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新四军 回忆史料(2)
定价:58.00元
作者: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
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06570787
字数:
页码:27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新四军·回忆史料(2)》是关于新四军各支队及浙东游击纵队的回忆史料,收录了《新四军一、二支队挺进江南敌后》《新四军三支队在皖南前线》《挺进皖中皖东敌后的第四支队》《驰骋淮南的第五支队》《新四军游击支队和第六支队的创建和发展概况》《挺进苏北与黄桥决战》《奋战在沪杭甬三角地区的四年》《忆新四军淞沪支队》等31篇回忆文章。回忆史料的作者为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的旅以上干部,为反映某一地区、某一事件和重要战斗,也邀请和收录了部分团以下干部写的回忆史料。
目录
新四军一、二支队挺进江南敌后
新四军三支队战斗在皖南前线
挺进皖中皖东敌后的第四支队
驰骋淮南的第五支队
新四军游击支队和第六支队的创建与发展概况
淮南大地日月重光
新“江抗”战斗在阳澄湖畔
新四军挺进敌后的仗
江南处女战
窦楼战斗
夜战芦家庙
向武汉外围挺进
平江的血
憨山寺伏击日本兵
回忆朱堂店战斗
新街一战建军威
繁昌保卫战
激战周家岗铁军威名扬
忆半塔集自卫反击战
火攻来安日本兵
郭村保卫战
坪坝三捷
挺进苏北与黄桥决战
忆板桥集战斗
奋战在沪杭甬三角地区的四年
战斗在大上海的近郊一一忆新四军淞沪支队
梁弄战斗
血战大鱼山岛
讨伐田岫山
记澉浦背水突围之战
惜别四明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必须赞扬这套丛书在史料的“广度”和“深度”上所做的平衡。在涉及重大战役或政治事件的叙述部分,它提供了详尽的电报往来和指挥链条的记录,确保了历史脉络的清晰;而在回忆录的主体部分,叙事风格却又明显转向了更具文学性和个人色彩的表达方式。这种交替使用官方档案的严谨性和个体记忆的生动性,使得长时间的阅读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特别是关于新四军与其他抗日力量(无论是国民党部队还是地方武装)在特定区域内的合作与摩擦的记载,处理得相当微妙和克制,既没有过度拔高友军的作用,也没有完全否定合作的必要性,而是冷静地陈述了在特定历史任务下的复杂互动模式。这种客观冷静的态度,对于希望全面理解抗战全局的读者来说,无疑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参照视角。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历史爱好者,我深切体会到史料收集的难度和重要性。这套丛书(的第二册)展现出的编纂态度,我认为是相当严谨的。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将旧信件或日记堆砌起来,而是能看出背后做了大量的交叉验证工作,尤其是在涉及具体时间点、地点和参与人员的矛盾之处,编审委员会似乎非常谨慎地进行了脚注或说明。这种对细节的尊重,极大地增强了史料的可信度和研究价值。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几篇关于军区后勤系统建设的零散记录,里面涉及到了根据地建立之初,如何设计一套既能满足部队需求又不至于过度压榨地方经济的税收和征集制度。这些看似枯燥的行政管理内容,恰恰是支撑前线作战的基石。能够将这些幕后的、技术性的细节保存下来并系统整理出版,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壮举,让后人得以窥见一个新兴政权在战火中构建社会治理体系的真实面貌。
评分阅读这套回忆录时,我常常产生一种强烈的对比感——一种与当时主流宣传口径的对比感。它没有过度美化战争的英雄主义,反而展现出许多年轻战士在初次面对残酷屠杀和生死离别时的迷茫与恐惧。这种真实的“人味儿”,是英雄史诗中常常被省略掉的维度。比如,关于新四军女兵的几段文字,记录了她们在兼顾医疗救护、情报传递和直接战斗时所承受的双重压力,以及她们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对性别角色的突破与坚守。这使得整个叙事维度变得更加立体和丰满。它告诉我们,那些伟大的历史事件,最终都是由无数个在恐惧中选择坚持、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普通人所共同铸就的。这种对个体命运的关怀,让冰冷的历史数据变得有温度、有血肉。
评分这套关于新四军的回忆史料,光是厚重的装帧和那略显沧桑的封面设计,就让人立刻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历史沉淀感。我最近读了一些关于抗战时期的国民党方面的资料,但深入了解中共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特别是新四军的实际作战和生活细节,一直是我的一个知识盲区。这套书显然不是那种宏大叙事、只谈战略方针的官方文献,它更像是从一线走出来、经过时间淘洗的亲历者口述和档案整理的集合。我特别关注其中关于皖南事变前后,部队如何从游击战术转向更复杂的战略部署,以及在敌后根据地建设中,是如何平衡军事斗争与民生需求的具体案例。那些关于如何在物资极度匮乏的环境下,维持一支庞大军队的运转,包括粮食、医药和武器的获取途径,对我来说,比单纯的歼敌数字更有吸引力。毕竟,战争的残酷性,往往就体现在这些日常的挣扎和智慧之中。翻阅这些文字,仿佛能听到当年在苏南、皖南山林中,战士们低声的议论和偶尔的枪声,那种身临其境的代入感,是任何教科书都无法给予的。
评分这本书(的系列)给我的最大震撼,在于其对“人民战争”理论在实践层面的细致描摹。很多时候,我们阅读抗战史,总习惯于聚焦于正面战场的大兵团作战,但新四军在敌后广阔的乡村地带所进行的斗争,才是牵制日军、消耗其有生力量的关键一环。这套史料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回避在艰苦条件下的内部摩擦或决策失误,而是坦诚地记录了不同时期领导层和基层战士在面对复杂政治环境和日军“扫荡”时的心态变化。比如,对于如何发动和组织地方乡绅、地主参与抗日统一战线,书中记录的策略和具体的“工作方法”就非常具有研究价值。这绝不是教科书上三言两语就能概括的“广泛动员”,而是充满了妥协、博弈与灵活变通的现实操作。每一次成功的群众工作,背后都凝结着新四军干部们长期的驻扎、渗透和真诚的付出,这种深入肌理的描写,让人对当年革命队伍的韧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