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沈氏女科600年:女人肾好不衰老 |
| 作者 | 沈宁,博集天卷 出品 |
| 定价 | 42.00元 |
| 出版社 | 湖南科技出版社 |
| ISBN | 9787535796196 |
| 出版日期 | 2017-12-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在女性的一生中,比男人多出了“经、带、胎、产”等大量的“超支环节”,肾精过度消耗。现代女性所面对的社会竞争、工作压力,其激烈程度又与男性无异,甚至更严酷。所以,女性伤肾、伤身、早衰的风险,更是远远大于以往。 女人肾一虚,气血就会不足,难有好“气色”,在这个看脸的时代,“气血不足”真的是女性朋友的致命伤。人的一生,头发的变化很大,发色、发质、光泽,都是大写的“肾的兴衰史”。头发的生长和脱落,润泽和枯槁,乌黑和枯白,全都与肾精有关,肾精充足,则头发茂盛乌黑。 女性朋友要想抵抗衰老,都有必要重新补上“养肾”这一课,明确“肾”对女性身心健康的深刻意义。女人一辈子的生命周期,都是伴随着“肾气”的盛衰而循环起伏的,“养肾”是女性养生中至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希望本书可以让女性朋友清楚每一天应该怎么做才能科学养肾,帮助自己“青春永驻”。 |
| 作者简介 | |
|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执业医师,国家执业药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特邀嘉宾。 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沈绍功教授嫡传弟子,沈氏女科第二十代传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崇厚堂沈氏女科疗法”传承人。 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四篇。曾协助编写《沈绍功中医方略论》,该书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著作”三等奖,由其任编委的《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于2004年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学术著作”一等奖。 已出版《沈氏女科600年:女人会养不会老》。 |
| 目录 | |
| 01 女人养生先养肾, 肾虚一来病就找 1. 肾虚不是男人的,更是女人的问题 2. 女人肾一虚,气血就会不足 3. 小心了,妇科病专找肾虚的女人 4. 年轻时肾不好,老了这个病就来找 5. 伤肾的坏习惯,你也有吧 6. 禁欲驻颜,还是性生活让你更美丽 7. 肾虚不虚,其实看看脸就知道 8. 身体有这些信号,也说明你的肾虚了 02 女人这样吃, 养肾补虚效果好 ◎ 肾阴虚 1. 五心烦热易失眠,肾阴虚跑不了 2. 滋肾阴养容颜,慈禧太后钟爱银耳 3. 肝肾同补金髓煎,名医用它来保健 4. 西洋参气阴双补,玉灵膏气血同调 5. 九蒸九晒黑芝麻,美容美发都靠它 6. 平常的东西,往往有好的疗效 7. 养肾滋阴的小果子,补肝益肾治失眠 8. 谁说补肾不能滋味鲜,拿它做汤补阴虚 9. 常吃这种颜色的豆,补肾效果好 ◎ 肾阳虚 1. 畏寒怕冷手脚凉,想要改善补肾阳 2. 姜气,用醋泡泡效果更好 3. 肾虚腰痛找杜仲,身体无痛更轻松 4. 阳虚脸黑食红枣,孕妇要喝七枣汤 5. 吃点“起阳草”,夫妻感情好 6. 以形补形,补肾要喝猪腰生姜汤 7. 化虚痰、健腰腿、防结石,吃它就对了 8. 散寒调经治失眠,厨房就有特效药 9. 痛经贫血又腿肿,要喝当归生姜羊肉汤 ◎ 肾气虚 1. 肾气补足身体固,疲乏无力永不复 2. 调经止泻又降糖,山药功效响 3. 补气安胎又美容,吃点葡萄样样行 4. 健腰腿防脱发,栗子补肾宜生吃 5. 消肿止带利小便,豇豆煮水把肾健 6. 垂脱吃黄鳝 ,能否用血看经验 7. 止咳祛痘缩小便,涂了白果好颜面 8. 补气养阴少出汗,黄精助您度更年 9. 操劳太过身体虚,妇科问题用乌鸡 ◎ 阴阳两虚 1. 阴阳两虚很常见,放下手机少用眼 2. 补益肾中阴阳,海参黑豆汤 3. 美容养颜喝四神汤 虚不受补吃八珍糕 4. 胎漏出血吃阿胶,补肾别忘固元膏 5. 阴阳双补甜苁蓉,每天只需嚼3 克 6. 咽喉不适喝甜面汤 心肾不交用鸡子黄 7. 叫菜非蔬菜,“东海夫人”擅止带 8. 吃泥鳅炖蛋,年轻肌肤常相伴 9. 补肾内服制首乌,健脑乌发又明目 03 女人常见的肾虚症, 中药食疗有奇效 1. 六味地黄丸有个大家族 2. 肾阴虚服用六味地黄丸 3. 肾阳虚服用桂附地黄丸 4. 肾阳虚水肿用金匮肾气丸 5. 肝肾两虚,眼睛不适用杞菊地黄丸 6. 清热降火用知柏地黄丸 7. 肾虚气喘用七味都气丸 8. 补肾纳气用人参核桃汤 9. 认准苔腻,温胆汤可调百病 10. 体虚用补药薯蓣丸 11. 改善失眠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12. 白发转黑发,用用还少丹 13. 肾精不足易脱发,一粥一膳巧改善 14. 口渴喝水不解渴用五苓散 15. 雀斑黄褐斑有祖传祛斑方 16. 美容调经治痤疮用温经汤 17. 消肌瘤用桂枝茯苓丸 18. 治体胖用平胃散 19. 宫寒用艾附暖宫丸 20. 家传保胎方及妊娠止呕方 21. 产后一杯红参水补气又 22. 肾虚至极用河车大造丸 04 女人身体有大药, 护肾的开关身上找 1. 两个简单的小功法,强健效果佳 2. 养肾止疼痛,耳穴一掐就行 3. 脚底按一按,胜过吃补药 4. 后背拔拔罐,通气血养五脏 5. 常按八髎穴,通经活络去腰痛 6. 小便憋不住,艾灸中极穴 7. 一招鲜吃遍天,灸膏肓无所不疗 8. 妇科大穴三阴交,月经不调此穴找 9. 肾虚结石别着急,脚上找一找太溪 10. 腰背委中求,放血可解皮肤忧 11. 脾湿痔疮很常见,动动巧手按承山 12. 急性咽喉不适,照海列缺来帮忙 13. 呵护命门穴,补肾壮阳又长寿 |
| 编辑推荐 | |
| 1 专家资历:本书作者沈宁是北京卫视《养生堂》重要嘉宾、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还是有600年历史的沈氏女科第二十代传人。沈宁在北京卫视《养生堂》讲述“600年的养生秘诀”反响强烈。 2 重点突出:女人一辈子的生命周期,都是伴随着“肾气”的盛衰而循环起伏的,本书聚焦沈氏女科对于“衰老的真相”的解读,全面分享“养肾”的经验秘诀和实用妙方。 3 实用好用:女性朋友要想抵抗衰老,都有必要重新补上“养肾”这一课。明确“肾”对女性身心健康的深刻意义。希望本书可以对女性朋友清楚每一天应该怎么做才能科学养肾,帮助自己“青春永驻”。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具有亲和力,它完全摒弃了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腔调,读起来就像是与一位经验丰富、心肠极好的长辈在进行一次深入的、私密的对话。作者的文字充满了温暖和鼓励,尤其是在处理一些敏感的、关乎女性身心健康的议题时,处理得极其细腻和体贴,让人感到被理解和接纳,而不是被评判。我感觉,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疗愈。它不仅提供了具体的调理方法,更重要的是,它在精神层面给予了女性自我关怀的勇气和知识支持。这种由内而外的赋能感,是我从很多其他健康类书籍中未曾获得的。那种感觉就像是,它在告诉你,你身体的细微变化都是有其内在逻辑的,不必过度恐慌,而应该用智慧和耐心去顺应它,这本书就像是一盏明灯,指引着一条更懂得与自己身体相处的道路。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业界良心,看得出出版方在细节上花费了巨大的心力。纸张的选择非常考究,那种略带米黄色的哑光纸张,不仅减少了阅读时的眼部疲劳,还给全书增添了一种温润的质感,拿在手上沉甸甸的,非常舒服。更值得称赞的是它的目录结构和索引系统。在内容深度如此庞杂的情况下,作者或者编者竟然能构建出一个逻辑清晰、层级分明的内容索引,使得查找特定病症或理论时,能够迅速定位,效率极高。这对于经常需要快速查阅参考资料的人来说,是莫大的便利。对比市面上很多内容扎实但阅读体验极差的书籍,这本书在“用户体验”上做得堪称典范。它真正做到了让内容为王,同时又不牺牲阅读的舒适度,这在专业书籍中是难能可贵的平衡点,充分体现了对读者时间的尊重。
评分我必须强调这本书在理论体系构建上的独到之处。它没有将中医理论简单地归类为“气”“血”“阴阳”的堆砌,而是提供了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可操作的分析框架。作者在讲解复杂的生理病理机制时,大量运用了类比和对比的手法,将看似抽象的内生环境变化,映射到日常可见的自然现象上。比如,当讨论到某一特定时期机体代谢的波动时,它会用季节更替或者晨昏变化来做类比,这种“翻译”工作做得非常到位,一下子就打通了理解上的壁线。这种从宏观到微观,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让我对女性身体的整体运行规律有了一个全新的、系统性的认知。它不仅仅是在教你如何治疗疾病,更是在教你如何理解女性生命力是如何运作和维系的,那种“知其所以然”的满足感,是其他一些只重疗效不重机理的书籍所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本书的插画风格真是太独特了,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医学书籍的印象。它没有采用那种严肃刻板的黑白线条图,而是用了一种带着复古水墨韵味的彩色插画,每一页都像是一件艺术品。作者在处理一些复杂的穴位和病理图示时,并没有牺牲准确性,反而通过巧妙的构图和色彩对比,让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内容变得直观易懂。比如,讲解女性特定生理周期时,那些关于气血流动的描绘,简直是诗意盎然,让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一种美的享受。我甚至会特意翻到那些插图页去欣赏一番。这种视觉上的吸引力,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原本可能觉得枯燥的医学理论学习过程,变成了一种愉快的探索之旅。尤其是对于那些对传统中医理论感到畏惧的初学者来说,这种方式简直是福音,它用艺术的语言搭建了一座通往知识殿堂的桥梁,让人愿意主动去深入了解背后的学问,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图画的表面。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喜欢精美书籍装帧的朋友们,即便是不为了阅读内容,光是收藏它的装帧和画风也是极具价值的。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极为精妙,它巧妙地将历史的厚重感与现代的实用性融合在了一起,读起来丝毫没有那种老旧文献的沉闷感。作者似乎深谙如何“讲故事”,不是干巴巴地罗列药方和理论,而是将历代医者的经验和心路历程穿插其中。我特别欣赏它在处理古代医案时的那种人文关怀,那些案例不再是冰冷的记录,而是一个个鲜活的女性生命故事,她们的困惑、挣扎与最终的康复,都展现了医学的温度。这种叙事上的代入感非常强,让我感觉自己像是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穿越时空去亲身观摩那些经典诊疗场景。有时候读着读着,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仿佛能感受到古人在面对疑难杂症时的那种严谨和智慧。它成功地做到了传承,但又完全没有故作高深,而是以一种亲切、引人入胜的方式,将那些流传数百年的精髓提炼出来,让人读完后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收获了一份对传统医术的敬畏与热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