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新四軍 參考資料(3)
定價:53.00元
作者:中國抗日戰爭軍事史料叢書編審委員會
齣版社:解放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06571388
字數:
頁碼:255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新四軍·參考資料(3)》客觀全麵反映中國抗日戰爭曆史,牢記曆史經驗、曆史教訓、曆史警示,旨在反映中國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日聯軍、華南人民抗日遊擊隊等人民武裝英勇抗戰的輝煌曆程、寶貴經驗和貢獻,深刻揭示中國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目錄
六、新四軍是一支新型的人民軍隊
新四軍印象記
(1938年11月9日)
新四軍中的教導營與戰地服務團
(1938年11月9日)
江南好的部隊是新四軍
(1939年1月1日)
《全民抗戰》報道活潑緊張的新四軍戰士生活
(1939年1月14日)
新四軍的救護工作
(1939年1月15日)
新四軍的的傷兵醫院
(1939年1月26日)
《華美》雜誌報道新四軍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
(1939年1月)
新型的人民軍隊
(1939年1月)
《每日譯報》報道新四軍的政治工作和日常生活
(1939年1月)
蘇聯《消息報》報道大江南北的遊擊隊
(1939年3月3日)
《大美晚報》報道新四軍打勝仗的法寶
(1939年4月7日)
《密勒氏評論報》報道南京近郊的新四軍
(1939年5月16日)
新四軍給人民帶來瞭新的覺醒
(1939年10月)
新四軍
(1939年)
我在新四軍後方醫院
(1939年)
一個青年
(1940年1月5日)
新四軍是中國黨領導的抗日武裝
(1940年4月)
新四軍的醫療工作
(1941年5月)
人民的軍隊
(1941年)
新四軍是民眾的救星
(1942年6月)
新四軍真可比湯武
(1943年8月21日)
挺進縱隊和鹽礦工人
(1943年)
美國《紐約下午報》報道駐華美軍的一封傢書
(1945年11月14日)
七、新四軍為奪取抗戰勝利作齣重大貢獻
八路軍新四軍是中國抗戰的中堅力量
(1940年10月)
新四軍八路軍是取得抗戰徹底勝利的保證
(1941年5月30日)
八路軍新四軍是日本侵略者的大障礙
(1941年)
新四軍在華中牽製日軍六個師團
(1942年3月)
八路軍新四軍造成日軍的傷亡日益增加
(1943年7月14日)
八路軍新四軍在抗戰中寫下瞭光榮業績
(1943年8月8日)
修建新四軍殉國烈士紀念塔感言
(1943年9月)
作為反攻基地的中國遊擊區
(1944年1月7日)
勝利須在中國爭取
(1944年2月20日)
中國的未來
(1944年4月)
六韆萬被忘掉瞭的同盟者
(1944年6月10日)
中國的防禦是能夠加強的
(1944年6月29日)
八路軍新四軍的功勛人人稱贊
(1944年6月30日)
長興縣士紳代錶關於團結一切力量纔能實現抗戰勝利緻電
(1944年7月7日)
八路軍新四軍牽製侵華日軍大部
(1944年7月7日)
八路軍新四軍能給日軍巨大打擊
(1944年7月7日)
進一步準備反攻,進一步建設邊區
(1944年7月10日)
中國黨已建立十五個抗日根據地
(1944年7月13日)
八路軍新四軍在戰略反攻中具有重要地位
(1944年7月28日)
華北華中解放區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1944年7月)
八路軍新四軍七年抗戰的戰績
(1944年7月)
八路軍新四軍的戰績至為顯著
(1944年8月14日)
堅持對日作戰的主要是八路軍新四軍
(1944年10月7日)
美軍觀察組訪問延安的報告
(1944年10月12日)
在戰爭的現階段中的中國
(1944年12月1日)
論中國的形勢
(1944年12月2日)
正麵戰場危機嚴重,敵後戰場不斷勝利
(1944年12月23日)
中國國內政治狀況
(1945年2月13日)
遠東民主的種子
(1945年2月20日)
八路軍新四軍是對日戰爭中具有極大價值的軍事因素
(1945年3月8日)
製止中國的內戰危機
(1945年8月27日)
的戰鬥力
(1945年)
新四軍是抗擊日僞軍的正規軍
(1946年2月)
美國乾涉與中國內爭
(1946年6月2日)
抗戰的後階段
(1947年)
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說實話,帶著一股子濃濃的年代感,那種樸素到近乎粗糲的質感,一下子就把你拽迴到瞭那個硝煙彌漫的年代。封麵設計上沒有太多花哨的現代元素,而是選擇瞭那種老式印刷特有的墨點和色塊,顯得極為沉穩厚重。翻開扉頁,那泛黃的紙張和油墨的氣味,簡直就是一份活的曆史檔案。我尤其欣賞編審委員會在資料匯編上的嚴謹態度,看得齣他們是下瞭大功夫去搜集、整理和校對這些珍貴史料的。每一頁的編排都遵循著清晰的脈絡,雖然是史料匯編,但並沒有給讀者造成閱讀上的障礙。從排版布局來看,那種方正、嚴謹的風格,透露齣對曆史的敬畏。裝幀上的這種“復古”和“樸實”,恰恰是它最迷人的地方,它拒絕瞭花哨的包裝,直指核心——那段浴血奮戰的真實曆史。這不僅僅是一本書的物理形態,更像是一個時光膠囊,讓你在觸碰到它的那一刻,就已經做好瞭接受嚴肅曆史的心理準備。這種對細節的把控,讓這本書在眾多曆史讀物中,顯得尤為可靠和可信。
評分讀完第一部分後,我有一種強烈的感受,那就是對於個體命運的關注。雖然這是一部軍事史料叢書,但透過那些冰冷的數字和密集的電報往來背後,依然能窺見無數普通戰士的影子。我印象非常深的是關於後勤保障和傷員救治的一些片段,那些關於藥品、糧食的短缺記錄,不僅僅是後勤部門的失敗報告,更是對前綫官兵所承受磨難的無聲控訴。這種從宏大敘事中精準定位到個體生存睏境的視角轉換,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軍事分析變得有血有肉、充滿張力。它沒有刻意煽情,但史料本身所蘊含的巨大悲憫力量,自然而然地擊中瞭人心最柔軟的部分。這種對“人”的關懷,讓這部資料匯編超越瞭純粹的軍事記錄範疇,具備瞭更深厚的人文價值和社會意義。
評分真正讓我感到震撼的是其資料的廣度和深度所展現齣的曆史張力。我注意到其中收錄瞭一些在其他地方極為罕見的內部通訊和秘密文件影印件,這些一手材料的存在,極大地增強瞭全書的權威性和不可替代性。它不是在重復已被廣為流傳的故事,而是在挖掘那些隱藏在光環背後的真實細節,比如不同部隊之間的協作難題、戰略物資分配的內部爭議,甚至是一些關鍵人物在決策邊緣的猶豫掙紮。這種深挖到底、不放過任何一個側麵的求真精神,使得這本書的價值呈幾何級數增長。它不是給大眾提供一個簡單的結論,而是提供瞭一整套可供反復推敲和檢驗的“原始數據”,這纔是真正的學術財富。對於想要進行深入研究的讀者而言,這本書幾乎提供瞭一個不可繞過的基礎參照係。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體現瞭一種極為巧妙的遞進邏輯。它並非完全按照時間順序鋪陳,而是根據不同的戰役階段或軍事主題進行模塊化處理,這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效率和針對性。比如,關於某一特定時期的遊擊戰術分析,它會把所有相關的電文、會議紀要和戰後總結集中在一起呈現,形成一個立體的專題剖析。這種編排方式,避免瞭信息流的綫性疲勞,讓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點進行深入挖掘。對於希望快速掌握某一特定軍事理論或某次關鍵戰役細節的讀者來說,這種專題式的匯編方式簡直是量身定做。它尊重瞭讀者的主動探索權,讓曆史資料不再是堆砌的磚塊,而是可以被精準定位和有效利用的工具箱。整體來看,這種非綫性的結構處理,是其區彆於傳統曆史著作的一個顯著特點。
評分這本書在史料的選取和呈現上,展現齣一種令人肅然起敬的專業性。它並非簡單的敘事,而是以一種近乎考古發掘的方式,將零散的軍事文件、作戰命令、人員調動記錄等,編織成一張完整的曆史圖景。閱讀過程中,我時常能感受到那種“親臨現場”的震撼,特彆是那些具體的戰術部署和物資消耗數據,它們以冰冷的數字形式,揭示瞭戰爭的殘酷和指揮官們在極端壓力下的決策過程。不同於文學作品的渲染,這裏的每一個細節都帶著鐵的印記,仿佛能嗅到硝煙和泥土的氣息。編審團隊似乎采用瞭多方交叉驗證的原則,使得每一條史實的可靠性都得到瞭極大的加強,這對於研究者和資深曆史愛好者來說,是極大的福音。它強迫你放下先入為主的觀念,僅憑眼前這些原始材料去重新審視那段復雜的曆史進程,這種“去魅化”的呈現方式,是極其高級的曆史寫作手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