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史不是一座布滿灰塵的博物館,它的呈現遠比我們認為的更加富於生氣。好的哲學史書也不是包含密集而扼要事實信息的百科全書,而是一場對話與發現之旅。
本書産生於作者幾十年的哲學史教學經曆,一再修訂再版。它緻力於厘清長達若乾世紀的哲學對話,介紹瞭古代、中世紀、近代和現代四個時期的主要哲學傢,並把他們置於具體的文化背景中,梳理瞭他們試圖完成的哲學任務、對前人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使用本書的教師與學生也是這場對話的積極參與者。本書每章都有其獨立性,教師可以根據課時安排任選章節開展教學。分布於書中各處的“想一想”以及每章末尾的“當代聯係”、理解題、思考題將讓學生充分參與到這場哲學對話中來,與偉大的哲學傢同行,培養思維技能,擴展好奇心,進而以新的眼光看待世界。
由此,在哲學這場龐大的聚會中,新的對話不斷開啓,隨著新的參與者的加入,之前對話的主題被重新拾起並沿不同方嚮繼續發展。
##讀瞭有三四個月瞭吧,中世紀之後的就讀不下去
評分##由於轉專業,見識瞭同一位老師的哲學導論的兩種教法,一次哲學史,一次哲學論證。 如何統一?這本書雖然知名度不高,但是有潛力成為西哲領域的勞思光——“不隻是‘哲學史的導論’,更是‘哲學的曆史導論’”。不管是重構論證還是用隱喻闡述都做得很到位,而且注重前後拉通,篇幅雖大,廢話很少。 《大問題》雖好,但也隻是哲學散文,要真正介入哲學這一進行中的對話,須要自己下到哲學的流脈中去,不斷覺察和感受每一處迴蕩著的波紋。
評分##總算是係統學瞭一遍哲學史,發現哲學史的重復率還是比較高的……此後可能很少會再讀,真正有益的是對哲學原典的深入挖掘和闡述,而不是對各個流派觀點的零碎吸收和走馬觀花。
評分##寫作清晰,簡單又直接,怎麼纔能寫齣來呢?好像總是缺乏太多的知識,以至於我總是不能開始哲學的曆程,所以開始在這本書裏尋求焦慮的治療。 但最後收獲的是感動,“就算我們不能用哲學做任何事情,但是如果我們關心哲學的話,難道哲學不能用我們來做任何事嗎?”
評分##讀過最好的入門西哲史
評分##單捲本西哲史又一。(這本知道的人好少,我也是從豆友的“讀過”中,摸排齣來的。可能輕工社實在沒錢或者無心做推廣營銷吧。) 一個特點是強調“哲學中的女性”,基本每一篇章結束後都有一個專欄是介紹相應時期的女性哲學傢。這在其他哲學史中很少看到,畢竟哲學史感覺是一堆男性話語權下的“人類代錶”産物。
評分##由於轉專業,見識瞭同一位老師的哲學導論的兩種教法,一次哲學史,一次哲學論證。 如何統一?這本書雖然知名度不高,但是有潛力成為西哲領域的勞思光——“不隻是‘哲學史的導論’,更是‘哲學的曆史導論’”。不管是重構論證還是用隱喻闡述都做得很到位,而且注重前後拉通,篇幅雖大,廢話很少。 《大問題》雖好,但也隻是哲學散文,要真正介入哲學這一進行中的對話,須要自己下到哲學的流脈中去,不斷覺察和感受每一處迴蕩著的波紋。
評分##真的很好嘛?為什麼海德格爾的存在都翻譯為 是 ,此在翻譯為 是者,存在者都翻譯為 者?
評分我所讀過的最好的哲學史,丁老師和郭老師的翻譯質量也非常高,這本書讀的人這麼少真是太可惜瞭!【1】避免瞭很多哲學史堆積史料的方式,作者大量重構論證且不厭其煩地舉例,對初學者非常友好,每一章還附有思考題和理解題方便迴顧。【2】很多哲學傢都做瞭思想前後期的不同考察,體現齣作者對文本和思想體係極好的理解,而且把每一位哲學傢要處理的問題和後人的批判路徑解釋的非常清楚。【3】很有特色的幾個地方:哲學傢生平寫的特彆精彩;馬剋思占瞭和黑格爾幾乎一樣的篇幅;幾乎省略費希特和謝林;女性主義哲學梳理;分析哲學部分寫的很不錯。【4】可能存在的一些瑕疵:柏拉圖晚期思想整理不太充分,盧梭部分寫的太簡略,完全沒有涉及康德美學問題,對黑格爾的理解可能有些偏狹。【5】總體上是本很好的哲學史書,力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