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三版/本科护理/配光盘)
定价:49.00元
作者:黄敏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117159913
字数:
页码:
版次: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附光盘供本科护理学类专业用第3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编著者黄敏。本教材为适应21世纪社会和专业发展对护理学专业人才伦理修养的培养,以伦理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按照护理伦理学的知识体系,以“案例导人一提出问题一引发思考一理论阐释一引申巩固一提升素质”为编写主线,注重基础,突出重点,力求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全书共分十二章,内容丰富,比较系统和全面地介绍了护理伦理学的基础理论、原则规范和伦理道德要求,体现交叉综合学科知识点的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并在此基础上紧密结合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伦理问题进行分析,将临床护理及研究工作中的新成果吸收到教材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高护生对护理伦理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并有助于提高其自身的伦理修养。
目录
总论 节 微生物 章 细菌的基本性状 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二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 第三节 噬菌体 第四节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章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 节 细菌的分布 第二节 消毒与 第三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节 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 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机制 第三节 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 第四节 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第四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节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 第二节 细菌感染的防治原则 第五章 呼吸道感染的细菌 节 结核分枝杆菌 第二节 脑膜炎奈瑟菌 第三节 流感嗜血杆菌 第四节 肺炎支原体 第五节 其他细菌 第四节 霍乱弧菌 第五节 其他细菌 第七章 创伤感染的细菌 节 葡萄球菌属 第二节 链球菌属 第三节 破伤风梭菌 第四节 其他细菌 第八章 性传播细菌 节 奈瑟菌 第二节 梅毒螺旋体 第三节 其他细菌 第九章 动物源性细菌 节 钩端螺旋体 第二节 其他细菌 第十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节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 第三节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第十一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节病毒的感染 第二节 抗病毒免疫 第十二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第十三章 呼吸道感染病毒 节流行性感冒病毒 第二节 麻疹病毒和腮腺炎病毒 第三节 其他呼吸道感染病毒 第十四章 消化道感染病毒 节 肠道病毒 第二节 急性胃肠炎病毒 第十五章 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节 虫媒病毒 第二节 出血热病毒 第十六章 反转录病毒 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第二节 人类嗜T细胞病毒 第十七章 肝炎病毒 节 甲型肝炎病毒 ¨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 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 第四节 丁型肝炎病毒 第五节 戊型肝炎病毒 第十八章 疱疹病毒 节 单纯疱疹病毒 第二节 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 第三节 人巨细胞病毒 第四节 EB病毒 第十九章 其他病毒 节 狂犬病病毒 第二节 人乳头瘤病毒 第三节朊粒 第二十章 真菌学总论 节 真菌的生物学性状 第二节 真菌的致病性、免疫性与防治原则 第二十一章 主要致病性真菌 节 皮肤癣菌 第二节 白假丝酵母菌 第三节 新生隐球菌 _第二十二章 医院感染概述 节 医院感染的定义 第二节 医院感染发生的内在因素 第三节 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部位 第二十三章 医院感染中常见的微生物及监测和控制 节 医院感染中微生物的特点 第二节 医院感染常见的微生物 第三节 医院感染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第四节 医院感染中微生物学监测 第五节 医院感染中微生物学控制 第二十四章 肠道寄生虫 节 医学寄生虫学的定义、范畴和寄生虫病概述 节 似蚓蛔线虫 第二节 毛首鞭形线虫 第三节 蠕形住肠线虫 第四节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 第五节 旋毛形线虫 第六节 链状带绦虫 第七节 肥胖带绦虫 第八节布氏姜片吸虫 第九节 溶组织内阿米巴 第十节 蓝氏贾第鞭毛虫 第十一节 隐孢子虫 第二十五章 组织内寄生虫 节 华支睾吸虫 第二节 卫氏并殖吸虫 第三节 细粒棘球绦虫 第四节 刚地弓形虫 第二十六章 血液与淋巴系统寄生虫 节 日本裂体吸虫 第二节 疟原虫 第三节 杜氏利什曼原虫 第四节 丝虫 第二十七章 泌尿生殖道寄生虫 节 阴道毛滴虫 第二十八章 医学节肢动物 节 皮肤寄生节肢动物 第二节 病媒节肢动物 附录 附录1:I临床常见标本中可能分离到的病原生物 附录2:常见病原菌和寄生虫所致主要疾病一览表 附录3:我国人工免疫常用的生物制品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彩图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基础医学概论》简直是为初学者量身打造的入门圣经!我记得我刚接触医学领域时,面对那些复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机制,感觉就像在迷宫里打转,完全抓不住重点。这本书的编写者显然深谙此道,他们没有上来就抛出一大堆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采用了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叙述方式。比如,在讲解细胞生物学部分时,作者会用很多生活中的类比来帮助理解,把复杂的分子运动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一下子就能抓住核心概念。再者,全书的排版设计也十分出色,大量的彩色插图和图表不仅美观,更重要的是,它们精准地标注了关键信息,极大地减轻了阅读负担。我尤其欣赏它对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之间联系的强调,每当学到一个新概念,书里都会马上给出相关的临床应用案例,这让我立刻明白了“为什么我要学这个”,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对于那些希望系统、扎实地建立医学知识框架的新手来说,这本书的价值简直是无法估量,它为你未来的深入学习打下了一块无比坚固的地基,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概念的表面介绍。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在内容深度上做得非常平衡,它成功地避免了许多教材中常见的两个极端——要么过于浅显导致学了等于没学,要么堆砌过多细节让人望而生畏。这本书在处理生理学部分时,展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器官的功能,而是深入探讨了各个系统之间是如何相互协作、精妙调控的。举个例子,关于心血管系统的章节,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血液循环路线上,而是详细解析了神经体液调节机制,图示清晰地展示了反馈回路是如何确保血压稳定性的。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于一些经典实验和争议性理论的介绍,都保持了客观和批判性的态度,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被动接受。这种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未来的医学研究人才至关重要。阅读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团队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对教学艺术的精准把握,他们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既耐心引导,又不失严格要求,让人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得既安全又充实。
评分要评价一本教材的实用性,光看理论深度是不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本《生物化学导论》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的实践指导部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特别是关于酶动力学和代谢途径的章节,作者不仅提供了详细的公式推导,更贴心地附上了在标准实验室条件下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些理论的步骤。我记得我第一次尝试做蛋白质纯化实验时,就是参照书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部分,成功避开了好几个新手常犯的致命错误。它对试剂准备、仪器校准的描述细致入微,仿佛手上拿着的不是书本,而是一份详细的操作SOP(标准操作程序)。此外,书中还加入了大量对现代生物技术,如基因测序、蛋白质组学等前沿技术的简要介绍,这些内容虽然不是硬性的基础知识,但却极大地拓宽了读者的视野,让人明白这些基础知识在当代科研中的实际落地场景。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将理论的严谨性与实践的可操作性完美融合。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具有“说服力”,它没有那种传统教材的冷冰冰的陈述感,读起来更像是在听一位饱经风霜的老教授娓娓道来他毕生的研究心得。我在阅读“病理生理学”的章节时,这种感觉尤为强烈。作者在描述疾病发生机制时,往往会结合历史上的著名病例,讲述某个理论是如何被发现和证实的,这种叙事手法极大地增强了内容的张力和趣味性。例如,描述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时,穿插讲述了最早发现胰岛素提取成功的历史片段,让抽象的病理过程顿时有了鲜活的画面感。这种“讲故事”的方式,使得那些原本枯燥的细胞损伤、炎症反应等内容,变得易于记忆和理解。而且,作者在引用文献时非常严谨,但注释和参考文献的排版处理得非常简洁,不会在阅读流畅性上造成干扰。总而言之,这本书在保持学术高标准的同时,成功地注入了人文关怀和历史厚度,让学习过程本身也成为了一种享受和探索。
评分对于那些需要跨学科学习的读者,比如我,这本书在“整合性知识”的构建上表现出惊人的能力。我发现很多教材往往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点割裂开来,导致我在学习内科时,总要不断回头翻阅药理学或解剖学的章节来建立联系。而这本《系统生物学基础》,则从一开始就致力于构建一个多维度的知识网络。它的章节设计并非简单地按照系统划分,而是围绕“功能单元”展开,比如在讨论“能量代谢”时,它会同时囊括生化、生理乃至部分病理学的知识点,并在侧栏用醒目的“交叉参考”标记,引导读者去回顾或预习相关联的内容。这种“网状”的学习结构,极大地帮助我建立了宏观的认知图景,避免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境。此外,光盘中的额外资源也十分丰富,包含了许多高质量的3D模型和模拟实验,这对于理解三维结构和动态过程是无可替代的辅助工具。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学习生态系统,引导我们成为一个能够融会贯通的思考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