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3年齣版的《學術研究方法論》記錄瞭謝林1802年夏季學期在耶拿大學的講授課內容。這門課程獲得瞭空前的成功和關注,謝林從他的“同一性哲學”立場齣發,不僅闡發瞭“科學的整全性”、“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哲學的本質”等經典哲學問題,而且深入討論瞭學術機構的“科學使命和道德使命”以及學術機構內部的各門科學之間的有機關係。這些思想對於威廉•馮•洪堡(1809年籌建柏林大學)的現代大學理念産生瞭深刻影響。就此而言,謝林的《學術研究方法論》(1803)和費希特的《論學者的使命》(1794)、康德的《係科之爭》(1798)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
在這部講授錄裏,謝林尤其闡發瞭從事哲學研究的方法和途徑,因此本書和謝林的許多著作一樣,同時發揮著“哲學導論”的作用。
本捲亦收錄瞭謝林於1802年發錶的幾篇重要論文,即《論自然哲學與一般意義上的哲學的關係》、《論哲學中的建構》、《論哲學視域下的但丁》。這幾篇論文涉及的問題與《學術研究方法論》相互呼應,更全麵地展示瞭謝林的“同一性哲學”的思想。
##所有大學生入學應該好好研讀這本講義,真正的深入淺齣不會覺得抽象和枯燥的導讀,可以指導一切學科背景的學生,瞭解學術是什麼,學習任何一門學科的意義是什麼,哪怕今後從事與學術無關的工作,認真研讀這本薄冊子後,也不會再問“學這個有什麼用”這種問題瞭。謝林對法國啓濛思想傢的否定之激烈,讓我又一次意識到他是德國人。他對一些現象的哲學思考,聯想到現實醜惡一麵,還是很深刻的,誰說哲學無用、人文學科無用,那是因為他們傲慢無知罷瞭。
評分##所有大學生入學應該好好研讀這本講義,真正的深入淺齣不會覺得抽象和枯燥的導讀,可以指導一切學科背景的學生,瞭解學術是什麼,學習任何一門學科的意義是什麼,哪怕今後從事與學術無關的工作,認真研讀這本薄冊子後,也不會再問“學這個有什麼用”這種問題瞭。謝林對法國啓濛思想傢的否定之激烈,讓我又一次意識到他是德國人。他對一些現象的哲學思考,聯想到現實醜惡一麵,還是很深刻的,誰說哲學無用、人文學科無用,那是因為他們傲慢無知罷瞭。
評分##懂真多
評分##不懂是否翻譯習慣問題,於我而言略晦澀,速覽完畢
評分##先剛老師的翻譯確實很好。但是謝林有些難讀,幾對關係:絕對性和同一性,觀念性與實在性,普遍性與特殊性,是很迷人的思路,但對這些概念的解釋,卻並不清晰…可能需要再讀他另外的著作纔能理解。詩意地理解神學:基督教相比於古希臘的多神崇拜,是在時間中的曆史敘事,無限者與有限者通過一個卑微的角色達成瞭和解,後者不再是前者的象徵。
評分##主要看瞭學術研究方法論那一節
評分##不少觀點很受用
評分##影射學:“毫無疑問,從哲學係的天職來看,它本應享受最高和最普遍的尊敬,但是,如果一個哲學係不是按照它的基本使命而把自己看作是藝術的自由聯盟,反而讓一種特殊的行會精神在其中占據支配地位,它就會在整體上和個彆方麵成為笑柄,成為普遍嘲笑的對象。”(p.171)
評分##這纔是真正的哲學導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