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海德格尔著作中值得重视的一部,法国的《读书》杂志甚至把本书选入“理想藏书•哲学类”(世界古今哲学)前十种,把它与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等哲学史上的经典相提并论了。
本书收集了十一篇文章,除一篇作于1936-1946年间,其余均为1950-1954年的作品。全书编为三组。第一组是对“存在历史”的“另一个转向”意义上的技术之本质、形而上学之终结问题的思考;第二组是对存在的“聚集”运作以及与之相应的本源性“思想”的思索;第三组的主题是早期希腊思想,是海德格尔对存在历史的“第一个开端”的探讨。
##后期海德格尔一览
评分读这本书最有趣的发现是:在海氏看来,动物谈不上死亡,只是消亡。和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中的经典论断衔接上了。
评分##再读<技术的追问>。
评分##再读<技术的追问>。
评分##再读<技术的追问>。
评分##后期海德格尔一览
评分##《技术的追问》(1953)修订译本
评分##真正为了所有人又不为任何人的.统摄全书者乃是das Wesensgeschick des Seins[是之本质命运]:moira[命运]展开"是者之是-在是之中的是者"的二重性,这展开保持着遮蔽而把在场者的在场委托给日常觉知,故人们仅仅守持在场者,将采集着的置放思为语词表达.但当人与是者的关联被经验为Vor-stellen[表-象],统治性的Ge-stell[集-置]成为解蔽之命运时,救渡亦在发生.终有一死者要受物之为物的召唤,就须用das andenkende Denken[思念之思]取代表象,将空间思为位置,应合那聚集天地神人的世界化(对比《是与时》§12以下,§22,§43);应合或归属着的倾听即homologein[同一置放],它顺应命运向着解蔽和庇护的遣送,这本真的命运就是逻各斯.
评分##《技术的追问》(1953)修订译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