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 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是作为经验论、怀疑论的代表人物而被人们所铭记,但有趣的是,休谟在世时,却被公认为一名杰出的史学家。正是那部多次再版的《英国史》,让他得以扬名立万。那么,我们究竟是如何遗忘了作为历史学家的休谟?他那杰出的史学才能,同经验论哲学思想又有何种实质关联?
唐纳德·利文斯顿在这本经典的休谟研究中,精彩地回答了上述问题。他令人信服地指出,阅读休谟的哲学作品,不应停留在理论哲学和形而上学层面,而要看到其背后的伦理指向:休谟试图通过一种有限的怀疑主义,来帮助我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至于休谟的史学作品,一方面在创作时间上与他的哲学作品重合,并没有学问上的明显转向;另一方面,他笔下的历史叙事,也是对抽象哲学原理的精湛运用。
##休谟在作者笔下更像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了。
评分##翻译错误较多,convention的翻译有些随意,一会指“协议”一会指“习俗”;94页是“指称性语词”,误翻译为“非指称性语词”……但翻译力求忠实原文,对我帮助很大。原文写作颇为繁琐
评分##很精彩,打通了休谟的哲学与历史学,从认识论一直推论到道德哲学、历史哲学与政治哲学。休谟几乎成为了半个历史主义者与半个叙事主义者。人类对自身的知识是一种历史性的叙事联结,哲学深嵌在日常生活(语言)当中,那种自主性的虚妄哲学是不存在的,因此休谟反对政治笛卡尔主义 神意史观与激进革命,不预设本体论上的历史进程(面向未来),主张基于过去与现在的渐进改革。 休谟的魅力可能在于:怀疑但不否定
评分##初看因为日常生活以为是轻松的科普读物,但无论是休谟对日常生活之于哲学的重要性的态度,还是基于这种态度而来的史学、神学以及政治学立场,都是从作者对于休谟理论哲学的基本立场重新的细致诠释而来的。从这种诠释来看,休谟不仅仅是认识论等书斋哲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还更是一种思潮的关键。这种思潮是对于日常生活的重视,是基于古希腊哲学而来的对于笛卡尔的纯净的理论哲学书斋哲学路径的重新反思,这种对于哲学和理性的权能的有限性的反思是许多当代思想的缘起,而这本书所呈现的休谟则是这种思潮在18世纪的缘起。书中有句概括说得好,说17世纪是数理学与认识论的世纪,而18世纪是道德和历史学的世纪,这似乎也可以套用在刚刚过去的两个世纪。看来思想确实像个钟摆。
评分##翻译错误较多,convention的翻译有些随意,一会指“协议”一会指“习俗”;94页是“指称性语词”,误翻译为“非指称性语词”……但翻译力求忠实原文,对我帮助很大。原文写作颇为繁琐
评分##休谟太强大了。非常感谢利文斯顿的研究。也许存在两种性质的真理。一种是超越于时间之上的,理性真理。一种是时间赋予它本质的真理,可以称之为感性真理(并不完全的日常生活哲学)。也可以说,我们存在的状态激烈化才会使后者更为明显,更多人将之称为“现实”。第一种真理使人更为广阔与乐观,第二种真理让人对第一种真理不虔诚。但是,更有一种可能,我们的理性真理也无法摆脱时态,被想象的某种原始特性所先验地决定着。
评分##西哲第一人
评分##书是好书。且不论翻译问题,为什么这本书不标英文边码,也把索引删掉?这么不讲学术规范吗?
评分##缓和的皮浪主义。 我们别无选择,只得将日常生活的偏见和习俗作为理解实在的一种架构,而并无我们将以其真实面目来理解事物的保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