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养生堂:降血压该怎么吃(你必知的100味降压药食通补方) 9787555212997

百姓养生堂:降血压该怎么吃(你必知的100味降压药食通补方) 978755521299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兴广 著
图书标签:
  • 高血压
  • 降压食疗
  • 药食同补
  • 养生保健
  • 健康饮食
  • 中医养生
  • 食谱
  • 家庭医学
  • 健康生活
  • 慢性病预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枫林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ISBN:9787555212997
商品编码:3004526318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百姓养生堂:降血压该怎么吃(你必知的100味降压药食通补方)

定价:32.00元

作者:李兴广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55212997

字数:

页码:25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可怕的高血压,让人难以把持的平衡! 防止血压值太高,小心动脉硬化、心肌梗塞、脑中风找上门! 一味降压中药,让血管变得年轻,让健康不再踩到翘翘板上。

内容提要


《百姓养生堂:降血压该怎么吃(你必知的100味降压药食通补方)》知名中医专家依据自身数十年临床经验结合典籍验证,总结出100味药房可买到的降压药妙方,便于一般读者居家保健降压时对症使用。

目录


章 降血压——让健康不再走“高空钢丝”
读懂血压值,它是身体健康的风向标
何谓高血压
高血压牵动着“五脏六腑”
你知道吗大部分高血压都是自己“精心培养”出来的!
不可忽视的高血压症状
可怕的高血压,心脏和大脑的杀手

第二章 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做自己的保健医生
降血压从平衡气血、协调脏腑开始
老中医教你降血压从养肝开始
治疗高血压,首先要看懂选对你吃的药
择时服药有讲究,阻止血压值升高
打破错误用药观点,有效降压更安全

第三章 对症药疗小病一扫光——专家教你吃对中药稳定m压
大蓟——保持血管弹性,有助降血压
山楂——有效调节收缩压、舒张压,辅助降血压
川芎——降低胆固醇,改善高血压引发的头痛眩晕
天麻——保护心脏,对血管平滑肌有解痉作用
木耳——缓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辅助治疗老年高血压
五味子——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高血压症状
车前子——保持血管弹性,有降血压之功效
牛黄——扩张、清理血管,防止血压升高所致的头晕
牛膝一抑制血压上升,缓解高血压早期症状
玉米须——扩张末梢小血管,缓解高血压头晕目眩
石决明——清肝明目,缓解高血压眼底出血症
龙骨——缓解高血压性头痛,帮助高血压患者调养身体
龙胆草——适宜有头晕症状的高血压患者食用
生槐花——扩张冠状血管,改善高血压
代赭石——清肝熄风,改善原发性高血压病
地龙——调整血压,增强血管弹性
地骨皮——稳定血脂,预防高血压并发症
当归——扩张外周血管,有效降低血压
肉桂——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疾病
全蝎——缓解脑供血不足,帮助控制血压上升
决明子——抑制胆固醇的升高,适用于高血压兼冠心病
防己——扩张血管,调节血压
杜仲——持久降压,适用于单纯性高血压症
芹菜——避免血管收缩引起血压上升
吴茱萸——维持血压稳定,适宜于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
牡蛎——降低血压和预防前期高血压
牡丹皮——滋养肝肾,用于气滞血瘀型高血压
龟甲——软化血管壁,降压又降脂
青木香——行气疏肝,用于气滞血瘀型高血压
青葙子——缓解高血压诱发的头疼目眩
苦丁茶——有效降低血压,防止血栓
苦参——软化血管,有效降压
刺蒺藜——滋阴平肝,保护和软化血管
罗布麻——改善高血压,预防冠心病
泽泻——改善血液循环和血压状态,缓解“三高”症状
珍珠——缓解血压升高引起的头晕目眩等症状
珍珠母——平肝潜阳,防止诱发的高血压
栀子——疏肝理气,有效降压
钩藤——降低血压,防止血液黏性增大引起血压上升
茺蔚子——扩张血管、利尿降血压
莱菔子——防止动脉硬化和血栓的形成
莲子心——扩张血管,主治高血压、冠心病
夏枯草——降低胆固醇,预防高血压
臭梧桐——预防高血压、冠心病,降低中风概率
益母草——增加冠脉流量,降血压的理想品
桑叶——改善心肌供血,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桑白皮——降低血脂和胆固醇,预防血管硬化
桑寄生——辅助治疗肝肾亏虚型高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
黄芩——降低胆固醇,软化血管降血压
黄连——降低血管阻力,预防高血压
黄芪——双向调节血压,适合气血两虚型高血压
菊花——有效缓解头晕头痛,预防和治疗高血压
野菊花——有较好的利尿作用,辅助降压
羚羊角——补肾降压,改善微循环
淫羊藿——减少血管阻力,改善高血压和血脂异常
琥珀——活血散瘀,调节血压
葛根——改善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头晕、耳鸣等症状
蔓荆子——降血压,预防动脉硬化
磁石——降低血脂,有利于维持血压稳定
莶草——扩张末梢血管,降低血压
僵蚕一双向调节血压,缓解高血压

附录1 防止皿管过早老化的6大养生法
附录2 有助于降血压的饮食调养3原则
附录3 有效的降血压巾医简易调养法
附录4 有效的降血压食养及预防速查表
附录5 高皿压患者突发危象救治法
附录6 家庭自救必学的心脏复苏法

作者介绍


李兴广,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教研室教授、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中药方剂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医学综合课程教学中心主任。
  1983年自北京中医学院毕业后进入北京中医药大学,20余年来,一直活跃在教学和临床的线,主讲中药学、本草文献学、中药饮片辨识等课程。并坚持临床教学工作,开设特色门诊,针对各种常见病症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治疗内科、皮肤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先后承担各级科研课题10余项。主编和参加编写的著作40余部。
  2003年获北京市人民“首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文摘


《百姓养生堂:降血压该怎么吃(你必知的100味降压药食通补方)》:
  
  高血压患者突发危象救治法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多呈现不稳定的特征,轻者会出现剧烈头痛、眩晕、视力模糊、神智改变、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表现,重者可发生抽搐、昏迷、心绞痛、心力衰竭等。掌握高血压急救知识,就能将高血压紧急发作带来的危害降到低。
  情况一:突然出现话说不清楚、活动不便时,高血压患者必须马上服用短效降压药,先将血压暂时稳住,然后就近送往医院就诊,并做相关的检查。
  情况二:饱餐或劳累后产生胸闷、胸痛时,饱餐后引起心绞痛,立即舌下含服,或者含服消心痛。因为血压骤然升高除了会使血管收缩之外,还会诱发心绞痛。
  情况三:高血压患者在夜间突然出现呼吸困难、难以入睡的现象时,立即在舌下含服或者口服消心痛,也可口服卡维地洛或者卡托普利。同时,在症状得以缓解时,及时去医院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检查心脏有无病变。
  情况四:当发生心绞痛时血压突然升高极易导致血管收缩而引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家人让其舌下含服1片,让患者安静卧床吸氧,等到症状缓解时,再迅速送往医院救治。
  情况五:高血压诱发脑出血时,要让病人完全卧床,并将其头部垫高,使其侧卧,以便能够将呕吐物及时吐出来,避免呕吐物堵塞咽喉而引起窒息。尽快将病人送往医院,过程中避免震动,尤其不能随意挪动病人的头部。
  情况六:原已有过脑出血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再度升高时,要防止脑出血再发,及时送医院治疗,尽快将血压控制在150/85mmHg左右。家庭自救必学的复苏法所谓的心脏复苏术,是将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两种施救措施结合起来的方法。急症高血压患者倘若在施救过程中出现心脏暂时停止跳动的现象,要对其实施心脏复苏术,以便为医院救治赢得时间。因此,掌握的心脏复苏术,是家庭自救的措施。
  步,找准心窝。施救人员先找准被施救者肋骨下缘的位置,然后顺着肋骨上移,找到肋骨与胸骨交会的心窝处,此处即为施救的重点部位。
  第二步,有效的手部位置。将中指放在被施救者的心窝上,然后食指紧靠中指,放在胸骨上并进行定位。用另一只手的掌根紧紧靠在已经定位的那只手的食指旁,使得掌根恰好落在胸骨的中线上,放好后,抽出定位的那只手重叠放在上面。将两只手的手指相扣或者翘起,以免使被施救者的肋骨受到重压而骨折。
  第三步,正确的身体姿势。施救者面向被施救者呈,两腿稍微张开至与肩膀同宽,两手臂要伸直,然后直接下压,将压力推至患者的胸骨上。此时要注意,在施救的过程中,下压时施救者的手肘不能弯曲。
  第四步,施压技巧。下压时,要将胸骨往下按压4~5厘米;释放时,手部不用力,但是要保持相对位置不变,这样来回上下,反复按摩15次。
  第五步,结合人工呼吸。在进行完胸外按压后,进行人工呼吸(每分钟80~100次),连续做15次胸外按压,再做2次人工呼吸,每5秒一次。
  第六步,重复进行。大约1分钟后,再以同样的方式进行胸外按摩和人工呼吸4次,如果这时还是无任何脉搏跳动的迹象,还要继续进行心肺复苏术,如果通过这样的方式患者已经有了呼吸,要让其保持侧卧方式,以免由于血压升高,造成堵塞物堵塞喉管的现象发生。
  ……

序言



探寻健康密码:现代人如何通过日常饮食实现慢性病管理与生活质量提升 (本书聚焦于提供基于科学证据的、可操作的、面向大众的慢性病管理与健康提升的饮食策略,不涉及特定药食同补的配方,专注于宏观营养学指导和生活方式干预。) 引言:看不见的健康挑战与饮食的重塑力量 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s)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它们往往潜伏在日常习惯之中,其中,不健康的饮食模式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不再仅仅需要了解“生病了该吃什么药”,更需要深刻理解“如何通过‘吃’来预防疾病、管理现有健康状况,并最终提升生命的质量”。 本书旨在成为一本实用的生活指南,它跳脱出传统医学或特定食疗配方的窠臼,深入探讨营养学、代谢科学与日常膳食之间的复杂关联。我们相信,最强大的“健康干预”武器,就隐藏在您的餐盘之中。 本书将带领读者进行一场关于“吃”的深度学习之旅,其核心理念是:通过系统化的饮食结构调整、营养素的精准平衡摄入,以及建立可持续的健康生活方式,实现对现代慢性病的有效自我管理与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 --- 第一部分:理解现代健康危机——超越症状的根源追溯 1. 现代饮食的“失衡”地图: 本部分将从宏观视角审视现代西方饮食模式(Western Diet)对人体的影响。我们将剖析高精加工食品、反式脂肪、过量添加糖和钠的摄入如何悄无声息地破坏人体的内环境稳态。 隐形杀手: 深入探讨食物中的“空热量”——仅提供能量却缺乏必需微量营养素的食物,如何导致“营养不良性肥胖”。 炎症的温床: 解释慢性低度炎症(Low-grade Chronic Inflammation)在几乎所有慢性疾病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哪些常见的食物是炎症的主要驱动力。 代谢综合征的连锁反应: 系统梳理胰岛素抵抗、高血压、血脂异常和中心性肥胖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它们如何共同指向更严重的长期健康风险。 2. 个体化营养学的崛起: 我们认识到,没有一种“万能药膳方”适用于所有人。本章重点介绍如何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初步的健康自我评估。 基础代谢的理解: 了解您的基础代谢率(BMR)和日常能量消耗,为热量控制打下科学基础。 肠道菌群与健康的双向奔赴: 详细介绍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与功能,以及饮食如何直接塑造这个“第二器官”,对情绪、免疫和代谢的影响。 --- 第二部分:构建抗病基石——营养素的精准平衡艺术 本书的重点在于均衡的宏量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必需的微量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的优化配置,而非推崇任何单一的“超级食物”。 1. 碳水化合物的“重塑”:从糖负荷到纤维力量 告别精制糖陷阱: 详细对比不同糖分的代谢路径,提供日常生活中识别和规避隐藏糖分(如果葡糖浆、麦芽糊精等)的实用技巧。 纤维:被低估的营养巨星: 区分可溶性与不可溶性纤维的作用,解释它们如何通过延缓血糖吸收、促进肠道蠕动和喂养有益菌群来维持代谢健康。推荐富含天然纤维的食物来源。 全谷物与血糖管理: 分析升糖指数(GI)和血糖负荷(GL)的实际应用,指导读者如何选择对血糖影响最小的主食。 2. 脂肪的“去污名化”与优质选择 脂肪并非敌人: 澄清关于胆固醇和脂肪的常见误解。重点讲解必需脂肪酸——Omega-3(EPA/DHA)和Omega-6的理想比例,以及如何通过食物改善这一比例。 烹饪用油的选择哲学: 探讨不同油脂(如特级初榨橄榄油、牛油果油、椰子油)的烟点和脂肪酸构成,指导读者根据烹饪方式选择最安全的用油。 3. 蛋白质的质量与摄入时机 氨基酸谱的考量: 介绍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如何确保摄入足量且种类齐全的必需氨基酸。 肌肉维持与代谢健康: 探讨中老年人群在控制体重时,如何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以对抗肌肉流失(Sarcopenia),以及蛋白质对饱腹感的影响。 4. 微量营养素:维持细胞功能的“润滑剂” 矿物质的重要性: 重点分析镁(压力与血压调节的关键)、钾(钠钾平衡的保护者)和钙(不仅关乎骨骼)在现代饮食中的摄入现状与优化策略。 关键维生素的角色: 探讨维生素D在免疫调节和代谢中的作用,以及B族维生素在能量转化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 --- 第三部分:建立可持续的健康生活方式——从餐桌到厨房的革命 本书的终极目标是让读者掌握一套可以长期坚持的饮食习惯,而非短暂的“节食”。 1. 膳食模式的选择与落地: 介绍全球公认的、对慢性病管理有效的膳食模式,并提供本土化的实施方案: 地中海模式的精髓: 强调植物性食物、健康脂肪和适量鱼类的组合,以及这种模式对心血管健康的长期益处。 DASH饮食原则的应用: 聚焦于如何通过增加蔬菜、水果和低脂奶制品,同时严格限制钠的摄入,来实现血压管理的初步目标。 食物的“组合学”: 讲解如何通过营养素的协同作用,最大化食物的吸收率和健康效益(例如,搭配维生素C促进铁的吸收)。 2. 战略性进食:时间与频率的艺术 “何时吃”比“吃什么”同样重要: 探讨进食时间窗口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间歇性禁食的原理与实践(大众化视角): 介绍不同的禁食模式及其潜在的代谢益处,并强调其安全性和适用范围。 3. 走出厨房:环境因素与心理健康 解读食品标签的“生存指南”: 教您如何快速识别产品中的高钠、高糖、不健康脂肪和人工添加剂。 应对外食的智慧: 提供在餐馆、聚会中做出“健康选择”的实用技巧,避免“一顿毁所有”的风险。 正念饮食(Mindful Eating): 强调回归食物本身,培养对饥饿和饱腹信号的敏感性,这是实现长期体重和健康管理的关键心理基石。 结语:掌控您的营养主权 本书提供的是一套完整的知识框架和一套灵活的操作工具箱。它鼓励读者成为自己健康故事的积极主导者,通过科学、审慎的日常饮食选择,将潜在的健康风险转化为持久的活力与福祉。健康不是目标,而是一种持续优化的生活方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实在”和“可操作性”,一点都不像那些空泛的理论说教。作者在阐述健康理念时,语言非常朴实,没有太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读起来就像是邻居家一位经验丰富、心地善良的长辈在跟你娓娓道来,让人感到无比信服。我特别欣赏它对日常食材的挖掘和利用,很多被我们忽略的家常菜、时令蔬菜,在书中都被赋予了新的“药用”价值。比如,关于某些特定烹饪方式对营养保留的影响,解释得非常细致,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简单的做法反而更有效。而且,书中提供的食谱都不是那种需要特殊进口食材或者复杂厨具才能完成的“大工程”,大部分配料都能在普通菜市场轻松买到。这种“人人都能做”的设计理念,极大地降低了普通人将养生融入日常生活的门槛。真正好的养生书,就应该这样,把高深的理论转化为厨房里实实在在的行动指南,让人感觉健康管理就在举手投足之间。

评分

这本书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感也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一本食谱大全,更像是一本关于中华传统饮食智慧的微型教材。在介绍某些药食材的功效时,作者会适当地穿插一些关于它们在古代本草学中的记载或民间流传的故事,这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趣味性,也让读者对这些食物产生了更深的敬意和情感连接。我尤其喜欢它讨论食物的“气性”和“归经”的部分,虽然这是传统医学的范畴,但作者用现代的语言将这些概念解释得深入浅出,让人明白了为什么某些食物适合早上吃,而另一些则最好在晚上。这种对传统智慧的尊重和创造性的阐释,让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一般的“健康指南”,更像是一份流动的文化遗产的传承。它告诉我们,养生并非西方舶来的新概念,而是深植于我们饮食文化中的古老智慧,等待我们去重新发现和激活。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在处理突发的小状况时,它的应急手册功能简直是“救星”。比如,书中专门有一章节是关于如何快速利用手边的食材缓解一些轻微的不适,比如应季的过敏反应或者突如其来的消化不良。这些不是需要长期调理的“大病”,而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小插曲。作者提供的解决方案往往是立竿见影的,而且材料极其简单,很多时候就是厨房里常备的姜、葱、醋这些基础调料。我最近一次因为受凉有些咳嗽的倾向,按照书中的一个简易姜汁饮用配方试了一下,效果比我以前买的任何止咳糖浆都要来得自然和舒缓。这种“随手可得的急救包”式的设计,大大提升了这本书在家庭中的地位,让它从一本放在书架上的参考书,变成了一本随时可以翻阅、充满生活气息的“厨房伙伴”。它教会我的不是复杂疗法,而是如何用最日常的方式,守护家人的健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完全不是那种传统养生书籍的刻板印象。封面色彩明快,用了很多柔和的自然色调,让人感觉很亲切、很接地气。翻开内页,字体清晰度很高,阅读起来毫不费力,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在细节处理上非常用心。比如,很多食疗方子都配有精美的食物实拍图,这对于我这种“视觉系”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能直观地感受到食材的形态和最终成品的样子,大大增加了实践的动力。书中的版式设计也很有层次感,知识点和注意事项之间留白得当,不会让人感觉信息量过载。特别是一些关键的养生穴位图示,标注得非常精准,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找到正确的位置。这种对用户阅读体验的重视,让整个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一项任务。它成功地把一个严肃的健康话题,用一种非常现代、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呈现了出来,让人愿意一页一页地读下去,去探索那些隐藏在美味背后的健康智慧。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立刻感觉自己的厨房世界观被重塑了。过去总觉得养生就是吃得清淡寡味,或者需要严格计算卡路里,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强调的是“药食同源”,教你如何在享受美食乐趣的同时,悄悄地调理身体。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于不同体质和不同季节的饮食侧重点分析得极其到位。例如,对于我这种常年感到脾胃虚寒的人,它推荐的几款暖胃汤水,不仅口感上佳,而且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的消化状况确实有了明显的改善。这种即时反馈的体验,比任何长篇大论的医学解释都要有说服力。作者的叙事逻辑非常清晰,从基础的食材属性讲起,逐步过渡到具体的病理调理,最后落脚到可执行的食谱。这种层层递进的结构,让读者很容易跟上思路,并且能建立起一套自己的健康饮食框架,而不是盲目地照搬某一个食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