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续茶经(精)

茶经续茶经(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 陆羽(清)陆延灿... 编
图书标签:
  • 茶文化
  • 茶叶
  • 茶道
  • 陆羽
  • 宋代
  • 饮茶
  • 茶史
  • 古籍
  • 经典
  • 茶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阳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工商联
ISBN:9787515821184
商品编码:29732533053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茶经续茶经(精)
  • 作者:(唐)陆羽//(清)陆延灿
  • 定价:52
  • 出版社:工商联
  • ISBN号:9787515821184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8-07-01
  • 印刷时间:2018-07-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精装
  • 页数:282
  • 字数:260千字

内容提要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早、*完整、*全面介绍茶的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 由中国茶道的奠基人陆羽所著。此书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一部划时代的茶学专著。《续茶经》是清代*大的一部茶书,它洋洋10万字,几乎是收集了清代以前所有茶书的资料。之所以称《续茶经》,是按唐代陆羽《茶经》的写法,同样分上、中、下三卷,同样分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后还附一卷茶法。《续茶经》把收集到的茶书资料,按10个内容分类汇编,便于读者聚观比较,并保留了一些已经亡故的茶叶之家消息,茶书资料。

作者简介

陆羽,字鸿渐,汉族,复州竟陵人,中国唐代**的茶文化家和鉴赏家,一名疾,字季疵,号竞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撰有《茶经》。陆廷灿,“茶仙”,字秋昭,自号幔亭,清代**茶文化家和鉴赏家,撰有《续茶经》三卷、《艺菊志》八卷、《南村随笔》六卷,并重新修订了《嘉定四先生集》 《陶庵集》。

目录

**、茶之源..................................................2

《茶经》
目录二、茶之具..................................................5

《 》.》

三、茶之造..................................................9
四、茶之器................................................12
五、茶之煮................................................20
六、茶之饮................................................25
七、茶之事................................................28
八、茶之出................................................41
九、茶之略................................................46
十、茶之图................................................48


《续茶经》

凡例........................................................50
一、茶之源................................................52
二、茶之具................................................85
三、茶之造................................................95
四、茶之器..............................................123
五、茶之煮..............................................135
六、茶之饮..............................................166
七、茶之事..............................................187
八、茶之出..............................................234
九、茶之略..............................................267
十、茶之图..............................................274


《茶经续茶经(精)》的独特视角:一部穿越时空的茶文化史诗 这部引人入胜的著作,并非简单地对陆羽《茶经》的机械性补充或注解,而是一部深刻挖掘中国茶文化发展脉络、同时以现代视角重新审视传统精髓的恢弘巨著。它以严谨的史料考证和细腻的人文关怀,构建了一个立体、多维的中华茶学知识体系,其内容之广博、论述之精深,足以令任何茶道爱好者或研究者为之侧目。 第一部分:历史的溯源与流变的精微解析 本书并未满足于已有的茶史框架,而是深入挖掘了先秦至唐代饮茶风俗的“前传”。作者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古老的巴蜀地区,结合考古发现和地方志记载,详尽描摹了“夜郎饮茶”、“巴蜀煮茶”的早期形态。这部分内容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茶起源的认知,不再将唐代视为饮茶的唯一起点,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漫长、渐进的文化演化链条之中。 在唐代部分的阐述上,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其“社会生态学”的分析方法。它不仅仅介绍了陆羽的制茶、饮茶技术,更着重探讨了“煎茶道”如何在盛唐的士人阶层中扎根、流行,以及它如何与当时的诗歌、哲学思潮相互渗透。例如,书中详细对比了不同地区士大夫对茶的审美偏好——是偏好巴蜀的“苦涩回甘”,还是更推崇吴地的“清甜芳香”,这种地域性的审美差异,为理解唐代茶文化的复杂性提供了新的钥匙。 进入宋代,本书突破了“斗茶”概念的表面,深入剖析了点茶法(抹茶)在宋代文人社会中的“仪式性”与“社交性”。作者细致描绘了宋徽宗时期“点茶”的极致美学,从茶具的烧制工艺(如建盏的釉色变化)到点茶过程中的专业术语,都进行了百科全书式的梳理。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书中运用了大量宋人的笔记和私人信函,还原了“斗茶”并非纯粹的竞技,而是一种高雅的社交礼仪,甚至是知识分子之间精神交流的媒介。 第二部分:工艺的革新与地域风貌的立体呈现 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历史梳理,更在于对制茶工艺演变过程的专业性记录。它细致区分了唐代的“蒸青饼茶”与宋代的“蒸青散茶”,并重点聚焦于元明清三代制茶技术的飞跃。 对于明代朱元璋“罢造龙团,令民间以歇清芽者煮之”的诏令,本书给予了极高的重视。作者认为,这一转折点是散茶(炒青、烘青)得以普及的关键。书中详细对比了炒青绿茶、烘青绿茶的制作流程,并追溯了武夷岩茶(乌龙茶)在明代中后期从半发酵向完全发酵(或重发酵)转化的关键节点。 在花茶、黄茶、黑茶的章节中,本书展现了惊人的细节深度。例如,在黑茶部分,作者不仅描述了蒸压工艺,更引入了现代微生物学知识,探讨了渥堆过程中菌群变化对茶叶风味形成的影响,将传统经验提升到了科学解析的高度。对于普洱茶的“越陈越香”现象,书中结合了仓储环境的温湿度参数,分析了酯类、醛类物质在长期转化中的化学机制,为普洱收藏者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茶与生活哲学的交融 《茶经续茶经(精)》的精髓在于其哲学思考的穿透力。作者并未将茶视为孤立的饮品,而是将其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脉络之中。 在“茶与禅”的论述中,本书超越了“吃茶去”的简单禅语,探讨了茶的“空”与“有”的辩证关系。如何通过品饮的专注,达到对自我、对自然的体悟?书中引用了大量高僧的偈语和茶道语录,构建了一套基于茶的“生活美学”。 此外,书中对茶具的论述也达到了极高的艺术鉴赏水平。不同于一般茶书仅介绍紫砂壶的泥料,本书深入探讨了紫砂壶的“气”与“韵”。从时大彬的质朴古拙,到陈鸣远的精巧写意,再到近现代文人壶的意境表达,作者结合了明清的社会风气和审美变迁,对每一阶段的代表性茶器进行了深入的艺术点评,其深度堪比专业的文物鉴赏专著。 最后,本书的“续”之意,更体现在对当代茶道的反思上。作者对过度商业化、仪式僵化的现代茶道提出了建设性的批评,倡导回归饮茶的本真乐趣——即“清、和、静、雅”的内在精神追求,鼓励读者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通过一杯好茶,重新找回与自己对话的片刻宁静。 综上所述,这部著作是一部集历史学、工艺学、美学和哲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巨著,它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极富感染力的笔触,为现代读者开启了一扇通往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宝库的大门。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古朴中透着雅致的气息,拿在手里就感觉像是在触摸一件艺术品。我尤其喜欢封面上那种细腻的纹理处理,仿佛能透过纸张感受到作者对茶文化的深厚情感。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十分考究,墨色在上面洇染得恰到好处,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眼睛也不会感到疲惫。排版布局上,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井然有序的匠心,每一处的留白都恰到好处,让读者在品味文字的同时,也能享受到视觉上的愉悦。我常常会花上一些时间单纯地欣赏这本书的物理形态,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藏品,体现了出版方对经典内容应有的敬意。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无疑为整本书的阅读体验增添了极大的价值感。

评分

初读此书,我被作者那如行云流水般的叙事风格深深吸引住了。它没有刻意追求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将那些关于茶的知识和哲思娓娓道来。这种朴实无华的笔触,反而更具穿透力,直抵人心。尤其是在描述那些繁复的茶道礼仪时,作者总能找到最精妙的切入点,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初学者也能轻松领会其中的韵味。我发现自己不自觉地放慢了阅读速度,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微的感悟。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仿佛置身于一间幽静的茶室之中,与书中描绘的那些茶事场景融为一体。不得不说,作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意境深远的生活画面。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触动,在于它对“时间”在茶文化中意义的深刻挖掘。它不只是停留在介绍茶叶种类或冲泡技巧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等待、沉淀与慢生活的哲学。作者似乎在提醒我们,真正的茶道,是对时光流逝的尊重与赞美。读到某些段落时,我甚至能想象到茶叶在沸水中舒展、茶汤色泽渐深的过程,那不只是化学变化,更是一种生命的昭示。这种将自然规律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视角,让我对日常的饮茶行为产生了全新的认识。以往只是解渴提神,现在则多了一份对周遭环境和内心状态的审视。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面镜子,让我得以反观自己与“慢”的关系。

评分

我习惯于在不同的心情下重读同一本书,而这本书每次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惊喜。比如,心情烦躁时翻阅,那些关于茶席布局和环境营造的描述,能迅速将我的心绪拉回到平静之中;而当心境平和时再读,则能从中发掘出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典故,那些看似闲笔的记叙,实则蕴含着历史的厚重感。这种跨越不同心境都能保持其魅力的书籍,是真正的经典。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引用前人观点时,总是能巧妙地融入自己的独到见解,使得整本书既有传承的严谨性,又不失批判与创新的活力,绝非简单的古籍汇编。

评分

坦率地说,这本书的知识密度相当惊人,但作者的处理方式却高明地避免了枯燥的说教。他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茶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却总是能用最贴近生活、最生动的例子来佐证观点。比如,书中对不同水源对茶汤口感影响的细致描绘,几乎可以媲美一篇专业的水文学报告,但作者的笔法却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我感觉自己像是上了一堂由大师亲自授课的私房课,每一个细节都被拆解得清晰透彻,却又保持着一种美学上的整体感。读完后,我立刻拿起手边的茶具,尝试按照书中的指引去复现那些场景,那种学有所成、即刻实践的满足感,是阅读其他学术著作难以给予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