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广州这么吃(全彩)
定价:39.00元
作者:谢文锋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12116961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到广州,吃什么?怎么吃? 大大小小的美食点评眼花缭乱, 各式网络推荐藏着无数广告陷阱, 让人陷入选择纠结中…… 谢文锋, 3年前开始名为“寻味广州”的超级计划 大到餐馆酒楼,小到巷弄美味, 他不屈服于任何广告商的威逼利诱, 他独立原创地记录这座城市*真实的探食体验, 他够胆说: 在广州,就这么吃! 倾心力荐《食面埋腹》
内容提要
到广州,就这么吃!
一盅两件慢慢叹的广式茶楼,
越来越有味的新老粤菜大集合,
透着悠悠西关情的广州地道小吃,
还有让人流连忘返的糖水炖品……
“广州美食食神”谢文锋,
带你在广州“赶尽吃绝”!
“广州美食食神”谢文锋,与读者分享他的广州探食录。广式茶楼,一盅两件慢慢叹;新老粤菜,越来越有味的广式风情;广州小吃,悠悠西关情;粥、粉、面,广东人*的美味三宝;糖水炖品,夏令清润、秋冬滋补;港式茶餐厅,欲罢不能的香港味道;广东风味,广州之外的精彩美味;异域美食,跟着味蕾环游世界……8大美食主题,带你一次吃透广州。
目录
【PART 01 -广式茶楼,一盅两件慢慢叹】
广州酒家,硕果仅存的粤式酒家
莲香楼,百年历史的老茶楼和老饼家
回民饭店,别有风味的“羊叉包”
水沐莲清,处处都透着茶香
点心皇子,广式生活从这里开始
东方之珠,茶点有新意
【PART 02 -新老粤菜,越来越有味的广式风情】
黄鳝世家,因黄鳝煲而闻名
新浩文,老街坊新排档
稻香酒家,这里有经典的港式茶楼风
新味道,旧唐楼里的粤式私房菜
向群饭店,价格公道的
【PART 03 -广州小吃,悠悠西关情】
吴财记,横街窄巷里的西关味
陈添记,美味爽脆的顺德鱼皮
顺记,有童年味的老冰室
南信,有的不只是奶香
岭南真味,更Modern的沙河粉村
林师傅,他的牛杂“洒家”
银记,风味不减当年的传统布拉肠
坚记,绝不能错过的伊面世家
荔湾名食家,一次尝遍广府地道风味美食
【PART 04 -粥、粉、面,广东人爱的美味“三宝”】
宝华面店,廉价购物街边的老面馆
三润面家,堪比的新“面”铺
津津面馆,骑楼街上的“津津有味”
汉记面馆,到“婚纱街”吃面去
恒记婆婆面,真有老婆婆坐镇其中
面,这面贵得有道理
伍湛记,有回忆的艇仔粥
林记,油香饼驰名
凌记,这里的三酱粉有味
珍珍,好好味的牛腩啫粉
【PART 05 -糖水炖品,夏令清润、秋冬滋补】
玉椰林,无法抵挡的椰香甜品
开记,传统味的香浓甜品
玫瑰甜品,小铺也很有滋味
佳叔汤丸王,一首老歌一家老店
达杨炖品,汤料够味的养生炖汤
信行丰炖品皇,让你眼花缭乱的各式炖品
【PART 06 -港式茶餐厅,欲罢不能的香港味道】
表哥茶餐厅,“表哥”就是香港导演张坚庭
面牵一线,不一样的新派面食
和平馆,唐楼里的茶餐厅
港记面家,不到香港也能吃到的地道车仔面
糖糖,好吃又便宜的甜品盛宴
【PART 07 -广东风味,广州之外的精彩美味】
其美鱼蛋粉,不能不提的潮州美味
滋味坊,让你爱不释口的顺德鱼茸粥
金潮香,潮汕卤味有一手
黄沙水产市场,劲叹“海鲜宴”
沙湾姜撞奶,在余荫山房里品姜撞奶
【PART 08 -异域美食,跟着味蕾环游世界】
OGGI卡布里,像电影走出的意式小餐馆
萨莉亚,超值的意式选择
爱塞斯,精致细腻的法式晚餐
1920,珠江边上的德国风情
六本木,一“食”难忘的日式料理
菲越新马泰,吃遍美味东南亚
牛桥泰菜,“泰”地道的温馨与美味
越潮栈,“越”特色越好吃
【 附录A 各种手信,各种美味! 】
【 附录B 时令美食,广州人这么吃! 】
【 附录C 这些“味”,广州! 】
作者介绍
谢文锋,网络知名美食推荐人。三年前,他带着舌尖与相机开始名为“寻味广州”的超级计划。从横街窄巷的西关风味,到逐渐消失的美食,他“吃吃不倦”的精神和“专业吃货”的态度,被POCO网评为“全国十佳美食食神”,更被众多网友票选为“广州美食食神”。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排版和视觉效果也值得称赞,它在保持深度内容的同时,完全没有牺牲阅读的愉悦感。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一些老店时,使用的那种略带复古感的黑白老照片,与旁边当代高清的菜品彩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巧妙地展示了广州这座城市在飞速发展中,那些美味基因是如何被完好地保留下来的。每一道推荐的菜品旁边,通常都会有一个小小的“寻味指数”或者“排队预警”栏目,这些非常实用的信息设计,显示出作者在编写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和时间成本的权衡。举个例子,书中对“艇仔粥”的介绍,不仅包括了配料的多寡,还特别提醒了最佳品尝时间——清晨第一碗的鲜美,是下午重做的那碗无法比拟的。这种对时间、空间和场景的细致捕捉,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本带有强烈个人情感色彩的城市散文集。阅读的过程,就是一次次与这座城市味觉记忆的深度对话。
评分说实话,我买过不少城市的美食地图,但很多都流于表面,无非就是把热门餐馆的名字罗列出来,附带几张漂亮的摆盘照片,读起来感觉非常“空洞”。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它更像是一部富有情感和故事的美食人类学著作。作者似乎对广州的饮食文化有着深入骨髓的热爱和敬畏,他不仅仅在记录“食物是什么”,更在探索“食物背后的人与历史”。比如,他对早茶文化的描写,就远超出了“点心种类”的范畴。他会讲述一家老字号点心铺的师傅,如何坚持用传统的手推车叫卖,这种仪式感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是多么难能可贵。他笔下的干蒸烧卖,不再仅仅是猪肉和虾仁的组合,而是承载着一整个家庭的记忆和技艺的结晶。阅读过程中,我数次停下来,不是因为我饿了,而是因为被那种对传统的坚守和对食材的尊重所打动。这本书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描述食物的词汇丰富且精准,让人读起来有一种强烈的代入感,仿佛真的坐在那张吱呀作响的旧木桌旁,享受着热气腾腾的美味。它成功地将“吃”提升到了一种文化体验的层次,这是我非常欣赏的一点。
评分与其他地方美食指南相比,这本书最让我感到共鸣的一点是,它非常强调“时令性”和“地域性”对于味道的决定性影响。作者似乎花了大量时间去追踪和记录那些随着季节变化而调整菜单的小店。比如,在介绍海鲜大排档时,他并没有笼统地推荐某几种海鲜,而是会明确指出“在初夏,一定要去尝尝当季的濑尿虾,用避风塘的做法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其甜度”。这种对“不时不食”哲学的执着,是判断一个美食作者是否真正理解当地饮食精髓的关键。我曾经在某个旅游旺季跟着另一本攻略去了一家推荐的餐厅,结果吃到的是冰鲜货,大失所望。而这本书,似乎在努力帮你避开那些迎合游客的“假热闹”,引导你去寻找那些真正热爱食材、尊重季节的匠人。它教会我的,是如何慢下来,去等待,去欣赏食物在不同时间点呈现出的最佳状态。这种“等待的艺术”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阅读体验,让人对即将到来的美食之旅充满了敬畏和期待。
评分这本美食探索之旅的指南,简直是为我这种初来乍到广州的“吃货”量身定制的!我一直听说广州是座美食之都,但真正走上街头才发现,琳琅满目的选择让人眼花缭乱,根本不知道从何下手。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黑暗中的一束光。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热爱生活的本地朋友,手把手地教你如何辨别地道的味道。比如,它会细致地描述一碗云吞面里虾仁的新鲜度,面条的碱水味是否恰到好处,汤底的虾籽香气如何层次分明。更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推荐那些名气响亮的酒楼,还深入挖掘了那些藏在老城区巷弄里,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苍蝇馆子”。这些地方,没有华丽的装修,却有着几代人传承下来的手艺。读着这些描述,我仿佛已经闻到了烧鹅皮下那层酥脆的焦糖香,听到了肠粉师傅快速拉网的“呲啦”声。这本书的实用性极强,它不像一些食谱那样侧重于复杂的烹饪技巧,而是专注于“吃”——在哪里吃、怎么点、以及如何品鉴出其中奥妙。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拿着它,按图索骥,去一一打卡那些让人魂牵梦绕的美味角落了。
评分对于我这种对甜品和糖水有特殊偏好的食客来说,这本书的“甜品篇”简直是意外的惊喜。很多美食书在提到广府菜时,总是把重点放在那些大菜上,对于精致的糖水和糕点往往一带而过,草草了事。但这本书显然没有忽略这些画龙点睛的小细节。它细致地分辨了不同季节的糖水配方——夏天如何用清热去火的绿豆沙和马蹄爽来应对湿热,冬天如何用绵软香甜的红豆沙和姜撞奶来驱散寒意。尤其让我感到新奇的是,书中对一些传统广式糕点的制作工艺进行了非常直观的描述,比如如何掌握蒸糕的火候才能达到“软而不黏,韧而不散”的完美口感,如何用新鲜的食材来调配出天然的色彩,而不是依赖人工色素。读完这部分,我立刻去买了食材,尝试制作了一份杨枝甘露。虽然成品与书中所描绘的顶级水准仍有距离,但那种尝试和探索的过程,本身就是阅读这本书带来的最大乐趣之一。它激发了我对动手实践的兴趣,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美味,并非遥不可及,而是藏在对细节的坚持之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