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临床应急救治突发事件分册
定价:40.00元
作者:陈登国,潘秉章,孙刚
出版社:军事医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80245243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本书以急危重症的诊断要点为始,侧重于临床应急救治措施,并对相继处理措施包括医疗运送时机选择、病情评估、危险因素确定、医患交流、搬运方法、病情观察、监测监护、对症处理、注意事项、预后评估等作以综合阐述。 本书重视临床应急救治过程中理论与实际工作的**结合,展现了临床应急救治各阶段的相互关系,有利于临床应急救治工作人员的临床实践。
内容提要
本书从临床急危重症应急工作的组织管理入手,对常见急危重症及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进行了系统阐述。全书共分上下两篇,论述了临床应急工作概论和内科急危重症应急救治。侧重于临床应急措施、护理介入和配合以及后续处理,内容主要包括医疗运送、运送时机选择、病情评估、危险因素确定、医患交流、搬运方法、病情观察与监测监护、注意事项、预后评估。本书以临床应急为主线,主题明确,具有新颖性、实用性、整体性。适合急症科、内科医务人员使用,也可作为急诊医学教材。
目录
章 突发事件临床应急救治
节 突发事件临床应急救治特点
第二节 突发事件临床应急救治原则
第二章 自然灾害临床应急救治
节 地震灾害
第二节 洪涝水灾
第三章 事故灾难临床应急救治
节 火灾事故
第二节 海难事故
第三节 机场意外事故
第四节 道路交通事故
第五节 有毒化学品中毒应急救治对策
第六节 急性有害气体中毒
第七节 急性化学烧伤
第八节 急性有机磷类农药中毒
第九节 百草枯中毒
第十节 急性杀鼠药中毒
第十一节 急性药物中毒
第四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节 急性食物中毒
第二节 急性细菌性食物中毒
第三节 急性亚硝酸钠中毒
第四节 毒蕈中毒
第五节 急性瘦肉精中毒
第六节 传染性疾病临床应急对策
第五章 部分法定传染病临床应急救治
节 呼吸道传播传染病
第二节 消化道传播传染病
第三节 虫媒传播传染病
第四节 接触性传播传染病
第五节 其他多途径传播传染病
第六节 新发传染性疾病临床应急防治
第七节 不明原因感染性疾病应急处置概要
第六章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临床应急救治
节 突发核放射恐怖事件应急措施
第二节 放射损伤
第三节 突发化学恐怖事件应急措施
第四节 化学毒剂伤
第五节 突发生物恐怖事件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我个人觉得是走了一种非常务实且不失人文关怀的路线。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教科书式罗列,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语速适中的资深专家,在你耳边条分缕析地讲解每一个突发状况下的最佳应对策略。尤其是在描述那些罕见但致命的紧急情况时,作者没有回避那些令人手足无措的细节,而是用一种近乎冷静的笔触,引导读者一步步拆解问题,找出突破口。比如,对于“电击伤”这一块的处理,它不仅详述了现场的断电和初步心电监护的流程,还特别加入了对“心理安抚”这一环节的篇幅,这让我感到非常触动。这说明编纂者深知,应急救治不仅仅是技术操作的堆砌,更是对生命和病患家属情绪的全面管理。这种深度和广度的结合,让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充实,读完后不仅知识上得到了补充,连心态上似乎也沉稳了许多,不再是那种“一问三不知”的恐慌感,而是多了一份“我有备而来”的底气。
评分对我而言,这本书最独特且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它对“跨学科协作”的强调。现代的应急响应,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个体行为,它需要医疗、消防、警务等多方力量的无缝对接。这本书在这方面的论述,远远超出了传统医学范畴的界限。它不仅详细描述了现场医生如何与到达的第一批救援人员进行信息交接,甚至还专门开辟章节讨论了在极端环境下,如何利用非医疗专业人员(如受过基础急救培训的志愿者)来协助维持生命体征,并明确了医疗人员的指挥权限与责任边界。这种宏观的、系统性的视角,让读者清晰地看到了自己在整个应急链条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应尽的配合义务。它提供的不只是“我该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我们大家应该如何高效地协同工作”,这种对全局观的培养,对于提升整个团队的应急处置能力,起到了关键的引导作用。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封面那种沉稳的蓝色调,配上醒目的白色字体,透着一股专业人士的严谨范儿。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就被它那种厚实感和纸张的质感吸引了。要知道,作为一本工具书,手感和耐用度是非常重要的,毕竟在急救现场,书本可能需要被频繁翻阅,甚至会沾上一些污渍,这本的纸张看起来就非常结实,不容易撕坏。内页的排版布局也值得称赞,那种清晰的层次感,使得即便是查找复杂的流程图时,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特别是那些关键步骤的强调,用了不同的字体粗细和底纹处理,让人一眼就能抓住重点,这一点对于争分夺秒的临床工作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般的存在。我特意翻阅了其中关于心肺复苏的章节,那种图文并茂的演示,比单纯的文字描述要直观太多,仿佛每一个动作的要领都通过插图清晰地传递了过来。总的来说,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它散发出的那种“专业可靠”的气场,就已经让我对后续的阅读充满了期待,这绝不是那种粗制滥造的教材可以比拟的。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精确度,达到了令人称奇的地步。我对比了市面上几本同类型的参考资料,发现它在术语的使用上极其考究,几乎没有出现模糊不清、可以产生歧义的表达。很多关键的剂量、时间参数,都直接给出了精确到小数点后的数值,并且标注了其参考的最新国际指南版本,这体现了编纂团队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有时候,就是在毫秒之差、一毫克剂量上的区别,可能就决定了病人的生死。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可以说是“吹毛求疵”的典范。此外,书中的图表设计也极为出色,那些流程图中的箭头方向和颜色区分,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确保了信息在高速阅读状态下依然能被准确无误地捕捉。可以说,这本书已经超越了一本普通参考书的范畴,更像是一份经过无数次实践检验、并且被反复打磨过的“操作守则”,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都凝聚着严谨的科学精神。
评分我关注到这本书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上,似乎是采用了非常注重“情景化模拟”的思路。翻阅目录时就能发现,它的章节划分并不是按照传统的病理学分类,而是严格按照“现场环境—伤情评估—初步干预—转运与后续”这一条线索来组织的,这非常贴合实际工作流程。例如,关于“大型群体性创伤事件”的那部分,它深入探讨了资源有限情况下的“检伤分类(Triage)”原则的实际应用,以及如何在混乱的现场建立有效的通讯和后勤保障系统。这种结构设计的好处是,当你脑海中浮现一个具体的、复杂的场景时,你能够快速地在书中找到与之匹配的、连贯的解决方案链条,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点。这种“从实战出发”的编排逻辑,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知识的实操性,让书中的理论知识真正融入了“应急反应”的肌肉记忆之中。对于我们这些需要经常应对高压环境的人来说,这种系统化的实战框架,价值是无可估量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