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 文献(3)
定价:68.00元
作者: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
出版社: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0657070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的《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文献(3)》选编了从1944年8月至1945年10月,中央、中央军委、中央领导人、总部、南方(长江)局对华南抗日武装斗争的决策、指示、批示及有关文电;华南各省区党组织与各抗日纵队、游击队领导机关关于华南抗日武装斗争的决定、指示、作战方案、总结、报告及来往文电;省委、省工委和纵队以上领导人的重要书信、总结、文章;中央、南方局及各纵队出版的报刊有关社论、评论共计123篇。文献保持了历史原貌。
目录
董必武关于南路特委直属南方局致电(1944年8月4日)中央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1944年8月18日)林平关于东江军政委员会及游击队活动情况致中央、中央军委电(1944年8月31日)东江军政委员会关于军事等工作的决定(1944年8月)东江纵队铁东大队一九四三年军事工作总结提纲(1944年夏)东江纵队政治部关于反内战动员工作的指示信(1944年9月4日)关于支持第三党在粤工作致林平电(1944年9月7日)林平关于潮梅工作致并转中央电(1944年10月10日)林平关于曾生同美军人员谈话情况致中央军委转和中央电(1944年10月17日)董必武关于东江应和南路保持联系致林平并电(1944年10月20日)曾生等关于东江纵队实力及分布地区致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电(1944年lO月24日)林平关于中区纵队成立宣言致转中央、中央军委电(1944年10月24日)中央关于发展广东游击战争等问题致林平转军政委等电(1944年10月26日)东江纵队关于一年来的工作给中央的报告(1944年10月)黄彰在桂东南各县组织负责人会议上的报告(1944年10月)林平、杨康华关于发动群众准备反攻争取胜利给东江纵队各部队的指示(1944年11月1日)林平关于落实中央向西发展打通琼崖联络指示情况致并转中央电(1944年11月11日)中央关于东江、琼崖工作给林平的指示(1944年11月14日)杨康华等关于加强党的工作给东江纵队各部队的指示(1944年11月19日)东江纵队政治部关于纵队成立周年纪念宣传教育大纲(1944年11月22日)广东省委为挽救广东全面沦陷危机坚持对敌斗争宣言(1944年11月25日)东江纵队关于国民党顽军勾结伪军向我进攻致中央电(1944年12月2日)东江纵队政治部关于肃清军阀主义、官僚主义的指示(1944年12月2日)琼崖特委关于当前局势与对策的紧急指示(1944年12月3日)东江纵队关于挽救广东危局的紧急宣言(1944年12月12日)……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很有年代感,封面那种朴素的灰色调,配上工整的宋体字,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我特意找来这本书,就是想深入了解一下在那个特殊时期,华南地区的游击队是如何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坚持斗争的。光是目录就够让人肃然起敬了,里面罗列的那些文献资料,每一个标题背后都可能隐藏着一段血与火的历史。我尤其关注那些关于游击队情报网络和物资补给的记载,毕竟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这些都是决定生死的关键。翻开内页,那些泛黄的纸张和油墨的味道,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的峥嵘岁月。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收藏了多少史料,更在于它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立体、充满血肉的抗战侧面。我期待着从这些原始的文字中,去触摸那些英雄人物的脉搏,去感受他们面对绝境时的坚韧与智慧。这不仅仅是一本历史书,更像是一扇通往过去的时光之门。
评分作为一个对军事史有着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通常会先从战略部署和战役分析的角度去审视这类资料。这本书汇集的文献,从侧面反映了华南游击队在没有正规军大规模支援的情况下,如何运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来牵制和消耗敌人有生力量。我注意到其中一些关于敌我力量对比的原始数据,那些触目惊心的差距,更能凸显出他们斗争的复杂性与艰巨性。比如,游击队如何利用复杂地形进行伏击和撤退,如何在有限的弹药和粮食条件下维持长期作战的能力,这些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如果这些文献中包含有指挥员的战斗日志或作战命令的节选,那无疑会为我们理解那个时期军事思想的实践提供宝贵的案例。这本书的重量,不在于宏大的叙事,而在于那些微观的、具体的操作细节,它们是构建整体历史图景的基石。
评分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出于一种“抢救历史”的心态。如今,亲历者越来越少,很多鲜活的记忆和细节如果没有被文字记录下来,很可能就永远湮灭了。这本书收录的文献,很可能包含了许多从未公开发表过的口述史料或者内部通讯记录,这对于后世的研究者来说,是无价之宝。我尤其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些关于地方民众支持和掩护游击队的故事。毕竟,人民战争是游击战的灵魂所在。如果没有地方百姓的生死相依,游击队根本无法在敌占区立足。这些文献如果能描绘出军民鱼水情深的一幕幕,那它就不仅仅是一部军事史料,更是一曲深沉的人性赞歌。我愿意花大量时间去仔细甄别和研读,从中挖掘出那些被主流叙事所忽略的、却同样光辉的篇章。
评分我对这种“丛书”形式的书籍情有独钟,因为它意味着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华南地区地域辽阔,情况复杂,单一的文献显然不足以勾勒全貌。我推测这套丛书的编纂者在资料搜集上下了极大的功夫,他们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阻隔,将不同时期、不同侧面的材料整合在一起。阅读时,我更倾向于将其视为一个整体来理解,对比不同时期文献的侧重点变化,比如从早期的“生存斗争”转向后期的“战略配合”。这种对比能帮助我们理解抗战局势的演变,以及游击队自身组织和战略的成熟过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全景性”,它试图提供一个多维度的视角,让读者能够从一个更宏观、更系统的高度去审视这段历史,而不是仅仅停留在零散的英雄事迹上。
评分从文献整理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校对和注释工作想必是极其繁琐而严谨的。历史文献的整理工作,其难点往往在于如何忠实地还原原始信息,同时又要确保现代读者的可读性。我希望能看到详尽的注释,标注出那些历史名词、人名以及地理位置的背景,这对于理解晦涩的旧时文字至关重要。如果其中包含了早期游击队绘制的地图或者根据地范围的示意图,那对理解其战略布局将是极大的补充。这本书的出版,本身就是对历史责任的一种担当,它代表着一种严肃治学的态度。我希望这本书的质量能够配得上它所承载的厚重历史,无论是纸张的耐用性还是印刷的清晰度,都应当是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的精品,这样才能确保这些珍贵的资料能够长久地流传下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