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第三版)
定价:58.00元
作者:(美)卡洛琳·爱德华兹,莱拉·甘第尼,乔治·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56511595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卡洛琳·爱德华兹、莱拉·甘第尼、乔治·福尔 曼编著的《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转型时期的瑞吉欧· 艾米利亚经验第3版)》充分体现了瑞吉欧幼儿教育的 精髓,融经典性与理论性与一体,为幼教工作者提供 了瑞吉欧的幼儿教育经验,让读者能够了解其理论基 础和实践策略。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转型时期的瑞吉欧·艾米 利亚经验第3版)》分为五部分:部分介绍了瑞吉 欧的背景与起点、发展历史与基本理念、瑞吉欧的创 始人、瑞吉欧的发展现状和重要政策;第二部分介绍 了家长参与的学校管理体制,教学协调中心组及其专 业发展,教师的角色,观察型教师和全纳型社区;第 三部分介绍了教学档案记录、倾听教学法、协商 习及档案记录与评估之间的关系;第四部分讨论了美 的感知方式,艺术工作室,将关爱与学习空间关联, 数码媒介在瑞吉欧的运用等;第五部分对全书进行了 总结,提出了教学的指导策略。
目录
欢迎您——《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中文新译本的读者们!
“走进”瑞吉欧(译者序)
前言霍华德·加德纳
瑞吉欧:一个彬彬有礼、充满好奇心和富有想象力的城市
原书编写人员
部分 起点
章 介绍:背景与起点
第2章 历史、理念与基本原则:对话罗里斯。马拉古齐
第3章 马拉古齐的故事、其他人的故事以及尊重儿童
第4章 我们对儿童及其社区的责任
第5章 瑞吉欧·艾米利亚:一个转型中的城市
第6章 微观主题活动和宏观教育政策:借助于关系的学习
第二部分 互动关系中的教与学
第7章 家长参与的学校管理体制
第8章 教学协调中心组和专业发展
第9章 教师和学习者,伙伴和指导者:教师的基本角色
0章 观察型教师:把观察作为职业发展的有利工具
1章 全纳型社区
第三部分 档案记录——观察、尽考禾口交流的综合过程
2章 教学档案记录:一种协商性的民主化教育实践
3章 倾听教学法:瑞吉欧·艾米利亚的倾听观
4章 基于设计、档案记录和交谈的协商习
5章 观察记录与评估的关系
第四部分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的理想及其演进
6章 美是一种认知方式吗
7章 艺术工作室:与维·维奇的对话
8章 联通关爱和学习的空间
9章 数码媒介在瑞吉欧·艾米利亚的运用
第五部分 结论
第20章 终反思与教学的指导策略
作者介绍
Carolyn Edwards(卡洛琳·爱德华兹) 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林肯分校心理学与儿童、青年、家庭研究中心的教授,获哈佛大学人类发展学博士学位,并在意大利瑞吉欧·艾米
尹坚勤,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院长、研究员,教育部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教育督学,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江苏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曾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幼儿教育与特殊教育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管理与政策;幼儿教师专业发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
“十一五”期间,承担并完成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构建0—6岁托幼一体化的学前教育体系”,江苏省教育规划重点课题“纲要下的PDK——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组织的构建与实践研究”等课题研究。并承担“十二五”全国教育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近五年内,独立及合作完成《听那成长的拔节声——一个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季节》、《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手册》、《国际视野下学前教育机构评价标准》等专著,发表相关文章和调研报告多篇。
王坚红, 南京师范大学毕业,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硕士, 美国普渡大学博士。曾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学前教育研究室主任,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国际早期儿童教育杂志》(英文版)编委会委员,南京师范大学特聘陈鹤琴讲座教授,江苏省教科院幼教特教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美国幼儿教育协会终身会员, 美国幼儿教育协会主要学术刊物《早期儿童研究季刊》特约论文评审员。出版中英文专著和译著6部,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50多篇。
沈尹婧,复旦大学心理学系本科毕业,美布拉斯加州大学林肯分校(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儿童、青少年与家庭研究系(Department of Child, Youth and Famiy Studies)硕士毕业,其间赴意大利瑞吉欧艾蜜利亚市考察访问当地教育机构,并作硕士论文。现为博士候选人,师从卡洛琳爱德华兹(Carolyn Edwards)教授。博士期间担任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资助的内布拉斯加州数学科研项目助理,并发表数学教育相关期刊论文。博士论文主题为美国教师如何培养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创造性思维。其他研究兴趣还包括学习信念、跨文化家庭教育差异、创造力发展,以及扎根理论研究方法。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不像其他教育类书籍那样线性推进,而是像一个不断向外拓展的圆环,每一个章节都与其他部分相互呼应、相互印证。我最赞赏的是它对“失败”和“错误”的重新定义。在我们的文化中,错误往往带有负面色彩,但在书中,每一次“不成功”的尝试都被视为一次宝贵的学习迭代过程。这对于我这样追求完美的人来说,简直是一种精神上的解脱。作者们引用的许多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都带着一种跨越文化藩篱的普适性。我惊喜地发现,即便是对教育理念已经有所了解的读者,也能从中挖掘出全新的层次。它不仅仅是给老师或父母看的,它更像是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完整、更敏锐的人”的指南。文字的密度适中,配图(如果有的话,我是指文字描述中暗示的画面感)极具启发性,让人读完后总想立刻找个安静的角落,静静地消化吸收那些信息。
评分与其说这是一本工具书,不如说它是一部充满诗意的哲学宣言。作者们在行文间流露出对童年的深深敬畏,那种对生命早期阶段的无限可能性的歌颂,读起来让人热泪盈眶。它没有给出任何“速成秘籍”,而是强调了长期主义和关系的深度。我尤其喜欢他们对于“等待的力量”的论述,在如今这个追求即时反馈的时代,教会我们如何沉得住气,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必要的“留白时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温暖,充满了鼓励性,即使在提出尖锐的批评或指出常见误区时,也用一种非常柔和、不带指责的方式。它成功地将复杂的教育心理学概念转化成了日常生活中可以操作的艺术。对我而言,它不是一本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而是那种需要常年放在手边,时不时翻阅,每次都能从中汲取新养分的“心灵之泉”。它真正做到了,让我重新爱上了观察和陪伴。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一百种语言”这个标题感到有些夸张,觉得可能只是为了吸引眼球。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这远不止是一个数字,它代表了一种对待生命多样性的极致尊重。书中的案例分析极其详尽,每一个场景都仿佛在我眼前重现,那些细微的情感波动,那些看似随机的行为背后蕴含的复杂意图,都被作者们像侦探一样抽丝剥茧地展现出来。我特别喜欢他们强调的“环境即第三位老师”的理念,这让我开始关注我周围空间的物理布局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情绪和创造力。这本书的叙事节奏非常流畅,知识点不是硬塞进来的,而是自然地融入到故事和论述之中,读起来毫不费力,但后劲十足。它打破了我固有的思维定势,让我意识到,我们常常用成人的逻辑去套用和评判孩子的世界,这本身就是一种限制。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我们如何“放下自己”,真正地进入那个纯粹而丰富的儿童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非常温暖、复古的感觉,那种淡淡的、褪色的色彩仿佛自带故事。我第一次翻开它的时候,就被那种朴实无华却又充满力量的文字深深吸引住了。它不是那种堆砌着专业术语的教科书,反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充满智慧的长者,用最真诚的口吻与你娓娓道来。我尤其欣赏作者们对于“倾听”这个概念的独特解读,他们没有将儿童的表达局限于我们能听到的声音,而是扩展到了肢体动作、眼神交流甚至是他们与环境互动的方式。那种将每一次互动都视为一次深入了解孩子内心的机会的态度,真的让人深受启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停下来,回想自己过去与孩子相处的点滴,才惊觉自己错过了多少本可以更深入理解他们的瞬间。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周围世界的连接方式,不仅仅是对待孩子,对所有生命个体都是如此。那种温柔而坚定的引导,让人在阅读后立刻想要付诸实践,去更细致、更有耐心、更充满好奇心地去观察和感受。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震撼是关于“权力与合作”的探讨。我们总是习惯于在亲子关系或师生关系中建立一种自然的权威结构,但作者们挑战了这种预设,引导读者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建构”的学习环境。他们深入探讨了当孩子拥有真正的选择权和发言权时,他们内在的学习驱动力会爆发到何种程度。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信任,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实现这种信任的“技术”——不是僵硬的步骤,而是充满人文关怀的对话策略。我发现,书中提及的许多“语言”并非通过语言本身来表达,而是通过仪式感、通过对材料的尊重、通过对彼此界限的维护来传递的。它让我意识到,教育的本质可能不是“教导”,而是“赋能”。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心胸都被打开了,对未来的教育实践充满了兴奋和期待,不再是那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疲惫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