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名: 高效能父母的7堂课
作者:李显文 著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7月
印刷时间:2014年7月
ISBN:9787564093006
字数: 264000字
页码:297页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38元
编辑
风靡世界50年,43个的父母效能训练!《高效能父母的7堂课》让你做父母,也要高效能!一套SOP教育法7堂课 5个步骤, 74个教育实境,轻松、有效解决各种教育问题!上了《高效能父母的7堂课》,教育孩子,来这么容易!
媒体评论
做个高效能父母,享受愉悦的子旅程──杨俐容(儿童青少年心理学家)
《高效能父母的7堂课》作者李显文,从STEP的学习者、实践者,到成为这套课程的带领者,一路累积了相当多自我成长与帮助他人的经验,除了更贴近家长的生活实例,书中点滴都是她身体会过,真实不虚的理念和确实可行的技巧。读者必能从她的分享获得滋养,成为更高效能的父母,享受这一段甜蜜愉悦的子旅程。
简单又有效,轻易解决所有的教养问题!──陈安仪(子作家)
这套源于美国的“父母效能训练”基础,经显文生动顺畅的文笔,融合了子间的案例,不只可以用在子关系,甚至还可用在夫妻、婆媳关系上……
直到现在,我还牢记显文教导我的:遇到问题五招解决:“解决行为、执行约定、不响应情绪、事后说理、约法三章”──这就像是一本教养操作手册,提供你简单有效的方法,轻易解决所有的教养问题!
目录
Lesson 1 你想做什么样的父母
建立不焦虑的教育态度
你怎么被养大,就会怎么养小孩
人人有套父母经,却离本能越来越远
教育态度的形成源头,其实是生家庭
教育应用题 1 我想和孩子自由自在地吃饭,先生却觉得“全家应该同桌吃饭”
教育应用题 2 我想给孩子好一点的生活质量,先生却觉得浪费
教育应用题 3 我不想再为了妈妈弹钢琴了
看孩子不顺眼,常常都是父母自己的问题
教育应用题 4 我和孩子是犯冲还是没有缘分
想要不焦虑,先重建你的教育态度
随着社会变迁,教育概念也同时更新
你的教育态度对了吗?来做个自我检验
基本态度1:一定要为孩子设限,并且把孩子当成孩子
教育应用题 5 做孩子的朋友,是*理想的教育方式
高效能父母这样做 孩子还小时,宁可**也不能太过放任
基本态度2:勿过度焦虑,带着负面情绪处理孩子问题
教育应用题 6 孩子顽皮爱耍宝,真的有那么严重吗
高效能父母这样做 先平静下来,解除孩子的抗拒心理
基本态度3:不要闭门造车养孩子,要懂得接受协助
记得给自己一点儿下班时间吧
教育SOP步骤 父母要如何厘清自己的教育概念,重建不焦虑的教育态度
........
内容
教育孩子来这么容易!
本书透过一套SOP执行步骤,以各种生活化的教育情境为例,清楚指出孩子问题的管教时机点、快速判别行为的对错及对应策略……
让父母就像在阅读操作手册一样,有脉络可循,以一套方法解决所有教育问题!
作者简介
李显文
15年职咨询经验,帮助千百位华人父母解决教育难题
辅仁大学企业管理系毕业,17年咨询辅导经验,历任:吉隆坡关怀辅导中心、怡保心灯辅导中心咨询协助员,现任「父母效能训练课程」领导员。
1999年开始带领父母效能训练课程;2009年起在台北地区10多所国小的读书会、老师或义工妈妈团等团体,进行父母效能课程、父母成长课程、老师辅导课程及职讲座的工作。
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细节,也体现了出版方的用心良苦。纸张的质感很好,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对于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的育儿书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加分项。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穿插的那些“父母自测问卷”和“家庭情景对话脚本”,设计得极其巧妙。它们不是那种生硬的、套用模板的练习,而是非常贴合当代中国家庭的实际生活场景。我试着在家里模拟了其中一个关于“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冲突”的对话片段,发现过去我总是用命令和指责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书中的建议则提供了一种“共情式协商”的路径,虽然一开始执行起来有点别扭,但效果立竿见影地柔和了许多。这种理论与实践之间无缝衔接的设计,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它不仅仅是提供“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们“怎么做”。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视觉上的享受,那种沉稳又不失活力的色彩搭配,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蕴含的深厚力量。我特地翻阅了几页,光是目录和前言部分,那种逻辑的严谨性就让我印象深刻。作者显然不是那种空泛地谈论“爱与包容”的理论家,而是真正深入到日常育儿困境中的实践者。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界限设定”的章节结构,它并没有简单地给出“要严厉”或“要温柔”的二元对立选项,而是通过一系列非常具体的场景模拟,引导父母去思考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需求,以及如何既维护规则又保护亲子关系。读起来的感觉,就像是有一个经验丰富的、非常睿智的教育专家坐在你旁边,用一种既温暖又带着穿透力的眼神,帮你剖析那些平时让你焦头烂额的教育难题。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不是一蹴而就的口号灌输,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的分析,让你自己“悟”出来的,非常高明。
评分老实讲,我一开始对这类“XX堂课”的教育书籍是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它们可能内容重复,缺乏创新。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的叙事风格非常具有个人魅力,作者似乎毫不保留地分享了自己在这条育儿道路上踩过的所有“雷区”,这种坦诚使得整本书的基调非常接地气,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感。特别是关于“培养孩子面对挫折能力”的那几章,它没有采用我们传统文化中“吃苦是福”的简单逻辑,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科学地构建孩子的“心理韧性”,如何让他们从失败中真正汲取经验而非产生习得性无助。这些内容,对于渴望培养出内心强大、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孩子的父母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的宝贵财富。它提供了一种更高维度的教育视角,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家庭教育的终极目标究竟是什么。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对于“理解”的强调,远超出了“控制”。很多育儿书都在教你如何建立权威,如何让孩子“听话”,但这本书似乎更关注于建立一种深层的、非对抗性的沟通渠道。它花了很大篇幅去解析孩子“捣乱”行为背后的情绪波动和未被满足的需求,这种细致入微的心理洞察,让我对孩子的一些突发性哭闹和叛逆行为有了全新的理解视角。以前我可能只看到了表象的“不听话”,现在我能隐约看到水面下翻涌的恐惧、无助或者寻求关注的信号。这种“看见”的力量,是所有教育方法论的基石。当我不再将孩子的错误行为视为“挑衅”或“挑战”,而是将其视为“求助信号”时,我自身的焦虑感也奇迹般地降低了。这本书,与其说是在教孩子,不如说是在治愈父母的心态。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文字功底极其扎实,完全不像很多市面上那些为迎合快节奏生活而写得过于碎片化、轻飘飘的育儿指南。它有一种沉静的、近乎哲学的思辨力量。比如,书中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那一部分,它引用的历史典故和心理学原理,让整个论述显得无比厚重且言之有物。我发现作者在构建知识体系时,非常注重横向和纵向的连接。横向上,它探讨了不同年龄段孩子在认知发展上的差异;纵向上,它似乎在试图建立一个关于“品格塑造”的宏大框架。阅读时,我常常需要停下来,拿出笔在旁边做批注,因为有些句子需要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其深意。它不是那种读完合上就能立刻去“做”什么的工具书,更像是一本引导你进行深度自我反思的伴侣,它强迫你审视自己过去的行为模式,并耐心等待你真正吸收和内化这些理念。这种慢节奏的阅读体验,恰恰是现代父母最稀缺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