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2-23
满28包邮 瑜伽喜乐之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基本信息
书名:瑜伽喜乐之光
定价:38.0元
作者:(印)斯瓦米,(印)斯瓦哈南达英,王志成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220096488
字数:20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为“均瑜伽生活馆文化系列”图书之一种,内容为印度瑜伽经典《潘查达西》之*后五章。《潘查达西》为印度14世纪瑜伽大师、的商羯罗不二论思想家室利·维迪安拉涅·斯瓦米(SriVidyaranyaSwami)的名著,是一部全面论述商羯罗吠檀多不二论的综合性著作,它用非常简洁易懂的语言对于吠檀多不二论思想做了极其清晰和的阐释,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内容提要
目录
作者介绍
汉译并注释者王志成,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宗教学研究所所长。主编'第二轴心时代文丛'和'瑜伽文库'。'瑜伽文库'近已由我社出版了《哈达瑜伽之光》《智慧瑜伽》等图书。
文摘
不过,《吠檀多精要》(46)中说,在深眠态通过由纯意识照亮的无明的精妙功能,享受着喜乐。这一说法的依据是《唵声奥义书》(5)以及如“我睡得很香甜;那时我一无所知”等经文。换言之,在通常的二元性意义上,我们无法谈论和经验深眠中的经验。所以,我们要明白深眠中的喜乐和我们处于其他状态中的喜乐之差别。
《瑜伽经》的作者帕坦伽利说,要经验就需要心意的波动(vritti);Ajnanavritti(无知的波动)就是人们在深眠中能够经验喜乐的中介。
在深眠态,答摩(tamas,三德中的愚昧之德)占据主导,这就使得心意远离粗糙感官和外在对象,所以人们会说“我睡得很香甜;那时我一无所知”。因此,答摩的功能是驱离或钝化(波动的)心意,并因此使得(内在的)喜乐(显现)成为可能。
在梦态,私我(我慢)联结了精微的感官(sukshmaindriyas,即眼、耳、鼻、舌、身)和精身(sukshmasharira,人在梦中的幻身)。在私我(我慢)、精微感官和精身的帮助下,人们经验精微的对象(sukshmavishaya,即色、声、香、味、触)。在这一阶段,人们可以经验到极性,经验到诸如快乐与痛苦、幸福与悲伤、冷和热,等等。
序言
“瑜伽文库”总序
古人云:关乎人文,化成天下。人之为人,其要旨皆在“文-化”也。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含摄深广,在悠悠之历史长河,不断摄入其他文明的诸多资源,并将其融会贯通,从而返本开新、发闳扬光,所有异质元素,俱成为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古有印度佛教文明的传入,并实现了中国化,成为华夏文明肢体的一个有机部分。近代以降,西学东渐,一俟传入,也同样融筑为我们文明的固有部分,唯其过程尚在持续之中。尤其是上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迅速实现中国化,推进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
任何一种文化的传入,基础的工作就是该文化的经典文本之传入。因为不同文化往往是基于不同的语言,故文本传入就意味着文本的翻译。没有文本之翻译,文化的传入就难以为继,无法真正兑现为精神之力。佛教在中国的扎根,需要很多因缘,而前后持续近千年的佛经翻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没有佛经的翻译,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就几乎不可想象。
随着中国经济、文化之发展,随着中国全面参与到人类共同体之中,中国越来越需要了解更多的其他文化,需要一种与时俱进的文化心量与文化态度,这种态度必含有一种开放的历史态度、现实态度和面向未来的态度。
人们曾注意到,在公元前8-前2世纪,在地球不同区域都出现过人类智慧大爆发,这一时期通常被称为“轴心时代”。这一时期所形成的文明影响了之后人类社会2000余年,并继续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人文主义、新技术的发展,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人们开始意识到我们正进入“第二轴心时代”(theSecondAxialAge)。但对于我们是否已经完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学者们持有不同的意见。英国思想家凯伦·阿姆斯特朗(KarenArmstrong)认为,我们正进入第二轴心时代,但我们还没有形成第二轴心时代的价值观,我们还需要依赖轴心时代之精神遗产。全球化给我们带来诸多便利,但也带来很多矛盾和张力,甚至冲突。这些冲突一时难以化解,故此,我们还需要继续消化轴心时代的精神财富。在这一意义上,我们需要在新的处境下重新审视轴心文明丰富的精神遗产。此一行动,必是富有意义的,也是刻不容缓的。
在这一崭新的背景之下,我们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理解到:,中国古典时期的轴心文明,是地球上曾经出现的全球范围的轴心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第二,历史上的轴心文明相对独立,缺乏彼此的互动与交融;第三,在全球化视域下不同文明之间的彼此互动与融合必会加强和加深;第四,第二轴心时代文明不可能凭空出现,而必具备历史之继承和发展性,并在诸文明的互动和交融中发生质的突破和提升。这种提升之结果,很可能就构成了第二轴心时代文明之重要资源与有机部分。
简言之,由于我们尚处在第二轴心文明的萌发期和创造期,一切都还显得幽暗和不确定。从中国人的角度看,我们可以来一次更大的觉醒,主动地为新文明的发展提供自己的劳作,贡献自己的理解。考虑到我们自身的特点,我们认为,极有必要继续引进和吸收印度正统的瑜伽文化和吠檀多典籍,并努力在引进的基础上,与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后记
我对真理的追求从没有停止过。
我不是自然科学家,而是从事哲学的探究者。我渴望我从事的领域可以对真理有一点觉知。
因缘际会,近年来我转入瑜伽和吠檀多的学习和研究。在过去的一些年中,相继出版了一些译著和个人作品。每一部作品的出版都伴随着我对真理认识的深化。古哲云,认识你自己。我没有停止过认识自己的脚步。我依靠各种传统,但我并不执着各种传统。我总是想自己去明白。正因为这样,我并不执着自己思想的完整和统一。然而,在一部书中,我还是希望尽可能保持独立和完整。
在吠檀多的瑜伽传统中,喜乐是高的境界。我们生于喜乐、系于喜乐,也归于喜乐。当我阅读到室利·维迪安拉涅·斯瓦米的《潘查达西》时,我被深深吸引了。尽管开始不能全明白,但慢慢地明白这书对于我理解吠檀多以及吠檀多瑜伽具有多大的意义。《潘查达西》分三部分,分别讨论自我(梵)的三个方面:存在、意识和喜乐。因为当代人对于喜乐问题的高度关注,我就想对这书的第三部分给予更多的关注。这第三部分也是相对独立的,所以我就把它独立翻译,加以释论。希望以此可以更好地服务吠檀多爱好者、瑜伽爱好者,以及真正想明白喜乐、实践喜乐生活的人。
感谢罗摩克里希那修道会的斯瓦米·高塔玛南达(SwamiGautamananda)的授权,给了我们版权。感谢辨喜大学斯瓦米·杜伽南达(SwamiDurgananda),他曾经全面接待我去印度参观罗摩克里希那修道会,拜访佛教和印度教的诸多圣地、寺庙、石窟,帮我协调多部经典作品的版权处理,并以高的智慧帮我解决一些瑜伽和吠檀多中的难题。感谢灵海,翻译和释论完成后,她帮我认真校对了的书稿。感谢瑜伽经典群的许多朋友们,我不时地把我的翻译和释论放到群里讨论,他们的关注、讨论、意见、修订等都让我感到了力量。感谢在莫干山下德清的——“均瑜伽生活馆”对本书的关心和支持。后,感谢大编辑汪瀰先生,汪瀰先生和我合作多年,每本书他都做得非常严谨,并大限度地让瑜伽典籍服务大众。
王志成
2015年8月12日于浙江大学
,甚至与尚在涌动之中的当下文化彼此互勘、参照和接轨,努力让印度的古老文化可以服务于中国当代的新文化建设,并终可以服务于人类第二轴心时代文明之发展,此所谓“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基于这样朴素的认识,我们希望在这些方面做一些翻译、注释和研究工作,出版瑜伽文化和吠檀多典籍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这就是我们组织出版这套《瑜伽文库》的初衷。
由于我们经验不足,只能在实践中不断累积行动智慧,以慢慢推进这项工作。所以,我们希望得到社会各界和各方朋友的支持,并期待与各界朋友有不同形式的合作与互动。
“瑜伽文库”编委会
“瑜伽文库”总序
古人云:关乎人文,化成天下。人之为人,其要旨皆在“文-化”也。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含摄深广,在悠悠之历史长河,不断摄入其他文明的诸多资源,并将其融会贯通,从而返本开新、发闳扬光,所有异质元素,俱成为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古有印度佛教文明的传入,并实现了中国化,成为华夏文明肢体的一个有机部分。近代以降,西学东渐,一俟传入,也同样融筑为我们文明的固有部分,唯其过程尚在持续之中。尤其是上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迅速实现中国化,推进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
任何一种文化的传入,基础的工作就是该文化的经典文本之传入。因为不同文化往往是基于不同的语言,故文本传入就意味着文本的翻译。没有文本之翻译,文化的传入就难以为继,无法真正兑现为精神之力。佛教在中国的扎根,需要很多因缘,而前后持续近千年的佛经翻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没有佛经的翻译,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就几乎不可想象。
随着中国经济、文化之发展,随着中国全面参与到人类共同体之中,中国越来越需要了解更多的其他文化,需要一种与时俱进的文化心量与文化态度,这种态度必含有一种开放的历史态度、现实态度和面向未来的态度。
人们曾注意到,在公元前8-前2世纪,在地球不同区域都出现过人类智慧大爆发,这一时期通常被称为“轴心时代”。这一时期所形成的文明影响了之后人类社会2000余年,并继续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人文主义、新技术的发展,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人们开始意识到我们正进入“第二轴心时代”(theSecondAxialAge)。但对于我们是否已经完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学者们持有不同的意见。英国思想家凯伦·阿姆斯特朗(KarenArmstrong)认为,我们正进入第二轴心时代,但我们还没有形成第二轴心时代的价值观,我们还需要依赖轴心时代之精神遗产。全球化给我们带来诸多便利,但也带来很多矛盾和张力,甚至冲突。这些冲突一时难以化解,故此,我们还需要继续消化轴心时代的精神财富。在这一意义上,我们需要在新的处境下重新审视轴心文明丰富的精神遗产。此一行动,必是富有意义的,也是刻不容缓的。
在这一崭新的背景之下,我们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理解到:,中国古典时期的轴心文明,是地球上曾经出现的全球范围的轴心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第二,历史上的轴心文明相对独立,缺乏彼此的互动与交融;第三,在全球化视域下不同文明之间的彼此互动与融合必会加强和加深;第四,第二轴心时代文明不可能凭空出现,而必具备历史之继承和发展性,并在诸文明的互动和交融中发生质的突破和提升。这种提升之结果,很可能就构成了第二轴心时代文明之重要资源与有机部分。
简言之,由于我们尚处在第二轴心文明的萌发期和创造期,一切都还显得幽暗和不确定。从中国人的角度看,我们可以来一次更大的觉醒,主动地为新文明的发展提供自己的劳作,贡献自己的理解。考虑到我们自身的特点,我们认为,极有必要继续引进和吸收印度正统的瑜伽文化和吠檀多典籍,并努力在引进的基础上,与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甚至与尚在涌动之中的当下文化彼此互勘、参照和接轨,努力让印度的古老文化可以服务于中国当代的新文化建设,并终可以服务于人类第二轴心时代文明之发展,此所谓“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基于这样朴素的认识,我们希望在这些方面做一些翻译、注释和研究工作,出版瑜伽文化和吠檀多典籍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这就是我们组织出版这套《瑜伽文库》的初衷。
由于我们经验不足,只能在实践中不断累积行动智慧,以慢慢推进这项工作。所以,我们希望得到社会各界和各方朋友的支持,并期待与各界朋友有不同形式的合作与互动。
“瑜伽文库”编委会
满28包邮 瑜伽喜乐之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