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美对法国诗歌和文学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马拉美非常难懂,这两个原因足以解释为什么象征主义文学艺术偃旗息鼓那么长时间后,象征主义大师马拉美至今还在获得法国乃至世界各国学者持续而耐心的解读。从朗西埃列出的参考文献来看,除了马拉美研究专家的专著与论文,巴迪欧、布朗肖、德里达、拉库– 拉巴尔特、萨特、瓦莱里等法国著名作家或哲学家均写过评论马拉美的文章。而朗西埃的这本《马拉美:塞壬的政治》一面再次说明马拉美是个取之不尽的宝藏,另一面也为其他意图寻宝的人提供了一份简明的地图。
《马拉美:塞壬的政治》意在弄清马拉美作品难解的原因,同时对难解之作展开解读。在朗西埃看来,马拉美的诗歌没有半点精英主义色彩,它只是诗人在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先知”使命后做出的自觉选择:只有不受今日之需求的影响,才能为明日之庆典谱写出真正的颂歌。这就是在海浪中若隐若现的塞壬的政治。
##朗西埃避开了神秘主义(文本地表下深埋意义)和唯美主义(自闭的不及物言说)的传统陷阱,为马拉美的晦涩正名:“等同于某种无能和黑暗经验的真实性”。再现自然的可资摹仿的模型消失了,在对人工的崇拜中垂死的太阳散落成金子般的粉尘在上升,作为使得人类精神与神话分离并投射出自己光芒的回归词语纯化力量的新的虚构在事件-形象的潜在性中划出稍纵即逝的移动轨迹,象征性隐喻展开并折合了其间的和谐,诗歌乃最终指向扇子展开又收拢为褶皱的无限的显像游戏(它不会飨足时代的黄金幻兽那宏伟的洞),拒绝摹仿任何模型却画出了令自身显现的理念的运动,“令空间的沉默的永恒成为了一个世界”。
评分 评分##如果说书籍“反对粗暴空间”,维护“一种独立存在的无限又私密的折合的敏感性”,那不是为了满足唯美主义者的某种精英主义。这有所保留的“敏感性”是褶皱,它令空间的“修道院式的永恒”成为一个对人类共同体来说可居住的世界。因此,应该好好理解艺术家和作品的孤独指令。
评分 评分##一篇无法在权威核心上发表的长篇研究论文,但足够精彩。分析马拉美之难和为何难?并不降低难度,也不增魅,而是把橘子瓣掰开了。感觉比布朗肖在论述上清晰些。他们都爱从塞壬的形象谈起,音乐填满了神遁后的脚印。“作为思想的诗歌”一节缝补了我许多困惑。附录有“马拉美诗文选”,少即是多。
评分##如果说书籍“反对粗暴空间”,维护“一种独立存在的无限又私密的折合的敏感性”,那不是为了满足唯美主义者的某种精英主义。这有所保留的“敏感性”是褶皱,它令空间的“修道院式的永恒”成为一个对人类共同体来说可居住的世界。因此,应该好好理解艺术家和作品的孤独指令。
评分##四章,前二章是塞壬,第三章关乎政治,末章是马拉美。前二章是具体的赏析动作,可称亮点,但不甚得我心,灵巧,漂亮,一番迂回功夫后可以抵达准确——典型的法式风格,反而攫取了阅读注意力,使得标题的“政治”似乎化为“泡沫”。心生失望之际,第三章对马拉美时代精神危机的探讨开始具备锤击的力度。塞壬章已通过邀请这位游移的人鱼诗魂,说明她的行动使一种去装饰的诗歌尖锐意识得以存在,以此澄清,马拉美不是神秘,只是难懂,然而为艺术而艺术这种幽暗的论调并不符实。政治章让我明白,作者为的是反驳一种貌似深刻的浅薄,以进一步说明,马拉美是及物的。果然末章,作者抵达了悖论结构:诗人必须将远离公共舞台当做自己的公共职能、诗歌追求的是对理念的反摹仿的摹仿——一种新的摹仿观:不复为再现,却仍具备摹仿性,此摹仿的对岸物是:原初真实。
评分##不深,但语言和展开实在漂亮。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