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恢复(协和专家+协和妈妈圈干货分享)

产后恢复(协和专家+协和妈妈圈干货分享)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良坤 编
图书标签:
  • 产后恢复
  • 月子
  • 育儿
  • 母婴健康
  • 协和医院
  • 产后护理
  • 新手妈妈
  • 孕后
  • 盆底肌修复
  • 营养食谱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锦瑭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轻工
ISBN:9787518417179
商品编码:27679485045
出版时间:2018-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产后恢复(协和专家+协和妈妈圈干货分享)
  • 作者:编者:马良坤
  • 定价:39.8
  • 出版社:轻工
  • ISBN号:9787518417179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8-03-01
  • 印刷时间:2018-03-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
  • 页数:206

作者简介

马良坤,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教授,中华围产医学会青年委员,全国妇联特聘专家。 1996年开始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工作至今,2006年赴美国担任访问学者。对围产营养和健康教育及产前筛查诊断、遗传咨询以及妇科内分泌疾病都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承担了来自卫计委、全国妇联、妇女发展基金会及健康教育促进协会等组织的多项公益科普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曾发表学术文章四十余篇,参与编写、翻译专业书籍十余部,主编及主要创作多部科普书籍。

目录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医生和“协和妈妈圈”达人精彩亮相
绪 产后0~6个月,逐周、逐月调理恢复
分娩,让身体经历一场从内而外的巨变
子宫的变化
阴道和会阴的变化
泌尿系统的变化
骨盆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身姿体态的变化
肌肤的变化
Part 1 产后恢复是女人改善体质的黄金期
产后恢复首先要坐好月子
为什么一定要坐月子
坐好月子3步调理原则
新妈妈的坐月子清单
一定要重点看
走出坐月子误区,促进产后恢复
产后恢复好可帮助去除身体原有小毛病
产后恢复不可忽略的3个心理调适时期
依赖期产后1~3天
依赖一独立期产后4~14天
独立期产后14天以后
产后恢复不落病的生活细节
居室每天通风,保持合适的温度、湿度
注意护眼,不要长时间看书、看手机、看电视
月子里洗澡水温以37~40℃为宜,每
次洗5~10分钟
选择连脚跟的拖鞋
产后下床活动要趁早
正常分娩56天后再开始性生活
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顺产妈妈产后6~8小时坐一坐
顺产妈妈按摩关元穴促排尿
满月发汗,预防月子病
新妈妈月子期间不要睡过软的床
……
Part 2 科学护理,快速恢复正常生活
Part 3 按阶段进补,增强体质恢复**状态
Part 4 产后恢复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和补益食材
Part 5 调理疾病与不适,产后不落病
Part 6 产后呵护乳房,实现母乳喂养重塑乳房之美
Part 7 产后恢复子宫,重塑健康抗衰老
Part 8 产后复位骨盆瘦腰腹,重塑个人气质
Part 9 产后肌肤护理,做时尚靓妈


《现代家庭育儿百科全书》 一本为您构建科学、从容育儿新图景的权威指南 在为人父母的旅程中,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探索与挑战。从迎接新生命降临的喜悦,到陪伴孩子蹒跚学步、牙牙学语,再到应对青春期的微妙变化,父母们需要的是全面、可靠、与时俱进的知识支持。本书并非聚焦于产后身体的特定恢复,而是致力于提供一个贯穿婴幼儿早期发展、学龄前准备乃至小学阶段教育策略的宏大视角,旨在帮助新手父母和有经验的家长们,构建一个坚实、充满智慧的育儿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迎接新成员——孕期营养与分娩准备的科学规划 本篇章深入探讨了孕期营养摄入的最佳实践,侧重于胎儿关键器官发育所需的微量元素与宏量营养素的平衡。我们详细分析了不同孕期对蛋白质、叶酸、铁、钙等关键营养素的需求变化,并提供了针对孕期常见不适(如孕吐、水肿)的自然调理方法,避免了过度医疗干预的倾向。 更重要的是,本部分构建了一套系统化的分娩准备流程。我们不再仅仅停留在“选择分娩方式”的层面,而是深入解析了无痛分娩的原理、自然分娩的生理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信号识别,以及剖宫产的术后恢复预期。我们提供了一套详细的待产包准备清单,并首次引入了“分娩情绪管理”的实操模块,帮助准父母们在生理准备的同时,完成心理上的稳定与对接。 第二部分:生命的最初一千天——科学喂养与早期潜能激发 “生命的最初一千天”,是奠定个体终身健康和认知发展的基础期。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摒弃了传统上单一的喂养建议,转而提供一个基于个体差异的精细化喂养框架。 科学喂养的精细化管理: 我们详尽论述了母乳喂养的“按需哺乳”原则与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指南,并为配方奶粉的选择提供了详尽的成分解读指南,帮助家长理解从初生型到深度水解配方的适用症。对于辅食的添加,我们遵循“循序渐进,营养全面”的原则,详细列举了不同月龄(从四月龄到十二月龄)应引入的食物种类、烹饪方法,并重点强调了食物过敏原的阶梯式引入策略,以科学预防食物不耐受。 运动与认知发展的里程碑: 本部分的核心价值在于对“运动发展”与“感官刺激”的整合分析。我们根据婴儿的年龄阶段,设计了一系列安全、有趣的“地板时间”游戏,这些游戏并非简单的娱乐,而是旨在刺激前庭觉、本体觉和触觉的精细化方案。例如,针对三个月婴儿的“对视练习”,如何有效提升其眼神追踪能力;针对六个月婴儿的“杯子与球的探索”,如何促进手眼协调和初步的物体恒存概念。我们用大量图示说明了如何安全地引导宝宝完成俯趴(Tummy Time)的训练,这对脊柱和颈部肌肉的发展至关重要。 睡眠的艺术与科学: 面对婴儿睡眠这一全球性育儿难题,本书提供了一套基于“依恋理论”的睡眠训练框架。我们不推崇“哭声置之不理”的极端方法,而是强调建立“睡眠信号识别”和“睡前仪式”的重要性。详细解析了新生儿的睡眠周期特点,并针对夜醒、入睡困难等常见问题,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温和干预步骤,旨在帮助家庭建立规律的作息,同时维护亲子间的安全依恋感。 第三部分:学步期与学龄前——行为塑造与规则建立 当孩子开始行走和表达强烈的自主意识时,挑战从生理喂养转向了行为管理。 理解“为什么”:儿童心理发展透视 本部分着重于解释学步期(1-3岁)儿童行为背后的心理逻辑。例如,为什么孩子会突然出现“负性反抗”(Terrible Twos)?这是他们探索“自我”的必然阶段。我们提供了一套“共情+界限”的行为引导技巧,帮助家长区分“需要被理解的情绪”和“需要被制止的行为”。 高效的规则建立与情绪引导: 我们详细阐述了“正面管教”的四大基石:清晰的指令、可预见的后果、选择权给予和有效的时间暂停(Time-Out的正确使用)。重点在于如何处理发脾气(Tantrums)。我们的建议强调“在发脾气平息后进行沟通”,而不是在情绪高涨时试图说教。同时,本章还包括了如如厕训练的心理准备、分享意识的培养等实用技能。 第四部分:小学阶段的过渡——学习习惯养成与社交智能培养 进入幼儿园和小学阶段,育儿的重心开始向教育支持和社交情感发展倾斜。 学习习惯的内驱力培养: 本书认为,好习惯胜过死记硬背。我们提出了一套“兴趣驱动的学习模型”,指导家长如何将日常活动与学习内容联系起来,例如利用烹饪教授数学概念,利用旅行规划培养地理兴趣。我们强调“过程赞美”而非“结果赞美”,以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 数字时代的社交与安全: 面对日益数字化的生活,本部分专门开辟章节讨论如何引导孩子接触电子产品。我们提供了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屏幕时间建议,并指导家长如何与孩子共同制定“家庭数字契约”,引导他们负责任地使用网络工具。此外,我们还深入讲解了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如何交朋友、如何处理冲突、以及如何识别和应对校园欺凌。 结语:构建支持性的家庭生态系统 全书最终回归到一个核心理念:育儿不是一项孤立的任务,而是需要家庭系统整体协同的过程。本书提供了一套工具箱,帮助父母们在不同的生命阶段,都能以科学、耐心和爱,构建一个充满安全感、支持性和探索精神的家庭生态系统,让孩子自信、健康地成长。本书的知识体系,是建立在成熟的儿童发展心理学、营养科学以及多年育儿实践经验之上,旨在成为每一位现代父母案头不可或缺的参考手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我眼前一亮,简直是为我这种新手妈妈量身定做的指南!怀孕后期就开始焦虑,生完更是手忙脚乱,感觉身体被掏空,情绪也跟着过山车一样。这本书里提到的很多恢复方法,比如盆底肌的自我评估和小练习,我以前总觉得太专业,不敢乱试。但它讲得非常生活化,配图也清晰易懂,感觉就像身边有一位专家在手把手教我。尤其是关于产后情绪波动的处理,那种细腻的共情,让我觉得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个章节,讲的是如何平衡照顾宝宝和自己的“独处时间”,这个平衡点真的太难把握了,书里给出的建议非常实用,让我找到了一个喘息的空间。感觉作者们不仅懂医学,更懂我们这些妈妈的心声,简直是“知我者,莫若此书”!

评分

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种“专家+妈妈圈”的组合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专家说的太理论化,妈妈圈的经验又太零散。但这本书成功地把两者融合得天衣无缝。专家部分的严谨和科学性毋庸置疑,比如针对剖腹产伤口护理的几个关键点,比我住院时护士叮嘱的还要细致深入,让我对自己的恢复过程更有信心。而那些来自“协和妈妈圈”的干货分享,简直是实战经验的宝库。她们分享的那些小窍门,比如不同品牌的哺乳内衣的优劣对比,或是应对胀气宝宝的“独家秘方”,这些都是教科书上学不到的“生存智慧”。我试着用书里介绍的几个食谱调理身体,气色确实好了不少,气色好了,心情自然也跟着明媚起来,这效果真是立竿见影,比我自己瞎琢磨有效多了。

评分

作为一个二胎妈妈,我以为自己对产后恢复已经驾轻就熟了,结果翻开这本书,才发现自己上胎走了不少弯路。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没有把所有问题都堆砌在一起,而是按照时间线和不同恢复阶段来组织内容。比如“产后第一周的自我修复”和“产后三个月的功能重建”,每个阶段的侧重点都不同。我尤其欣赏它对“核心恢复”的强调,不像有些书光说要瘦身,这本书更注重功能的恢复,教你如何安全地重建腹部力量,避免未来出现各种慢性疼痛。书里的语言风格非常直接,没有太多矫饰,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姐姐在跟你聊家常,那种坦诚和接地气,让人读起来毫无压力,感觉每一步都能踏实地走下去。

评分

我必须承认,在生完孩子后的那段时间里,我整个人都处于一种“低电量”状态,连看书都觉得费劲。但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简直是拯救了我的注意力。大量使用对比图、流程图和清单体,让那些复杂的医学概念变得一目了然。我不需要花大块时间去啃大段文字,只需要快速扫一眼关键点就能get到核心信息。特别是关于营养补充的那一章,它不是笼统地告诉你“多吃有营养”,而是具体分析了不同营养素在产后恢复中的作用,并给出了具体的食物来源建议。这对于我这种忙到连饭都顾不上好好吃的妈妈来说,简直是高效学习的最佳范本,真正做到了“少即是多,精准有效”。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全面”与“前瞻性”。它不仅仅关注身体的物理恢复,更深入探讨了心理和社交层面的适应。其中关于如何与伴侣沟通产后需求的部分,非常到位。很多时候,产后矛盾的产生不是因为不爱对方,而是因为双方对产后状态的理解存在偏差。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沟通框架,帮助我们夫妻一起度过这个敏感期。它让我意识到,产后恢复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全家的课题。读完之后,我不再只是盯着镜子里自己的身材变化,而是开始关注自己整体的健康和幸福感,这种格局的提升,是任何单一的瘦身指南都无法给予的,它教会我如何“好好地”恢复,而不是“快速地”恢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