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抗日戰爭軍事史料叢書:華南人民抗日遊擊隊 文獻(3)
定價:68.00元
作者:中國抗日戰爭軍事史料叢書編審委員會
齣版社:中國人民解放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0657070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國抗日戰爭軍事史料叢書編審委員會編的《華南人民抗日遊擊隊文獻(3)》選編瞭從1944年8月至1945年10月,中央、中央軍委、中央領導人、總部、南方(長江)局對華南抗日武裝鬥爭的決策、指示、批示及有關文電;華南各省區黨組織與各抗日縱隊、遊擊隊領導機關關於華南抗日武裝鬥爭的決定、指示、作戰方案、總結、報告及來往文電;省委、省工委和縱隊以上領導人的重要書信、總結、文章;中央、南方局及各縱隊齣版的報刊有關社論、評論共計123篇。文獻保持瞭曆史原貌。
目錄
董必武關於南路特委直屬南方局緻電(1944年8月4日)中央關於外交工作的指示(1944年8月18日)林平關於東江軍政委員會及遊擊隊活動情況緻中央、中央軍委電(1944年8月31日)東江軍政委員會關於軍事等工作的決定(1944年8月)東江縱隊鐵東大隊一九四三年軍事工作總結提綱(1944年夏)東江縱隊政治部關於反內戰動員工作的指示信(1944年9月4日)關於支持第三黨在粵工作緻林平電(1944年9月7日)林平關於潮梅工作緻並轉中央電(1944年10月10日)林平關於曾生同美軍人員談話情況緻中央軍委轉和中央電(1944年10月17日)董必武關於東江應和南路保持聯係緻林平並電(1944年10月20日)曾生等關於東江縱隊實力及分布地區緻中央軍委總參謀部電(1944年lO月24日)林平關於中區縱隊成立宣言緻轉中央、中央軍委電(1944年10月24日)中央關於發展廣東遊擊戰爭等問題緻林平轉軍政委等電(1944年10月26日)東江縱隊關於一年來的工作給中央的報告(1944年10月)黃彰在桂東南各縣組織負責人會議上的報告(1944年10月)林平、楊康華關於發動群眾準備反攻爭取勝利給東江縱隊各部隊的指示(1944年11月1日)林平關於落實中央嚮西發展打通瓊崖聯絡指示情況緻並轉中央電(1944年11月11日)中央關於東江、瓊崖工作給林平的指示(1944年11月14日)楊康華等關於加強黨的工作給東江縱隊各部隊的指示(1944年11月19日)東江縱隊政治部關於縱隊成立周年紀念宣傳教育大綱(1944年11月22日)廣東省委為挽救廣東全麵淪陷危機堅持對敵鬥爭宣言(1944年11月25日)東江縱隊關於國民黨頑軍勾結僞軍嚮我進攻緻中央電(1944年12月2日)東江縱隊政治部關於肅清軍閥主義、官僚主義的指示(1944年12月2日)瓊崖特委關於當前局勢與對策的緊急指示(1944年12月3日)東江縱隊關於挽救廣東危局的緊急宣言(1944年12月12日)……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對這種“叢書”形式的書籍情有獨鍾,因為它意味著一個龐大而係統的工程。華南地區地域遼闊,情況復雜,單一的文獻顯然不足以勾勒全貌。我推測這套叢書的編纂者在資料搜集上下瞭極大的功夫,他們跨越瞭時間與空間的阻隔,將不同時期、不同側麵的材料整閤在一起。閱讀時,我更傾嚮於將其視為一個整體來理解,對比不同時期文獻的側重點變化,比如從早期的“生存鬥爭”轉嚮後期的“戰略配閤”。這種對比能幫助我們理解抗戰局勢的演變,以及遊擊隊自身組織和戰略的成熟過程。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的“全景性”,它試圖提供一個多維度的視角,讓讀者能夠從一個更宏觀、更係統的高度去審視這段曆史,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零散的英雄事跡上。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確實很有年代感,封麵那種樸素的灰色調,配上工整的宋體字,一下子就把人拉迴到瞭那個波瀾壯闊的年代。我特意找來這本書,就是想深入瞭解一下在那個特殊時期,華南地區的遊擊隊是如何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堅持鬥爭的。光是目錄就夠讓人肅然起敬瞭,裏麵羅列的那些文獻資料,每一個標題背後都可能隱藏著一段血與火的曆史。我尤其關注那些關於遊擊隊情報網絡和物資補給的記載,畢竟在敵人的嚴密封鎖下,這些都是決定生死的關鍵。翻開內頁,那些泛黃的紙張和油墨的味道,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當年的崢嶸歲月。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收藏瞭多少史料,更在於它為我們還原瞭一個真實、立體、充滿血肉的抗戰側麵。我期待著從這些原始的文字中,去觸摸那些英雄人物的脈搏,去感受他們麵對絕境時的堅韌與智慧。這不僅僅是一本曆史書,更像是一扇通往過去的時光之門。
評分作為一個對軍事史有著濃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我通常會先從戰略部署和戰役分析的角度去審視這類資料。這本書匯集的文獻,從側麵反映瞭華南遊擊隊在沒有正規軍大規模支援的情況下,如何運用靈活機動的遊擊戰術來牽製和消耗敵人有生力量。我注意到其中一些關於敵我力量對比的原始數據,那些觸目驚心的差距,更能凸顯齣他們鬥爭的復雜性與艱巨性。比如,遊擊隊如何利用復雜地形進行伏擊和撤退,如何在有限的彈藥和糧食條件下維持長期作戰的能力,這些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如果這些文獻中包含有指揮員的戰鬥日誌或作戰命令的節選,那無疑會為我們理解那個時期軍事思想的實踐提供寶貴的案例。這本書的重量,不在於宏大的敘事,而在於那些微觀的、具體的操作細節,它們是構建整體曆史圖景的基石。
評分說實話,我購買這本書主要是齣於一種“搶救曆史”的心態。如今,親曆者越來越少,很多鮮活的記憶和細節如果沒有被文字記錄下來,很可能就永遠湮滅瞭。這本書收錄的文獻,很可能包含瞭許多從未公開發錶過的口述史料或者內部通訊記錄,這對於後世的研究者來說,是無價之寶。我尤其希望能夠從中找到一些關於地方民眾支持和掩護遊擊隊的故事。畢竟,人民戰爭是遊擊戰的靈魂所在。如果沒有地方百姓的生死相依,遊擊隊根本無法在敵占區立足。這些文獻如果能描繪齣軍民魚水情深的一幕幕,那它就不僅僅是一部軍事史料,更是一麯深沉的人性贊歌。我願意花大量時間去仔細甄彆和研讀,從中挖掘齣那些被主流敘事所忽略的、卻同樣光輝的篇章。
評分從文獻整理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校對和注釋工作想必是極其繁瑣而嚴謹的。曆史文獻的整理工作,其難點往往在於如何忠實地還原原始信息,同時又要確保現代讀者的可讀性。我希望能看到詳盡的注釋,標注齣那些曆史名詞、人名以及地理位置的背景,這對於理解晦澀的舊時文字至關重要。如果其中包含瞭早期遊擊隊繪製的地圖或者根據地範圍的示意圖,那對理解其戰略布局將是極大的補充。這本書的齣版,本身就是對曆史責任的一種擔當,它代錶著一種嚴肅治學的態度。我希望這本書的質量能夠配得上它所承載的厚重曆史,無論是紙張的耐用性還是印刷的清晰度,都應當是能夠經受住時間考驗的精品,這樣纔能確保這些珍貴的資料能夠長久地流傳下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