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学活用社交心理学

活学活用社交心理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月升 著
图书标签:
  • 社交心理学
  • 心理学
  • 行为科学
  • 人际关系
  • 社会影响
  • 认知心理学
  • 实用心理学
  • 活学活用
  • 自我提升
  • 沟通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42531
版次:1
商品编码:1224957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80克轻型710*1000
页数:22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社交是一种社会活动,作为社会人,我们不可避免地要与周围的人打交道,因此,懂得社交心理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
《活学活用社交心理学》从举止礼仪、说话技巧、气场提升、为人处事、谈判应酬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种种社交心理做了具体地分析,并提供出简便实用的应对技巧。内容丰富,语言清新明快,侧重实用,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找到新的自我定位,让每个人都能轻松掌握社交心理学,不用再为社交发愁。

作者简介

王月升,江西抚州人,抚州素称文献之邦,名人辈出。王月升现任全球赣商会执行会长,虎门电影集团《名人饭局》电影联合出品人。

目录

序 篇  你有人际关系方面的烦恼吗
人际关系问题,你是否很烦忧 002
不好意思开口和人说话 003
难以与人建立亲近的关系 004
有些人身边总是纷争不断 006
第一篇  初  识
第01章 相遇相识,人际关系从初次见面时开始 010
请相信第一印象的神奇魔力 010
千万不要忽视了自己的外表 012
让微笑时刻挂在你的脸上 014
初次见面,请注意你的口头禅 016
你知道如何开始一个话题吗 019
第02章 举止礼仪,你的风度决定你形象的高度 022
送出真诚问候,为自己的形象加分 022
守时,社交中最基本的礼貌 024
交换名片,交往的关键一步 026
握手的礼仪是从掌心开始的交流 028
重视对方,请先记住他的名字 030
第03章 读懂对方,透过细节看清真实的他和她 033
小的习惯动作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 033
透过妆容,看出你想了解的对方 035
懂得试探,掀开对方的心思 037
透过破绽,巧妙识破对方谎言 039
第04章 悦心言语,懂心理会寒暄才能讨人喜欢 042
记得多说谢谢,感激也是一种赞美 042
寒暄很重要,它是交往的敲门砖 044
称呼恰当,别人才会喜欢你 047
说场面话,为交际添光加彩 049
恭维话说到位,沟通简单又有效 051
真诚表达,语言更入人心 054
第05章 提升气场,展现才华与能力去吸引对方 056
坐拥强大气场,你需要自信 056
遇事不慌,把镇定当做习惯 058
击中要害,把话说到点子上 060
适度高调,吸引更多注意力 062
一个有追求的人更有魅力 064
第二篇  交 往
第06章 心明眼亮,学一些结交益友的心理策略 068
益友还是损友,请你先分清楚 068
知己如珍宝般珍贵,请务必珍惜 070
时常问候,感情需要用心经营 073
和谁在一起,真的很重要 075
第07章 把握分寸,说话做事点到为止不伤人心 077
嘲笑易伤人,别做贬低自己的事 077
处处揭人短,是没素质的体现 079
小心伤人心,开玩笑要有底线 081
触碰他人隐私的话,千万不能说 083
第08章 和气生财,给别人留面子给自己留退路 086
先赞美几句,批评的效果会更好 086
拒绝时要委婉,适当用点小策略 088
主动化解矛盾,解开心灵的疙瘩 090
得理也饶人,日子就会一团和气 092
第09章 巧装糊涂,社交场上的来往不必太算计 095
大事不糊里糊涂,小事不过分计较 095
留点瑕疵,犯点小错更可爱 097
适当装傻,不必事事刨根问底 099
第10章 随机应变,灵活变通才能做到左右逢源 102
知进退是一种灵活的应变智慧 102
懂得随机应变的人处事更顺畅 104
有爱的谎言,你需要说出口 106
方圆配合,你的人生就会左右逢源 108
第三篇  策 略
第11章 自我推销,大胆秀出自己才能抓住机遇 112
提升自己,让他人对你刮目相看 112
想脱颖而出,先打造好自己的形象 114
毛遂自荐,让贵人快点看到你 116
懂得自夸,“好酒也怕巷子深” 118
第12章 有所保留,任何时候都不丢掉防人之心 121
别随便和人交心,保持应有的警惕 121
嘴上把好门,关系再近说话也要有分寸 123
小心被利用,不可泛滥同情心 125
眼明心亮,看清周边的小人 127
第13章 对症下药,求人办事先从对方心理入手 130
巧妙磨人,让他乐意帮助你 130
了解对方的喜好,看人下话碟 132
利用同情心,求人办事好说话 135
脑袋灵活一点,问题才会更简单 137
第14章 储备人脉,礼尚往来学会积累关系资本 139
相信你的热情一定会打动对方 139
点滴积累,建立你的人脉圈 141
自己更有价值,他人才会更喜欢你 143
多交朋友,扩大你的交际圈 145
分享人脉,让“一”变成“多” 147
第15章 修复关系,悦纳他人不为裂痕嫌隙烦忧 150
矛盾不用怕,幽默来帮你化解 150
错了,那就真诚地说一句“对不起” 153
及时化解矛盾,打开彼此的心结 155
求同存异,容下生活中的不同点 157
第四篇  职 场
第16章 职场心机,百试百灵的实用心理小技巧 162
表扬下属,让关系更进一步 162
培养和所有人打成一片的性格 164
会灵活做人,才能人见人爱 167
步步推进,巧用登门槛效应 169
第17章 小心陷阱,与人相处避开雷区护好自己 172
主动承认错误,以免自己孤立无援 172
不依赖他人,独立的你更优秀 174
远离长舌妇,以免被陷害 177
同事可做盟友,但不能做死党 179
谨慎一点,躲开爱挑拨是非的人 181
第18章 谈判应酬,妥善进退练就人见人爱本领 184
拿下关键人物,谈判自然水到渠成 184
谈话礼在先,有礼走天下 186
投石问路,善用试探性提问 188
第19章 商务往来,真诚相交得人心方能得客户 191
讲诚信,赢得对方长久的信赖 191
利益互补,共赢让彼此交往更顺畅 193
为对方着想,对方才能相信你 196
不争之争,才是争之上上策 198
第20章 提升自我,竞争力永远是你的核心价值 202
竞争意识,时刻都不能忽略 202
用心工作,是提升自我的前提 204
把小事当成大事做,你才能更优秀 207
精益求精,千万别马虎糊弄 209
多充电,时刻跑在别人的前面 211
参考文献 214

精彩书摘

人际关系问题,你是否很烦忧
丽丽大学时读的是数学系,由于性格内向,不善交际,不仅在班上没有朋友,而且还被许多人误会过。丽丽的内心充满矛盾和烦恼,凡事往坏处想的时候多,常常是自寻苦恼,同时她经常感到迷惘和失望,时不时地给自己增加心理压力。
后来,丽丽结婚了,但是她还是这样的性格。她的一位单身好友小罗常去丽丽家玩,并与她老公阿龙聊得很挺投机,每次聊完后,如果晚了,丽丽还会主动让阿龙送小罗。这样的生活差不多持续了一年。有一次,丽丽小两口来到小罗家里坐客,午饭之后,丽丽让阿龙先走,自己有点事待会走。之后,丽丽便向小罗讲了一堆让小罗缓不过劲儿来的话:“小罗,我想问一下,你是不是喜欢上阿龙了啊?这段时间以来,我发现你跟他走的很近,而且你们在一起非常投机,当你们如此亲近的时候,请问你考虑过我的感受吗?阿龙也知道我难过的原因,可是他的脾气很执拗,就是不承认,觉得自己什么也没做错,所以他不愿意收敛什么。我真的非常心痛,我只能跟你坦言了。”
此刻,小罗简直是蒙了,她完全没想到丽丽竟然说出这些的话,竟然如此误会自己,她不知道自己在丽丽心里竟然如此龌龊。小罗很无语,她说:“丽丽,想不到你竟然这样看待我和龙哥,我很惊讶,也很失望。我和龙哥只是同行而已,每次咱们一起说说笑笑,只是朋友,我因为与你亲近,才觉得大家直接相处自然一点没什么。或许我性格比较直爽,让你误会了什么,但是我只想说,你想多了。”话虽是如此说,但小罗从此再也不敢轻易地去丽丽家了,丽丽也失去了唯一的女性朋友。很多人不懂交际,于是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特别苦恼,很容易因为自己的狭隘思想或者是行为举止得罪于人,其实,丽丽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很多人曾发出这样的心声:“我现在感到很孤独、寂寞,在学校同学们都不愿意和我交往,课间也没有人约我一起玩”“我在公司很无助,遇到问题也没人帮忙,跟人亲近也不知道如何交谈”“我面对客户非常紧张,不知道如何交谈才能拿下这笔生意”“我与孩子隔阂太深,孩子总是不听我的劝告,他的生活我总是一无所知” ……
其实,这都是一些交际的苦恼,因为不懂得交际规则,不懂得为人处事,所以他们总是陷入困境。所以说,懂点交际技巧是非常重要的,懂点心理策略也是一项必备技能。总之,尽管人心难测,但其喜怒好恶总会在一定条件下显露出来,游说者要善于营造足以导致对方泄露其情的环境,然后察言观色,投其所好以试探,从而掌握对方心理。反之,不讲策略,不讲技巧,仅凭主观随意性与对方周旋,只能碰得头破血流。
不好意思开口和人说话
有很多人在要说话的场合面红耳赤,胆战心惊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们戏称这个是“说话恐惧综合征”。其实这是一个属于心理学范畴的问题,患有这个病的人主要就是因为克服不了心里对说话的恐惧。朋友们,试想一下,如果你连话都说不好,那你如何与人打交道?如何好好地工作与生活呢?所以说,及时克服这种心理,你才能恢复好的生活。阿霞就陷入了不敢说话的苦恼中,在工作中进退两难。阿霞是个性格内向的女孩,在学校里一直寡言少语,但在那个学习成绩决定大家能否毕业的时候,她的沉默和努力成就了她,阿霞的成绩一直都很优秀,最后她顺利从大学毕业,同时和家人介绍的男友结婚了。不久,阿霞就有了宝宝,因此她一直没有出去工作,全心全意地守在家里围着宝宝转了3年。后来宝宝上了幼儿园,家人帮阿霞在电视台找了一份工作。在这个喧闹繁杂的工作环境中,她看别人忙得风风火火,谈天说地好不热闹,阿霞也想加入进去,但内向的她就是不知怎么张口,不知该说什么话。她也不会在公共场合,如部门会议的发言中展示自己。就这样几个月过去了,她一直默默无闻,没有朋友,工作也没有什么业绩,她感到焦虑不安,心里只剩下一个念头:逃离这个工作岗位。像阿霞这样的人在我们周围大有人在,很多人因为性格的原因,无论何时遇见陌生人时,心里都会七上八下,不知怎样才能打开话匣子。“沉默是金”“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君子当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当今时代呼唤有口才的人才,呼唤用口才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每个人都应当大胆地表达自己,信心十足地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做一个敢想、敢说、敢做的合格人才。
朋友们,如果想克服演讲的紧张心理,不妨先弄清自己为什么害怕当众说话,只要对症下药,只要肯多下工夫,就会把它变成一种助力,而不是一种阻力了。

前言/序言

生活在社会上,我们要做很多很多的事情,我们每个人既相同又不同,我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地生活,都要面对一系列的问题。出门和别人交际、在家和家人相处、在办公室和同事共事、上班、投资、做生意……同样是生活,为什么有些人过得逍遥洒脱、满面春光,而有些人却是处处不顺心、忧愁苦恼呢?为什么有些人做起事情来游刃有余,而有些人做起事情来却是处处碰壁?其实,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懂交际,更不知如何运用心理技巧在交际中站稳脚跟。
那些在人际关系中出现问题的人,多多少少都会存在一些与人交往的心理障碍。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他们通常会更多地表现出自负、自卑、多疑、嫉妒等消极心理,从而导致了人际交往中的次次挫败。因此,为了解决社交中的困惑,研究人际关系的心理学就应运而生了。拿破仑·希尔指出:“有魅力的人,人人都爱和他交友。和有魅力的人相处总是愉快的,他好像雨天的太阳,能驱除昏暗。人人都乐于为他做事,他也能让一个人做别人做梦都想不到他愿意做的事。一个人能否成功与他是否有个人魅力有密切的关系,那些能够成功地创造财富的人往往拥有招财进宝的个性。良好的个人魅力是一种神奇的天赋,就连最冷酷无情的人都能受到他的感染。”魅力从何而来?魅力来自一个人的修养、学识、能力、处世、人品……一个人如果不会社交,就无法传达自己的魅力;一个人如果不懂心理,就不会塑造自己的魅力,那他是很难谈得上魅力四射的。在这个世界上,只有那些擅长于社交的人才会通过自己的笑脸,通过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通过自己胜人一筹的社交本领,更有机会获得成功。要想让自己的社交更顺利,最应该掌握的是和不同人打交道的人际交往策略。如果你想你的家庭能够幸福美满,那你就应该学会温暖爱的小窝;如果你想在工作中不断高升,你就应该明白如何与领导打交道;如果你想和同事和谐相处,那你就应该知道职场相处的法则;如果你想和朋友保持永久亲密,你就应该懂得如何浇灌友谊之花;如果你想在竞争中不断前进,就应该知道如何和对手相处。知道了这些知识,并将其运用好了,你才能更有效地和他人交往。大千世界,瞬息万变,五光十色的人生充满着各种酸甜苦辣。对每一个人来说,如果能够掌握成功社交的法则,学会各种处世哲学,缓和矛盾,处理好人际关系,便能将痛苦化为欢乐、失败化为成功、哀伤化为喜悦。学好社交心理学,势在必行。
brbr本书涉及生活中常碰到的一些社交难题及处世的合适方法。但是社交始终是一件需要真枪实践的事情,光靠理论是不够的。所以,书中加入了大量案例,让读者通过案例学习成功者的处世法则。大家应该明白,一个人的成功与他们高超的处世手段和丰富的社交经验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完美的社交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历练使自己能言善辩、处世自如。所以,从现在开始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吧,相信日后的你一定会成为交际场上的高手!
《深度感知:洞察人心的艺术》 引言 在这个信息爆炸、连接无处不在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无论是职场上的沟通协作,还是生活中的情感维系,抑或是复杂的社会现象,其背后都深深地烙印着人性的复杂与微妙。我们每天都在与他人打交道,但有多少次,我们真正理解了对方的真实想法?又有多少次,我们的行为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深度感知:洞察人心的艺术》旨在引领读者穿越表象,深入探索人类行为的底层逻辑,掌握洞察他人、理解自己、优化互动的关键能力。本书并非一套僵化的规则手册,而是一场关于如何更智慧地 navigating 人际世界的探索之旅,它教会你的不是“如何表演”,而是“如何真正看见”。 第一篇:打开心灵之窗——理解人类动机的基石 人类行为的根源在于动机,而动机的背后,隐藏着我们对安全、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等一系列基本需求的追求。理解这些深层动机,是洞察人心的第一步。 需求金字塔的重塑:超越基本生存的渴望 我们将从传统的马斯洛需求金字塔出发,但更深入地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演变。除了生理和安全需求,我们关注的重点将放在更高层次的需求上:爱与归属(家庭、友情、爱情中的深度联结)、尊重(被认可、被重视、拥有自信)以及自我实现(发挥潜能、追求个人成长和价值)。本书将详细分析这些需求是如何驱动我们的行为,甚至在我们自己都不曾察觉的情况下,塑造我们的选择。例如,为什么有些人愿意在工作中承担巨大的压力,仅仅是为了获得领导的认可?为什么有些人宁愿牺牲眼前的利益,也要维护一段关系?答案往往就隐藏在对这些深层需求的解读中。 情绪的语言:解读隐藏的信号 情绪是人类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它们如同信号灯,向我们传递着信息。然而,我们往往只看到了情绪的表面,而忽略了其背后所代表的更深层含义。本书将带领读者学习如何敏锐地捕捉和解读非语言线索,包括面部表情(微表情的识别与分析)、肢体语言(姿势、手势、眼神的含义)以及语气和语调的变化。我们还将探讨情绪的传染性,以及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避免被负面情绪所裹挟,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绪状态,从而做出更恰当的回应。理解情绪,不仅仅是识别喜怒哀乐,更是理解情绪背后的恐惧、焦虑、期待和不满,从而建立更深层次的同理心。 认知偏差的陷阱:看清大脑的“快捷方式” 我们的大脑为了提高效率,会使用各种“快捷方式”来处理信息,这些快捷方式往往会导致认知偏差,让我们对他人和世界的认知产生扭曲。本书将剖析几种常见的认知偏差,例如: 确认偏误 (Confirmation Bias):我们倾向于寻找和解释那些支持自己原有信念的信息。 基本归因错误 (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我们将他人的负面行为归因于其性格缺陷,而将自己的负面行为归因于外部环境。 晕轮效应 (Halo Effect):基于对一个人某一方面的好印象,而推断其其他方面的优点。 锚定效应 (Anchoring Effect):过分依赖最初获得的信息来做判断。 了解这些偏差,能帮助我们跳出思维定势,更客观地评价他人,减少误解和偏见。它是一种自我反思的工具,也是一种洞察他人思维模式的钥匙。 第二篇:构建连接的桥梁——有效沟通的艺术 洞察人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与人连接。而连接的基石,在于高质量的沟通。本书将提供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读者提升沟通的效率与深度。 倾听的真谛:听懂比听见更重要 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很会倾听,但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等待对方说完,然后表达自己的观点。真正的倾听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它要求我们全神贯注,不仅仅是听对方的语言,更是听懂对方的情感、意图和未说出口的需求。本书将深入探讨主动倾听的技巧,包括: 非语言反馈:适时的点头、眼神交流、身体朝向,传递着“我在听”的信号。 澄清与复述:通过提问和复述,确保自己准确理解对方的意思,避免误会。 共情式倾听: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受其情绪,并表达理解。 避免打断与评判:给予对方充分的表达空间,尊重其观点。 学会倾听,才能真正打开对方的心扉,建立信任。 表达的力量:清晰、真诚与影响 有效的表达不仅仅是说话,更是如何让自己的想法被理解、被接受。本书将聚焦于如何提升表达的清晰度、真诚度以及影响力: 结构化思维:如何组织语言,让表达有逻辑、易于理解。 选择恰当的词语:理解词语的情感色彩和潜在含义,用词准确到位。 非语言表达的配合:声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面部表情的配合,都能增强表达的效果。 真诚的态度:不虚伪、不夸大,用真诚打动人心。 向上沟通与向下沟通的技巧:针对不同对象,调整沟通策略。 冲突的化解:从对立到和谐的艺术 冲突在人际关系中难以避免,但处理冲突的方式却能决定关系的走向。本书将教授如何以建设性的方式面对和化解冲突: 识别冲突的根源:是需求不符?是误解?还是价值观差异? 保持冷静与尊重:即使意见不合,也要避免人身攻击和情绪失控。 关注事实,而非攻击个人:聚焦于问题本身,而不是指责对方。 寻找双赢的解决方案:通过协商和妥协,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我”的陈述法:用“我认为”、“我感觉”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非“你总是”、“你从来”的指责。 掌握冲突化解的技巧,能够将潜在的破坏力转化为关系的增长剂。 第三篇:洞察群体与社会——看透人性的宏观图景 个体行为的背后,往往也受到群体动力和社会规则的影响。理解这些宏观层面的力量,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社会现象,并更有效地融入其中。 群体行为的奥秘:从众、服从与社会认同 个体一旦置身于群体之中,其行为就可能发生微妙的变化。本书将探讨群体动力学,包括: 从众效应 (Conformity):为什么我们会不自觉地跟随大众的意见和行为? 服从权威 (Obedience to Authority):在何种情况下,我们会无条件地服从权威? 群体极化 (Group Polarization):群体讨论会如何让原本的观点变得更极端? 社会认同理论 (Social Identity Theory):我们如何通过认同所属群体来构建自我? 理解这些群体现象,能帮助我们审视自己的行为,警惕盲目的从众,并更理性地分析社会事件。 刻板印象与偏见的形成与消解 刻板印象是我们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对某一群体成员的笼统、固定化的看法。偏见则是基于刻板印象产生的带有歧视色彩的态度。本书将深入探讨刻板印象和偏见的形成机制,以及如何打破它们: 认知简化的产物:大脑为了快速理解世界而产生的捷径。 文化与环境的影响:社会教化、媒体宣传等对刻板印象的塑造。 接触假说 (Contact Hypothesis):如何在跨群体接触中减少偏见。 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挑战固有观念,用事实说话。 认识并克服刻板印象和偏见,是建立平等、包容社会的基石,也是提升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 说服的心理学:影响他人心智的智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尝试说服他人,无论是推销产品、争取支持,还是说服伴侣。本书将揭示说服背后的心理学原理,并提供提升说服力的策略: 互惠原理 (Reciprocity):人们倾向于回报别人给予的好处。 承诺与一致性 (Commitment and Consistency):一旦做出承诺,人们会努力保持一致。 社会证明 (Social Proof):当人们不确定时,会参考他人的行为。 喜好 (Liking):人们更容易被自己喜欢的人说服。 权威 (Authority):人们更倾向于相信权威人物的建议。 稀缺性 (Scarcity):当某物变得稀缺时,其价值会被认为更高。 理解这些原理,并非是为了操控他人,而是为了更有效地传递自己的信息,达成积极的共识,实现互惠共赢。 结语 《深度感知:洞察人心的艺术》并非一本教你“如何做人”的指南,它是一扇通往理解之门的钥匙。通过深入探索人类动机、情绪、认知,以及群体与社会 dynamics,本书旨在赋予你一双能看透人心的慧眼。它鼓励你成为一个更敏锐的观察者,一个更真诚的沟通者,一个更智慧的社会参与者。当你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他人,你将能建立更牢固的关系;当你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你将能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当你能够更全面地洞察世界,你将能更从容地应对挑战。这是一场关于自我成长与人际和谐的旅程,愿你在这段旅程中,收获满满的洞见与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活学活用社交心理学》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实用主义”读物。它没有那些华丽的辞藻,也没有空洞的理论,而是把心理学最精华、最贴近生活的知识,以一种非常易于理解和操作的方式呈现出来。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非语言沟通”的解读。我以前觉得,只要我把话说清楚了,别人就一定能理解我。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交流甚至说话的语速和语调,都传递着比语言本身更丰富的信息。书里提供了一系列图文并茂的讲解,分析了各种非语言信号的含义,以及如何通过观察和理解这些信号来洞察他人的真实想法和情绪。我曾经在一次商务谈判中,通过观察对方的一些微表情和肢体动作,判断出对方的底线和顾虑,从而调整了自己的谈判策略,最终达成了有利的协议。这种“读懂”对方的能力,让我感到非常强大。此外,书中关于“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的章节,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它不是教你如何去“命令”别人,而是教你如何去激励、赋能和协调团队成员,如何通过建立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来凝聚人心。我尝试着在我的工作小组中,运用书里提到的“共享愿景”和“授权赋能”的原则,结果发现,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都有了明显的提升。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社交智慧,在于能够洞察人心,并以一种积极、有效的方式去引导和协作,从而实现个人和团队的共同成长。

评分

《活学活用社交心理学》这本书,怎么说呢,它让我对“人”这个物种有了全新的认识。之前我总觉得有些人特别有魅力,走到哪里都能吸引所有人的目光,而有些人则显得格格不入,好像永远融入不了那个圈子。这本书就像一本打开了新世界大门的钥匙,它用非常科学的语言,解释了这些现象背后的心理机制。比如,关于“第一印象”的部分,它详细阐述了视觉、听觉甚至嗅觉在建立第一印象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一些微小的细节来优化自己的形象,让别人在初次见面时就对你产生好感。我以前参加面试或者第一次和重要客户见面时,总是会紧张得手心冒汗,不知道该说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表现。读了这一章后,我开始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着装、眼神交流以及谈吐,我发现,当我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自信心真的提升了很多,面试官给的反馈也比以前好了很多。书里还提到了“社会认同”的力量,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不自觉地去模仿别人的行为,以及如何在团队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这让我意识到,在很多情况下,群体心理真的会影响到个人的决策,而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集体的行为,甚至能够引导集体的方向。这本书没有给出空泛的道理,而是提供了很多生动的案例和实验,读起来既有启发性,又有很强的代入感。我常常会在读完一个理论后,立刻联想到自己生活中的经历,恍然大悟,原来当时是这样的!这本书让我不再盲目地羡慕那些“社交达人”,而是学会了分析和模仿他们身上优秀的特质,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评分

我必须说,《活学活用社交心理学》这本书,真的给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让我看到了人际互动中那些我从未关注过的细微之处,而且,它提供的视角是如此的科学且具有普适性,让我完全能够将其应用到我的日常生活中。就拿书中关于“情绪管理”的那一章来说,我以前总是很容易被别人的情绪影响,或者因为自己的情绪失控而破坏了与他人的关系。书里详细分析了情绪的来源,以及我们在面对不同情绪时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并提供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调节和控制情绪,例如深呼吸练习、认知重构以及情绪释放的技巧。我曾经尝试过书中介绍的“情绪日记”方法,记录下自己每天的情绪波动,以及触发这些情绪的原因,这让我对自己情绪的模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容易找到控制情绪的开关。此外,关于“冲突解决”的章节,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以前遇到冲突的时候,总是选择回避或者争吵,结果往往让问题变得更糟。书里提供的“双赢”解决冲突的策略,强调了理解对方的立场,寻找共同利益,并通过有效的沟通来达成共识,这让我明白,冲突并非是终结,而是解决问题的契机。我最近和一位同事因为一个项目意见不合,我运用了书中学到的沟通技巧,耐心倾听了他的想法,也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最后我们找到了一个折衷的方案,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增进了彼此的信任。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人际关系的处理,绝非是凭感觉,而是需要一套系统的方法论,而这本书,恰恰是这样一套宝贵的指南。

评分

这本《活学活用社交心理学》我简直是爱不释手!拿到这本书的第一感觉就是,它太实在了!不像市面上很多理论堆砌的书籍,这本书的每一页都充满了 actionable advice,读完真的感觉自己脑子里多了好多“锦囊妙计”。我特别喜欢它对“沟通的艺术”那一章节的深入剖析,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说话,更是告诉你如何倾听,如何理解对方的言外之意,如何通过非语言信号来捕捉真实的情绪。我以前和朋友聊天,总觉得有时候会说错话,或者感觉对方好像没怎么听懂我的意思,读了这一章之后,我学会了在交流中更加注重对方的反应,学会了提问而不是陈述,学会了用共情的语言去回应,结果发现,沟通变得前所未有的顺畅,关系也明显拉近了很多。还有关于“如何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的部分,也让我受益匪浅。书里详细讲解了吸引力法则,以及如何通过共同的兴趣爱好来快速拉近距离,我尝试着在一次朋友聚会上,主动和几个不熟悉的朋友聊起了最近热门的电影,意外地发现我们有很多共同话题,后来大家还约着一起去看电影,这种感觉真的太棒了!这本书让我明白,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擅长社交,而是我们缺乏一套科学有效的方法。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把复杂的社交原理拆解成一个个简单易懂的步骤,让我们能够融会贯通,并立刻在生活中实践。我个人认为,这本书对于任何想要提升自己社交能力的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宝藏。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一种与世界和谐相处的指南。我迫不及待地想继续探索书中的其他章节,相信一定会带来更多惊喜。

评分

我必须坦诚,《活学活用社交心理学》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改变,不仅仅是技巧上的提升,更是思维方式的重塑。我一直觉得,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么就是“你对我好,我对你好”,要么就是“你好我不好”,总觉得充满了算计和权衡。这本书却用一种更广阔的视角,让我看到了“互惠”和“合作”的强大力量。书里关于“互惠原则”的讲解,让我意识到,我们不经意间给予别人的善意,往往能够换来意想不到的回报,而这种回报,不一定是物质上的,更多的是情感上的支持和人际关系的巩固。我曾经有一次,主动帮助了一位不太熟悉的同事解决了一个工作上的难题,当时我并没有期待什么回报。但几个月后,当我面临一个重要的项目,需要有人支持时,这位同事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为我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这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感觉,让我非常感动,也更加坚定了去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此外,书中关于“群体动力学”的分析,也让我对团队合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每个人做好自己的份内工作,更重要的是如何理解团队的整体目标,如何与其他成员协调配合,如何发挥集体的智慧来达成更宏大的目标。我开始有意识地去关注团队的整体氛围,主动承担一些连接不同成员的任务,并且积极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结果发现,我们团队的协作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也取得了比以往更好的成果。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一种良性的循环,一种共同成长的力量,而掌握了这些心理学原理,我们就能更好地去创造和维持这种积极的互动模式。

评分

从这本书《活学活用社交心理学》里,我学到了太多关于“影响”的学问。以前我总觉得,能够影响别人的人,要么是天生的领袖,要么就是特别能言善辩的人。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明白,影响力的建立,其实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来获得的。书里关于“说服的艺术”和“循循善诱”的章节,简直是我的“启蒙”。它详细地讲解了在沟通中如何运用逻辑、情感和权威来增强说服力,并且强调了真诚和同理心在说服过程中的重要性。我之前有一个想法,想让我的家人尝试一种新的健康饮食方式,但他们总是很抗拒,我尝试了很多种方式,效果都不好。读了这一章后,我改变了策略,不再强行推销,而是先从分享一些关于健康饮食好处的文章开始,然后用提问的方式引导他们思考,并且以身作则,先自己尝试,再邀请他们一起。结果,他们慢慢地开始接受,并且也觉得效果不错。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力,让我感到非常惊喜。书里还讲到了“人际吸引力”的心理学原理,比如相似性、互惠性和熟悉度是如何影响我们对一个人的好感的。这让我理解了为什么有些朋友会自然而然地亲近,而有些人则难以建立深厚的友谊。我开始有意识地在和朋友的交往中,寻找共同点,并且在适当的时候表达对他们的欣赏和肯定,结果发现,我的人缘似乎真的变好了,大家也更愿意和我分享他们的生活。这本书让我明白,影响力的核心在于理解人性的需求和动机,并以一种积极、尊重的方式去回应,从而建立互信和共赢的局面。

评分

《活学活用社交心理学》这本书,就像一本“洞察人心的密码本”,让我对人类行为的内在逻辑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认识。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有些人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别人的信任和好感,而有些人却总是显得格格不入,难以融入。这本书给了我答案。它详细地讲解了“信任的建立”和“印象管理的科学”。书里关于“真诚”和“一致性”在建立信任中的重要性,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过去的沟通方式。我以前有时候为了迎合别人,或者显得更“受欢迎”,会在言语上有所保留,或者不完全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结果反而让对方觉得我不够坦诚。读了这一章之后,我开始有意识地在与人交往中保持真诚,即使是表达不同的意见,也会以尊重的方式进行,结果发现,对方反而更加信任我,也更愿意和我敞开心扉。此外,关于“心理暗示”的力量,也让我大开眼界。书里通过大量的案例,展示了正面心理暗示如何能够激发潜能,而负面暗示又会如何阻碍发展。我尝试着在遇到挑战时,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我一定能做到”、“这次我可以做得更好”,并且在生活中避免接触那些传播负能量的信息,结果发现,我的心态真的变得更积极了,也更有勇气去面对困难。这本书让我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多时候是建立在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上的,而掌握了这些心理学原理,我们就能更好地去建立和维护这些宝贵的关系。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的“社交解药”!坦白说,我一直是个有点内向的人,不太擅长在人群中主动和别人交流,总担心自己说错话,或者被别人忽视。拿到《活学活用社交心理学》这本书,一开始我还有点忐忑,担心它会不会又是那种教你“假装”热情,让你变得面目全非的书。但读了几十页之后,我彻底放下了心里的包袱。它不是让你变成另一个人,而是让你更了解自己,更了解别人,从而找到最舒服、最真诚的社交方式。书里关于“自信心的建立”和“如何克服社交焦虑”的部分,真的太及时了!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自信”,而是深入分析了自信心不足的根源,并提供了一系列实操性的练习,比如如何调整思维模式,如何通过积极的自我对话来重塑认知,如何从小事做起,积累成功经验来增强自信。我尝试着书里的“积极肯定”练习,每天早上对着镜子说一些鼓励自己的话,刚开始觉得有点尴尬,但坚持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看事情的角度真的在发生变化,对自己的评价也变得更积极了。还有“倾听的艺术”,这让我认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觉得别人不理解我们,是因为我们自己也没有真正听懂他们。书里教的“积极倾听”技巧,比如复述、提问、反馈,真的非常有帮助,我发现在和家人沟通时,运用这些技巧,我们之间的误会减少了很多,彼此的理解也更深了。这本书没有教你“操控”别人,而是教你如何“连接”别人,如何用更健康、更积极的方式去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它让我明白,真正的社交能力,不是要去取悦所有人,而是要做到真诚、尊重和理解。

评分

《活学活用社交心理学》这本书,简直就是我的“社交百科全书”!我一直觉得,社交就像一门高深的艺术,很多人天生就懂得如何运用这门艺术,而我却总是抓不住重点。这本书,为我系统地梳理了社交中的各种“套路”和“原理”,并且用非常生动的语言进行了解释。尤其让我着迷的是书中关于“社会影响力”的几个关键要素的分析,比如“稀缺性”、“权威性”和“承诺与一致”。我曾经尝试过运用“稀缺性”的原理,在一次活动中,我故意制造了一种“限量供应”的氛围,结果发现,人们反而更加积极地想要参与。这让我意识到,有时候,适当地制造一些“紧迫感”或者“独特性”,确实能够激发人们的行动。此外,关于“承诺与一致”的理论,也让我明白了为什么一旦我们做出了某个承诺,就会倾向于去履行它,并且会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来与之保持一致。我曾经在一次和朋友的约定中,对方因为一些原因想要推迟,但我运用了“承诺与一致”的原理,提醒他我们之前已经做出的承诺,并且强调了守信的重要性,结果他最终还是遵守了约定。这种“说服”的技巧,让我觉得非常强大,但同时我也明白,这种技巧的运用,必须建立在真诚和尊重的基础上,否则就会变成一种“操控”。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社交背后更深层次的心理机制,并且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让我们能够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游刃有余地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评分

在我看来,《活学活用社交心理学》这本书,就像一位资深的“情感军师”,为我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微妙的情感连接的奥秘。我一直以来对如何与人建立深刻的情感联系感到困惑,也常常因为不了解别人的情感需求而感到力不从心。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指导。它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依恋理论”在成人关系中的表现,以及如何通过提供支持、理解和共情来建立更稳固的情感纽带。我以前在处理与伴侣的关系时,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而争吵,觉得对方不理解我,而我也觉得他们不懂我的心。读了这一章后,我开始尝试用书里教的“积极倾听”和“表达需求”的方式来和伴侣沟通,我发现,当我放下评判,真正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并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时,我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彼此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书中关于“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也让我意识到了朋友圈子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认识新朋友,更是教你如何去维系和经营那些真正对你重要的关系,如何在你遇到困难时获得支持,以及如何在他人需要时伸出援手。我开始有意识地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和那些真心关心我的人保持联系,并主动参与到他们的生活中去,结果发现,我感到自己更加被爱和被支持,生活也变得更加充实和快乐。这本书让我明白,情感的连接,不是偶然,而是可以学习和培养的,而掌握了这门“情感学”,我们就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