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3岁叛逆期,给孩子一个好性格
定价:28.00元
作者:芮雪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6990368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3岁敏感期,让孩子的大脑自由》 ★★★《陪孩子走过3岁叛逆期》 ★★★《陪孩子走过6岁入学期》 ★★★《陪孩子走过3岁叛逆期 陪孩子走过6岁入学期》套装共2册 ★★★《3岁入园期,教孩子一堂独立课》★★★《3岁叛逆期的正面管教》套装共4册 ★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对了,孩子一辈子就对了。 性格决定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对人生有决定性的影响。孩子的性格特点在3岁左右就显露出来,父母贴心、温暖的教养方式对培养孩子的性格具有关键作用。 ★遇上宝宝叛逆期,请给孩子温暖的正面教养。 3岁左右,孩子会迎来“宝宝叛逆期”。孩子的心理、情绪和行为习惯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本书从3岁左右孩子的心理、行为特点出发,给父母提供丰富的正面教养建议。 ★上幼儿园头一年,培养独立自主性格是关键。 独立自理是培养孩子性格的关键。3岁是孩子上幼儿园的头一年,将适应新的生活、学习环境,这对孩子的独立能力考验巨大。父母的信任和鼓励将使孩子越来越独立。
内容提要
3岁是孩子头一次叛逆期“宝宝叛逆期”关键的一年,对孩子的性格发展有决定性影响。在这一年里,孩子将正式迈出独立生活的一步:进入幼儿园,融入集体生活。孩子需要适应分离焦虑、锻炼自理能力、学习社交礼仪、培养兴趣爱好。父母需要对孩子进行情绪、心理、习惯上的引导,使孩子养成善良、自信、乐观、主动、负责、坚强、自律、分享等品格。《3岁叛逆期,给孩子一个好性格》是畅销书《陪孩子走过3岁叛逆期》作者芮雪的全新力作,从3岁孩子的心理、性别特点出发,提供了专业、详细的教养建议和丰富、有趣的亲子训练,让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中养成好性格、好习惯,在父母的鼓励中学会独立成长。
目录
一、3岁:决定孩子一生的6大关键期
1.叛逆情绪爆发期,给孩子一个好性格 / 2
2.大脑发育加速期,激发孩子的潜能 / 5
3.兴趣爱好萌发期,让孩子爱上学习 / 8
4.独立意识萌芽期,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 10
5.行为规律形成期,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 13
6.入园适应磨合期,帮孩子学会交朋友 / 15
二、性格对了,孩子一辈子就对了
1.3岁叛逆期,教孩子比智商更重要的事 / 18
2.性格不是天生的:影响性格的四大因素 / 21
3.寻找孩子的性格优势,挖掘性格潜能 / 24
4.3岁孩子需要养成的8种关键性格 / 28
三、好性格父母造:做孩子的性格塑造师
1.性格塑造关键期,父母要懂育儿心理 / 32
2.言传身教很有效,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 34
3.习惯的力量:有好习惯才会有好性格 / 36
4.奖励孩子别过头,管束孩子要合理 / 39
5.四种基础性格的个性化教养建议 / 41
四、性格塑造黄金期,亲子沟通从心开始
1.尊重孩子,蹲下来用心灵与孩子对话 / 46
2.孩子越来越难管?引导比禁止更有效 / 49
3.孩子也要面子:得体的批评更有力量 / 53
4.沟通不仅听和说,非语言交流很重要 / 55
五、男女孩性格大不同,别让性格安错了家
1.塑造孩子性格,离不开性别角色教育 / 58
2.性别认同感错位,性格发展也会错位 / 60
3.解码3岁男孩的心理密码,培养阳光男孩 / 63
4.破译3岁女孩的心理密码,培养优雅女孩 / 66
六内向孩子也:挖掘性格的潜在优势
1.没有不好的性格,只有不懂教养的父母 / 70
2.内向不是缺点:激发内向性格的潜能 / 73
3.提高语言能力,让孩子积极主动起来 / 75
4.让内向孩子更的8个亲子小练习 / 77
七、爱心是好性格的根,成长道路上的灯
1.从助人为乐开始,点亮孩子爱心的灯 / 80
2.学习社交礼仪,引导孩子表达爱与被爱 / 83
3.一个巴掌拍不响,团结合作让爱加倍 / 87
4.快乐成长需要爱,父母的陪伴更温暖 / 89
八、教出自信乐观,让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1.自信乐观的孩子对未来永远充满希望 / 92
2.提高孩子的自我认同感,激发自信潜能 / 95
3.让孩子体会小小的成功,不断增强信心 / 98
4.鼓励孩子多说话,让孩子乐于表达自己 / 101
5.保护孩子的自尊,不要当众揭孩子短 / 104
九、爱孩子,就要教会孩子独立自理的能力
1.独立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照顾好自己 / 108
2.和孩子一起做家务,提高自理能力 / 110
3.孩子要上幼儿园,分离焦虑要克服 / 113
4.分床睡,给孩子独立的时间和空间 / 117
5.提高孩子自理能力的10个日常训练 / 120
6.幼儿家庭劳动教育调查问卷 / 123
十、世上没有懒孩子,让孩子积极主动有策略
1.积极主动:让孩子人生起飞的力量 / 126
2.用渐进式达成法提高孩子的上进心 / 129
3.给孩子合理化认同,让孩子更积极 / 131
4.识破偷懒的小把戏,让拖延无处躲藏 / 134
十一、成长是一种责任,敢担当的孩子才有未来
1.缺乏责任感的孩子赢不了更输不起 / 138
2.别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为空话 / 141
3.孩子撒谎时,引导孩子对自己诚实 / 145
4.孩子犯错了:别做责任感的逃兵 / 148
5.孩子耍赖时,狠心拒绝软磨硬泡 / 152
十二、爱不能全是甜的:让孩子在挫折中学会坚强
1.抗挫折能力: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力量 / 156
2.孩子需要帮助?请适当“袖手旁观” / 159
3.实施挫折教育更容易犯的3个错误 / 162
4.抗挫力测试:了解孩子内心有多强大 / 165
十三、自控力:让孩子不再任性的神奇力量
1.有自控力的孩子任何时候都能管好自己 / 168
2.教孩子自我引导,比定规矩更重要 / 171
3.孩子太任性?教孩子学会自我指引 / 174
4.玩出自控力:在游戏中学会自我管理 / 177
5.自控力测试:孩子能管好自己吗 / 179
6.帮助孩子提高自控力的12项训练 / 183
十四、霸道孩子没人爱,学会分享才能快乐成长
1.霸道自私的孩子一辈子都会孤独 / 188
2.占有欲≠霸道自私,父母要区别对待 / 190
3.从家到幼儿园,帮孩子接纳新朋友 / 193
4.好东西要分享:3个方法让快乐加倍 / 196
十五、性格需要打磨,情商培养是更好的磨练
1.情商:性格的磨刀石、社交的润滑剂 / 200
2.鼓励孩子克服害羞,大胆表达自己 / 203
3.孩子之间的矛盾,让孩子自己解决 / 206
4.孩子也会吃醋:嫉妒情绪请靠边站 / 208
5.提高孩子情商的10个社交训练 / 211
十六、抵御性格黑魔法: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1.孩子爱哭闹:引导孩子做情绪的主人 / 216
2.孩子胆小懦弱:不要轻易否定孩子 / 219
3.孩子缺乏主见:别总夸孩子“乖” / 221
4.孩子脾气倔:转移注意力的焦点 / 224
5.孩子爱打人:化解孩子的攻击 / 227
6.孩子缺乏耐心:给孩子专注的力量 / 230
作者介绍
芮雪,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曾从事多年幼儿园教育工作,现致力于0-6岁儿童的家庭教育研究。斯宾塞快乐教育的坚定执行者,倡导以正面、积极、温暖的方式解决家庭教育、亲子关系中的各种难题。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正处于“战火纷飞”阶段的家长准备的救星!我家的那个小不点,最近简直像换了个人似的,前一秒还是乖巧的小天使,后一秒就能因为一块饼干的归属问题上演一场惊天动地的“世界大战”。说实话,我以前总觉得,只要我温柔耐心,多讲道理,孩子自然就会懂事。结果呢?越是讲道理,他越是变本加厉地对着干,那种固执劲儿,简直能把人活活气出内伤。我读了这本书之后,最大的收获不是学到了什么“高深莫测”的育儿理论,而是终于明白,对抗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它让我看到,孩子那些看似“无理取闹”的行为背后,其实藏着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正在萌芽,他们急需被看见、被理解,而不是被立刻压制。我开始尝试在他情绪爆发的边缘,先蹲下来,用他的视角去看待那块“失窃的饼干”,虽然过程依旧艰难,但至少现在,我心里有底气多了,不再是茫然无措地应激反应。这本书更像是一个老朋友在耳边轻语,告诉我,这只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并没有将“叛逆”描绘成洪水猛兽,反而将其视为成长的信号灯。我认识的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不顺从,立刻就打上“不听话”、“性格有问题”的标签,然后就开始焦虑、内疚,甚至自责是不是自己基因不好。这本书用非常理性的笔触,解构了这种“非黑即白”的恐惧感。它告诉我,三岁的孩子,他们的大脑还在高速构建中,情绪调节能力远不如成人,他们不是故意要惹人生气,他们只是缺乏有效的沟通工具来表达那种强大的内在需求。这种“去污名化”的过程,极大地缓解了我的心理压力。我开始能更冷静地观察,当他哭闹时,我不再急着去“解决”那个哭闹本身,而是去探究,他这次爆发的深层需求是什么——是饿了?累了?还是感觉被忽视了?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让我和孩子之间的连接变得更真实、更有人情味。
评分坦白讲,我这人比较务实,看书容易走神,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平实,没有故作高深,像是在跟邻桌的妈妈聊家常。它对“规则”的阐述,让我眼前一亮。以前我设立规则,常常是今天我心情好就允许,明天我累了就放任,导致规则像沙堡一样摇摇欲坠。这本书强调了一致性与边界感的重要性,但它更进一步,它告诉我,规则不是用来惩罚的工具,而是给予孩子安全感的“护栏”。我开始和家人一起,把那些模糊不清的“不许”转化成清晰的“可以做”和“不可以做”的界限。比如,从“不许乱跑”,变成了“在马路上要拉着爸爸的手,在公园草地上可以自己跑”。这种清晰的框架,反而让孩子感到更安全,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行为范围在哪里。这种从“管教者”到“引导者”的心态转变,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宝贵的礼物,它让我从一个疲于奔命的“警察”,变成了一个有策略的“园丁”。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的结构非常巧妙,它不是那种头重脚轻的理论堆砌,而是层层递进,从宏观的心态建立,过渡到微观的情境应对。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提到如何处理“说不”。我们大人太习惯于用“不”来建立权威,但孩子对“不”的抵抗力是天生的。这本书引导我使用“替代性说不”的方法,也就是,与其直接否定他的要求,不如提供两个同样被他接受的选项,让他觉得自己依然是那个拥有决定权的小小领导者。比如,他坚持要吃甜点,我不会说“不行!”,而是问他:“你是想现在吃一小块,还是等吃完晚饭后吃两小块?”这种绕弯子却直达目的地的沟通策略,简直是太实用了。它没有贩卖焦虑,而是提供了一套真正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落地生根的、充满智慧的亲子互动模式,让我觉得,养育孩子,原来可以是一场更轻松、更有乐趣的探索之旅。
评分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我原本是抱着一种“来点干货,告诉我具体该怎么做”的心态。我期待看到一个清晰的操作手册,比如“如果孩子扔玩具,立刻这样做;如果他拒绝穿衣服,马上那样做”。然而,这本书提供给我的,更多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重塑,这比任何具体的技巧都来得更深刻、更持久。它没有给我万能的“定身咒”,而是教我如何去观察“咒语”背后的那个施令者——我的孩子。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关于“选择权”的探讨。过去,我总认为“听话”是好孩子的标准,所以家里大到周末去哪里玩,小到今天穿什么袜子,都由我全权代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剥夺了选择权,就是在扼杀他的自主性,而叛逆,正是他试图夺回“控制权”的一种笨拙方式。我开始在家中设置一些“小陷阱”,比如让他决定是先洗澡还是先看绘本,哪怕只是这些微小的决策权,都能让他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变得出奇地配合。这种潜移默化的改变,远比我对着他大吼“快点!”有效一百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