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新四军 文献(3)
定价:58.00元
作者: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
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06571470
字数:
页码:274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新四军·文献(3)》按照新四军的发展阶段,以时为经、以事为纬。考虑到新四军历史资料的完整性,选用了部分抗日战争胜利后部队编组的文献,关于军事行动的文献,到1946年1月华丰受降止。选用的文献,以电报为主,另有少量的报刊文章;大多数由中央档案馆提供,少数由解放军档案馆、南京军区档案馆以及安徽、江西、福建等省、市、县档案馆提供。《新四军·文献(3)》为1942年至1943年新四军巩固和发展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文献。
目录
关于江北部队应向东发展向西防御致毛等电
(1940年6月6日)
中央军委关于反对汪精卫伪政权致项英、陈毅电
(1940年6月6日)
关于江北新四军各部活动情况致毛等电
(1940年6月6日)
项英关于军部东移停滞致中央电
(1940年6月12日)
李先念关于驳斥国民党顽固派对新四军的诽谤致叶挺、项英电
(1940年6月17日)
李先念抗议国民党顽固派进攻我大小悟山的通电
(1940年6月20日)
关于华中部队亟需解决统一指挥问题致毛等电
(1940年6月22日)
杜集战斗详报
(1940年6月24日)
毛、王稼祥、关于部队合编及任务致彭雪枫等电
(1940年6月27日)
来安战斗详报
(1940年6月29日)
、邓子恢关于部队合编问题致彭雪枫等电
(1940年6月29日)
彭雪枫、黄克诚关于部队已遵令合编致等电
(1940年6月29日)
中央中原局转李先念关于部队发展意见致中央电
(1940年6月30日)
李先念、陈少敏、任质斌关于鄂中军事部署意见致
中央书记处等电(1940年7月1日)
同意用第四纵队名义并将主力插入地方部队致彭雪枫等电
(1940年7月2日)
陈毅关于江南指挥部即日渡江致军部等电
(1940年7月5日)
中央为抗战三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
(1940年7月7日)
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政策的决定
(1940年7月7日)
总政治部关于对日军俘虏工作的指示
(1940年7月8日)
陈毅关于郭村战斗简况及部队行动的建议
(1940年7月9日)
陈毅关于东进任务和方针致军部电
(1940年7月14日)
李先念、任质斌、王翰关于两个月作战情况致中央书记处
等电(1940年7月16日)
毛、、王稼祥关于改编反正部队的方针致陈毅、
电(1940年7月16日)
毛、、王稼祥关于南下八路军应建立根据地致电
(1940年7月19日)
项英关于陈毅、管文蔚北渡经过致中央等电
(1940年7月23日)
……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记得我当时是在一个专门的旧书市场淘到这套书的,当时就觉得这套丛书的选材和汇编的难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把零散的资料堆砌在一起,而是经过了极其严谨的筛选和考证。翻阅其中一些战役的作战报告和指挥部的往来电文,那种鲜活的、未经粉饰的史料气息是扑面而来的,让人深刻体会到前线指挥官们在决策瞬间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和复杂考量。很多细节,比如后勤物资的调配、伤员的转运路线,甚至是不同部队之间的协同障碍,都被细致地记录下来,这对于构建一个完整、多维度的抗战军事图景,提供了无价的基石。这绝不是一般历史学者能够轻易接触和整理的深度和广度。
评分就从可读性这个角度来说,虽然是“文献”丛书,但它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章节之间的过渡处理得相当流畅。这对于一套汇集了海量原始资料的著作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我个人非常欣赏它对时间线的把控,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清晰的目录索引和时间节点标注,这使得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很快地在浩瀚的资料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特定时间段或特定战区的内容。它不像某些学术专著那样晦涩难懂,而是采取了一种“引导式”的阅读体验,让读者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享受到探索历史真相的乐趣。这种学术严谨性与阅读友好度的完美结合,是相当难得的。
评分真正触动我的是,通过这些冰冷的文字和数字背后,我仿佛能“听见”那个时代的声音。那些关于兵力部署的密文、物资短缺的请示,无不透露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阅读过程中,那种对民族命运的共同担当感,通过这些官方的、半官方的记录,以一种极其克制却又无比强大的方式传递了出来。它没有煽情的辞藻,没有刻意的拔高,仅仅是忠实地呈现了历史的肌理——艰苦卓绝、充满牺牲,但又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勇气。看完之后,心中的震撼久久不能平息,它不仅仅是一套历史资料,更像是一部民族精神的无声史诗。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对不同侧面历史声音的兼顾上。我注意到,在某些关键的战斗描述中,作者群似乎非常谨慎地平衡了官方的叙事和基层部队的口述记录,使得整体的叙事框架既有宏观战略的高度,又不失微观战术的真实。这种平衡的处理,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思辨性,你不会轻易接受任何单一的结论,而是被引导去主动分析和比较不同史料之间的异同。尤其是一些针对特定军事行动的补充注释,往往能提供出人意料的背景信息,帮助读者跳出简单的“胜败”二元对立,去理解当时复杂的人事环境和技术限制。对于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而言,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坚实的分析起点。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倒是挺有年代感的,封面用料扎实,一看就知道是经过精心打磨的。初次捧读时,那种厚重感和历史的沉淀感扑面而来,让人瞬间感觉自己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字体排版清晰有力,虽然是老式的印刷风格,但读起来丝毫没有费劲的感觉,反而有一种庄严肃穆的仪式感。尤其是一些插图和地图的再现,即便是黑白的,也展现出极高的还原度,对于研究那个时期军事部署和战役走向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整体来看,作为一套严肃的历史文献集,它在物质呈现上是完全符合甚至超出了我的预期的,让人油然而生一种珍惜和敬畏之情,绝对不是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的“快餐式”读物可以比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