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归根到底关注的是人的命运。根据逻辑与历史、时代精神与时代相一致的原则,本书区分出西方哲学发展的前现代(古代)、早期现代、后期现代和后现代(当代)四种形态,并重点探讨现代哲学的历程。导论是对主体问题的概述,其余各章围绕主体的确立、主体的危机、主体的解体和主体的终结来揭示意识主体在现代性及其转折进程中的命运。本书几乎囊括了自笛卡尔以来的主要西方哲学流派,既具有宏大的理论视野,又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由杨老师现当代西方哲学课程的教案汇总改编而来,感觉教案更加基础,适合入门和教学,汇总成书后部分内容更加深入,有些内容不太能理解了,多了些学究气 以主体为线索, 从笛卡尔确立主体开始,最终到后现代主义物性逐渐突出伴随的主体消亡,同时发生的还有哲学的舞台越来越小,科学(包括心理学、神经科学等)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心
评分##看了感兴趣的。 算是更理解现象学了,不合我口味,太不节约了。 挺好的说明神虽然被人搞了,但人也把自身搞凉了。哲学是伤敌一千,自损一百的东东。人的有限性就是当代哲学描述人的方式,体验者的有限介入也是不可否认的,至少有这么一种主体(自我意识)的感觉。 “每个人都回归自我,但每个人都知道这一自我是微不足道的。” 多说一点近几年的就好了,还需要再深化一点。
评分##其实就是本哲学教材啊…
评分##不同部分抽出来看过,理路很好但内容是真的一般。。不系统也没有什么观点
评分##灵动不足
评分##以“现代性”与“主体”的母题出发打扮成一部深刻分析的著作,实则是东拼西凑的劣质近代哲学史,两个基本概念都不区分甚至没有分析。终于知道为什么《哲学史教程》是最好的哲学史著作了,哲学史太难写了,这本算很烂的那一类。
评分##由杨老师现当代西方哲学课程的教案汇总改编而来,感觉教案更加基础,适合入门和教学,汇总成书后部分内容更加深入,有些内容不太能理解了,多了些学究气 以主体为线索, 从笛卡尔确立主体开始,最终到后现代主义物性逐渐突出伴随的主体消亡,同时发生的还有哲学的舞台越来越小,科学(包括心理学、神经科学等)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心
评分##杨大春在本书中实际上是把现代性等同于主体性,后现代和当代性消解了这种主体性。但在我的理解中,主体性应该只是现代性的一极。现代性的两个理想分别是发展一种令人掌控自然的科学和确保人的自由、尊严,但这二者经常是矛盾的。对人的尊严的强调要求我们把科学和世界看成人的自由的产物,但科学却经常滑入一种自然主义的立场而解构了人,把人看成一种物质的构造、聪明的野兽。二者的矛盾就是所谓现代性的危机。后现代哲学实际上是在对主体性的反思的基础上同时批判了现代性的另一极,例如各种科学批判。因此本书中所说的“当代性”对我来说实际上是一种“现代性”,逻辑上是先于后现代的。
评分##以「主体性」为切入点对哲学史进行了梳理。本来没打算读的,但是导论写得很好,一下子就读进去了。作者似乎主要是做梅洛庞蒂研究的,对黑格尔以及之后的哲学的把握都没有太大偏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