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葡萄酒的奥秘
定价:46.00元
作者:苗炜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10803620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从罗纳河谷到勃艮第
阿德莱德的阳光之下
新世界有多自负,旧世界就有多势利
那晶莹、橙黄的标志脸蛋
内容提要
2010年初,纪录记者踏上旅途,为读者寻访一份新春礼物,这就是《年夜饭的艺术》(100种创新菜)和《葡萄酒的奥秘》(产区和100种推荐酒)。我们想以深切的关怀,送去让生活更美好的信息,这既涉及观念层面,又关乎人的现实需求。两期专刊面世后,深得垂爱,故汇成一套滋养情趣的丛书,未来,还会有趣味盎然的事物和文字不断汇聚到此。
目录
葡萄酒的奥秘
让后的果实长得丰满,把后的甘甜酿入浓酒
一份波尔多红酒的指南手册
波尔多1855年列级酒庄中的酒庄
波尔多右岸的酒窝
2009,一个被赞美的酒年份
从罗纳河谷到勃艮第
罗纳产区:葡萄配比的魔术
勃艮第产区:昂贵的风土
AOC的字母汤
橡木桶与葡萄酒
软木塞与螺旋盖
阿德莱德的阳光之下
澳大利亚酿酒师素描
新世界有多自负,旧世界就有多势利
回首钟情雷司令
在那葡萄变成酒的地方
奇妙的感官之旅
纳帕谷:加州葡萄酒的
南非葡萄酒
那晶莹、澄黄的标致脸蛋
“花果之乡”到“干红城”的蜕变
怡园酒庄:山西葡萄酒的重生
弥勒:古老玫瑰蜜的中国传奇
酒庄林立的烟台
朗格斯酒庄:国产风土的酿造术
尴尬时期的中国葡萄酒
葡萄酒大学里学什么
和黄山一起喝酒
有故事的酒廊
吕思清的葡萄酒情缘
醒酒的定义
侍酒师到底何许人也
解读“Liv—ex佳酿投资指数”
葡萄园里的科学家
不是谁都能挖个酒窖的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讨论葡萄酒的健康益处时,处理得非常审慎和客观。他没有像某些商业书籍那样夸大宣传,而是引用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历史观察,非常严谨地探讨了适量饮用葡萄酒,特别是红葡萄酒中多酚类物质的作用。他将“享乐”与“健康”这两个主题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强调的是一种优雅、适度的生活方式,而非无节制的放纵。他甚至提到了一些关于葡萄酒在古代医学中的应用,这为这本书增添了一层人文关怀的底色。整本书读下来,你会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挑选和品尝葡萄酒的指南,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理解并享受生活美学的书籍。它教会我,真正的“奥秘”不在于酒液本身多么昂贵稀有,而在于它所承载的时间、地理、人文以及适度自持的那种人生哲学。这种由内而外的熏陶,是我认为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所在。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种沉浸式的文化之旅。作者在介绍意大利托斯卡纳的“超级托斯卡纳”(Super Tuscans)时,简直像写一部历史小说。他把二战后意大利葡萄酒界那种保守、墨守成规的气氛描绘得入木三分,再对比那些勇敢打破规则、引入国际品种的酿酒师们,那种对创新者的赞扬和对陈旧观念的批判,让文字充满了戏剧张力。他把酿酒的过程上升到了哲学层面,谈论“规则的意义”和“个性的表达”。我感受到了作者对“风土”的敬畏,但同时,他对那些敢于“挑战风土定义”的酿酒师也抱有极大的热情。这种亦古亦今、既尊重传统又拥抱变革的态度,让这本书的基调显得非常积极向上,读起来完全没有压力,反而充满了探索的兴奋感。每一次翻页,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异域庄园的门。
评分我最喜欢这本书里对“品鉴”过程的细致拆解,简直就是一本实操手册,但用词又充满了诗意。很多酒评家总是用一些晦涩难懂的词汇来描述香气,比如“湿皮革”、“铅笔芯”或者“松露”,初学者往往一头雾水。而这本书的作者,他提供了一套非常接地气的感官训练方法。他建议我们去厨房、去花园里寻找参照物,比如成熟的黑樱桃、烤面包的焦糖味,甚至雨后青草地的气味,然后将这些具体的感官体验对应到酒杯中的复杂层次。我按照书中的建议,特意找了一瓶年轻的赤霞珠,尝试用作者教的方法去“解构”它的味道,发现那些原本模糊的果香和香料味一下子变得清晰可辨了。更绝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如何正确储存、醒酒以及搭配食物的实用技巧,这些内容非常具体,完全不是那种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的空谈。对于我这种业余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极大地提升了我对葡萄酒的“欣赏力”,不再是盲目跟风,而是真正懂得如何去品味其中的精髓。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的墨绿色配上烫金的书名,拿在手里就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我本来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学术专著,毕竟“奥秘”二字听起来就挺高深的,但翻开内页才发现,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了得。他没有直接堆砌那些复杂的化学分子式或者产区年表的枯燥数据,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娓娓道来。记得有一章专门讲了法国波尔多左岸和右岸风格的差异,讲到拉菲和柏图斯,那种对比和烘托,简直像是听一个顶级品酒师在做现场解说,让你仿佛能闻到那泥土的芬芳和橡木桶的香气。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在描述风土(Terroir)的时候,不仅仅是介绍土壤和气候,而是将其与当地的历史文化、甚至酿酒师的哲学思想联系起来,使得每一瓶酒都拥有了灵魂,而不仅仅是一杯饮品。读完这部分,我对葡萄酒的理解从“好喝的饮料”上升到了“流动的艺术品”的层面,完全颠覆了我之前的一些刻板印象。这种叙事手法,让即便是初次接触葡萄酒知识的读者,也能轻松地跟上节奏,并且从中获得极大的乐趣。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宏大,它没有仅仅聚焦于欧洲的传统强国,而是花了不少篇幅去探讨“新世界”葡萄酒的崛起与挑战。我特别赞赏作者对智利、阿根廷乃至澳大利亚莫宁顿半岛(Mornington Peninsula)的介绍,那种对新兴产区的尊重和深入分析,体现了作者的广博视野。他探讨了这些新兴地区如何利用现代科技,结合自身的独特风土,在短时间内追赶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传统名庄的现象。书中关于“科技与传统的平衡”的讨论非常精彩,作者没有偏颇任何一方,而是客观地分析了工业化酿造带来的稳定性和传统手工酿造所保留的“野性”和不可复制性之间的张力。这种平衡的论述,使得全书的观点更加立体和成熟,让人在赞叹美酒的同时,也能思考全球化背景下,这项古老技艺的未来走向。读完这部分,我对那些来自南半球的佳酿也燃起了浓厚的兴趣,打算近期就去酒窖淘几瓶试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