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魅

祛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洪彬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绪论 1
第一章 思想背景:中国宗教与有机宇宙观 14
第一节 中国有无宗教? 14
第二节 中国宗教 19
第三节 中国宗教的两个子系统:多神论和泛神论 25
第四节 中国宗教的宇宙观基础:有机宇宙观 44
本章小结 50
第二章 天之祛魅:以彗星和求雨为例 53
第一节 彗星 55
一、传统中国的彗星解释 55
二、晚清基督徒的彗星新解 60
三、彗星新解对晚清朝野的影响 70
第二节 求雨 82
一、传统中国的求雨信仰:以1879年朝野的求雨为例 82
二、基督徒关于求雨的言说 107
三、中国人的两种回应 113
本章小结 118
第三章 地之祛魅:以地震和风水为例 120
第一节 地震 120
一、传统中国的地震解释:以1679年京师大地震为例 120
二、基督徒的地震解释及其困境 126
三、地震解释之旧与新:以1879年武都大地震为例 131
第二节 风水 145
一、传统中国的风水信仰:以1875年同治帝墓选址为例 145
二、基督徒对风水信仰的批判 153
三、中国知识分子的风水批判的转变 160
本章小结 170
第四章 人之祛魅:以疾疫和灵魂为例 172
第一节 疾疫 172
一、传统中国的疾疫理解 172
二、晚清基督徒提供的疾疫新解 177
三、疾疫新解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 183
第二节 灵魂 193
一、传统中国的灵魂观念 193
二、基督徒对中国灵魂观念的批判 201
三、科学解释中的灵魂观念 212
本章小结 221
第五章 机械宇宙观之于基督教和中国宗教的不同意义 223
第一节 机械宇宙观之于基督教的意义 226
一、自然神学在西方 226
二、自然神学在中国 233
第二节 机械宇宙观之于中国宗教的意义 239
一、基督徒对中国有机宇宙观的批评 239
二、中国知识分子的回应 245
本章小结 256
第六章 天演论之于中国宗教和基督教的不同意义 257
第一节 天演论之于中国宗教的意义 258
一、传统有机宇宙观与天演论的相似性 259
二、天道之蜕变 268
第二节 天演论之于基督教的意义 275
一、达尔文主义与自然神学 276
二、基督徒对天演论的批驳:以李杕和李春生为例 277
本章小结 288
结语 290
参考文献 293
后记 319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在漫长的传统中国,国家礼制和日常生活中都不乏对天、天道以及无数人格神、鬼魂等神圣存在的信仰和敬畏。但从民国初年起,这些神圣存在基本上从中上层社会的公共生活中销声匿迹了,政治权力的最高代表不再自称受命于天,知识分子的公开言论多半也不再竭力证明天是值得敬畏和信仰的神圣存在,对人格神的信仰、对建基于阴阳五行法则之上的各种信仰形式,在公共言说中变得面目可疑。这一根本性的变化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本书从思想史层面入手,考察晚清基督教自然神学及其中包含的近代科学知识对传统宇宙观的挑战,并考察本土知识分子如何利用以生物进化论为基础的天演论来回应挑战,进而解释传统宇宙观的祛魅和信仰传统的正当性衰弱。

用户评价

评分

##虽然本书得出的最终结论早已是老生常谈了,但论证的过程比结论更重要,

评分

##宗教比较

评分

##非常优秀且规整的博士论文。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梳理学界既有对中国宗教的探讨,指出中国宗教系统所具有的“泛神论”及“多神论”特征,以及其所具有的“有机宇宙观”色彩。第二部分探讨了中国传统宇宙观与宗教观下对于彗星、求雨、地震、风水、疾病、灵魂的“普遍知识”以及西学东渐背景下外来知识的冲击与本土知识分子的回应。第三部分以“自然神学”与“机械宇宙观”为题眼揭示了中西两种不同的宇宙观与宗教思维的碰撞,并在此基础上发现晚清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接纳仍然不出此中西宇宙观激烈碰撞的背景,发掘出为既往学界所忽视的一条知识线索。第二部分对中西知识资源内部的细致划分凸显出祛魅的过程并非简单的“中西之争”,而是中西内部不同知识资源的相互援引与角力,彰显出西潮背景下中国知识分子的能动选择。

评分

##感应宇宙观历史上的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感谢张老师的梳理!如果能加入感应宇宙观从建立到“崩溃”的历史就更有意思了,注意到这些年William Matthews(好像是Feutchtwang的学生?)在做八卦算命背后的宇宙观,算是对“祛魅”的祛魅,配合Styers and Josephson-Storm那些人对Weber disenchantment的disenchantment。

评分

##祛天之魅彗星与求雨,祛地之魅地震与风水,祛人之魅疫病与灵魂,在晚清已去道德化与神圣化的现象,又在当代社会复兴起来了~历史的吊轨性可见一斑

评分

##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史料搜罗有功

评分

##非常优秀且规整的博士论文。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梳理学界既有对中国宗教的探讨,指出中国宗教系统所具有的“泛神论”及“多神论”特征,以及其所具有的“有机宇宙观”色彩。第二部分探讨了中国传统宇宙观与宗教观下对于彗星、求雨、地震、风水、疾病、灵魂的“普遍知识”以及西学东渐背景下外来知识的冲击与本土知识分子的回应。第三部分以“自然神学”与“机械宇宙观”为题眼揭示了中西两种不同的宇宙观与宗教思维的碰撞,并在此基础上发现晚清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接纳仍然不出此中西宇宙观激烈碰撞的背景,发掘出为既往学界所忽视的一条知识线索。第二部分对中西知识资源内部的细致划分凸显出祛魅的过程并非简单的“中西之争”,而是中西内部不同知识资源的相互援引与角力,彰显出西潮背景下中国知识分子的能动选择。

评分

##感应宇宙观历史上的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感谢张老师的梳理!如果能加入感应宇宙观从建立到“崩溃”的历史就更有意思了,注意到这些年William Matthews(好像是Feutchtwang的学生?)在做八卦算命背后的宇宙观,算是对“祛魅”的祛魅,配合Styers and Josephson-Storm那些人对Weber disenchantment的disenchantment。

评分

被书名吸引,内容也是我感兴趣的宗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