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快乐健身知识手册
定价:18.00元
作者:
出版社:工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50084694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2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低碳生活,快乐健身。
本书详细介绍了适合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健身项目及科学健身的方法,帮你快速掌握健身技巧,轻松达到健身目标,在繁忙中塑造自然健康,快乐美丽的活力人生。
目录
章 健康标准与健康自测
节 现代人的健康观
1.健康和亚健康
2.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十条健康标准
3.不同人群的健康要点
第二节 身体形态、技能、素质的评价标准
1.身体形态的评价标准
2.身体机能的评价标准
3.身体素质的评价标准
第三节 身体形态、机能、素质测量方法
1.身体形态的测量方法
2.身体机能的测量方法
3.身体素质的测量方法
第二章 不同人群的健身
节 青年职工健身
1.青年职工体育锻炼的好处
2.体育锻炼的方法
3.青年职工健身的自我评价
4.走出锻炼的10个误区
第二节 中年职工健身
1.中年职工身体现状
2.中年职工体育锻炼的好处
3.中年职工体育锻炼的误区
4.适合中年职工的体育健身项目
第三节 老年职工健身
1.健康老年人的标准
2.老年职工的生理特点
3.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4.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5.老年人体育锻炼的一般原则
6.老年人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 女性职工特殊时期的科学健身
1.月经期的体育锻炼
2.孕前的运动健身
3.妊娠期的体育锻炼
第五节 职工常用的家庭健身器械
1.杠铃
2.拉力器
3.橡皮带
4.体操棍
5.跑步机
6.登山机
7.手握器
8.健身车
……
第三章 常用健身手段
第四章 家庭娱乐性健身
第五章 日常生活健身
第六章 家庭运动处方
第七章 体育健身与体育保健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语言组织和知识的逻辑结构非常流畅,读起来完全没有负担感,但信息密度又恰到好处,不会让人觉得信息过载。它巧妙地将运动生理学的基本原理融入到日常的训练场景中去阐述。比如,在解释“心率区间”时,它不是直接给出公式,而是通过描述运动时身体内部的感受:“当你还能和身边的人轻松聊完一句完整的话时,你可能处于燃脂区;但当你只能说出几个词时,你就进入了耐力提升区。”这种基于体验的描述,比单纯的数字更有助于记忆和实际应用。此外,书中的“常见误区解析”部分简直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我以前深信“多做有氧才能瘦”,结果体重纹丝不动,这本书解释了“无氧训练对基础代谢的长期提升作用”,让我彻底转变了训练重心。这种“打破迷思,重建认知”的写作手法,非常符合现代人对知识的求真态度。总而言之,这本书在易读性、实用性和科学性之间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是近年来我所接触到的最值得推荐的健康读物之一。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具有鼓舞性,但绝不是那种空洞的鸡汤。它好像深谙运动者在遇到瓶颈期时的心理挣扎。记得有一次我连续两周力量都上不去,非常沮丧,觉得自己是不是天赋就这样了。恰好翻到书中关于“平台期应对策略”的一节。作者用一种非常坦诚的语气写道:“平台期不是失败的标志,而是身体在适应新强度的‘抗议’。”它随后提供了一套“周期性训练调整”方案,建议我暂时将训练强度下降20%,转而专注于动作的精准度和慢速离心收缩。这个建议立刻打破了我的僵局。我不再纠结于举起的重量,而是重新把注意力放回了肌肉的感受上。这种鼓励人“向内看”而不是“向外比”的哲学,真的非常适合长期坚持。此外,书中穿插的一些成功案例,都不是那种健美冠军的夸张身材,而是普通上班族、宝妈通过科学方法获得健康体态的故事,这让“快乐健身”四个字真正落到了实处——它强调的是过程中的愉悦和长久的健康,而非一时的、极端的视觉效果。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我其实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的。毕竟市面上关于健康的读物太多了,质量也是良莠不齐,很多都是夸大其词或者过于学术化,让人望而却步。但是这本的排版和设计风格,首先就给我一种非常亲切的感觉,没有那种冰冷的医学术语堆砌,更像是邻家那位热衷运动的朋友在跟你分享他的“独家秘籍”。我最欣赏的是它对“循序渐进”的把握。比如,它没有一上来就鼓吹高强度的训练,而是花了大篇幅去解释“热身”和“拉伸”的重要性,甚至细致到告诉你每个关节应该活动多少次,幅度多大。这对于我这种常年久坐、稍微运动一下就浑身酸痛的“沙发土豆”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书中关于“基础动作的标准姿势”的讲解,配合着那些清晰的插图,让我第一次清晰地认识到自己以前做平板支撑时,核心根本没用上的窘境。它没有指责你做得不对,而是温柔地引导你如何正确地启动身体的深层肌肉。读完第一部分,我没有觉得压力山大,反而觉得:“原来健身可以这么有逻辑,这么安全。”这种从根本上建立正确观念的写作方式,远比那些只教你“怎么做”的书要高明得多。
评分阅读这本手册时,我发现它在处理“运动伤害预防”方面做得极其细致和负责任。很多健身书为了篇幅,只是简单地提一句“注意安全”,但这本却用接近四分之一的内容,详细解析了常见的运动损伤,比如膝盖的外侧疼痛、肩关节的撞击等,并明确指出了哪些是绝对不能在疼痛时强行训练的信号。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大量的“预康复”和“代偿动作”的指导。例如,如果你的脚踝有旧伤,它会立即推荐一套替代性的、不涉及脚踝大范围活动的腿部训练动作,确保你在养伤期间也能保持身体的激活状态。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体现了作者对读者安全的高度尊重。我个人就因为以前打篮球留下的膝盖问题,一直不敢尝试深蹲。但读完书后,我按照它建议的“泡沫轴放松流程”和“激活臀中肌”的动作,再尝试深蹲时,那种不稳定的感觉明显减少了。这种针对个体差异的指导,让我觉得手中的这本书不再是一本通用的指南,而更像是一份专门为我定制的“健康保险说明书”。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营养与恢复”的重视程度,这部分内容简直可以单独拿出来作为一本小册子出版了。我一直以为健身就是“练就完了”,饿了就少吃点,累了就多睡会儿,直到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训练只是“拆解”肌肉,而营养和休息才是真正的“重建”过程。它对宏量营养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介绍,绝对是我读过的最接地气的版本。它没有用复杂的代谢图表,而是直接告诉你:“如果你是这个体重,做中等强度训练,你需要摄入多少克蛋白质才能有效修复肌肉。”这种量化的建议,比“多吃点肉”这种模糊的指导要实用一百倍。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睡眠质量”的那一章,它详细分析了不同睡眠阶段对生长激素分泌的影响,并给出了一系列改善睡眠环境的实用小贴士,比如睡前一小时远离蓝光,睡前进行简单的腹式呼吸等。我试着严格执行了其中的三条建议,结果第二天早上的精神状态和肌肉酸痛程度都有了肉眼可见的改善。这让我深刻理解到,一个完整的健身计划,绝对不能忽略身体在“幕后”的工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