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 名: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妈妈怎么办
作 者:[韩] 金秀贞 著,王蓉 译
ISBN :9787512709140
出 版 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9月第1版
印刷时间:2014年9月第1次印刷
字 数:210千字/册
页 数:240页/本
开 本:32开
包 装:平装
重 量:380克
:32元
编辑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妈妈怎么办》是超人气心理师王意中针对专注力的4大关键领域,提出了301个专注力教养秘诀。通过好玩有趣、贴近生活,又容易运用的方法,提升孩子成长路途上所需的专注力,让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变得更加轻松!
内容
面对孩子的不专心,除了“说”以外,请你想一想:
“乖等于专注?”
“你曾经想过影响孩子专注力的魔鬼是什么?”
“孩子坐在书桌前就会专心写功课?”
“你曾经告诉孩子什么是专注吗?”
“你曾经用哪一种方法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如果以上的问题让你不知如何回答,该是和孩子一起提升专注力的关键时刻了。
作者简介
王意中
王意中心理治疗所所长 、临床心理师、教育部部定讲师、《子天下》「请问教养专家」驻站专家。
于宜兰成立宜兰县第1所经卫生主管机关合法立案之心理治疗所,目前演讲场次已超过800场,是许多家长与老师心中极具理想与热情的心理师。
高雄医学院行为科学研究所第1届硕士毕业,曾担任振兴复健医学中心复健医学部临床心理师、过动儿协会咨商师及八○二总医院精神科临床心理师,并曾于实践大学家庭研究与儿童发展学系、经国管理暨健康学院幼儿保育系担任兼任讲师。
已出版《自闭儿教养书》《孩子不敢说的40个成长困惑》《301个过动儿教养秘诀》
媒体评论
此书虽然是为家长和教师而写的,但也是在为孩子发声。意中用中立、简单又直白的口吻,以现在流行的语言和其他特色表现方式,道出了许多孩子的困扰。。
——摘自台北市立教育学院院长 赵家琛书评《良好关系的通关密语》
在知识暴涨的时代,很多问题都已经发现有效的解决方法,所以,问题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运动知识,去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感谢王意中心理师把这些有效知识转换成301个使用的秘诀,不仅对很多家庭、教师,甚至孩童本人,都会有所助益,也是相当实用的参考书籍。
——摘自国立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教授 洪俪瑜书评《提升专注力的有效秘诀》
目录
专注力概念篇
让孩子懂,专注是怎么一回事 4
了解孩子各类型专注力的表现 7
专注力与电玩之间的恩怨情仇 21
专注与热情之间 27
专注与分心的自我察觉 32
与专注自我对话 35
书写与阅读篇
终结无止境的拖延 40
专注力的隐性杀手 46
专注在书写与阅读的路途上 54
让专注在文字中奔驰 61
日常生活篇
良辰吉时的佳专注状态 68
专注持续与省时效率 72
专注,有的是时间 78
专注,总在提醒时 85
书包演练专注力 93
物有所归的专注力整理 95
玩具收拾好注意 102
生活体验让专注力加码 108
购物专注之旅 118
五感游戏篇
启动五感专注力 129
视觉专注大搜寻 132
听觉好注意 147
启动味觉品味力 155
嗅出好味道 157
不容忽视之触觉与专注 159
抛物线的专注力 162
稳定与专注的对话 166
专注与动态的美妙和谐 172
不止是专注 177
打出扑克好注意 181
课堂学习篇
容易和专注力混淆的一些事 188
让专注,在联络 195
簿上,滴水不漏 195
在混乱与专注之间 200
燃起教学的活力 205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Part1 专注力概念
Eg 1
“勇志!我跟你讲了多少遍?叫你写字专心一点,你怎么还是听不懂?你这小子,功课不写,还在玩游戏王卡。马上把这些乱七八糟的卡片收起来,听到了没?”勇志妈双手叉腰,脸颊鼓胀着,双眼怒瞪。
“妈妈,等一下啦!我在找我的恶魔族怪兽卡啦!”读小学二年级的勇志,左手拿着一叠游戏卡,正皱着眉,东张西望,寻找不知掉落在何处的恶魔族怪兽卡。而桌面上,散落着一张张不同图案的游戏王卡片。本该写的国语试卷,早就完全被这些卡片淹没、覆盖了。
“勇志,我再说一次!你现在应该干什么?听好,马上把卡片收起来!你到底有没有听到!不认真写字,一直玩这些没有用的,书不给我好好念。你再不专心念书、写功课的话,我就把你交给安班来管,省得我心烦。”勇志妈语带威胁地说道。
“什么是专心?”勇志突然转过头来问妈妈,“从幼儿园开始,你就一直跟我说要专心、要专心。但是,到底什么是专心啊?”对于这个自认为再熟悉不过的字眼,一时之间,勇志妈却被问倒了。
妈妈脑子里灵光一闪:“专心就是注意啊!”勇志听了听,摸摸后脑勺,还是疑惑不解。“妈妈,那什么叫做注意?”“拜托,勇志,注意就是要认真啊!”孩子又继续问:“那什么叫做认真?”“嗯,认真就是要专心啊!”这回勇志妈回答得更快。
这“鬼打墙”一般的回答。说真的,勇志妈其实什么也都没说。勇志还是搞不懂这些年来妈妈要求他专心、注意、认真,到底指的是什么?他还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勇志妈发现,如果把桌面清理得干净一些,把杂物移出勇志的视线,他写作业的专注力会提高很多。当然,写出来的错别字也会少一些。但她一直很纳闷,为什么勇志每写完一个段落,都要把游戏王卡拿出来把玩一番,然后再回来写作业。哪怕只是五分钟,他也一定会这么干。但妈妈也发现,尽管是重新开始作业了,其实已经心不在焉了。这时,她又不得不耳提面命:“勇志,你在发什么呆?专心一点儿。”说着说着,自己都感到厌烦。“这游戏王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勇志妈疑惑着。
1.1 让孩子懂专注是怎么一回事
《问题解决指南》
001“戏”说专注力
002让孩子举例
003自我察觉
秘诀1 “戏”说专注力
从孩子喜欢的游戏,切身的生活经验,来让他懂基本的专注力。
例如“孩子,所谓的专注,就像你常要求妈妈带你去夜市捞鱼。那时,你不是拿着渔网对准水里的鱼追来追去,想办法要把鱼捞起来吗?这追视就是一种视觉的专注。”
“还有,你不是很爱套圈圈吗?想想看,你套圈圈时,眼睛不是正在瞄准前方的玩偶吗?这样的瞄准经验也是一种专注力的呈现。”
动脑想想,你还可以举出什么样的例子,让孩子了解什么是专注力?
秘诀2 让孩子举例
孩子需要你的例子,孩子更需要自己举例子。让孩子说说他心中的专注力,相信他,孩子会依此类推,慢慢说出在他心中对于专注力的概念。
“爸爸,我玩愤愤怒的小鸟时,都会在对准偷蛋猪之后,才放手发射出去。这对准偷蛋猪是不是也是一种专注?”
“妈妈,每次我玩游戏王卡时,都会仔细看上面的攻击力几分?防御力几分?并决定是要打出哪张卡,这是不是也是一种专注?”
秘诀3 自我察觉
请想一想:
“我近一次教孩子专注力是什么时候?”
“除了说之外,我是用哪一种方法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提升孩子的专注力,我开始行动了吗?”
期待孩子能够发展出有效的专注力,这时,父母与老师的自我察觉相当重要。
1.2 了解孩子各类型专注力的表现
《问题解决指南》
004多元的专注力
005集中性专注力
......
天哪,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救星!我简直要为它写一万字的感谢信了。最近这段时间,我感觉自己快要被我家那个小捣蛋鬼搞疯了。他简直就是个小小的“多动症”患者,注意力像脱缰的野马,根本抓不住。你让他安静地玩积木,五分钟不到他就开始在屋子里乱窜;你跟他讲故事,他能从第一个字听到第十个字就开始问“为什么”一百个不着边际的问题。我试过各种方法,从奖励机制到温和的引导,收效甚微,有时候甚至因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冲他大吼,事后又后悔得不行。我一度非常焦虑,是不是我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是不是孩子有什么“隐疾”,甚至偷偷在网上搜索各种“儿童多动”的迹象,越看越心慌。这本书的出现,真的像在迷雾中看到了一束光。虽然我还没完全翻完,但光是目录和开篇的几个章节,就已经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和慰藉。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反而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邻家长辈,用最接地气、最真诚的口吻告诉我,这不是你一个人的战斗,这是每个父母都会遇到的挑战。我特别欣赏它对“专注力”的定义,不是要求孩子像大人一样保持静止,而是理解孩子在这个年龄段的认知特点和能量释放的需求,并提供一系列“动中求静”的巧妙策略。比如,它提到把“任务”拆解成极小的、能在三分钟内完成的步骤,这对我家那个“拖延症晚期患者”来说简直是神谕!我昨晚就试着用这种方式让他收拾玩具,竟然出奇地顺利,虽然中间还是有小小的反复,但对比往常,简直是质的飞跃。这本书的内容太实用了,迫不及待想一口气读完,好运用到接下来的“战役”中去。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我是有些微词的,封面看起来有点“老派”,如果不是听朋友强烈推荐,我可能真的会把它扔在书店角落里。但是,一旦翻开阅读,那种厚重感带来的信息量是毋庸置疑的。我尤其想提一下它在处理“情绪爆发与注意力缺失”之间的关联部分。我的孩子有一个习惯,当他感到被强迫或任务难度超过他当前能力时,他会立刻启动“拒绝模式”,表现为哭闹、摔东西,而这在我看来就是典型的“注意力涣散”,我过去的处理方式就是强行制止他的情绪,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这本书里提到,情绪失控本身就是对认知资源最大的消耗,此时谈任何“专注力训练”都是徒劳的。它教我们先要“锚定情绪”,也就是先处理那个爆炸的火药桶,而不是指责火药桶本身。书中给出的“暂停、呼吸、标记情绪”三步法,操作起来非常简洁有力。我发现,当我不再急于纠正他的“不专心”,而是先蹲下来,用他的视角去描述他此刻的感受时(比如“你好像对这个画笔感到很生气,因为它画不出你想要的样子,对吗?”),他的抵触情绪会神奇地消退一大半,随后我们才能回到任务本身。这是一种完全颠覆我过去“对事不对人”教育理念的智慧,它告诉我,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人”比“事”更重要。
评分说实话,我对育儿书籍一向是持保留态度的,市面上太多空泛的理论和不切实际的“完美父母”模板了,读完只会增加内心的挫败感。但这一本,嗯,感觉有点不一样。它那种“百科全书”式的结构,反而给我带来了一种踏实的依靠感。我不是那种喜欢听故事的妈妈,我需要的是清晰的脉络、明确的步骤和基于年龄段的科学解释。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把3岁、6岁、8岁这几个关键的认知发展节点划分得非常精细,每个阶段的注意力发展水平、理解力限制以及最有效的干预手段都被列得明明白白。我最欣赏它逻辑严谨的地方是,它从来不把注意力不集中简单归咎于“孩子不听话”或者“电子产品”的单一因素,而是从生理基础、环境刺激、情绪状态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这让我对问题的认识一下子立体了起来。比如,书中关于“感觉统合失调与注意力分散的关系”那一段,简直是醍醐灌顶。我一直以为我家孩子只是精力旺盛,但读了那一段,我开始反思他在某些特定环境下表现出的烦躁和无法自我调节的深层原因。现在我不再只是盯着他的“结果”(没做完作业),而是开始观察他的“过程”(他为什么做不下去,是空间太嘈杂了,还是他的身体需要活动?)。这种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思路,比那些教你如何用贴纸奖励来“应付”孩子的书,要高明得多。这本书更像是一个陪跑教练,它不替你跑,但它会告诉你每一步的跑姿和配速应该如何调整。
评分我先生对这本书的评价非常高,这其实让我挺意外的,因为他通常对这种“理论指导”类的书籍嗤之以鼻,觉得实践出真知。但是他昨天居然主动跟我说,他看到了关于“如何进行高质量的亲子陪伴”那一章,里面的几个观点非常受启发。他过去总觉得陪孩子玩就是“陪着”,比如他坐在沙发上看手机,孩子在一边搭乐高,他觉得这就算陪伴了。这本书却非常尖锐地指出了这种“在场式陪伴”的无效性,强调了“全神贯注、零干扰”的十分钟,其价值远超两个小时的心不在焉。我们俩甚至为此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讨论,这比我们过去为了孩子的事情吵架要有效率一万倍!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中性”,它没有过度煽情,也没有使用过于生僻的心理学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客观、冷静的语气陈述事实和提供方案。这使得它很容易被不擅长处理情绪化育儿话题的父亲群体所接受。它成功地将“育儿”从一个“妈妈的责任”重新定义为“家庭的共同课题”。我希望更多父亲能读读这本书,因为它提供的工具和语言,非常适合用来构建家庭内部的教育共识。这本书不仅仅是给焦虑的母亲看的,它更像是一本家庭成员间的“沟通手册”。
评分我是一个比较追求效率的人,买书通常是为了快速获得解决问题的“招式”。这本书虽然是百科全书式的,但它高明的地方在于,它不只是给你一堆“招式”,它还教会你“如何根据天气和对手来决定用哪一招”。举个例子,关于“如何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训练”,很多书都会建议利用等红灯的时间做数学题。但这本书却会提醒我们,如果孩子今天早上睡眠不足,或者刚经历了一场情绪冲突,那么强行进行高强度的脑力活动只会适得其反,此时不如用做做伸展运动或者听听舒缓的音乐来帮助他重置大脑。它这种“因时制宜、因人而异”的灵活度,是我在其他同类书籍中很少见到的。它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而不是拿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孩子。我感觉,读完这本书,我获得的不仅仅是几条管用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一种更具同理心和耐心的育儿心境。它让我从一个时刻绷紧神经的“监工”,逐渐转化成一个更放松、更懂得观察和等待的“园丁”。这种内在的转变,才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宝贵的财富,它让我们家里的气氛都变得柔和了许多,孩子也更愿意主动向我寻求帮助,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我的指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