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2-23
滿28包郵 瑜伽喜樂之光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基本信息
書名:瑜伽喜樂之光
定價:38.0元
作者:(印)斯瓦米,(印)斯瓦哈南達英,王誌成
齣版社:四川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220096488
字數:200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本書為“均瑜伽生活館文化係列”圖書之一種,內容為印度瑜伽經典《潘查達西》之*後五章。《潘查達西》為印度14世紀瑜伽大師、的商羯羅不二論思想傢室利·維迪安拉涅·斯瓦米(SriVidyaranyaSwami)的名著,是一部全麵論述商羯羅吠檀多不二論的綜閤性著作,它用非常簡潔易懂的語言對於吠檀多不二論思想做瞭極其清晰和的闡釋,具有極大的影響力。
內容提要
目錄
作者介紹
漢譯並注釋者王誌成,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宗教學研究所所長。主編'第二軸心時代文叢'和'瑜伽文庫'。'瑜伽文庫'近已由我社齣版瞭《哈達瑜伽之光》《智慧瑜伽》等圖書。
文摘
不過,《吠檀多精要》(46)中說,在深眠態通過由純意識照亮的無明的精妙功能,享受著喜樂。這一說法的依據是《唵聲奧義書》(5)以及如“我睡得很香甜;那時我一無所知”等經文。換言之,在通常的二元性意義上,我們無法談論和經驗深眠中的經驗。所以,我們要明白深眠中的喜樂和我們處於其他狀態中的喜樂之差彆。
《瑜伽經》的作者帕坦伽利說,要經驗就需要心意的波動(vritti);Ajnanavritti(無知的波動)就是人們在深眠中能夠經驗喜樂的中介。
在深眠態,答摩(tamas,三德中的愚昧之德)占據主導,這就使得心意遠離粗糙感官和外在對象,所以人們會說“我睡得很香甜;那時我一無所知”。因此,答摩的功能是驅離或鈍化(波動的)心意,並因此使得(內在的)喜樂(顯現)成為可能。
在夢態,私我(我慢)聯結瞭精微的感官(sukshmaindriyas,即眼、耳、鼻、舌、身)和精身(sukshmasharira,人在夢中的幻身)。在私我(我慢)、精微感官和精身的幫助下,人們經驗精微的對象(sukshmavishaya,即色、聲、香、味、觸)。在這一階段,人們可以經驗到極性,經驗到諸如快樂與痛苦、幸福與悲傷、冷和熱,等等。
序言
“瑜伽文庫”總序
古人雲:關乎人文,化成天下。人之為人,其要旨皆在“文-化”也。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含攝深廣,在悠悠之曆史長河,不斷攝入其他文明的諸多資源,並將其融會貫通,從而返本開新、發閎揚光,所有異質元素,俱成為中華文明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古有印度佛教文明的傳入,並實現瞭中國化,成為華夏文明肢體的一個有機部分。近代以降,西學東漸,一俟傳入,也同樣融築為我們文明的固有部分,唯其過程尚在持續之中。尤其是上世紀初,馬剋思主義傳入中國,並迅速實現中國化,推進瞭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革……
任何一種文化的傳入,基礎的工作就是該文化的經典文本之傳入。因為不同文化往往是基於不同的語言,故文本傳入就意味著文本的翻譯。沒有文本之翻譯,文化的傳入就難以為繼,無法真正兌現為精神之力。佛教在中國的紮根,需要很多因緣,而前後持續近韆年的佛經翻譯具有特彆重要的意義。沒有佛經的翻譯,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就幾乎不可想象。
隨著中國經濟、文化之發展,隨著中國全麵參與到人類共同體之中,中國越來越需要瞭解更多的其他文化,需要一種與時俱進的文化心量與文化態度,這種態度必含有一種開放的曆史態度、現實態度和麵嚮未來的態度。
人們曾注意到,在公元前8-前2世紀,在地球不同區域都齣現過人類智慧大爆發,這一時期通常被稱為“軸心時代”。這一時期所形成的文明影響瞭之後人類社會2000餘年,並繼續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隨著人文主義、新技術的發展,隨著全球化的推進,人們開始意識到我們正進入“第二軸心時代”(theSecondAxialAge)。但對於我們是否已經完全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學者們持有不同的意見。英國思想傢凱倫·阿姆斯特朗(KarenArmstrong)認為,我們正進入第二軸心時代,但我們還沒有形成第二軸心時代的價值觀,我們還需要依賴軸心時代之精神遺産。全球化給我們帶來諸多便利,但也帶來很多矛盾和張力,甚至衝突。這些衝突一時難以化解,故此,我們還需要繼續消化軸心時代的精神財富。在這一意義上,我們需要在新的處境下重新審視軸心文明豐富的精神遺産。此一行動,必是富有意義的,也是刻不容緩的。
在這一嶄新的背景之下,我們從一個中國人的角度理解到:,中國古典時期的軸心文明,是地球上曾經齣現的全球範圍的軸心文明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第二,曆史上的軸心文明相對獨立,缺乏彼此的互動與交融;第三,在全球化視域下不同文明之間的彼此互動與融閤必會加強和加深;第四,第二軸心時代文明不可能憑空齣現,而必具備曆史之繼承和發展性,並在諸文明的互動和交融中發生質的突破和提升。這種提升之結果,很可能就構成瞭第二軸心時代文明之重要資源與有機部分。
簡言之,由於我們尚處在第二軸心文明的萌發期和創造期,一切都還顯得幽暗和不確定。從中國人的角度看,我們可以來一次更大的覺醒,主動地為新文明的發展提供自己的勞作,貢獻自己的理解。考慮到我們自身的特點,我們認為,極有必要繼續引進和吸收印度正統的瑜伽文化和吠檀多典籍,並努力在引進的基礎上,與中國固有的傳統文化後記
我對真理的追求從沒有停止過。
我不是自然科學傢,而是從事哲學的探究者。我渴望我從事的領域可以對真理有一點覺知。
因緣際會,近年來我轉入瑜伽和吠檀多的學習和研究。在過去的一些年中,相繼齣版瞭一些譯著和個人作品。每一部作品的齣版都伴隨著我對真理認識的深化。古哲雲,認識你自己。我沒有停止過認識自己的腳步。我依靠各種傳統,但我並不執著各種傳統。我總是想自己去明白。正因為這樣,我並不執著自己思想的完整和統一。然而,在一部書中,我還是希望盡可能保持獨立和完整。
在吠檀多的瑜伽傳統中,喜樂是高的境界。我們生於喜樂、係於喜樂,也歸於喜樂。當我閱讀到室利·維迪安拉涅·斯瓦米的《潘查達西》時,我被深深吸引瞭。盡管開始不能全明白,但慢慢地明白這書對於我理解吠檀多以及吠檀多瑜伽具有多大的意義。《潘查達西》分三部分,分彆討論自我(梵)的三個方麵:存在、意識和喜樂。因為當代人對於喜樂問題的高度關注,我就想對這書的第三部分給予更多的關注。這第三部分也是相對獨立的,所以我就把它獨立翻譯,加以釋論。希望以此可以更好地服務吠檀多愛好者、瑜伽愛好者,以及真正想明白喜樂、實踐喜樂生活的人。
感謝羅摩剋裏希那修道會的斯瓦米·高塔瑪南達(SwamiGautamananda)的授權,給瞭我們版權。感謝辨喜大學斯瓦米·杜伽南達(SwamiDurgananda),他曾經全麵接待我去印度參觀羅摩剋裏希那修道會,拜訪佛教和印度教的諸多聖地、寺廟、石窟,幫我協調多部經典作品的版權處理,並以高的智慧幫我解決一些瑜伽和吠檀多中的難題。感謝靈海,翻譯和釋論完成後,她幫我認真校對瞭的書稿。感謝瑜伽經典群的許多朋友們,我不時地把我的翻譯和釋論放到群裏討論,他們的關注、討論、意見、修訂等都讓我感到瞭力量。感謝在莫乾山下德清的——“均瑜伽生活館”對本書的關心和支持。後,感謝大編輯汪瀰先生,汪瀰先生和我閤作多年,每本書他都做得非常嚴謹,並大限度地讓瑜伽典籍服務大眾。
王誌成
2015年8月12日於浙江大學
,甚至與尚在湧動之中的當下文化彼此互勘、參照和接軌,努力讓印度的古老文化可以服務於中國當代的新文化建設,並終可以服務於人類第二軸心時代文明之發展,此所謂“同歸而殊途,一緻而百慮”。基於這樣樸素的認識,我們希望在這些方麵做一些翻譯、注釋和研究工作,齣版瑜伽文化和吠檀多典籍就是其中的一部分。這就是我們組織齣版這套《瑜伽文庫》的初衷。
由於我們經驗不足,隻能在實踐中不斷纍積行動智慧,以慢慢推進這項工作。所以,我們希望得到社會各界和各方朋友的支持,並期待與各界朋友有不同形式的閤作與互動。
“瑜伽文庫”編委會
“瑜伽文庫”總序
古人雲:關乎人文,化成天下。人之為人,其要旨皆在“文-化”也。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含攝深廣,在悠悠之曆史長河,不斷攝入其他文明的諸多資源,並將其融會貫通,從而返本開新、發閎揚光,所有異質元素,俱成為中華文明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古有印度佛教文明的傳入,並實現瞭中國化,成為華夏文明肢體的一個有機部分。近代以降,西學東漸,一俟傳入,也同樣融築為我們文明的固有部分,唯其過程尚在持續之中。尤其是上世紀初,馬剋思主義傳入中國,並迅速實現中國化,推進瞭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革……
任何一種文化的傳入,基礎的工作就是該文化的經典文本之傳入。因為不同文化往往是基於不同的語言,故文本傳入就意味著文本的翻譯。沒有文本之翻譯,文化的傳入就難以為繼,無法真正兌現為精神之力。佛教在中國的紮根,需要很多因緣,而前後持續近韆年的佛經翻譯具有特彆重要的意義。沒有佛經的翻譯,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就幾乎不可想象。
隨著中國經濟、文化之發展,隨著中國全麵參與到人類共同體之中,中國越來越需要瞭解更多的其他文化,需要一種與時俱進的文化心量與文化態度,這種態度必含有一種開放的曆史態度、現實態度和麵嚮未來的態度。
人們曾注意到,在公元前8-前2世紀,在地球不同區域都齣現過人類智慧大爆發,這一時期通常被稱為“軸心時代”。這一時期所形成的文明影響瞭之後人類社會2000餘年,並繼續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隨著人文主義、新技術的發展,隨著全球化的推進,人們開始意識到我們正進入“第二軸心時代”(theSecondAxialAge)。但對於我們是否已經完全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學者們持有不同的意見。英國思想傢凱倫·阿姆斯特朗(KarenArmstrong)認為,我們正進入第二軸心時代,但我們還沒有形成第二軸心時代的價值觀,我們還需要依賴軸心時代之精神遺産。全球化給我們帶來諸多便利,但也帶來很多矛盾和張力,甚至衝突。這些衝突一時難以化解,故此,我們還需要繼續消化軸心時代的精神財富。在這一意義上,我們需要在新的處境下重新審視軸心文明豐富的精神遺産。此一行動,必是富有意義的,也是刻不容緩的。
在這一嶄新的背景之下,我們從一個中國人的角度理解到:,中國古典時期的軸心文明,是地球上曾經齣現的全球範圍的軸心文明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第二,曆史上的軸心文明相對獨立,缺乏彼此的互動與交融;第三,在全球化視域下不同文明之間的彼此互動與融閤必會加強和加深;第四,第二軸心時代文明不可能憑空齣現,而必具備曆史之繼承和發展性,並在諸文明的互動和交融中發生質的突破和提升。這種提升之結果,很可能就構成瞭第二軸心時代文明之重要資源與有機部分。
簡言之,由於我們尚處在第二軸心文明的萌發期和創造期,一切都還顯得幽暗和不確定。從中國人的角度看,我們可以來一次更大的覺醒,主動地為新文明的發展提供自己的勞作,貢獻自己的理解。考慮到我們自身的特點,我們認為,極有必要繼續引進和吸收印度正統的瑜伽文化和吠檀多典籍,並努力在引進的基礎上,與中國固有的傳統文化,甚至與尚在湧動之中的當下文化彼此互勘、參照和接軌,努力讓印度的古老文化可以服務於中國當代的新文化建設,並終可以服務於人類第二軸心時代文明之發展,此所謂“同歸而殊途,一緻而百慮”。基於這樣樸素的認識,我們希望在這些方麵做一些翻譯、注釋和研究工作,齣版瑜伽文化和吠檀多典籍就是其中的一部分。這就是我們組織齣版這套《瑜伽文庫》的初衷。
由於我們經驗不足,隻能在實踐中不斷纍積行動智慧,以慢慢推進這項工作。所以,我們希望得到社會各界和各方朋友的支持,並期待與各界朋友有不同形式的閤作與互動。
“瑜伽文庫”編委會
滿28包郵 瑜伽喜樂之光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