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与哲学的限度》是当代英国著名伦理学B.威廉斯的代表作,初版于1985年。在本书中,威廉斯检讨了伦理学理论的几种代表性理论如亚里士多德传统和康德传统,指出伦理学理论反思的对象应该是人的伦理生活,而不应该是人的伦理反思。如果把伦理学定位为后者,并且一味地要在一定的理论起点上为人的伦理活动寻找解释,就会实际地破坏了我们的真实伦理生活面貌。因此,伦理理论的问题,在于其不知反思的节制。威廉斯因此提出,反思有可能破坏人们的伦理生活。尽管现代社会已经不可避免地进入到了全面反思的阶段,我们仍然有必要对于反思在伦理理论中,以及反思在一般的哲学思考中的作用保持警惕。
##从元伦理层面对道德哲学的批判,大部分批判都非常过瘾,也印证了我对当代伦理学的许多质疑。书末的文本评述省略了许多精彩的论证细节,但是对于把握全书的脉络很有帮助,尤其是威廉斯的论述内容非常密集以至于很容易跟丢他的思路
评分##已购。从苏格拉底提出“一个人应该怎样生活”的问题开始,讨论了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和康德实践理性道德哲学两条进路在现时代的不现实,这里及后面的论证看得很容易走神。。。最后,提出了一个非苏格拉底式的论断,反思能够摧毁知识。
评分##四星半。不是纯粹的伦理学(ethics)或者元伦理学(metaethics)而似乎应该被算作“伦理学哲学”(philosophy of ethics)。本作拥有众多深刻的阐述,最吸引我的是威廉斯对于“反思”的反思。但是,此种飘逸的文风还是让我没办法很好地适应和跟上思路,更别说对其的欣赏了
评分##非常好的一本书,也是目前为止我花了最长的时间来进行阅读的一本书(读完以后觉得太值惹✊)。 从苏格拉底问题发问,批判反思、批判道德、批判客观性、批判康德关于绝对道德义务的论断,从而得出一种“值得注意的非苏格拉底的结论”:“在伦理学中,反思能够摧毁知识”。威廉斯所赞同的是一种具体的个体性的富有意义的生活,并且认同在伦理生活中事实与价值不能进行明晰的区分(“实际情况是,不是理论家发现事实价值的两分通过语言透露出来,而且他们把这一两分带到了语言那里。”),同时,他也反对将一种道德纯粹性的价值投射到周遭世界上并赋予其一种至高无上的地位的观点,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视为是对新儒家的一种批评????
评分##哲学能为伦理学做些什么,能做的其实很少。旨在通过各种“主义”指导所有人过如此一种人类该过的生活的想法是可笑的。值得反复体会的是威廉斯关于厚实理论的定义,即一种融合了价值与事实的道德话语;关于反苏格拉底结论“在伦理学中,反思可能摧毁知识”的推导;“远距离相对主义”作为一种方法的应用场景,即当一种社会制度作为某一社会可能真实实践的制度,对这种制度进行评价才是有意义的(有点实用主义的意思)。我觉得威廉斯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当今科学界,社会界发展普遍趋势的体现:一种从寻找静态的,本质的,形而上的实质向寻找动态的,实践的,关系的函数式发展。 威廉斯行文的晦涩生硬和内容的迷人严谨搞得我几度打算中途弃书的同时又死抓着书不松手,您就不能写得活泼生动一点吗?
评分元伦理学?满篇的伦理学理论,却看不到真正的道德生活,为学者而非为普通人而写的书。不知该说文风很陈嘉映,还是陈的文风很威廉斯,可知《何为良好生活》的一大影响来源。指出了一些问题,但并不觉得清晰,风格和论题都不是我喜欢的。在读过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康德之后读这本书正好。这书评论了太多理论,仍然是一本非常学术化的书,而不是一本哲学家的书。如果说本书的核心观点在于:理论总是对生活尤其是伦理生活的一种扭曲。但此书恰恰是一本批判的理论书。 我同意威廉斯所说,伦理学的定位首先就在于对哲学的理解。但伦理学如果仅只有助于我们的哲学理解,而无助于我们的生活,那伦理学有什么用,难怪更多的人愿意投身科学或宗教。这也是哲学在今天的尴尬,她既不是知识,也不是生活。
评分##没有运气之外的道德 道德在体现在努力而非成功中 努力已是一种运气
评分##已购。从苏格拉底提出“一个人应该怎样生活”的问题开始,讨论了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和康德实践理性道德哲学两条进路在现时代的不现实,这里及后面的论证看得很容易走神。。。最后,提出了一个非苏格拉底式的论断,反思能够摧毁知识。
评分元伦理学?满篇的伦理学理论,却看不到真正的道德生活,为学者而非为普通人而写的书。不知该说文风很陈嘉映,还是陈的文风很威廉斯,可知《何为良好生活》的一大影响来源。指出了一些问题,但并不觉得清晰,风格和论题都不是我喜欢的。在读过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康德之后读这本书正好。这书评论了太多理论,仍然是一本非常学术化的书,而不是一本哲学家的书。如果说本书的核心观点在于:理论总是对生活尤其是伦理生活的一种扭曲。但此书恰恰是一本批判的理论书。 我同意威廉斯所说,伦理学的定位首先就在于对哲学的理解。但伦理学如果仅只有助于我们的哲学理解,而无助于我们的生活,那伦理学有什么用,难怪更多的人愿意投身科学或宗教。这也是哲学在今天的尴尬,她既不是知识,也不是生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