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气功与冥想(21年最畅销·纪念限量珍藏本)(附光盘1张)

瑜伽气功与冥想(21年最畅销·纪念限量珍藏本)(附光盘1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柏忠言,张蕙兰 著
图书标签:
  • 瑜伽
  • 气功
  • 冥想
  • 身心健康
  • 养生
  • 静心
  • 放松
  • 自我提升
  • 光盘
  • 限量珍藏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体育出版社
ISBN:9787500932215
版次:2
商品编码:10087183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0-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29
正文语种:中文
附件:光盘
附件数量:1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跟蕙兰学瑜伽,20年来最经典的瑜伽书籍,瑜伽爱好者研习伴侣。
  《瑜伽气功与冥想(21年畅销·纪念限量珍藏本)》将助你:消除压力;恢复体能,增强活力;增加肌肉关节的灵活;获得身、心、灵的健康;不出家门即可练习瑜伽。
  《瑜伽气功与冥想(21年畅销·纪念限量珍藏本)》将为常年练习及初习者的理想之选!
  荣登*佳销售的这本书与悠久古老的瑜伽艺术一样,不但经得起早就通过时间的验证了。由“当代中国瑜伽之母”线蕙兰和柏忠言先生合著的这本内容广博精深的书籍,中国的许多瑜伽教师,不仅自身依循此书练习并以其为教学范本。
  
  商品《瑜伽气功与冥想(21年畅销·纪念限量怎藏本)》有两种印刷封面,随机发货!
  

内容简介

  《瑜伽气功与冥想(21年畅销·纪念限量珍藏本)》是一本比较完整、内容详尽、颇具专业性的著作。柏忠言瑜伽大师和他的弟子外籍华人张蕙兰女士是东西方瑜伽学院的创始人,他们多年从事修习和教授瑜伽功法,对瑜伽功法有较深的造诣。本书将助你: 消除压力、获得身、心、灵的健康; 恢复体能增强活力;不出家门即可练习瑜伽; 增加肌肉父节的灵活。

作者简介

  柏忠言,当代造诣深厚正统的瑜伽宗师柏忠言(瑜伽名字是悉达斯瓦鲁普·阿南达)来自于包括了像罗摩奴阁、柴坦尼亚等著名的历史人物的一脉。这个历史悠久的师徒相传是从最初最有专业的薄伽梵史利克尔史讲授瑜伽高层次的文献《薄伽梵歌》开始的。
  柏忠言教授瑜伽超过35年。他有许多学生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还有其他许多国家。
  柏忠言同时还是一位艺术家,他写曲作词、灌唱CD,声韵悦耳并触人心弦、感人肺腑,同时歌词含义都是鼓励人心向善、向上,因而获得了极高的赞评。
  虽然柏忠言也是一位将生命之气提升至头顶并由此逸出的专家(即昆达利尼瑜伽)。但在二十多年前他就不再宣扬这一体系了。他遵从本宗历传师尊的先例,着重在瑜伽语音冥想、业瑜伽(即实践的、无私活动的瑜伽)和巴克悌瑜伽(即爱心服务瑜伽)等方面的教导和传授。


精彩书评

  本书就像在中央电视台上长期播放的“蕙兰瑜伽系列”和其他蕙兰瑜伽影碟一样,对不同程度的练习者都提供了最完美、最完整的指导和资讯。您定能获益匪浅!
  ——YOGI PARAMAHAMSA

目录

导论
把中国气功和印度瑜珈共冶一炉
怎样按本书学习瑜伽
工间瑜伽练习
第一篇 瑜珈姿势(阿萨那)和瑜珈洁净功法
第一章 瑜珈姿势练习——导言
第二章 瑜珈姿势学习课程与日常修习计划介绍
第一节 姿势学习课程
第二节 姿势日常修习计划
第三节 年纪较大者用的特别学习课程
第四节 姿势日常修习计划(年纪较大者用)
第三章 瑜珈姿势功法(阿萨那)
第四章 瑜伽
第五章 结语
第二篇 瑜伽松驰功
第六章 瑜伽休息术——导言
第三篇 超脱于心灵功
第七章 自觉——导言
第四篇 瑜伽冥想及有关功法
第八章 瑜伽冥想的目的
第九章 克服愚昧无知、激情和善良三态的影响
第十章 瑜伽冥想前的预备功和其他瑜伽冥想法——导言
第十一章 瑜伽师论人的构成和瑜伽经络系统
第十二章 瑜伽冥想姿势(阿萨那)——导言
第十三章 调息法——导言
第十四章 收束法和契合法——导言
第十五章 提升生命之气——导言
第十六章 瑜伽语音冥想——导言
第十七章 几种不同形式的禅(冥想)
第十八章 瑜伽冥想结语
第五篇 习瑜伽者的生活方式
第十九章 生活方式——导言
全书的结束语
附录 疗效及对人体各门路分锻炼作用的索引
作者简介

精彩书摘

  第四篇 瑜伽宰相及有关功法
  瑜伽冥想的目的
  瑜伽冥想术的目的在于获致内心和平与安宁。然而实际上远不止此。瑜伽冥想术的目的是达致无限的精神之爱、欢乐、幸福和智慧。在《薄伽梵歌》一书中,克乐史那(Krsna)说——
  当一个人由于修炼瑜伽而使其心灵完全脱离物质性的心理活动时,这么一种瑜伽修炼的至善阶段就叫做入定或三昧境界(Samadhi)。在这种欢乐状态中,人就处身在无限的超然幸福里,并通过各种超然的感官而自得其乐。确定这种状态之后,人就再也不会离开真理,而一旦获得这种成就,他就会认为:没什么能够比这收益更大的了。
  ——《薄伽梵歌》第六章第二十至二十三颂
  我们大家都想快乐幸福,这是极为自然的。有些人错误地认为:习瑜伽者不要或不关心幸福快乐。习瑜伽者是要幸福快乐的。在这方面,习瑜伽者和别人完全无异。但瑜伽者在谋求幸福上更为合乎科学得多。他分析过:幸福可以在哪里找到,在哪里找不到;或者更确切地说,他分析过:哪里找得到多少幸福,而在别的某处,找到的幸福以是怎样地多得多。
  习瑜珈者的结论是:大多数人在追求幸福中到头来反而落得痛苦不幸。
  瑜伽师说,原因在于愚昧无知。如果不说是大多数人,确实有许多人试图寻求幸福的方法全是尽量多地谋求感官上的快乐感受。但是,就算是那些极为富裕、因而物质感官享受设施应有尽有的人们也还是痛苦不幸的。事实上,这样的富人往往比那些不那么富裕的人还要痛苦不幸些。
  瑜伽师根据他对别人的这些观察心得,以及科学地观察自己从感官享受中得到或没有得到的那些真正而又持久的幸福快乐究竟有多少分量,他就合乎逻辑地判断:从令人愉快地感官经验中获得的幸福分量极为有限。这种幸福极为浅薄,瞬息消逝。
  正如对于一个在沙漠中受着酷热煎熬而濒临死亡边缘的人来说,一两滴水无法解除他的干渴一样,同样地,从感官享受中获得的极度有限的幸福是不可能令人感到满足的。
  而且瑜伽师还观察到:为了争取这一点点分量极为有限的所谓幸福——实际上根本不是什么真正的幸福——人们还在经历如此多的忧患、哀伤,等等。换言下,不仅感官享受不能令人满足,而且,如果人们把实现这样的感官享受认作自己的人生目标的话,他就会受到忧虑、愤怒、懊恼失意等等的百般折磨。这样一名享乐主义者是在为了这么微小的一点东西而付出巨大的代价。他从自己感官享受中获得的细微份量的幸福完全是得不偿失——真的,为追求这种幸福所引起的痛苦不幸已经把这丁点幸福给抵销了。
  享乐主义者总是时刻忧心忡忡。他的忧虑起码有五种直接原因。第一,他害怕得不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为了从事感官享乐,他需要获得感官享乐的各种对象(事物)。无论他得到了多少,他的欲望总是永远无法餍足,即总是感到空虚,因此,他总是要求更多的东西,得寸进尺。换言之,他总是担心自己所拥有的还不足够。他还老是担心自己值得不到所追求的新“事物”。
  享乐主义者忧心忡忡的第二个原因是追求意中物总有不可避免的失败。这就引起懊恼失意与愤懑心情。
  享乐主义者忧心忡忡的第三个原因是他害怕失去他已拥有的感官享乐的事物。这还包括(但不只限于)他对自己死亡的下意识的恐惧,因为在死亡时他所拥有和眷恋执着的一切都会失去。这样一个享乐主义者总是时刻都充满极度惊惶恐惧的心情。
  享乐主义者忧心忡忡的第四个原因是他知道,尽管他成功地获得了人生中的各种感官享乐,却还是得不到满足。这使他感到自己的生命虚度了,缺乏人生的目的——可是,他还不愿意承认这一点,或者对此采取什么措施,于是,他继续试图说服自己和他人相信:自己是幸福的。
  享乐主义者老是忧心忡忡的第五个原因是他失去某些原已拥有的东西。人的一生自始至终总有一些他拥有的事物不断地被盗、遗失、损坏等等。因此,眷恋着这样一些所有物的人就接二连三地体验到恶劣、痛苦的心情。
  忧虑自然还表现为以下各种情形,或直接引起这些情形:愤怒,懊恼失意、嫉妒、混乱迷惘、说谎、欺骗、偷盗,等等,有时甚至还引起狂暴的行为。
  �敜斦庵钟锹羌坝泄氐母髦智榻幔ǚ吲�、嫉妒、恐惧,等等)也会带来种种身体问题和疾病。从消化功能失调到高血压及心脏等等许多疾病和不适,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一个人潜在的忧虑、紧张、愤怒、恐惧,等等上面。
  此外,人们还认为,这种内心的痛苦和混乱正是使人们转向诸如毒品和酒精一为摧残身心的事物的主要原因。自杀差不多总是内心痛苦的结果,当然是无疑的了。因此,瑜伽师清楚地认识到:要在物质感官享乐中寻求幸福和满足的企图不会导致幸福,而只会导致内部与外部、精神与肉体的痛苦。
  一个有智慧的人不去参与那痛苦的源泉,这痛苦之源是由于与物质感知接触而形成的。昆悌(Kunti)的儿子啊!这样的欢乐有始也有终,因此,智者不以此为乐。
  ——《薄伽梵歌》第五章第二十二颂
  因此,瑜伽师结论说:为了得到真正的幸福快乐,人就必须摆脱种种物质欲望,并从而摆脱一切与物质欲望相联系的愤怒、忧虑,等等。
  如果一个人在放弃目前这具躯体以前,就能够按捺得隹种种物质感官的怂恿,并且能遏制住欲望与愤怒的力量的话,他就成为一个瑜伽师,而且在现世中也得到幸福。
  ——《薄伽梵歌》第五章第二十三颂
  并不是瑜伽师对幸福快乐不感兴趣。他是感兴趣的,但他明白到:真正的幸福是在内里的——真正的幸福是品尝到内心和平、智慧和精神之爱的蜜露。
  当一个人内心幸福,内心积极活跃,内心欢欣鼓舞、一片光明,那么实际上他就是完美至善的神异术士了。
  ——《薄伽梵歌》第五章第二十四颂
  物质欲望藏寓在心灵中,因此,要征服种种物质欲望,即欲念,人们就必须征服心灵。人们必须成为心灵的主人,而不是成为心灵的奴隶。由于心灵是各种感官的君王,要征服心灵或要成为心灵的控制者,就是要成为一切感官的主人。一个成了心灵的主人的人,梵文就叫“戈斯瓦米”(goswami)。
  凡是想认识瑜伽或修炼瑜伽有所成就的人都应该理解梵语词“戈斯瓦米”及其反义词“戈达斯”(godas)。梵语词“戈”(go)的意思是感官(包括心灵和藏寓在心灵中的各种欲念),“达斯”(das)的意思是奴仆。因此,“戈达斯”的意思是各种感官的奴仆。“斯瓦米”(Swami)的意思是主人。因此“戈斯瓦米”的意思是各种感官的主人。
  做一名习瑜伽者就是要做一名戈斯瓦米。一个“戈达斯”决不是什么瑜伽师,哪怕他自封为瑜伽师也罢!
  当一个人摒弃了一切物质欲望,他既不为物质享乐而奔忙,也不从事于追求成果的活动时,就可以说已经达到瑜伽境界。
  ——《薄伽梵歌》第六章第四颂
  当习瑜伽者通过修炼瑜伽来制约自己的内心活动,并进入了超然存在的境界(Transcendence)——彻底清除了一切物质欲念——就可以说,他已到达了瑜伽的境界。
  ——《薄伽梵歌》第六章第十八颂
  这样一个戈斯瓦米,即心灵与各感官的控制者,也称为一名王瑜伽师(raja yogi)。梵语“拉扎”(raja)的意思是国王、君主。心灵是各种感官的君王。如果你控制了心灵,那你也就控制了所有其它的感官。如果你控制了心灵这一个君王,那么你也就成了君王,即心灵各各感官的君王了。
  要成为一名王瑜伽师或戈斯瓦米,也就是要实现入定(Samadhi)境界——而这就是获得解脱。这就是一切瑜伽师的结论。
  而实现的途径就是瑜伽冥想。
  一切真实无讹的瑜伽冥想术的最终目的都在于把人引导到解脱的境界。一名习瑜伽者通过瑜珈冥想来制服心灵,并超脱物质欲念,感受到和原始动因(The Original Cause)直接沟通。这给他以人所能有的最高幸福。
  瑜伽冥想自然也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就连一名初学的瑜伽冥想者由于内心更为平静,也会感到自己少一点紧张、怒气,等等。这顺次以意味着,他较少可能患下那许多由紧张与忧虑引起的疾病。在某个意义上说,由于人的免疫系统是和人的心态紧密相连的,可以说,瑜伽冥想是最强有力的预防性医药。
  瑜伽冥想练习者也更能做到放弃那些对其健康极有摧残力的坏习惯,如饮酒、吸烟、吸毒、不正当的性行为,等等。这样的瑜伽冥想练习者做出最为残害身体的行为——自杀——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习瑜伽者深信:瑜伽冥想是确保身体与精神两方面都健康的关键方法。
  第九章 克服愚昧无知、激情和善良三态的影响
  为了更多地认识克服物质观念的瑜伽冥想方法,你就必须很好的掌握古代瑜伽关于物质自然界三种状态的传统概念,即愚昧无知、激情和善良(尽管你可能不赞同这些概念)。
  根据瑜伽师们的说法,自我,即人,由于受到自然界三种状态的蒙蔽,所以是受控制、受支配的。如果一个人处于愚昧无知状态的影响、支配下,就会希望获得某一特定类型的感官享受——例如,他可能想睡眠或被麻醉。另一方面,如果一个人处于激情状态的影响支配下,他可能要作性的享乐。而如果他是处于善良状态的影响支配下,他可能要享受在公园或农村度过和平宁静的一天。因此,在所有这些情况下,人的欲念的性质是由物质自然界中哪一种影响、支配着他的状态(愚昧无知、激情和善良)来决定的。
  按瑜伽师的看法,只要一个人仍然是受到物质自然界的三种状态即愚昧无知、激情和善良的支配,他就不是自由的——还没有从物质欲念的羁绊中解脱出来。要从物质欲念中解脱出来,他就必须超脱自然界这三种状态的影响。
  按瑜伽师们的看法,每一个人都被愚昧无知、激情和善良所蒙蔽着。可是,在任何特定时刻这三者中总有一种占着主要地位。例如,一天的某一时刻,一个人有可能受愚昧无知状态的影响多于受激情良善影响。而在另一个时刻,他就更多地处于激情状态的影响下。因此,虽然这三者经常总是有点活跃,但在特定时刻,总有一种或另一种状态是主要的状态。克乐史那在《薄伽梵歌》里说——
  婆罗多族的儿子啊!有时候,激情状态盛极一时,就把善良状态克制下去了;有时候,善良状态比激情状态更强大;而另一些时候,愚昧无知的状态又占统治地位,压倒了善良和激情状态。这么一来,物质自然界这三种状态之间总存在着谋求最高统治地位的竞争。
  ——《薄伽梵歌》第十四章第十颂
  《薄伽梵歌》一书透彻地描述自然界三种状态的特点。据说,愚昧无知(梵文tamas,音译塔玛斯)是最低下和最坏的。
  婆罗多族的儿子啊!愚昧无知引起了一切生灵的幻觉妄想。这种状态的结果是疯狂、懒惰和睡眠,这些结果束缚住受制约的自我。
  ——《薄伽梵歌》第十四章第八颂
  俱卢(Kuru)族的儿子啊!当愚昧无知状态有了增长时,疯狂、幻觉妄想、怠惰和黑暗就都表现出来了。
  ——《薄伽梵歌》第十四章第十三颂
  人们认为,处于激情状态下的影响是一种比处于愚昧无知状态下影响更高的境界。然而《薄伽梵歌》说得清楚,处于激情状态影响下确实是不足取的——
  �敜斃ャ�(Kunti)的儿子啊!激情状态是从无限制的欲念和渴望中产生出来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人们才被限制在追求物质成果的活动中啊!
  ——《薄伽梵歌》第十四章第七颂
  婆罗多族的首长啊!当激情状态有了增长时,重大执着、不可控制的欲念、追求和紧张的努力的种种征象也就都表现出来、发展起来了。
  ——《薄伽梵歌》第十四章第十二颂
  处于善良状态的影响下比处于愚昧无知和激情这两种状态的影响下无限优越。《薄伽梵歌》把这点说的很清楚——
  当智慧的光照亮了人体的所有门户时,人就能体验到善良状态的各种表现了。
  ——《薄伽梵歌》第十四章第十一颂
  无罪的人啊!善良状态由于比其他状态更纯洁,是光辉四射的,它把人从一切罪恶报应中解脱出来。处于这种状态的人们培育、发展智慧,但是他们却受到幸福这一概念的制约。
  ——《薄伽梵歌》第十四章第六颂
  从《薄伽梵歌》这一则论述来看,人们可能奇怪:瑜伽师为什么要超越善良状态,或为什么认为有必要超越这种状态。答案可以在克尔史那的这段论述的最后一句话里找到。
  处于善良状态的人仍然只是对自己的幸福感兴趣。换言之,虽然他的欲念,譬如说,要比处于愚昧无知或激情状态的人的欲念更纯洁些、更微妙些,但他仍然是以私已为中心的。换言之,他终极与基本的关心只在于自己的幸福——获得启发的幸福——即处于善良状态。换言之,当愚昧无知状态或激情状态而不是善良状态开始影响他的身心,从而剥夺了他从善良状态所获得的幸福时,这样的人就会感到非常难过和沮丧。他还没有超脱所有这三者的影响——对于这三种影响的自然活动,他不能够保持作为一个不受影响的、超脱的见证人的地位。他还没有达到对整体作出爱心服务的那个台阶的高度上——因此,他并没有真正获得解脱。
  (只有)当这个被禁锢在肉体中的生灵能够超越这三种状态时,他才能从出生、死亡、衰老和此三者的痛苦中解脱,而在今生也能享受甘露。
  ——《薄伽梵歌》第十四章第二十颂
  只有对自身幸福不感兴趣的人才能够真正幸福,这个见解,在愚昧无知的人看来,似乎是怪论,令人糊涂——但是,对于有智慧的人来说,则是合乎逻辑和容易理解的。
  《薄伽梵歌》中,阿乐朱那(Arjuna)问克尔史那——
  我亲爱的老师,从哪些征象可以知道这一个人已超脱了愚昧无知、激情和善良三种状态呢?这样的人有些什么行为呢?他又是怎样超脱自然界这三种状态的呢?
  ——《薄伽梵歌》第十四章第二十一颂
  克乐史那回答说——
  当一个人面对着启发(善良状态的影响)、眷恋执着(激情状态的影响)和幻觉(愚昧无知状态的影响)时,并不憎恨它们,而当它们消失时,也不想望它们;当一个人像一个毫无关系者那样稳坐着,处于自然界三态物质反应范围之外,他知道只有这些状态在起作用,而自己则保持坚定不移,不为所动;当他对欢乐与痛苦一样看待,对一块泥土、一颗石头、一锭黄金都投以相同的眼光;他是明智的,把赞扬和诋毁同等对待;他宠辱不惊,对所谓私敌、所谓挚友一视同仁,他放弃一切仅仅旨在为他谋取私利的活动——据说,这样一个人就超越了物质自然界的三种状态了。
  ——《薄伽梵歌》第十四章第二十二至二十五颂
  实现瑜伽至善境界的人就是这样的人:愚昧无知、激情和善良状态在他的身心上发挥作用时,他意识到这种情况,但却体会到自己超脱这种影响或不为所动。这样的一个人既不对这些影响惟命是从(即不对自己的身心惟命是从),也不因为这些影响正在发挥作用而感到憎恶。他是作为一个超脱的见证人来体验这一切的。如果说,他既不把注意力放在这些影响的命令要求上,也不对这些影响惟命是从,那么,他又注意什么,听命于什么事物呢?回答是他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对整体的服务上,因为他受到精神之爱的力量的鼓舞或推动,而这种力量是超越愚昧无知、激情和善良等状态而与它们迥然不同的。这样一个解脱了的瑜伽师可以比喻为一个专心致志地做自己的工作而对天气不太在意的人。可能是阳光普照的晴天(这个可以比拟为善良状态),或者云霾密布的阴天(这个可以比拟为激情状态),或者是雨天(这可以比拟为愚昧无知状态)。虽然他知道:“啊,今天有太阳!”或者“啊,今天下雨啊!”但他仍然埋头做自己的工作。
  ……

前言/序言


《身心灵的和谐乐章:一场深度探索与实践的静心之旅》 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人们渴望寻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力量,渴望连接身体的智慧与精神的丰盈。当生活的压力如潮水般袭来,我们常常感到疲惫不堪,迷失方向。然而,在古老的东方智慧中,蕴藏着一套历经岁月洗礼的身心灵滋养秘籍,它们如同璀璨的星辰,指引着我们走向健康、和谐与圆满的人生。 《身心灵的和谐乐章》并非仅仅是一本简单的读物,它更是一份邀请,邀请您踏上一段深度探索与实践的静心之旅。这本书的核心在于,它将带您领略东方哲学中关于身心灵一体化的精妙阐释,并将其转化为一套切实可行、易于实践的练习方法。它不是理论的堆砌,而是智慧的传递,是经验的分享,是通往内在和谐的钥匙。 第一篇:觉醒的种子——认识身心灵的内在连接 在旅程的伊始,我们将共同播下觉醒的种子。这一部分将深入剖析“身心灵”这三个看似独立却又密不可分的概念。您将了解到,我们的身体不仅仅是一个物质载体,它更是承载着情绪、思想与精神能量的容器。身体的感受,往往是心灵状态最直接的反映;而精神的困扰,也常常会通过身体的病痛表现出来。 我们不再将身体视为需要被动的治疗对象,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充满智慧的伙伴。您将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理解它发出的信号,从而更好地照顾它。我们将一同探索,那些被压抑的情绪是如何在身体中留下印记,又该如何通过有意识的觉察与疏导,释放身体的紧张与僵滞。 精神层面,我们也将触及思想的本质。那些不断涌现的念头,那些限制性的信念,它们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情绪与行为?我们并非被动地被思想所驱动,而是可以通过学习,成为思想的观察者,从而超越负面思维的牢笼,重拾内心的清明与自由。 这一篇的核心,在于建立一种全新的视角:认识到身心灵是一个完整的能量系统,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当我们将注意力从外在的纷扰转向内在的风景,当我们开始理解并尊重这三者的和谐统一,我们就已经迈出了通往平静与力量的第一步。 第二篇:律动的韵律——身体的智慧与能量的流动 身体是承载我们生命体验最直接的载体,它储存着我们的记忆、情绪,也蕴含着强大的生命能量。本篇将为您打开一扇探索身体智慧的大门,让您亲身体验身体的律动之美,感受生命能量的自由流动。 我们将深入介绍一套独特的身体练习体系。这套体系并非只是单纯的肢体动作,它融合了东方古老的身心导引哲学,注重呼吸、意念与动作的协同配合。您将学习到如何通过一系列温和而有力的练习,唤醒沉睡的身体能量,舒展筋骨,打通经络。 想象一下,每一个舒展的动作,都如同一首优雅的舞蹈,引导着体内的能量在身体中自由地流淌,滋养着每一个细胞。您将学会如何通过深长而均匀的呼吸,来平静神经系统,降低身体的应激反应,让紧绷的肌肉得到放松。同时,您也将学习到如何运用意念,将能量导向身体的特定区域,以达到疗愈与强身的目的。 这些练习不仅能增强您的身体柔韧性、力量与平衡感,更能帮助您清除身体内部的淤堵,提升整体的生命活力。当身体变得更加灵活、轻盈,当能量在体内顺畅地流动,您会发现,身体不再是负担,而是可以信赖的盟友,是感受生命之美的最佳媒介。 第三篇:静谧的港湾——心灵的安抚与情绪的转化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上,心灵往往是那个最容易受伤,也最渴望宁静的角落。本篇将为您提供一个宁静的港湾,引导您探索心灵的深处,学习如何安抚躁动的情绪,并将其转化为内在的力量。 冥想,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身心灵练习,将在本篇中扮演核心角色。我们将为您详细介绍各种适合初学者的冥想方法,从简单的呼吸觉知,到身体扫描,再到慈心冥想。您将了解到,冥想并非是“放空大脑”,而是通过有意识的觉察,培养对当下时刻的专注,学习不评判地观察自己的念头和感受。 当您开始规律地练习冥想,您会惊喜地发现,内心的喧嚣逐渐平息,烦躁的情绪不再那么容易失控。您将学会如何与自己的情绪共处,理解它们产生的原因,并找到健康的方式来转化它们。那些曾经让你痛苦不堪的负面情绪,如焦虑、愤怒、悲伤,都将有机会在温柔的觉察中,慢慢地被化解,被转化。 除了冥想,我们还将探讨其他有助于心灵安抚的实践,例如正念的融入日常生活,感恩练习的力量,以及如何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您将学习到,即使在面对挑战时,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稳定,从容应对,不被外在环境所左右。 第四篇:生命的绽放——身心灵整合与和谐共振 当身体的能量流动起来,心灵也找到了安抚与宁静,我们就进入了身心灵整合的更高境界。本篇将引导您将前三个篇章所学的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实现身心灵的深度和谐,让您的生命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您将了解到,当身体与心灵处于和谐状态时,它们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共振。这种共振不仅会提升您的身心健康水平,更能开启您内在的创造力与智慧,帮助您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人生目标,并拥有实现目标的强大内在驱动力。 本书将为您提供一套整合性的练习方案,帮助您将这些古老的智慧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让身心灵的练习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您将学会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如何在人际交往中保持内心的平和,如何在面对困难时发挥内在的韧性。 最终,您将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命状态:身体充满活力,心灵清澈明亮,精神自由而富足。您不再被过去的阴影所困扰,也不再为未来的不确定而焦虑,而是全然地活在当下,感受生命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身心灵的和谐乐章》是一本陪伴您成长的伙伴,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实践的指引,是心灵的慰藉,是通往内在丰盛的邀请。无论您是身心面临困扰,还是渴望进一步探索生命的奥秘,这本书都将是您最真诚的向导。让我们一同踏上这段非凡的身心灵旅程,奏响属于您自己的生命和谐乐章。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纪念限量珍藏本”的质感真的名不虚传。厚实的封面,精美的装帧,还有那张附赠的光盘,都体现了出版方的用心。我迫不及待地想与这本书进行一次深入的互动。我一直对东方养生文化情有独钟,尤其关注那些能够帮助我们与自然和谐共处,回归内心平静的练习方法。瑜伽、气功和冥想,这三者在我看来,都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智慧和实践价值。然而,如何将它们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适合现代人生活的练习体系,一直是我探索的重点。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在这方面给我带来突破性的指引。我希望它不仅仅是提供一些基础的练习技巧,更能深入地解读其背后的原理和哲学思想,让我能够理解“为什么”这样做,而不仅仅是“怎么”做。

评分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健康不仅仅是身体的强健,更是心灵的安宁。而这本书,恰恰为我提供了一条通往这种全面健康的道路。它将瑜伽的体式、气功的能量导引以及冥想的静心方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身心疗愈系统。我曾尝试过一些单一的练习,比如做瑜伽时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做冥想时又觉得身体不够放松,而这本书的出现,正好将这些碎片化的练习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更强大、更有效的整体。书中对每个练习的讲解都非常细致,从前期的准备到具体的动作要领,再到练习后的感受反馈,都考虑得非常周全。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冥想的部分感到兴奋,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不思考”,更是一种深入自我对话、认识内心需求的方式。这对于我这个常常被外界纷扰而迷失自我的人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了,古朴典雅的字体,搭配上宁静致远的意境图,瞬间就能感受到它所蕴含的智慧和力量。拿到手中,纸质的厚实感和印刷的精美程度都让我惊喜,这绝对是一本值得珍藏的书。我一直对身心健康颇为关注,尤其是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寻找一种能够平静内心、疏导压力的途径显得尤为重要。瑜伽和气功作为流传千年的东方养生智慧,一直是我心目中的理想选择,而冥想更是现代人解压、提升专注力的热门方法。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给我量身定做的一份礼物。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这三者之间联系的深入探讨,以及如何将它们融会贯通,形成一套完整的身心修炼体系。那些年我曾尝试过一些零散的瑜伽和冥想练习,但总感觉缺乏一个系统性的指导,这本书的出现,正好可以填补我在这方面的空白,让我能够更科学、更深入地探索身心灵的和谐统一。

评分

自从翻开这本书,我就被它所散发出的那种沉静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氛围深深吸引。书中的文字并非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充满了诗意和哲理,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在娓娓道来,引导着我一步步走进内在的宁静世界。我特别喜欢其中对“气”的阐述,它用一种非常形象生动的方式解释了我们身体内无形的能量流动,以及如何通过特定的呼吸和动作来调动和滋养这股生命之流。这对我这个初学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启示。以前我总觉得气功离我很遥远,充满了神秘感,但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它的平易近人,以及它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实现的巨大益处。书中的图文并茂,很多动作的分解图都非常清晰到位,即使是零基础的人也能轻松模仿。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跟随书中的指导,开始我的气功练习,感受身体的变化,体会内心的平和。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那一刻,我就被它沉静而又充满力量的气质所吸引。书页翻动的声音,油墨的清香,都散发着一种古典而又现代的魅力。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幸福来源于内心的平静和身体的健康,而瑜伽、气功和冥想,恰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途径。这本书将这三者融为一体,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身心修炼方案。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如何将这些古老的智慧融入现代生活的具体指导。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纸面上的文字,更能通过清晰的图解和易于理解的语言,引导我一步步实践,感受身体的舒展,气息的流畅,以及内心的宁静。附赠的光盘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它意味着我不仅可以阅读,还能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体验,更直观地学习和领悟。

评分

价格实惠送货快服务态度好

评分

不错被人通俗易懂,一辈纸德都豪猪,狗年发大财

评分

一是比原来的版面大,包括文字与图片,排版比原来整齐、清晰。

评分

不错,一如既往

评分

经典的瑜伽指导书,非常值得研究。

评分

是本好书,非常值得购买

评分

很好的书,值得慢慢研究实践

评分

好书,值得学习和推荐,提升自己

评分

不错被人通俗易懂,一辈纸德都豪猪,狗年发大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