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战争事典036
定价:49.80元
作者:指文烽火工作室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516815960
字数:
页码:224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匈奴的起源、形成与崛起,汉帝国的征服者时代,武帝晚年及死后西汉政局的转变。西汉前期的内忧外患,和亲政策的得与失、成与败,与百越、西南夷、朝鲜间的战争。继业者战争大背景下,托勒密王朝女法老阿西诺二世·爱弟者的传奇一生。“清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镇南关之役的前因后果和具体经过。丰臣秀吉死后的政治博弈与利益纷争,关原合战前东西军的布局准备与前哨战。古代战场上的好盔甲应该具备的几大要素。明嘉靖朝那些以少胜多的武人。且看《战争事典036》。
内容提要
匈奴的起源、形成与崛起,汉帝国的征服者时代,武帝晚年及死后西汉政局的转变。西汉前期的内忧外患,和亲政策的得与失、成与败,与百越、西南夷、朝鲜间的战争。 继业者战争大背景下,托勒密王朝女法老阿西诺二世·爱弟者的传奇一生。 “清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镇南关之役的前因后果和具体经过。 丰臣秀吉死后的政治博弈与利益纷争,关原合战前东西军的布局准备与前哨战。 古代战场上的好盔甲应该具备的几大要素。 明嘉靖朝那些以少胜多的武人以及游、奇兵。 且看《战争事典036》。
目录
作者介绍
指文烽火工作室:由众多历史、战史作家组成,从事古今历史、中外战争的研究、写作与翻译工作,致力于通过严谨的考证、精美的图片、优美的文字、独到的视角为读者理清历史的脉络。目前已经出版军事历史类图书四十余本,其中包括《战争事典》《战场决胜者》《透过镜头看历史》《信史》四款MOOK系列丛书,以及《中国古代实战兵器图鉴》《倭寇战争全史》《明帝国边防史》《拿破仑战记》《秘密战三千年》《帝国强军:欧洲八大古战精锐》《帝国强军:中国八大古战精锐》等专题性图书。
原廓:现任指文烽火工作室和自媒体公众号“冷兵器研究所”主编,记者,电视纪录片策划及撰稿人,音速及北朝论坛古战版块版主,长期致力于军事历史研究及相关图书的策划编审出版工作,努力打造专业军事图书和自媒体平台,致力于专业的古代与近代军备评测,普及中外军事历史知识,讲述不为人所知的战争故事。
蔡传亮:笔名明月,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现就职于慈溪市文广局,中国古代史爱好者,致力于古史的深层次解读与通俗化写作,曾参与《成吉思汗传(详注版)》、《秘密战三千年》(上、中、下)、《帝国强军-中国古代八大古战精锐》的写作工作。
孔翔宇: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学生,热衷研究自亚历山大到阿拉伯征服期间的希腊罗马与伊朗史。
蔡晨:天津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毕业,正于中央民族大学攻读世界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王立鹏:原CCTV国防军事频道《大家谈》栏目军事评论员,视频网军事评论员,《世界军事》原编辑,擅长武器装备、日本史、欧洲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类文章写作,已在各类杂志发表历史文章逾50篇。
杨地:出生于军事世家。自幼喜好研究古代军事,兵法及古兵器,曾拜弓道六段大师内藤敬系统学习日本弓道,并随中国传统射箭先驱李军阳先生复原中国古代武射技术与礼射文化,研习射术,复原研究中古甲胄。
王珑润:古代火器和明代军事历史研究者,一直注意发掘古代军事领域武器发展的同源性,用现代科学思维理解中国古代火器的技术水准。曾参与《中国古代实战兵器图鉴》的写作。
文摘
序言
我一直以来都在寻找那种能真正体现“战争残酷性”和“人性挣扎”的军事文学,而不是那种只关注武器性能的“技术手册”。我手头这本《战争事典》的某一部分(大概是关于一战堑壕战的章节),恰恰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深刻。它没有回避战壕中弥漫的恶臭、疾病和无望感。作者花费了大量篇幅去描述士兵的日常生活,那些在泥泞中等待炮火间隙的漫长煎熬,以及士官阶层如何通过严格的纪律来维持摇摇欲坠的士气。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前线恐惧”的心理侧写,通过引用一些士兵的私人信件和日记片段,让冰冷的军事行动数据变得有血有肉。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让你在理解战争机制的同时,也对参与战争的人产生了更深切的共情。它提醒我们,每一次战役的背后,都是无数个鲜活生命的挣扎与消亡。
评分我购买这类丛书,除了内容本身,还会非常在意它的“档案感”和“可收藏性”。就我手上的这一本《战争事典》来说,它的装帧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封面材质采用了一种略带粗粝感的布面纹理,触感极佳,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年代感。内页的纸张选用的是略带米黄色的铜版纸,有效地减少了长时间阅读带来的视觉疲劳,同时很好地承载了那些复杂的黑白照片和高精度测绘图。装订线处理得非常平整,即便是翻阅到内页中间部分,也不会有书页松动或折痕的担忧。更不用说,每一章的标题页都会配上一枚复古风格的纹章或徽标,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它不仅仅是一本阅读材料,更像是一件值得精心保存的“军事档案汇编”。如果你是那种热衷于收集实体书,并且注重阅读体验的同好,这套书的制作水准绝对能满足你对“精装本”的所有期待。
评分这套“战争事典”系列我断断续续收了不少,从早期的几本看下来,总体感觉是相当扎实的军事历史爱好者读物。特别是那些关于特定战役的深入剖析,作者在资料搜集上确实下了一番苦功。我记得有一本讲二战东线战役的,光是兵力部署图和装备型号的对照表就让人叹为观止,细节到连不同批次坦克的火炮型号都能区分出来。他们对于战术层面的描述尤其精彩,不是那种空泛地讲“某方取得了胜利”,而是会拆解出具体的战术机动、指挥失误和后勤短板,让你仿佛身临其境地参与到那个决策过程中去。如果说有什么不足,可能就是某些冷门小国或非主流冲突的篇幅相对有限,但考虑到这是系列丛书,要在有限的篇幅内涵盖如此广阔的历史跨度,也算情理之中了。总而言之,对于想从宏观战略走向微观战术的军迷来说,这个系列是值得信赖的参考资料库,装帧设计也越来越精美,放在书架上非常有分量感。
评分说实话,我对这类硬核的历史军事书籍通常抱有一种敬畏感,总觉得里面充满了密密麻麻的专业术语和晦涩难懂的地图符号。这本《战争事典》系列中的某一册(我手里拿的是关于古代攻城战术的那本)给我带来的阅读体验却出奇地流畅。作者很擅长用一种叙事性的笔法来引导读者,他不是简单地罗列史料,而是构建了一个“为什么会发生”的逻辑链条。比如讲到如何用抛石机摧毁城墙,他会先介绍当时城墙的结构强度,再对比不同型号抛石机的射程和投掷重量,最后才阐述在什么天气和地形条件下,哪种投射物配合哪种射角是最有效的。这种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让即便是军事小白也能很快抓住重点,而不是被一堆数据淹没。而且,配图的选择也非常到位,那些精细的手绘插图,比单纯的照片更能清晰地展示复杂的机械结构或阵型变化,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军事历史发烧友的角度来看,这个《战争事典》系列无疑是近年来出版物中的一股清流。我特别欣赏他们对“非对称战争”和“新兴军事理论”的关注。比如,某一本集中讨论了冷战后期的特种作战演变,它没有拘泥于传统的陆海空三军划分,而是深入探讨了信息战、电子干扰和低烈度冲突中的单位小型化趋势。书中对一些鲜为人知的特种部队的战术手册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分析,这种深挖细究的精神,是很多大部头通史类书籍望尘莫及的。当然,这种专业性也意味着它需要读者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储备,否则初读时可能会感到有些吃力。不过对于我这种喜欢钻牛角尖的读者来说,这种需要反复研读才能完全领悟的深度,恰恰是它最大的魅力所在,每次重读都能发现新的解读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