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导论》是海德格尔生前出版的重要著作之一。海德格尔在本书中把“存在的问题”当作形而上学的基本主题来进行追问,认为形而上学应该追问的是“在”,而不是“在者”。为此,他追溯了“在”的语法和语源。并从历史的角度对各种哲学流派进行了研讨。
##尽管我一开始就带着对海德格尔本人的偏见,以及对海德格尔哲学的“人类学主义”偏见和批判的眼光去读这本书,但我仍然不得不承认,就这本书而言,海氏哲学与人类学主义没有半点关系。 书的开头,一切问题之问题就被急迫地提了出来:为何存在者存在而无反倒不在?在简要解说该问题以让人隐约感受到该问题的力量后,就开始尝试从各个角度突破。通过剖析“存在”一词的语法和词源,领会到它背后有多么丰富的迷雾。在“存在与变易、存在与显象、存在与思想、存在与应当”四个对立的语词中,从一般的存在者的角度领会了存在,从人(完全可以是超越论的)、自由意志的角度领会了存在,从理念的角度领会了存在。而且每一个对子,都有对古希腊哲学的令人耳目一新的阐释与之遥相呼应。 这本书水到渠成地推动了我对很多问题的思考,但海这个人反而更令人费解了。
评分##本书实则是一套πόλεμος的基础存在论。“为什么存在者存在而无反倒不在”是形上学的根本问题;在诸神逃遁、大地毁灭、人类大众化的晦暗时代,探寻存在能够使西方回到历史性此在的精神强力。语法学表明存在仅是空洞不定式的实在化;词源学则指出存在三重义即生生、绽放与在场的混淆。存在在语言中与附加/偏移相关,并就是希腊式的涌现与常驻:φύσις和ούσία。存在与限制具有本质关联:存在于绽放中显现自身荣光而走向άλήθεια,并与显象在分合对峙中斗争,在自身内部实现变易;逻各斯的根源是采集,是存在力道中冲突者的源初聚拢,是存在本身;人作为强力行事者为存在而操心,以亲在为突破口在威临的δεινα中闻讯存在,却被抛入无家可归。理念和范畴取代了存在并使其没落,真理变为正确,“应当”由是诞生。
评分##直接将安提戈涅解读为大地—冥府的原始强力,比黑格尔、拉康都要接近《安提戈涅》许多,不过既然作为肯定性强力,作为真正可怖的实在界本身,就没有被抛、对此在的存在者的畏以及“向死而在”可言了。
评分##显象和显像,这个区分在精装版里居然没勘察出来,实在不应该。后面讨论诗歌的那部分没读懂
评分##本书实则是一套πόλεμος的基础存在论。“为什么存在者存在而无反倒不在”是形上学的根本问题;在诸神逃遁、大地毁灭、人类大众化的晦暗时代,探寻存在能够使西方回到历史性此在的精神强力。语法学表明存在仅是空洞不定式的实在化;词源学则指出存在三重义即生生、绽放与在场的混淆。存在在语言中与附加/偏移相关,并就是希腊式的涌现与常驻:φύσις和ούσία。存在与限制具有本质关联:存在于绽放中显现自身荣光而走向άλήθεια,并与显象在分合对峙中斗争,在自身内部实现变易;逻各斯的根源是采集,是存在力道中冲突者的源初聚拢,是存在本身;人作为强力行事者为存在而操心,以亲在为突破口在威临的δεινα中闻讯存在,却被抛入无家可归。理念和范畴取代了存在并使其没落,真理变为正确,“应当”由是诞生。
评分##二刷重新梳理了一遍脉络,感觉比上次理解的多了不少。重新理解了为什么这本著作是伟大的。
评分##读过
评分##尽管我一开始就带着对海德格尔本人的偏见,以及对海德格尔哲学的“人类学主义”偏见和批判的眼光去读这本书,但我仍然不得不承认,就这本书而言,海氏哲学与人类学主义没有半点关系。 书的开头,一切问题之问题就被急迫地提了出来:为何存在者存在而无反倒不在?在简要解说该问题以让人隐约感受到该问题的力量后,就开始尝试从各个角度突破。通过剖析“存在”一词的语法和词源,领会到它背后有多么丰富的迷雾。在“存在与变易、存在与显象、存在与思想、存在与应当”四个对立的语词中,从一般的存在者的角度领会了存在,从人(完全可以是超越论的)、自由意志的角度领会了存在,从理念的角度领会了存在。而且每一个对子,都有对古希腊哲学的令人耳目一新的阐释与之遥相呼应。 这本书水到渠成地推动了我对很多问题的思考,但海这个人反而更令人费解了。
评分##我只惊异当代德国还有哲学家会谈论形而上学,因为人的思考界限在近二十年已经由脑科学和神经科学阐明清楚了。形而上学的全称应该是“经验的形而上学”,全称实际上是悖论,所以形而上学无意义。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胡塞尔都是反形而上学的人。形上学的最后一次一次苟延残喘终于黑格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