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不是一座布满灰尘的博物馆,它的呈现远比我们认为的更加富于生气。好的哲学史书也不是包含密集而扼要事实信息的百科全书,而是一场对话与发现之旅。
本书产生于作者几十年的哲学史教学经历,一再修订再版。它致力于厘清长达若干世纪的哲学对话,介绍了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四个时期的主要哲学家,并把他们置于具体的文化背景中,梳理了他们试图完成的哲学任务、对前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使用本书的教师与学生也是这场对话的积极参与者。本书每章都有其独立性,教师可以根据课时安排任选章节开展教学。分布于书中各处的“想一想”以及每章末尾的“当代联系”、理解题、思考题将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这场哲学对话中来,与伟大的哲学家同行,培养思维技能,扩展好奇心,进而以新的眼光看待世界。
由此,在哲学这场庞大的聚会中,新的对话不断开启,随着新的参与者的加入,之前对话的主题被重新拾起并沿不同方向继续发展。
##全书总体结构非常完整,该讲的哲学家都有提到,虽然只提供一些比较浅显的概论式的阐述,但对于入门者来说,作为开始研究和学习的引子反而十分合适。 郭立冬老师和丁三东老师的翻译非常上乘,条理清楚,阅读体验很不错。只不过有些说法和国内西哲史通俗说法有所出入(但本质讲的是同一个东西),阅读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下。
评分##单卷本西哲史又一。(这本知道的人好少,我也是从豆友的“读过”中,摸排出来的。可能轻工社实在没钱或者无心做推广营销吧。) 一个特点是强调“哲学中的女性”,基本每一篇章结束后都有一个专栏是介绍相应时期的女性哲学家。这在其他哲学史中很少看到,毕竟哲学史感觉是一堆男性话语权下的“人类代表”产物。
评分##非常詳盡,沒有多餘的話。唯一的缺點就是題目太多,影響了閱讀流暢度。
评分##前后历时一个多月终于把这本书读完了,一共归纳了45000多字的读书笔记。算是读过最精彩的一本哲学史了,特别是介绍古代和中世纪那部分,本书用了很多联系实际的比喻,使得各位哲学家的观点都非常通俗易懂,甚至有读完一个人认同一个人的感觉。而且本书穿插的一些思考题和章末习题都非常适合自我检测。但从康德开始有很多读得似懂非懂的地方,至于现代的语言学和现象学更是感觉极其枯燥,也可能是自己哲学功力还不够的原因。略有遗憾的是本书以人物为线索,重在介绍最重要的哲学家,像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等一些同样重要的哲学概念居然没有丝毫提及。不过瑕不掩瑜,读完这本书后自己平时的哲学思考就像得到了理论的武装,知道了很多思想的出处
评分##非常詳盡,沒有多餘的話。唯一的缺點就是題目太多,影響了閱讀流暢度。
评分##总算是系统学了一遍哲学史,发现哲学史的重复率还是比较高的……此后可能很少会再读,真正有益的是对哲学原典的深入挖掘和阐述,而不是对各个流派观点的零碎吸收和走马观花。
评分##读了有三四个月了吧,中世纪之后的就读不下去
评分##很好的入门书,不可小视
评分##答应我,别再看斯通普夫了好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