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风潮总是循环往复,它从创造力的本原出发,其间不管被想象力带到何方,*终都会回归到*初的纯粹──日常的日服。
本书有关于日常衣服的基本款介绍,*有穿搭得体的方法指南,同时讲述了作者夫妇二人从买衣服到卖衣服的创业故事。透过日常的衣服传达了“让每**都过得平常、轻松、舒适”的生活态度。
穿衣服的过程就是建立自己风格的过程,在日常的衣服中找到让自己感觉“舒适”的元素,你会发现,你所追求的风格、时尚、品位,不过是找到那个衣服包覆下舒适、愉悦且安然的自己。
愿亲爱的你,尽情地追逐品位、消遣生活,然后优雅地老去。
林行雄 ,林多佳子 2000年在日本兵库县西宫市苦乐园开设复合品牌时尚店“Permanent Age”,提出了使日常生活过得*加舒适的“基本款服饰”理念,通过日常衣服的穿搭来传达人生哲学。这家店的原创商品追求舒适和细节,风格以清新素雅见长,常使用灰、白、蓝为基本元素,拥有良好的声誉,得到了来自不**别、年龄层的顾客的广泛支持。
在“Permanent Age”之前二人还创办了服装公司“662”和“Itional”,其中,“Itional”在全日本的店面曾多达10家。
同时,二人积极活跃于时尚杂志和各类活动中,所倡导的“成熟时尚”成为热门话题,在**外均引起关注。
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让自己感觉“舒适”的元素,这就是“成熟时尚”。
CHAPTER 1 / 日常的衣服
日常的衣服充满乐趣 ———— 2
选择合身的衣服 ———— 8
如何搭配协调 ———— 12
追求“品位” ———— 17
着装舒适等同于轻便 ———— 23
服装是我们的朋友 ———— 27
我们的回忆 31
CHAPTER 2 / 日常的衣服及穿着得体的方法
基本款商品 ———— 36
白色的作用 ———— 44
如何选择合身的裤子 ———— 49
成年人的牛仔装 ———— 52
对襟毛衣有多少件都不嫌多 ———— 55
我钟爱的藏青色夹克衫 ———— 59
具有正装风格的轻便夹克衫 ———— 62
具有品位的外套 ———— 65
华丽的配饰 ———— 68
穿衣搭配的好搭档——披肩 ———— 72
帽子是打造时尚着装的好助手 ———— 74
着装的关键在于鞋子 ———— 77
轻便而时尚的包包 ———— 80
时而温柔,时而严厉……还有从未改变的“淘气” 82
(CHECK&STRIPE; 在田佳代子)
CHAPTER 3 / 我们的事业的开端
我们相遇在小学校园 ———— 88
个性张扬的时代 ———— 92
向俱乐部老板学习 ———— 97
我们的服装店“662”诞生啦 ———— 101
拼命三郎 ———— 106
创立“Itional”之后 ———— 111
“Permanent Age”:用基本款服饰打造穿衣品位 ———— 115
怀有坚定的信念所以不会动摇 117
(快晴堂 杉田直人)
CHAPTER 4 / Permanent Age 永恒不变的事物
品位需要时间的沉淀 ———— 122
丢弃无用之物,找到你的风格 ———— 126
自然美才是真的美 ———— 131
让每个人舒适地享受生活 ———— 136
杰奎琳?肯尼迪 ———— 140
史蒂夫?麦奎因 ———— 144
一个人的服装品位是从小建立的 ———— 148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 152
用认真的态度对待一切 ———— 157
我的梦想是“成为创作者” ———— 161
服装带给我的精彩人生 ———— 165
不给自己设定时限,顺其自然 ———— 169
希望“Permanent Age”成为永恒 ———— 173
后 记 177
如果你期待的是一本教你如何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多“看起来很贵”的衣服的实用手册,那么这本书可能会让你失望。但如果你在寻求一种关于“穿着本体论”的深刻洞察,那么《日常的衣服》将是一座宝藏。我最欣赏它那种近乎残酷的诚实,它毫不避讳地讨论了衣服的“寿命”和“衰败”——一件衣服最终必然会破损、褪色、直至被丢弃的命运,以及我们如何在这必然性面前,努力去延长其“美好存在的瞬间”。书中引用了许多跨学科的理论,从现象学到材料科学,使得对“着装”的探讨立体而丰富。比如,它解释了为什么手工缝制的纽扣比机器压制的更不容易脱落,这背后隐藏着物理学的稳定性和手工艺人的专注力。整本书的节奏是沉稳而缓慢的,它不急于给出结论,而是抛出问题,引导读者自行探索答案。它的风格是高度内敛的,没有夸张的宣传口号,文字如同精细的瑞士手表内部零件,精密、复杂,但一旦合上盖子,就呈现出一种无懈可击的整体美感。它真正改变了我对“穿衣”这件事的认知,将其从一个表面的行为,提升到了一个关乎存在和时间维度的严肃课题。
评分令人耳目一新的是,这本书跳脱了传统时尚刊物对“明星同款”或“本季流行色”的执着,转而将目光聚焦在那些被主流话语系统忽略的、真正构成我们生活基石的衣物上。它对基础款的解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比如,一件完美的白T恤,作者能从领口的松紧度、门襟的缝合方式,到棉纤维的捻度和吸湿排汗性进行全方位的剖析,让你明白为什么有些白T恤穿一次就松垮,而有些却能陪伴你多年。这种对“无名之物”的致敬,让我对衣柜里的每一件基本款都重新审视了一番。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关于“衣物的情感记忆”的论述。作者提到,某些衣物会因为特定的气味(比如雨后泥土的气味,或者某个香水的残余)而锁定某段记忆,使人产生强烈的身体反应。这不仅仅是描述,而是有理有据地阐述了纺织品作为“气味载体”的特殊作用。这本书的语言是极其富有画面感的,读起来仿佛置身于一间光线柔和、充满皮革和旧书气味的裁缝工作室,每一个词语都精确地落在点上,精准而有力,毫无冗余的华丽辞藻。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时尚界的清流!我一直都在寻找那种能把日常穿搭提升到艺术层面的指南,而《日常的衣服》完全满足了我的期待。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穿”,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这么穿”。作者非常擅长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不同面料、剪裁和色彩组合在不同光线下呈现出的微妙变化,那种对细节的痴迷,读起来让人心旷神怡。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质感”的章节,作者没有停留在老生常谈的羊毛、丝绸这些基础概念上,而是花了大量篇幅去解析丹宁布随着时间推移产生的“包浆”和“褪色”美学,以及粗花呢那种看似随意实则充满结构感的魅力。看完这一部分,我对待衣柜里那些旧物都产生了一种新的敬畏感,仿佛它们不再是简单的布料堆砌,而是承载了记忆和个性的载体。这本书的排版和摄影也堪称一绝,那些模特们并非摆出刻意凹造型的姿势,而是捕捉了他们在真实生活中,比如清晨从窗口接过咖啡,或者在午后阳光下翻阅书籍时的瞬间。这种“非摆拍”的真实感,让读者更容易代入和学习。对于那些厌倦了快时尚潮流、渴望建立持久个人风格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它提供了一种慢下来的视角,鼓励我们去欣赏服装本身的故事和工艺,而非仅仅追逐转瞬即逝的热点。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远超我的想象,它简直像是一部隐藏在服装评论下的社会人类学著作。我特别关注的是其中关于“功能性”与“形式美”之间辩证关系的探讨。作者并没有完全否定美观的重要性,但却将重点放在了服装如何服务于人的行动、劳动和生存需求上。例如,书中详细分析了工装(Workwear)的演变,从最初为了耐磨、安全而设计的口袋数量、铆钉加固,是如何一步步被解构、重构,最终融入到高级时装T台上的。这种跨越阶层和语境的分析,让我看到了服装背后的权力结构和文化迁移。而且,作者对“修补”和“改造”的推崇简直是神来之笔。书中有一章专门介绍了日本的“刺し子”(Sashiko)技术,不是简单地展示如何缝补,而是深入探讨了这种行为如何体现了一种对物品的珍惜和与不完美的共存态度。这对于习惯了“坏了就扔”的现代消费主义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强烈的反思邀请。这本书的文字是密集的,信息量极大,需要反复阅读才能领会其中深意,它不是那种可以轻松翻阅的“速食读物”,而更像是需要沉下心来品味的经典。
评分坦白说,初拿到这本书时,我还有些疑虑,毕竟市面上关于穿搭的书籍汗牛充栋,大多不外乎“今年流行什么颜色”或者“梨形身材如何扬长避短”这类公式化的内容。然而,《日常的衣服》彻底颠覆了我的预期。它的叙事方式非常自由和松散,与其说是一本“指南”,不如说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裁缝在深夜里跟你分享他的心路历程。书中大量的篇幅是关于“工具”和“环境”的讨论,比如一把好的剪刀如何影响一件衬衫的垂感,或者不同城市的气候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当地人对服装厚度和透气性的偏好。我记得有一段写到在潮湿的港口城市,人们如何偏爱那些快速干燥且不易起皱的亚麻混纺面料,这让我豁然开朗——原来我们的着装选择是如此深刻地与我们所处的地理环境相互作用。作者的语言风格带着一种近乎哲学的思辨,不咄咄逼人,却字字珠玑。它引导你思考,你的衣服是为了取悦谁而存在的?是为了适应外部世界,还是为了安抚内在的自我?读完后,我的衣橱规划不再是单纯的“填补空白”,而是变成了一种深思熟虑后的“物质宣言”。它真正教会我的,是如何在日常的琐碎中,找到属于自己审美的宁静角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