超自然的力量,而是对人际互动规律的深刻洞察和精准运用。作者在描述亲子关系中的各种困境时,简直像是在复述我自己的生活片段,那种精准的捕捉能力让人不禁拍案叫绝。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界限设定”的那几章。过去我总觉得设定界限就是“不许做A,必须做B”,结果就是僵持和对抗。这本书却将“坚定”和“温柔”这两种看似矛盾的力量融合得恰到好处。它教你如何在坚守原则的同时,依然能看到孩子背后的需求,并用一种让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立场。这绝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非常实用的操作指南。读完之后,我不再恐惧孩子的“不合作”,而是开始期待每一次挑战,因为我知道我已经掌握了如何将冲突转化为成长的契机。这体验,远超了我对一本育儿书的期待值,称得上是心灵上的深度按摩。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育儿领域的“神助攻”!我原本以为自己对孩子的心理已经了解得差不多了,毕竟网上的文章看了不少,各种育儿理念也都有所涉猎。但真正开始阅读后,才发现自己之前掌握的都是零散的知识点,不成体系,更别提应用到日常的亲子冲突中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接地气,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感。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朋友,坐在你对面,用最朴实的语言拆解那些让你抓狂的育儿场景。比如,孩子在超市里非要买那个玩具,你吼了、讲道理了都没用,最终只能屈服或者爆发。这本书里提供的解决思路,不是让你去“压制”孩子的情绪,而是引导你去“理解”他此刻的“为什么”。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比任何生硬的技巧都要持久有效。我尝试着运用书中的一些小方法,比如在冲突爆发前先暂停一下,给自己一个缓冲,同时也给孩子一个空间来平复情绪,效果立竿见影。它让我明白了,教育不是一场权力斗争,而是一场充满智慧的沟通艺术。看完之后,感觉手里握着了一把开启孩子心门的万能钥匙,不再那么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了。
评分我家里有一堆落灰的育儿书籍,大多是讲“规矩”和“权威”的,读完后总觉得和现实脱节,感觉自己像个严厉的法官,时刻准备审判孩子的“不端行为”。而这本《顺应心理》完全是另一种画风,它像一股清新的溪流,涤荡了我心中所有的僵硬和教条。它强调的是“连接”而非“控制”,让我从根本上改变了对“管教”的定义。我发现,当我对孩子展现出更多的同理心和好奇心时,他表现出来的反抗和固执明显减少了。书中对于“合作”的定义,不再是孩子无条件地服从大人,而是双方都在一个安全、被理解的氛围中,共同寻找一个都能接受的平衡点。这种相互尊重的模式,让亲子关系不再是零和博弈,而是共同成长的旅程。我强烈推荐给所有那些觉得孩子“越来越难管”的父母,这本书能帮你拨开迷雾,找到那条通往轻松、快乐育儿的捷径——尽管这条路需要耐心和持续的练习,但书中的指引清晰而温暖,让人充满信心去实践。
评分我是一个追求效率的人,看书通常希望能快速找到“干货”和“操作手册”。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既有理论支撑,但更侧重于情境化的模拟和应对策略。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分析各种亲子互动情境时,那种抽丝剥茧的逻辑推演。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是深入剖析了“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以及“如果那样做,结果会如何”。这种深度剖析,极大地提升了我对孩子行为动机的敏感度。以前,孩子不配合,我第一反应是“他故意的”“他在挑战我”,现在,我脑子里自动会跳出几个可能性:他是不是累了?他是不是需要我的关注?他是不是感觉被控制了?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宝贵的财富。它让我从一个被动的“救火队员”,变成了一个主动的“环境设计师”。我的家庭氛围明显缓和了许多,孩子脸上的笑容变多了,而我自己的焦虑水平也大幅下降。这种内在的平和与掌控感,是任何物质奖励都无法替代的。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清新自然,读起来毫无压力,就像是和一位知心姐姐在喝下午茶。它没有使用太多晦涩难懂的心理学术语,即便是最复杂的概念,也能用生动的比喻或日常的对话来解释清楚。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情绪命名”的部分。以前,孩子哭闹,我只会说“别哭了,有什么好哭的”,现在,我试着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很失望,因为你很想去公园,但是下雨了,对吗?” 仅仅是把他的情绪说出来,那个小小的身体似乎就放松了一大半,接下来的沟通就变得顺畅多了。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原来尊重孩子的情绪,比解决具体问题本身要重要得多。这种细微的调整,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起来,对亲子关系的质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情商教科书”,不仅教我如何与孩子相处,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处理压力和表达情感的方式,是一本真正意义上“滋养心灵”的书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